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金鸿 ,危泳键
近几年,高校学生开始参与多元体育活动,其中羽毛球运动对场地与设施要求相对较低,是学生参与度较高的一项运动,为高职羽毛球教学改革带来有力推动。为此,高职体育教师必须从学生角度考虑,结合羽毛球运动特点,采用多球训练方式将有氧与无氧训练有效结合,将学生生理素质与机体反应能力做到同步提高。在高职羽毛球教学中,多球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控制好羽毛球落点与方向,使得学生移动能力与潜在爆发力得到全面锻炼,对学生综合运动素质水平提升有深远影响。可见,对多球训练在高职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羽毛球运动需要学生掌握一定技巧,才能控制好球的落点位置。多球训练方式的科学使用可以让学生通过步法灵活转变与速度及时调整做到连续击球,精准控制球的方向与落点[1]。在多球训练中,教师会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训练强度与难度进行微调,通过训练内容丰富与难度提升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运动技能,掌握标准技术动作,保证学生可以成功、准确与连续击打羽毛球。
在反复击打羽毛球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身体运动节奏进行调整,以此保证准确击打羽毛球。在多球训练环节,学生速度、柔韧度与灵敏度得到有效锻炼,根据击打节奏调整身体情况,特别是在击打失误率高的前提下,学生会有意识地对身体情况做好调整,跟上击打节奏。
多球训练在高职羽毛球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够从根本上将羽毛球战术与专业技巧传递给学生,学生可以掌握击球、握拍与步法等关键技术,保证动作具有规范性,成功实现准确动作定型,有利于羽毛球运用技能水平进一步提升。多球训练可以通过反复训练将学生击球动作有效纠正,实现动作定型的目的。
准确与灵活的步法可以将击打技术有效提升。多球训练正是保证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步伐准确的关键所在,需要教师根据后场、中场与前场步伐特点,依托多球训练方式帮助学生对羽毛球场位置的每一个点做到精准掌握,保证学生击球无盲点,增强步伐连续性,实现学生机动性与灵活性全面提升。
运动项目的训练能够对学生身体素质与专项技术进行合理锻炼。多球运动能够改变单一化训练模式给学生带来的无趣感与枯燥感,将学生潜在运动能力全面激发。教师在多球训练有效运用下,将学生运动兴趣成功调动,学生主动融入各种训练活动,将羽毛球训练的质量有效提升。多球训练还帮助学生掌握步法节奏,通过步调训练将学生反应能力提高,帮助学生应对击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为身体应变能力提升夯实基础。
为了将多球训练在高职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充分发挥,高职教师会对多球训练原则精准把握,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具体而言,一是区别对待原则,结合各环节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完成多球训练内容与强度选择。例如,初学者多球训练量较少,但要注意击球动作准确性提升。若学生进步较快,则应控制好训练次数,减少运动损伤情况出现[2]。二是,循序渐进,学生在掌握入门技术之后,需要对多球训练次数与组数做好科学增强,注意休息与运动时间间隔控制合理。例如,教师通过供球频率调整,帮助学生感受动作细节,增强肌肉精细感,实现动作定型。在正手发后场高远球技术训练中,教师秉承着训练原则,准备320个球并以平均方式分给学生,在2人1组方式下运用正手发后场高远球技术完成发球训练。在正手击后场高远球技术训练中,教师先完成示范动作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要领,同时准备320个球,改变传统单个发球模式,将学生合理分为8个训练小组,每组领40个球,即40球/组×8组,在一发一击方式下完成练习。学生在2人1组方式下交替练习。在组数与次数控制下,学生通过多球训练保持科学强度练习,获得心率控制,保证心率能够达到很高水平,可以更好地参与强化训练。
多球训练的有效使用必须保证训练组数合理,这是提高多球训练整体效率与质量的基础所在。在高职羽毛球教学中,教师基于多球训练活动的开展,结合训练强度和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实际能力与身体素质,完成组数选择。例如,在学生动作技术训练时,教师选择增加组数密度,将参与训练学生分为9~10个组,完成强度较小的训练[3]。在训练学生整体耐力时,教师考虑到训练强度有所增加,从而将组数调整为7~8组,保证训练强度适度,学生可以跟上训练节奏。在对学生速度进行训练或者训练其身体灵活度时,教师会将组数密度减少,以5~6组最为合适,同时对供球节奏适当加快,根据学生身体灵活度提升情况将供球速度增加,实现反应能力有效增强。基于科学组数的选取,教师还需要对单组练习实际次数做好控制,根据学生实际运动需要与能力水平等因素完成练习次数调整。例如,以定点训练为前提,一是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时,各小组训练次数为25~35次;二是灵活性训练需要将练习次数调整为15~25次;三是对于耐力方面训练的次数,需要考虑在35~45次/组。在组数与练习次数科学选择下,教师应对球速灵活控制,保证供球密度与各类训练要求相契合,从而达成各阶段训练的目标。
