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霞
(兰州市华侨教育集团华辰小学,甘肃 兰州 730010)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小学数学要以更高的标准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内容的创新,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与挑战性,同时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进入数学世界,更加积极地进行数学探索。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数学活动开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动画设计等手段能够创设出更加多样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有必要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结合小学生不同年龄特点,要求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也要有所不同。不可否认,小学生与初中、高中学生的区别较大,但六年级学生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模式等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情境创设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所了解。之后,结合该阶段学生的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情境创设。
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教师也有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师本身应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能够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其次,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对教材内容了解得较为透彻,能够正确理解各章节教学目标,否则很有可能会出现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不符的情况,浪费教学时间,不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情境化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立足于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学生数学基础水平等基础情况,对正确的情境教学方法进行筛选。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微课、动画展示等教学手段,强化展示小学数学重难点知识。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数学课堂较为枯燥,多数教师通过语言和简单的道具开展教学活动。尽管高年级学生较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所进步,但依然有限,不能准确理解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理解或理解不透彻的情况。此时,采用情境化教学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解决难题,也能够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为例,小学生初次接触立体图形,对于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概念难以理解。此时,教师通过动画情境或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正方形和正方体、长方形和长方体的联系,从而逐渐理解表面积及其他相关概念。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促进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内容设计完成的基础上,教师可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情境创设,并结合情境内容提出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同时也为后续的合作探究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呈现教学资源外,还可以让学生成为情境的创设者,即让学生自主创设数学情境,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例如教师可以创设某人要从北京前往上海出差的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北京到上海的交通方式、所需时间等信息进行查询,并结合上述内容自行提出问题,寻找问题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也得以凸显。
新课程标准改革方案的实施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因此,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方案的重要体现。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根据教学情境对相关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而小组合作是小学情境化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路径。以前文提到的长方体表面积的学习为例,教师可让学生两两一组,互相讲解长方体表面积概念,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运用动画特效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进行展示,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理解上台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讲解与标注。这样一来,通过动画情境,学生的思考深度有了纵向提升,学生的个人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及理解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小学情境化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小学数学创建了更加生动、形象的课堂,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融合。
小学情境化教学后期,教师可让各小组分享合作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研究成果,并对成果内容进行总结。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并结合不同小组成员的学习基础等给予鼓励与肯定,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促进小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众所周知,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因此,有必要将小学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即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教学过程中生活情境的应用与渗透。由此,既能够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多的是口头阐述生活情境,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教师所表达的情境信息,不利于提升学习效率。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声像、图文等手段展示生活片段,有助于提升小学数学学科的生活气息。
以“圆的认识”学习为例,教师可以首先通过电子白板对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进行展示,如自行车车轮等。这些实物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出现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初步掌握圆这一图形的特点时,教师可提出“能否将自行车车轮换成长方形”的问题。这一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关于圆所具备的特点的思考。为了更加清楚地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可提前通过电子白板或Flash 动画等设计长方形的自行车车轮,并对其在路面行走的动态画面进行演示。借助这种教学形式,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圆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在学习“观察物体”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境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为学生提升空间想象力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基于不同的观察角度及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学生所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也有所不同。基于此,教师可制作小明与小丽的微信对话情境,交流自己观察到的不同物体形态。对于思维发展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部分学生可能会坚持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还有部分学生可能对自己观察到的形状产生怀疑。此时,教师可通过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物体的3D 图形,帮助学生找到自己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并加入生活中物体的实例,如播放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发布的新款汽车,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诸多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也起到积极的作用。短视频是小学生十分熟悉且十分感兴趣的教学元素,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在短视频创设过程中加入音乐、动画等教学元素。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十分活泼,动画情境的创设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可尝试将动画情境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时,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展示不同的组合图形,从视觉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让学生找到组合图形中自己熟悉的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回答,使用学生更感兴趣的动画特效区分不同的图形。最后,继续展示组合图形,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动画特效进行标注,并引导学生对该组合图形的面积进行计算。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空间与图形内容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有助于提升课堂导入的效率。
在“位置”概念学习时,要求学生明确物体的具体位置,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此前,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行和列的基本概念。此时,教师可通过青蛙回家的动画锻炼学生对物体位置的判断能力。例如由教师设置青蛙的起点与终点,由学生为青蛙的回家线路进行设计,教师按照学生的想法进行动态展示。为了区分不同学生设计的路线,教师可设置成为不同的颜色。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可首先进行动画展示,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创造条件。由此,学生不仅获得了自主探究的机会,也能在自主探究中进行多角度思考,有助于学生提高操作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注意力相对较差,新鲜事物的出现对他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特点,利用故事情境提出问题,通过新颖的教学形式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例如教师可将文本内容转化成为动态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以“圆的周长”学习为例,教师可选择《龟兔赛跑》作为故事背景,在经历了初次比赛后,兔子为自己的懈怠感到非常后悔。为了证明自己,小兔子想与另一只兔子进行比试。小兔子的运动轨迹为圆形,另一只小兔子的运动轨迹为正方形,最后,小兔子又输了。教师将上述故事内容制作成为动画,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故事内容展示完毕以后,电子白板自动弹出以下问题:“为什么小兔子又输了呢?正方形周长与圆形周长有什么区别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从形象思考过渡到理性分析,在情感的调动下深入学习圆的周长。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性更加突出,若此时仍然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游戏情境,一方面顺应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游戏吸引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
以“分数除法”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接龙游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教师随机播放分数除法算术题,只有前一个学生回答正确,后一个学生才能够接力回答,在规定时间内回答题目最多的一组可获得惊喜大礼包。
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教师通过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了超市货架图,并在图中摆满商品,由学生决定商品价格,并以小组为单位购物。每组成员中有一名成员是“收银员”,其他成员是“顾客”,若“收银员”计算失误,将被“开除”或由小组内其他成员代替。最终,没有被“开除”或者“开除”数量较少的一组获胜。这样的教学方式与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发展规律相符合,使小学生学习乐趣大增,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在“统计”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开展“争做小小统计员”的游戏。通过电子白板展示多种水果和食品,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并收集数据,据此制作统计图。此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样可以小组为单位,在满足学生好奇心与探究欲望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构建新知,同样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综上所述,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其具备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发展优势,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情境教学的积极作用,教师应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对不同类型的教学情境创设手段进行分析与筛选,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数学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