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璐 刘 琪 陈美平 郭 羽 杨琬芳 李保珍 元海军 (山西中医药大学,晋中 030619)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的一门西医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知识点难理解、易遗忘等问题,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学生忽略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缺乏逻辑性与整体性。此外,部分学生存在重中医轻西医的观念,学习主动性不高。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将散落的知识串联起来、理清知识间的逻辑脉络,并配合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建立起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授课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
思维导图是东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的一种结合了左右脑思维特点的学习方法,以某一主题为中心,通过线条、关键词等要素将零散知识进行归纳、梳理、连接,最终以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图像呈现出来[1]。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延伸,有利于创新思维培养[2]。
2008 年DAVID PENROSE 首次提出微课的概念,以短小视频或音频影像就某一个主题进行具体讲解,通过将知识“碎片化”,让学习更具有针对性[3]。此外,微课学习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学生可通过手机、电脑等多种设备反复观看,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选择性[4]。
思维导图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利用逻辑关系建立知识的横向衔接,形成知识体系,可用于知识整合与发散;微课侧重知识的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拓展,从而完善、延伸知识体系,可用于知识的分解与聚焦。基于优势互补,课题组尝试将二者联用于中医药院校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果,为中医药院校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维策略。
“病毒学总论”是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课程中承上启下的一章,主要内容包括病毒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及机体的抗病毒免疫。本文以该章节为例,介绍思维导图与微课在教学中的联用过程。
2.1 思维导图联合微课在课前教学设计、预习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是教师基于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对课程进行的教学设想与计划。科学的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掌握与适当拓展,与思维导图的系统性与发散性相符,因此将思维导图用于教学设计具有独特优势。图1 是笔者利用X Mind 软件针对病毒学总论章节绘制的教学设计思维导图,通过整合4个小节内容,构建了病毒学总论的知识框架。重点与难点梳理有助于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分配教学时长;教学活动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延伸部分体现了思维的发散性,可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如教师引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感染新冠病毒后接受“抗体鸡尾酒疗法”的案例作为中和抗体的延伸,并将中和抗体与新冠病毒亚单位疫苗设计原理的联系留给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既能加深学生对中和抗体这一重点知识的理解,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科学思维。思维导图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理清了教学内容的脉络及教学目标的实现路径,突出了教学设计的条理性与系统性,能够直观反映授课教师的教学思路。
图1 教学设计思维导图Fig.1 Mind mapping for instructional design
思维导图联合微课也可用于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前通过“学习通”线上平台将绘制的提纲版思维导图及针对教学重点录制的微课推送给学生,供预习参考。借助思维导图的关键词、主线与分支,学生对各知识点在章节中的层次及知识的逻辑关系形成了直观印象;通过微课学习,对重点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二者结合可帮助学生实现有效预习,为提高听课效率奠定了基础。学生也可根据预习情况独立或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思维导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2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最初作为一种笔记方法被提出,以关键词形式记录内容,相比线性笔记能够省去大量记录时间。思维导图笔记简洁明了,逻辑清晰,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连贯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也可将思维导图用于课堂小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2是“病毒的感染与免疫”一节的课堂小结思维导图,针对教学重点、难点,教师隐去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交由学生填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根据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将知识延伸至新冠病毒感染与“炎症风暴”、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从而实现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知识真正融合。这样的小结方式可在几分钟内实现纲目分明、主题突出的知识梳理,帮助学生建立起病毒感染与免疫的模块化知识体系,充分实现了课堂小结归纳总结、延伸拓展的作用。
图2 课堂小结思维导图Fig.2 Mind mapping for class summary
2.3 思维导图联合微课在课后的应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课后复习总结方法。通过手工或软件绘制思维导图,学生把分散的知识按照逻辑关系整合,形成了明朗的知识体系,可用于整章内容或某一知识点总结,也可用于知识纵向延伸或横向对比,有助于快速记忆[5]。但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知识零散、抽象,加之部分学生课上开小差或课后复习不及时,易遗漏或遗忘知识点,导致知识体系有所缺失,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笔者课后会将录制的针对教学难点、疑点和热点的微课推送给学生,学生可结合自身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利用微课查漏补缺,并依据学习能力有选择性地对知识进行拓展。思维导图与微课在课后的联用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助其实现有效复习,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图3是部分学生绘制的复习思维导图。有学生将病毒形态与结构、增殖与培养、遗传与变异、感染与免疫4 个小节的关键知识点提炼出来,经过整合与重塑绘制了病毒学总论整章内容的思维导图,将大篇幅的课本内容浓缩于一幅图中,大大节省后续复习时间,并融入图形与色彩元素,不仅符合大脑的记忆规律,有利于提高记忆力,还可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创造力[6]。针对病毒复制周期这一知识点,有学生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利用微课资源与参考文献主动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在思维导图中融入了中药的抗病毒机制,不仅实现了病毒学、免疫学与中药学知识的交汇融合,还有助于提升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
图3 复习思维导图Fig.3 Mind mapping for review
2.4 思维导图在课程评价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是学生将知识经过思考、重构后输出的一种形式,可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将思维导图纳入平时考核能够帮助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在评阅思维导图时能够发现学生针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的误区或漏洞,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思维导图也可用于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将绘制的思维导图分享于班级微信群,通过交流、对比可以客观地评价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督促自己不断进步。
本轮教学实践对象为19 级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8 个班级,通过与往届同专业学生期末成绩对比发现,在考题难度系数相近的情况下,接受思维导图联合微课教改实践的班级平均成绩为83.6分,较往届提高4.7分。课程结束后发放问卷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思维导图与微课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表1 学生对思维导图联合微课应用于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教学满意度调查表(%)Tab.1 A survey of students'satisfaction with application of mind mapping combined with micro-lecture in Medical Immu⁃nology and Microbiology(%)
将思维导图作为主线贯穿于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全过程,并配合微课作为课前、课后学习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知识体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思维导图与微课联用同样存在问题:①走入思维导图误区。部分学生过分关注思维导图形式,却忽视了内容本身,或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仅把课本文字按照标题顺序搬运到图中,没有体现思维的逻辑性;②微课学习代替课堂学习。个别学生认为微课资源在课后能助其快速掌握教学重点、难点,因此忽略了课堂学习的重要性。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学的意义,并在思维导图的评分标准中突出内容的主体地位,让思维导图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同时引导学生正视微课作为学习资源的辅助教学作用,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微课,使微课与课堂学习做到课上课下互补、线上线下联动;此外,教师要提高执教能力,不断改进和完善思维导图与微课联用的教学方案,为中医药院校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课程建设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