表2 羽毛球训练内容及训练次数
在多球训练过程中,高职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有可能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意外损伤,如,运动损伤等情况,从而有意识地对休息时间做好规划,减少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同时对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抵触情绪或者不同程度的疲惫感科学缓解。为此,高职体育教师会对学生具体情况深入分析,掌握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和运动能力等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恢复能力完成休息时间合理与科学安排。教师可基于学生体能不断提升,采用间歇式训练法,通过间歇训练方式将学生心脏实际功能不断强化,同时学生所具有的代谢系统功能将得到同步提升。组与组训练的间隔与休息时间不宜过长,教师必须结合训练内容、方式、学生情况等因素对休息时间加以调整[4]。例如,在多球训练具体开展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为3~4人的小组。在完成单次训练任务之后,需要采用轮转发球方式,学生有3~7min休息时间。这一时间的控制可以将学生有氧代谢能力全面提升,保证学生在完成一定强度训练之后可以合理休息。又比如,在正手网前训练环节,学生被成功分为8个小组,每组领到40个球,选择使用一抛一击的方式完成训练。2个人1组的训练在各自半场中交替练习,保证学生有合理时间休息,为学生身体代谢能力提升夯实基础。
多球训练方案设计与训练量安排是发挥出多球训练在高职羽毛球教学中合理运用的重中之重。高职体育教师一方面需要根据灵活性、准确性与耐久性等训练要求,设计出与学生身体素质能力相契合的训练手段,保证训练方案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与可行性。教师一是要对羽毛球技术动作要领做好归纳,通过总结对多球训练设计方案加以优化;二是训练具体方式必须要学生实际能力水平相符合。在此前提下,高职体育教师设计出不同的多球训练形式,①发高远球,50个×2组,轮换人数为2人;②挑高远球,20个×4组,轮换3人;③吊球,25个×4组,轮换3人;④正手击高远球,20个×4组,轮换3人;⑤吊上网,10个×2组,轮换3人;接杀球,20个×2组,轮换3人;⑥全场多球与半球多球,均是20个×2组,轮换4人。另一方面,高职体育教师需要通过多球训练将羽毛球专项训练方案优化,将每一次训练中的经验成功收集并加以分析,做好实战积累。教师意识到羽毛球比赛胜负取决于每一球多拍能力,而速度耐力是强化多拍能力的主要途径。为此,多组数多球训练可以将学生速度耐力有效提升,增强每一球多拍能力,将多球训练应用价值充分发挥。教师必须要在每项技术练习活动开展之间,对间歇时间适当延长,保证学生能够适应练习速度与强度。在学生能够完成适应之后,教师会对多球训练组数、速度与强度等内容进行合理增加,保证循序渐进,减少运动损伤,也实现有氧代谢能力提高。例如,在对发球速度进行选择时,将球速划分为缓慢和极限等。教师会结合训练具体目标,分析学生实际进步情况,对发挥速度合理选持:①反应能力训练时,球速必须要快;②灵活训练,不仅球速要快,而且应不断提高实际球速;③步伐训练,保证球速缓慢。在负荷量相同前提下,教师应将练习与间歇时间做到合理缩短。在训练量调整下,学生在训练场地的跑动能力将得到极大程度提高,移动速度与灵活性也将有所改善。
表3 多球训练手段形式
多球训练在高职羽毛球教学中的灵活运用需要教师融入一定游戏元素,将学生参与积极性有效调动,实现学生潜在能力全面释放。高职体育教师应依托多球训练将课堂整体趣味性增强,打造出愉悦与高效的羽毛球教学课堂。例如,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多球训练游戏,准备一个空桶,将其固定在球场适当的位置,鼓励学生运用正手挑球方式将球打进空桶内,也可以考虑使用反手发球方式进行击打。无论选择使用何种方式,每人均有20个击球机会,击打进空桶数量最多的学生获胜。教师还可能摆放好6*6的格子,将学生分成2个队伍,开始小组比赛,成功击球并落在一条直线上的小组获得胜利。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对羽毛球训练游戏进行不断创新,通过新颖与有趣的游戏将学生注意力有效集中,学生潜在探索兴趣成功激发,能够利用课下时间主动练习,掌握更为熟练的技术,保证技术具有规范性,实现教与学整体效率同步提升,也将训练最终质量与效果全面增强。在比赛与游戏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趣味多球训练方式获得耐力素质有效提升,学生所具有的团队精神意志品格得到成功培养。在具体的羽毛球教学环节,教师必须对多球训练合理运用,敢于大胆创新,结合学生不同水平采用多元的游戏方式将学生比赛素养与综合能力做到有效提高。
在高职羽毛球教学中多球训练已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但依旧需要教师对多球训练的应用策略进行持续探讨,旨在将多球训练所具有的强大作用充分发挥。在新时期下,高职体育教师应带着长远眼光看待羽毛球教学,科学控制多球训练具体次数,保证学生训练时间合理,通过有效的多球训练方式将学生身体素质与羽毛球专业技能做到同步提升,实现高职院校羽毛球教学整体质量进一步提高,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在新环境下的持续与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