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鑫(河南理工大学鹤壁工程技术学院 河南鹤壁 458030)
带有“新鲜”和“健康”标签的低温乳品在国内越来越受欢迎,低温液态奶相关产业链也经历着发展与变革。在低温乳品制作过程中,通过巴氏杀菌最大程度地实现产品保鲜的同时,也为消费者的健康提供了保障。冷链物流就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冷藏设备和技术配送低温奶制品,可以说冷链物流与乳品产品质量甚至乳品行业本身存在利益相关性。低温乳品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畜牧品种选育、产地环境、畜牧投入品质量控制、养殖过程、收集贮存、运输过程、加工过程和包装过程等一系列环节,而冷链物流设施和技术的不断成熟,让很多具有区域特色的乳制品可以源源不断地走出本地,在全国流通。同时,整个冷链可以在温控环境下运输农产品,确保低温乳制品的品质,减少损失。据统计,目前使用冷链造成的损失率在5%左右。所以,乳品冷链物流将是保证乳制品质量、降低成品损耗率的基础。只有冷链物流不断发展壮大,一批批新鲜美味的乳制品才能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
乳制品是指以生鲜牛(羊)乳及其制品为主要原料,经加工而制成的各种产品。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乳制品有纯牛奶、调味牛奶、酸奶、奶粉、含乳饮料、炼乳、奶酪及奶油,同时这些乳制品还被广泛运用到冰淇淋、奶茶、奶糖等产品中,极大地增强了产品的口感风味和营养成分。
低温乳制品属于温度升高后就极易腐败变质的乳品,为了维持新鲜口味和营养物质,从挤奶、进场,到贮藏和罐装,全程需要保持低温并最好在6个小时内完成。低温乳制品冷链就是利用冷冻工艺技术,将原产地牛奶或奶制品的生产、贮藏、配送、分销全程保持低温条件的物流。如果做不到全程冷链,乳制品极易变质,这对乳品企业造成了较大损失。低温乳品冷链物流保证了乳制品的质量,在减少食品受到污染的同时,提升了乳品行业竞争力。
首先,中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亟待完善。一方面,冷藏车数量少,冷库规模得不到保障,冷库的技术和工艺落后,这进一步导致冷藏库单元温度控制不善,甚至因冷藏设施问题导致食品在配送过程中变质。对于低温乳制品来说,其亟待需要冷链物流技术的加持。但是从目前来看其地区差异较为显著,城市乳品冷链比农村地区完善,所以城市地区的乳品品种和乳品质量都优于农村地区,未来冷链物流体系完善发展就需要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另一方面,在冷链物流中部分设施陈旧老化,不仅需要添加氟利昂维持制冷,设施使用时限久了还会滋生病菌。这些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最终将导致配送到消费端的乳品发生变质,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
其次,构建完整的供应冷链成本较高,一些企业实力不够,冷链物流布局零散,利润率偏低,更加没有动力进一步扩大或完善冷链供应链系统;同时,冷链运营成本高,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乳品行业是产业链最长的食品行业,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乳制品产业集牧场养殖、规模化奶牛养殖、生产加工、物流仓储、流通链食品冷藏、链控、售后服务为一体,涉及到全方位、多领域的积极配合,而这些都依托供应链配套服务来确保低温乳品供应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从整体上看,目前跨区域性的乳品冷链供应存在断层,导致整个物流运输过程中乳品容易产生变质问题。所以,完善的冷链物流发展将是提升中国乳制品质量的有效保证。
乳品冷链物流领域除了需要必要的基础设施外,还需要解决冷库技术水平低、部分冷库温度不达标的问题。冷库物流需要高水平的冷库技术作为支持,但是目前缺乏良好的冷藏技术不利于低温乳制品流通,而且不同种类的乳制品对温度要求也不同。例如冷冻乳制品与冷藏乳制品就应该分开储存保管。但在一些冷链物流中心,大部分产品都是直接混在一起,露天分拣。加之物流长、许多环节的工作没有形成密切的配合,从而造成供应链中断现象。
此外,全国冷库也供应不足。2018年上半年,全国冷库可供出租面积超过330万平方米,但分布不均。一方面是冷库数量多,质量低;另一方面,冷库规模以小型冷库居多,偏远地区冷库数量少。一边是中心城市、大城市冷库过剩;一边是小城市、偏远地区冷库不足,供需失衡,而且全国层面上都缺乏大型冷链配送中心,冷链配送中断的风险被放大。目前低温乳品企业使用的冷链储运设施主要是冷藏技术和工艺落后的机械速冻车,具有标准规格和温控设置技术的冷链运输车数量稀缺,乳制品这类易腐货物的低温运输缺口大。
冷链物流行业对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经验也具有较高的要求,但目前许多冷链物流负责人员素质较差,相应专业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足。如今,许多高校开设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2020年中国各中、高等学校开设物流专业715个,但这类教育培养计划仅局限于中专高职院校,冷链物流专业相关知识较为陈旧,学术水平不高,进一步制约了国内冷链企业的科研实力。在现实中,乳制产品的配方、生产工艺都在与时俱进,相应地冷链供应物流也在不断发展,这就对物流从业人员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并非所有从业者都能跟上行业发展的速度。此外,乳品冷链企业的人才流失也十分严重。冷链企业一般采取“师徒制“模式进行专门化冷链人才培养,新人的成长也主要得益于进入行业后的学习和实践。这样的培养形式,一方面使得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速度缓慢,冷链人力缺口较大;另一方面,很多人因为职业规划或者自身原因还没有真正学会冷链行业知识就跳槽改行,这些都加剧了冷链物流人员缺乏的问题。
