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优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践探析

2023-01-11 19:06王文华
中小学电教 2022年6期
关键词:习作微课教师

王文华

(通渭县姜滩小学,甘肃 定西 743300)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老大难”,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困境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破解。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为新时代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为此,我们可以将微课引入习作教学课堂中来,充分发挥微课的教学优势,优化习作教学模式,进而构建灵动、高效的习作课堂。

一、微课的概述

微课,是以多媒体资源为主要载体,以简短的微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目标为导向,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微课具有如下显著特点:

(一)短小精悍

微课的时长一般在5~8 分钟,较为短小;微课的容量很小,一般在几百兆;最为重要的是微课的内容极为精简,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详细透彻的讲解,非常贴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也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录制简便

现在教师的身边有很多录制微视频的软件,一部智能手机,或者电脑里的录屏软件都能轻松地录制微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需求和习作内容灵活选择录制方式。以简单的PPT 录屏微课为例,打开提前制作好的PPT,点击“插入”,找到下方的“屏幕录制”,点击“开始录制”后,教师可以一边播放PPT 课件,一边进行讲解,如果教师想要制作更好的微课内容,还可以在课件中插入背景音乐。PPT 播放结束,点击“录制结束”,一节微课就轻松生成了。

(三)使用方便

微课的呈现形式是短视频,可以下载播放也能在线观看,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分享微课,比如通过班级微信群、QQ 群等与家长和学生分享,也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基础教育资源平台等与同事分享。只要有电子设备和网络的地方,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在线观看,还可以转发、保存和收藏,方便后续的复习和巩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理念滞后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教师的习作教学理念依然滞后,教学手段过于形式化。很多教师并不关注写作对促进学生成长的价值意义,学生自然理解不了写作的深意,于是,习作就是为了要完成作业,考试需要就成了写作的“源动力”。多数教师片面地认为,写作的规律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学生习作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就是靠“日积月累”。一味地要求学生摘抄、背诵优美词句、名言警句,并强行运用到习作中去。在对学生的习作评价中,把“有没有用到好词好句”“用了多少好词好句”进行量化,并以此来评判优劣。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绑架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削弱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自然畏惧写作,害怕写不好作文。

(二)教学模式单一

当下很多教师存在习作教学模式单一化的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无限放大自己的主体地位,脱离了学生的真实学情,教学模式还遵循传统的“布置题目——独立写作——批改评讲”的操作顺序。布置题目时,教师并没有提前进行学情考量和策略设计,而是严格遵从教材里的单元习作要求进行命题。甚至有的教师,会想当然地从自己的喜好出发,随机命题,无视学生所在的学段要求。在作文讲评中,教师又无法精准地结合具体的写作策略来展开,只是空洞地泛泛而谈。在长期的单一模式指导下,学生无法在记忆库里精准地搜集相关素材,难以与作文题目形成良好的情感呼应,顺利地进行认知、体验、感悟的文字转换,习作水平长期处于平面滑行状态,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三)教学内容空洞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语文教学体系的科学改善需要灵活开放的教学思想、有生命活力的语言和儿童的大胆创造精神。”从语文学科的本质层面来说,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同时表达自己的独特人生体验和认知感受。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很多学生的习作并没有展现他们应有的童真童趣,习作内容陈旧空洞、随意散漫、游离主题,标点符号错误频出,段落结构缺乏层次和逻辑,这与教师没有系统性、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表现中心思想的能力、搜集并整理材料的能力、语言运用及表达能力、修改文章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四)教学远离生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从中可以看出,小学阶段的习作属于练习层面,是学习如何写作的初始阶段。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条件。但是从实际的习作教学的状况来看,很多教师的习作指导往往脱离实际、背离生活,一味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间窄窄的教室里,说老套的话、写老套的文,长期如此,学生怎么可能喜欢?怎么可能将自己活泼热烈的言语生命自然地绽放与外化?教师必须意识到,一旦远离了生活,儿童习作就犹如没有源头的活水,注定陷入僵化、沉闷的困境。

三、基于微课优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践策略

(一)课前运用:在自主学习中做足习作准备

在习作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为课中学习新知识做铺垫。这时,教师便可设计、录制相关视频,利用微课对学生进行导学,便于学生有目的地进行习作练习。学生将新知识和老知识有效链接,为习作做好准备。

1.微课“领航”, 指明习作方向

微课虽然时长短,内容不多,但它针对性强,有着鲜明的目标指向。教师在开展习作教学前,可以先制作相关微课,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在微课的引领下打开思路,明确方向,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小学生初次接触习作时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如果教师在课前利用微课帮助学生预习,将会起到见“微”知著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习作:写日记”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制作主题微课,告诉学生“什么是日记”,微课呈现日记的格式,学生就会自我辨别日记与以往作文的区别,这样简单直观、深入浅出的视频演示,既能帮助学生掌握日记的有关知识,又能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习作学习指明方向。

