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器械传递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3-01-14 10:18张文慧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1期
关键词:手术台医护器械

张文慧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蚌埠 233000)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随着腔镜技术的进步与更新,使用器械逐渐增多,手术过程愈加复杂,术中医护配合难度增大[1]。常规干预中护士将器械放置于手术台面,手术开始时器械护士可快速找到所需器械,但随着手术进展,器械更换频繁,手术台面不可避免地变得杂乱,器械护士不仅需要传递器械,还需要整理手术台面,导致器械传递错误、器械滑落等事件多发,影响手术进程[2]。标准化器械传递[3]将常用器械有序放置于器械袋中,很大程度上减少手术台面上的器械摆放,减少了器械护士整理手术台面的次数,从而减少器械传递错误、器械滑落等事件的发生,提高手术效率。本文分析标准化器械传递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81 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男19 例,女21 例;年龄(65.84±7.63) 岁;TNM分期:Ⅰ期19 例,Ⅱ期12 例,Ⅲ期9 例;肿瘤直径(4.23±0.96) cm。观察组男22 例,女19 例;年龄(66.13±8.17) 岁;TNM分期:Ⅰ期20 例,Ⅱ期11 例,Ⅲ期10 例;肿瘤直径(4.27±0.87) cm。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首次腹部手术;具有认知、理解能力,能良好沟通。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腹腔、盆腔粘连严重,影响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者;伴有其他脏器转移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手术与治疗,由同一组护理人员参与手术过程中的器械传递。护理人员均接受手术配合、手术室标准、手术流程等标准化课程培训,熟知手术工具与器械,并了解其使用方法,最后经统一考核通过。本研究参与医生均具有5年及以上工作经验,护理人员均具有2年及以上工作经验。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术前查看患者血化验结果以及心电图、胸片、胃肠镜等检查结果,了解患者器官功能、基础生命体征等基本情况,向患者简单介绍疾病与手术相关内容,取得信任感,获得患者良好配合。术中紧密关注手术进展,提前将需要的器械、药物准备好,及时传递给手术医生。术后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其切口、神志情况,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标准化器械传递。第一,制作器械袋:将无菌中单简单折叠形成器械袋,根据患者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器械袋使用手术巾钳固定至适宜位置,然后把常用器械置入器械袋,便于医护双方取放;最后将保温杯放置于容量较大的口袋中。第二,器械使用:若器械上有组织粘连,将该器械及时置入保温杯中,便于快速清洗;若暂停使用腹腔镜则将腔镜镜头置入器械袋里进行保温,避免再次使用时镜头因低温出现气雾而模糊视野。

1.4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临床相关指标: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肛门排气以及住院时间。器械使用情况:统计两组术中传递器械次数、清洗器械次数以及整理手术台次数。不良事件:统计两组术中器械传递错误、器械滑落、器械丢失再寻找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2.2 两组器械使用情况对比

术中,观察组传递器械次数、清洗器械次数以及整理手术台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器械使用情况对比 单位:次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术中,观察组器械传递错误次数、器械滑落次数以及器械丢失再寻找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单位:次

3 讨 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在腔镜视野下进行,可准确地将病灶部分切除,具有创伤小且恢复快的优点,但术中所需器械较多,医护配合良好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4]。常规干预将众多器械放置于手术工作台面,护士快速寻找器械,然后传递给手术医生,但复杂手术的操作过程中需频繁传递、更换器械,因此术中器械滑落、传递错误等不良事件时有发生,另外,手术台面杂乱,护理人员需反复整理,影响医护手术配合,降低手术效率[5]。标准化器械传递首先制作器械袋,再将常用器械有序置入袋中,并将器械袋放于医护双方均便于取放的位置,减少了传递次数,同时手术台面摆放器械的减少,可减少手术台面整理次数,降低器械滑落、传递错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手术效率[6]。

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标准化器械传递可提高手术效率,促进术后恢复。可能的原因是标准化器械传递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护士对手术工作台面的管理,使器械摆放有序,便于器械护士与手术医生取放,加强医护配合度,利于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从而减少术中出血量,对术后恢复有积极作用[7]。腹腔镜镜头不使用时将其放置于器械袋保温口袋中,可减慢镜头冷却速度,避免再次使用时镜头出现雾气,减少擦拭镜头的次数,促进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8];同时可避免器械温度过低而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谢华等[9]研究显示,器械袋的使用便于手术器械的管理,可减轻器械护士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手术时间。

本研究中观察组传递器械、清洗器械以及整理手术台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标准化器械传递可减少传递器械、清洗器械、整理手术台次数。可能的原因是标准化器械传递充分利用器械袋,将术中器械统一归纳放置,减少手术台面上的器械,利于减少整理手术台次数[10]。同时将器械有序放置于器械袋中,手术医生方便直接取放器械,最大程度地省略护士辅助传递过程,从而减少器械传递次数[11]。另外,器械袋中放置保温杯,便于医生将有组织粘连的器械随时浸泡和清洗,避免粘连组织风干后难以快速清除,有效减少护士清洗器械次数。这与马慧芬等[12]的研究结果相似。

本研究中观察组器械传递错误、器械滑落以及器械丢失再寻找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标准化器械传递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可能的原因是标准化器械传递中器械袋的使用便于各种器械有序、规整地摆放,避免手术台面过于混乱,干扰手术医生的注意力[13];同时减少护士传递器械次数,减轻工作量,使器械护士有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关注手术进程[14],有助于减少器械传递和使用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另外,器械袋的放置位置是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确定的,一目了然,便于医护双方识别与取放,有效减少传递次数,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器械传递不良事件的发生[15]。

综上所述,将标准化器械传递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可减少传递器械、清洗器械、整理手术台次数,提高手术效率,促进术后恢复,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猜你喜欢
手术台医护器械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麻药
切胃减肥真相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修理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可调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手术台病人头部固定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