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线上教学课堂设问的策略
——以《试种一粒籽》教学为例

2023-01-11 19:06刘昱杉
中小学电教 2022年6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课堂

刘昱杉

(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慧谷学校,吉林 长春 130000)

2021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并就打造线上教学体系,切实推动课堂教学结构变革,加强平台体系建设,高质量开发资源,提高师生应用能力,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等做出了详细说明。政府一系列文件的颁布,无疑都在强调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线上教学效果最大化的必要性。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两年来教师们一直在摸索的过程中积累“线上”教学经验,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线上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面对自制力相对薄弱的小学生,如何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在能够熟练运用多种网络设备的基础上,在学生已有的生活情境和实践中创设一定条件,以高质量的课堂设问,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激发学生乐于沟通、交往、合作、探究、展示的热情,引导学生在勤于反思和验证的过程中习得新知、完成知识架构的再建过程,从而真正达成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效果。

一、线上教学中课堂设问时存在的问题

(一)线上教学课堂设问没有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放在首位

从线下教学到线上教学环境的转变过程中,部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线上教学课堂设问中依旧过分依赖教材、教参、以往上课经验及同行课例分享。教师在课堂中的设问往往看似环环相扣,感觉学生也在积极分享、认真思考,但课堂设问的实质仍然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瓤子,教师只是在运用一些提问技巧将自己想要交给学生的一个个碎片化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努力使孩子们接受的更快、更好,却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忘记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背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规律。

(二)线上教学中教师课堂设问过于频繁以致课堂设问有效性受限

线上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运用“钉钉”在线课堂、Classin、腾讯会议等直播软件给学生营造以互动体验式的上课环境,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讨论式的课堂设问。然而线上课堂中频繁的讨论式课堂设问会致使部分同学“随大溜”,这也间接导致学生盲目回答问题,而课程的重难点却得不到有效的攻破和化解。

(三)线上课堂设问难度把握有失偏颇

部分教师在线上课堂设问预设中,对学生没有足够的信任,部分问题的指向性过于明显,有些问题的答案甚至已经潜藏在问题中,在提出问题后没等学生反应过来,已经开始请同学回答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提问费时耗力不说,还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二、线上教学中课堂设问的策略

在互联网模式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出发点,借助网络分析、加工信息,通过高质量的课堂设问更好地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在线上教学课堂设问相较于线下教学课堂设问就更须逻辑缜密,层次分明,科学高效。

道德与法治教师线上教学课堂设问时,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创设的不同情境中,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序开展:

(一)以课堂设问引领学生理清已有的知识建构

线上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现代化教学方式“声形并茂”地展示,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新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可以充分利用线上教学中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布置课前学习单等形式设问,引导学生检视并提取自己原有的知识碎片,以期重新排列组合后搭建成新的知识架构。

(二)以课堂设问激发学生完善知识建构的兴趣

随着情境展开,学习任务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学生会陆续遇到亟待解决的疑惑和困境。这时,教师应给予的不是答案,而是将学生的思维推向纵深的中立性设问。有时,一些很抽象的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演示操作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掌握,这就克服了过去单凭语言表达的苍白和乏力,而且也可以进一步深入引导学生;直观形象的演示也更容易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使课堂重、难点得以逐个解决和击破,进而被学生很好地掌握。当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的结论不论对错,都将是我们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最好的生成,因为“存在即合理”,往往试错的过程可遇不可求。

(三)以课堂设问赋予学生沟通、交流与分享的勇气

在道德与法治线上课堂中,活跃的思维、灵动的思绪,往往只是灵光一现,如果不能及时捕捉,极有可能就此被尘封在记忆的某处,不再涉及。然而,如果学生能够抓住这乍现的灵光深入思考,再以伙伴能听懂的方式讲出来,那么这个“灵感”将真正属于学生。这时,教师的设问就应该成为孩子勇敢表述自己认知的有力推手。为此,教师在线上教学时,应注意互动细节,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互动兴趣。切忌全程单向灌输;更应该清楚,有时课堂上暂时的停歇是为学生互动和思考做铺垫。

(四)以课堂设问“挑拨”学生发现问题和质疑的“冲动”

