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小强
【摘 要】2013年我校开始进行“学本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践与探究。一、合理构建合作小组的实践与探究。(一)通过不断试验,确定组数和每组人数。(二)小组人员的确定。(三)增强小组凝聚力。二、小组合作学习技巧的实践与探究。(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技巧的训练。(二)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三、小组合作策略的实践与探究。(一)鼓励人人参与。(二)小组长、学科长、组员的培训。(三)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明确学习任务。(四)教师成为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五)、小组展示交流的实践与探索。(六)小组评价机制的构建与探究。
【关键词】组数;每组人数;人员确定;凝聚力;合作技巧;合作策略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新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最多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对于如何分组,如何对小组进行评价,学生对于如何分工、如何合作、如何交流、如何达成共识没有一个清悉的思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践与探究。
一、合理构建合作小组的实践与探究
(一)通过不断试验,确定组数和每组人数。
通过将近两年的反复实验,在创建合作学习小组时我们认为:首先必须注意教学班内的组数。组数决定了教学中合作小组之间的竞争性,也决定了教师对教学的可控程度。每个小组中小组成员的人数应当适中,不能太多或太少。太多不利于操作,太少不能体现合作的目的,最好4到6名学生为一组。我们根据自己班级学生人数,确定每班分为十个小组,每组6个人。(各实验班人数不同,各班会稍微存在差异)。
(二)小组人员的确定。
分好学习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要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便于组内成员互帮互助。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与学困生,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组间无显著差异,既达到平衡又便于公平竞争。
(三)增强小组凝聚力。
小组活动不应只是一个形式,而应成为合作互助的学习型组织。因此要求每个小组确定自己的组名、口号、愿景、组牌、组歌,并制定本组的小组合作学习公约,组长职责、组员职责,做到组长、组员分工明确。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的实践与探究
(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技巧的训练。
学习合作技巧是顺利进行合作的前提保障。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合作技巧训练,坚持训练常用的合作技巧。一般的合作技巧有:注意倾听他人的讲话、对他人的赞扬、学会拒绝和对拒绝的应答、学会有礼貌地打断别人的讲话和有礼貌地接受被打断、学会提建议和对建议的应答。
(二)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
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小组成员间互助互励的“正相互依赖”基础上,每位成员都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实现某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小组合作的策略的实践与探究
(一)鼓励人人参与。
在合作学习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忌越俎代庖。教师要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在合作中畅所欲言,在合作学习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小组长、学科长、组员的培训。
首先,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划分好小组后,要培养好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有能力完成管理的职责。還要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使其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到本小组中每一名学生,不让本组内任何一名成员掉队,进而实现“弱者优先,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的课改理念。
其次,要加强对小组成员的培训。受传统的影响,学生到讲台上去展示,要面对全体学生还有老师,紧张、害怕、不知所措,在所难免。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通过一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展示时要落落大方,要面向同学,不要让身体挡住了要展示的知识点。既要让学生动起来,更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学习与展示。
(三)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明确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中学习任务的确立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贴近学生实际的、有选择性的、有一定难度、具有思考价值的。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间也要根据个人特点分配任务。
(四)教师为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教师还要下组参与学习讨论,及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机智,调整学习时间,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五)小组展示交流的实践与探索。
展示交流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发言。通过及时展示交流进一步内化知识、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六)小组评价机制的构建与探究。
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建立起切实可行、易于操作、对学生富有激励作用的评价管理机制,用制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组内实行“五元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小组长评价、学术助理评价。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2.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3.可以对小组活动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学习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形成各小组的组分,以加强各小组间的竞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形式,它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重大课题,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只要广大教师不懈努力,定能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