果 杰(渤海大学 美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龚贤是我国明末清初的遗民诗人、艺术家、思想者。一生经历坎坷,年幼丧母失父,与继母相依为命,深受家庭崩溃之痛;中年时期因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深受客居、浪迹、流离生活之苦;晚年时他定居于清凉山,饱受家境贫寒之愁。在坎坷的生活经历中,龚贤仍在艺术上不断坚持进取,其一生的绘画艺术成就伴随着生活的经历呈现出由“白龚”到“黑龚”的风格转变,最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绘画风格和墨色语言。同时代遗民画家大多用艺术的方式传达抗清复明、民族仇恨。龚贤用艺术传达自己对生命的反思,用墨色语言传达自己的哲学智慧和生命意义。
“白龚”是龚贤早期的绘画风格,以简笔山水为主。这一时期“白龚”绘画风格的形成,笔者认为有三个原因:(1)龚贤年幼时父亲为官宦,家庭条件优越,很小便随名师董其昌学习,鉴赏过许多古画名迹。有记载龚贤十三便能画。(2)明清之际画风崇尚简朴。(3)大环境下明末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江南地区富饶,生活条件提升后,人们开始追求文化、艺术、精神境界的提升。早期龚贤受外在大环境和自身良好家境的影响,其思想单纯质朴,画风简朴,线条疏朗、简练,构图简单,但画面中其丘壑不简,意境深远。这个时期的作品风格贤良文雅,朴素且平淡,以简笔或少笔画成,少皴染或不皴染。龚贤早期曾说“少少许胜多多许”。正是这样的“少少许胜多多许”体现了龚贤年少时期淡泊名利的修养和平淡且归真的思想境界。
“黑龚”是龚贤晚年山水画的主要绘画风格。其墨色之黑,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外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自身经历了国破家亡和流离失所。(2)随着阅历的增长、心境的改变,其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3)四处漂泊和交友使其自身阅历和眼界得以拓宽。
明亡后,龚贤在经历了一生坎坷、颠沛流离后,晚年定居于清凉山下,通过艺术领悟人生和寄托情思。此时,他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变化,由浪漫激情转向对生命的反思。笔墨风格上由“白龚”转向“黑龚”。龚贤定居清凉山后,专心绘画创作,并大量课徒教学。其绘画风格也越发浑厚、苍郁、空灵。
关于龚贤的师承问题,可以从山水画云峰图的题跋中找到答案。从北宋到元代再到明代以及同一时期的前辈,有李成、董源、巨然、米芾、吴仲圭、倪黄、沈周、董其昌、杨龙友、李流芳、恽向等。其墨色之“黑”,在师法上主要是受“米氏云山”的影响。从题跋“襄阳米芾更不然,气可食牛力如虎,友仁传法高尚书,毕竟三人异门户”,可见龚贤取米氏的惊魂神韵“气可食牛力如虎”①。这些题跋论证了龚贤师承传统,吸取学习诸家之长,参照米氏、元四家、沈周等笔墨画法,消化、融合、创作出自己的绘画风格和笔墨语言的过程。龚贤深受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影响,但他也有自己的思想,逆时代之潮流,师古、尊古却不泥古。经历坎坷人生却仍在画理、艺道和生命境界中坚持自己的理解并取得成就,这些坚持最终成就了其独特的笔墨语言。
关于“白龚”和“黑龚”的墨色语言表现形式,龚贤的课徒稿中有详细的描述。“白龚”简笔法:“正派画仅疏疏数笔,令大家望之吐舌”“若露笔法,则中不宜皴,恐掩好处耳。树不皴而重勾一遍者,重勾一遍始厚、始老,不然单薄耳”①。如《结屋在山半》(图一),画中龚贤用干笔简单勾勒,山峰高耸,树木丛生,半山腰处巨石倾出,石上一间茅屋,伴着山下的小溪,给人以清雅苍润之感。
图一 《结屋在山半》立轴 纸本 水墨 110 cm×50 cm
“黑龚”的表现形式为“积墨法”,其中积墨法又包括干积法、湿积法和干湿并用法。其课徒稿中也有描述:“一遍点,二遍淡加,三遍染,三遍点完墨气犹淡,再加浓墨一层,恐浓墨显然外露,以五遍淡墨浑之。”②龚贤在取米氏积墨法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笔墨思想,先用渴笔勾勒出山、石、树、木的形,再用干笔重墨皴擦,反复皴擦数遍,待干后再用湿墨染,先皴,后染,且湿染。多次反复可使画面丰富。有时甚至需要如此反复数十遍以达到墨色浑厚凝重的效果。其中的数十遍又蕴含着对干笔、湿笔、重墨、浓墨、淡墨分寸的把握。这也体现出龚贤对待艺术的匠人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如《松林书屋图》(图二)层层皴染,尽显其“积墨法”之功,图中层峦叠嶂,气象峥嵘,雄伟壮丽,实具感情色彩。