在道德与法治线上课堂中,学生的知识架构一旦搭建完成,无论对错都很难被自己推翻,所以这时便是小组讨论最好的时机。讨论中,每个人都会一面“固执己见”地寻找他人的错漏,一面思考调整思路的方法与路径;过程中,不论是学生“义愤填膺”地争论到面红耳赤的神态,还是若有所思缄口不言的模样,都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中成就学生思维成长,助力学生终身发展的自然生成。为此,教师线上教学中应根据各个平台的不同功能,安排一些形式多样、层次变化分明的互动方式,如一些直播APP 分别具备的分组连线讨论、选择、抢答、屏幕共享、举手等不同方式的互动功能。除此以外,还可以运用有拍照上传、弹幕接龙、希沃白板抽签以及随堂测试点评等有效的“一对多”互动方式,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沟通。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氛围的催化下分享欲也会随之被完全激发。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楚“水满则溢”。一味的思维冲突会更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激发学生的分享欲望,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适当的等待未尝不是一种沉淀与升华。对于此刻的学生而言,有了前面思维碰撞的铺垫,知识架构的推倒重建会变得轻松很多,但这次建设,他们会下意识地反复验证,规避之前自己或同伴曾出现过的思维漏洞。所以,这时教师需要更好地控制设问频次,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反思和验证,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以课堂设问开启学生向纵深思考的闸门

线上教学中,师生眼神的互动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多时候,学生那种豁然开朗的畅快淋漓需要在教师鼓励与认同的催化下,才会生成更多对知识的渴求及想要解决难题的热望。为此,教师可以转而运用有效设问开启学生向纵深思考的秘境,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盘旋式螺旋上升的学科,每个孩子的接受力和领悟力各有不同,希望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其原认知的基础上收获的更多。

(六)教师线上教学的课堂设问应控制设问难度

在俄罗斯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先生关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线上教学的课堂设问更应该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让学生想一想就能想得通、跳一跳就能够得到;在学生可能形成思想和观念的原始生长点处设置问题,让学生们有话可说、有据可考,使线上教学的课堂设问更科学。当然,教师也可借助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渠道,通过“慕课”“一师一优课”等活动,开发出优质的线上学习资源包(如:多媒体课件、微课、自制微视频等),并将之在线上课堂学习前发放给学生,有效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辅助提升线上教学课堂设问的有效性。

(七)教师线上教学的课堂设问应控制设问频次

线上、线下教学虽课时相同,但受制于网络阻滞,学生开、关麦等客观因素,真正有效上课时间势必受到影响。为此,线上教学课堂设问的频次在精不在多,教师应严把设问的数量和质量关,设问时应在充分衡量课程重、难点的基础上,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着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合理安排个别提问和集体讨论设问的穿插,使线上教学的课堂设问真正达到科学、合理、有效的程度。

(八)教师线上教学的课堂设问应注意留白

往往相同的线上课程,不同的课堂设问就能使课堂展现出迥然不同的教学状态。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更关注在课堂设问投射下,学生争论及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应更期待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以及“深思善问”习惯的养成。要知道,教师在线上课堂中那些开放性设问时的留白,也许恰恰就是成就孩子思维成长的助推器。

三、课例分析——以《试种一粒籽》教学为例

《试种一粒籽》课例教学本着依托线上教学优势最大化原则,以提前下发“任务单”的形式有效利用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高质量的课堂设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辅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让学生乐于在沟通、交往、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养成深思善问的好习惯。

(一)《试种一粒籽》课例设问情况(表1)

(二)《试种一粒籽》上课流程

首先,运用一段种子从栽种到破土萌发,再到开花结果过程的视频引领学生感知“生命的神奇”,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萌生对生命的敬畏。

其次,引导学生以“任务单”问题为抓手,在分享自主学习成果的同时查缺补漏,完成认识种子的过程。

再次,依托线上交互平台,借助学生居家学习可以随机选取实物进行演示的优势,引导学生在寻找种子的过程中愉快的与同伴一道探究植物的奥秘。

然后,以“任务单”问题为契机,使学生在充分了解种子所需生长环境、周期等前提下,通过线上分组交流完成“选种”任务,并于过程中引导学生懂得据理力争与成全和退让,同时提升其沟通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借助科学学科所学过的栽种知识,理顺栽种流程,为课后的栽种环节提供助力。

对于本课例而言,作为承担着“铸魂育人”神圣使命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线上教学环境下的课后督促与检查亦是至关重要的。课后,不论是栽种过程、日常照顾还是成果展示,师生都可以通过微信图片和文字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分享和交流,实现教师的敦促及过程性的评价;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在陪伴植物成长的过程中关注到自我的成长,从而达成学科线上教育的“闭环”。

四、结论

综上所述,立足于“线上”教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信息技术是前提、是保障,教师在课堂中发挥创造的主导性及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却是带来课堂革命性变化的要素。为此,教师在线上教学中课堂设问的水平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每天在“云端”面对着一张张渴求知识的脸庞,聆听着一声声深情的呼唤,就势必要在自己的主阵地上更好地保护学生天性、激发学生灵性,潜心研究符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的课堂设问方式与技巧,不断优化线上教学课堂设问的内容,提升线上教学课堂设问的水平。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美在课堂花开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