冷链服务企业应建立起冷链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物流信息网络,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发展,实现冷链物流现代化、智能化,让企业有追溯机制,这样一旦有问题发生能及时纠正,还有利于生产企业对乳制品实施低温监控,降低企业的损耗成本。建立起冷链信息共享机制,首先要建立起冷链生产信息系统。冷链生产信息系统可以实时监管生产中的乳制品质量,通过自动识别,记录乳制品原料、配料和生产信息。其次,建立冷链储藏信息系统,监管乳制品的冷藏作业和冷藏环境,做好后续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准备工作。冷链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乳制品的“低温“运输,以推动整个低温乳制品行业的产业化运作。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冷链服务企业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构建生产企业、配送企业、销售企业三端共同发力的冷链物流一体化信息共享网络,让三方都能掌握乳品的低温物流信息;在人口密集、销售活动密集的区域规划集散中心,方便供应商在当地对乳制产品做进一步地集散、分拣、分包、配送,化整为零,再配送到基层销售点处。
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低温乳制品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保证冷链物流工作的效率,保证冷藏、冷冻乳制品的正常配送和运输。首先,在操作设备上,增强对清洗和加工包装设备的管理工作,以维持清洁卫生的乳制品生产工作环境,同时还要加强冷库、城市低温配送处置中心的建设工程。从地区来看,城市乳品冷链比农村地区完善,城市地区的乳品品种和乳品质量都比农村地区好,所以未来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农村地区,有的放矢解决问题。其次,在冷链物流配送设备上,要增加冷藏车、冷库、冰箱的数量,在车辆不足的地区,可以借助市场上其他专用冷链运输车辆和司机资源,统一调度,解决区域内乳制品的冷链物流问题。最后,在冷链物流软件建设上,积极学习并推广新型冷链技术。所有的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最终都是为了提高配送能力,国外使用的生鲜乳品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分等、分级技术也应在国内的乳品生产过程中得到应用。应大力推广乳制品全程温度监控设备,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查验,建设研发快速准确的检测设备。此外,在分拣与配送作业中,加强对于冷链物流过程的专业化教育,推动集约化管理,减少物流各环节人员与乳制品的直接接触。
冷链物流产业是围绕着生产端和销售端而展开服务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冷链物流人才也一直是紧缺人才,针对冷链物流专业课程落后的问题,应当将专业课程的教材、教法进行更新,对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结构进行重新整合,着力解决教学内容重复、交叉、落后的问题。具体而言,应根据冷链物流的专业要求,加强产学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直接接触冷链物流工作环境的机会,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保障冷链物流的人力资源,以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率,最终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也为企业的成长和进步提供良好的内外部条件。近年来,年国家明确提出加快冷链基地建设,用冷链物流建设来推动地方特产销售,进一步刺激居民消费提升,这是脱贫攻坚、乡村产业振兴的配套手段。据此,地方也要高度重视城乡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为了改善本地农产品通往外界的运送通达度,要积极推进本地交通物流基础建设。物流企业可以借此东风,加强冷链物流人才的招聘工作,增强物流人力资源储备。对于很多人因为职业规划或者自身原因的跳槽改行问题,企业可以设立明确的薪酬和升职制度,坚定冷链物流从业者的职业信心。
冷链物流与乳品生产行业息息相关。乳品冷链物流是保证乳制品质量、降低成品损耗率的基础,目前国内乳品冷链物流建设还存在巨大空间。一方面,冷藏车数量少,冷库规模得不到保障,冷库的技术和工艺落后;在冷链物流中部分设施陈旧老化,不利于实现低温乳制品的高效运输。另一方面,乳品冷链物流产业配套设施落后,尤其是现代冷藏冷冻车辆严重短缺,此外乳品冷链企业的人才培养和流失问题也成为制约低温乳制品快速发展的障碍。对此,企业应建立起冷链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物流信息网络;强化设施建设,提升冷链物流效率;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冷链建设提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进低温乳制品冷链物流建设成效,推动我国低温乳制品产业得以又好又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