图二 《松林书屋图》 立轴 纸本 水墨 271.2 cm×128.3 cm
1.豪放
龚贤有一句总结自己绘画心得的话:“笔尽笔法,墨求墨气。笔墨相得,而画之能事毕矣。我用我法,我法尽而我即为后起之古人,今人未合己心而欲与古人相抗,远矣。”②这段话是龚贤对自己画法、笔法、墨法的确立和自信,也体现了他内心的豪放之情。这份豪放还体现在其作品中,《山水通景图》是龚贤1674年所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画中群峰直泻千里、矗立云霄的磅礴之气,树木、山石的坚实,峰峦高耸的体量感,均给人以气势恢宏之观感。龚贤对大山大水的表达不在其形,全在其势。这种气势展现了豪放风格。
2.空灵
龚贤自言在画山水时,心中没有范宽、李成、郭熙的山水,也没有现实的山水,画的是心中的山水,也是心境②。他善于通过笔墨的浑厚、豪放与秀润表现生动气韵和心中意境。由于受到政治变革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晚年对道家思想的研究,龚贤有着疏远尘世的出离之心。其画面以大量中间色调营造出山林、溪涧的幽静、深远,使人仿佛置身于空寂山水之间,且其画面无论大小,均不画一人,更体现出其远离人迹、不着一丝烟火之气的空灵境界,浑、黑中自有一种空灵之韵。
3.虚实
龚贤晚年时期的“黑龚”画风,墨色浓浑厚重,层层积染。在层层积染的丘壑、山和树的空间中、树与树的错落中,都留有一丝空间,正是这一点空间的留白,形成了画中的气眼,使画面在浓黑浑厚中呈现出空灵、豪放的艺术美感。这种黑白强烈的美学对比,使其画面形成了“实”和“虚”的对比,知白守黑。《画笙》:虚实相生,无画出皆成妙境。一阴一阳之谓道。“黑龚”画风中的黑、白、虚、实,是晚年时期龚贤的艺术精神境界的体现,在“黑”和“浑”中,守黑,持守虚境,在虚无、坐忘中净化心灵得以美的观照,为人生的困惑找到答案。回归本原,正如他所说:“所谓圆者,非方圆之圆,乃画厚之圆也。”
4.浑厚
龚贤的墨色语言之黑的内涵,不在笔墨技巧,在生命的智慧。他用笔墨呈现出的浑厚、气韵、空灵、豪放都是在表达他的生命智慧,这正是老子的智慧。画厚说的便是浑厚,这种浑厚是在笔墨的方圆中。这种浑厚超越笔墨又落实于笔墨。不在笔墨技巧,而在生命的智慧。龚贤说:“吾于画亦云,画之神理全在虚处淡处。”《文心雕龙》:“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这里的虚处、淡处是龚贤墨色的表现形式,也是艺以载道的体现。
龚贤的山水画中始终贯穿着淡、虚、静的山水气质。龚贤的山水画体现了老庄之道的艺术精神,其一生画风的转变正是其师法自然,在自然中悟道、在平淡中归真、在静谧中升华人格境界。“山水以形媚道”“圣人含道应物”。龚贤晚年时期的墨色语言“积墨法”是其成熟时期的表现形式。其中的墨色之黑、浑、秀、润承载着龚贤的智慧人生。
读龚贤的画,无论是“白龚”还是“黑龚”,其画风都给人以安静的感觉。庄子说:“淡而静乎。”老子说:“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这种静谧无声的画风描绘出龚贤内心平静、淡泊的境界,尽显龚贤内心高傲的一面以及他对自己画法、笔法、墨法的自信,也体现了其内心的豪放之情,以及在逆境中对生活抱有朴素、归真的心境。
龚贤晚年时期的墨色语言“积墨法”是其成熟时期的表现形式。其中的墨色之黑、浑、秀、润承载着龚贤的智慧人生。龚贤师古不泥古,对积墨法的运用和发展达到了极致。龚贤以他的画、他的诗以及“我用我法”“至道无可道”的观点点拨着后人。艺术的至道不是技法的高超而是灵魂的超越,用灵魂谱写艺术之道是龚贤艺道的精髓。他的笔墨技法、境界、意境对同时期和现当代许多画家的笔墨技法和艺术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龚贤的儿子龚柱,师承家学。同时期的吕潜和“金陵画派”都是受到龚贤的影响。当代黄宾虹在继承古人笔法墨法的同时,又融入自己的创新技法,使其画面更加丰富。当代大画家李可染先生曾在佳作中写道:“前人论笔墨有积墨法,然纵观古今遗迹,擅用此法者极稀。近代惟黄宾虹老人深得此道三昧,龚贤不能过之。吾师事老人日久,多年饱览大自然阴阳晦明之象,因亦偶习用之。”③李可染老师的画跋论证了黄宾虹师承龚贤的积墨法,也说明了自己的积墨法从黄宾虹那里学来。这些大师对龚贤技法的学习足以论证龚贤对后世的影响。在现当代优秀的中青年山水画家作品中,仍可见龚贤笔墨风格的追随者。
注释
①戴文莲:《龚贤课徒画稿诸本的断代与用笔》,《新美术》2020年第1期第45-53页。
②萧平:《龚贤》,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③华天雪:《积墨如此多娇从<积墨山水>谈可染的山水画》。网址来源: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302/03/7448084_5388332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