2.微课“理材”,点燃习作激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畏惧习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素材积累。有了丰富的习作素材,才能在写作实践中,快速提取相关信息,流畅表达。小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通常仅凭无意识的记忆,难免容易遗忘或印象不够深刻。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建立习作素材库,如家长为孩子拍摄的生活精彩瞬间和视频片段;教师为学生拍摄的校园生活照片和活动视频,等等。有了这些素材储备,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教师就可以根据习作主题快速从素材库中提取出相关资料,再对这些素材进行二次加工制作,为学生习作提供“源头活水”。

以习作《我的乐园》一文教学为例,要求是学生所熟悉而又能够感受快乐的地方,那可能是家门口的院子、家乡的小河,也可能是不经意间发现的小地方,如和小伙伴寻宝的小海滩,爱吐槽的小树洞,等等。这些乐园中的活动经历,利用微课进行罗列、整理,形成便于提取的记忆库。教学伊始,让学生观看微课,通过大量的视频、图片,勾起学生难忘的回忆:聊聊自己的乐园所在的地点,描绘它的样子,说说曾经的笑话,干过的趣事。接着,教师利用微课“现身说法”, 介绍自己心目中的乐园。最后,为了使学生动笔前更加有条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展示同年级其他学生的例文,引导学生学会抓住细节描写表达“乐”趣。这样利用微课展示“乐”的主题,挖掘“乐”的内涵,就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二)课中运用:在巧妙引领中渗透习作技法

在平时教学中,一节热火朝天的习作课,教师学生交流密切,方法指导恰如其分,可学生的习作仍存在主次不分、内容不具体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来破解这些难题。

1.微课“指点”,突破习作瓶颈

写景类习作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学习内容。虽然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已经了解了移步换景、抓住特点等方法,但仍有部分学生无法做到抓住景物特点有序、细致地表达。微课具有直观形象、针对性强的特点。结合习作“有序、细致”的表达要求,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景区进行微课制作,帮助学生突破习作瓶颈。以“天井湖公园”为例,微课内容包括:一是天井湖景点的顺次呈现。微课中,从公园大门出发,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依次介绍九曲桥、杨柳提、沁心园等景点后,让学生按游览顺序说一说自己所写的景物。二是天井湖景点的特写镜头。微课中,播放落日湖堤、水光灯影、小岛印象的视频后,让学生详细地说一说自己所写景物的特点。如此,微课的运用,就能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有序、细致”的表达方法,进而突破本次习作难点,写出情景交融的好作文。

再以习作《我的心爱之物》一文为例,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法,紧扣自己的心爱之物,写出景物的来历和特点,是本次习作教学的难点。破解这一难点的关键,就是抓住“心爱之物”,引导学生有目的、多角度地观察和表达。为此,教师可以制作系列微课,并适时运用。一是课前微课,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明白心爱之物的范围。微课中,列举一些有趣的植物、动物、物品,唤起学生的心爱之“物”。接着观察心爱之物的要领。微课中,提供小猫的生活视频,指导学生从外形、动作、习性等方面对自己心爱之物进行观察。二是课中微课,包括以下内容:学习写心爱之物的方法。微课中,借助本单元所学课文中的例子,习得在表达自己心爱之物时,如何做到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综合运用。如此,微课的运用,实现了课前和课中的有效衔接。

2.微课“指路”,激活习作思维

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起,在单元页中安排了关于习作方面的语文要素学习。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明确要求,善用方法,完成习作,笔者制作了“由点及面”的一条微课,具体内容包括:一是生活场景图片,寻找生活中的点汇聚成的面,分析它们的特点。二是回顾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作者是如何在有重点、有条理、有详略的基础上将整个过程写得具体的。三是出示“滚铁环”微课,让学生观看后,交流写法:首先交代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准备活动工具;接着对滚铁环的过程重点描述:如何控制铁环,让其处于直立的状态,平稳滚动;当地面状况高低不同时,如何调整奔跑速度;当铁环将要倒了的时候,动作、心理、神态描写怎样转危为安;最后胜利到达终点,欢呼雀跃的心情。这样,利用微课展示生活场景,有利于引起学生观察、交流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想象。

(三)课后运用:在交流分享中优化习作评价

1.微课“解析”,精准评价落点

一堂完整的习作课还包括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和总结。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习作中展示出的优点、暴露出的缺点以及本次习作要求来创作微课。引导学生观看,并主动查缺补漏。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进行指导评价,学生也能及时反馈。此外,微课“解析”能更好地聚焦习作中的共性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和讲评。如四年级第二单元的想象作文《我的奇思妙想》,课堂上即使经过教师指导,学生的习作却平淡无奇,无法体现“奇”“妙”的特色,要么受生活影响所限,要么过于无拘无束,不符合逻辑思维。基于这一点,教师依据教学需求设计微课内容,分层次进行指导,会选择,懂取舍,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2.微课“赏析”,习得评价智慧

任何一门课程,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还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巩固。以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单元为例,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收集其他中国诗人,如徐志摩、余光中、郭沫若等人的作品,同时需要了解作者心路历程和创作背景。这样的微课可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不同的优秀诗人创作的诗歌内涵,在视觉、听觉的冲击下,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尝试着创编诗歌,对比自己与大师的差异,取长补短。

综上所述,微课以其短小精练、重点突出、指向性强等显著优势,为打造习作教学高效课堂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操作实践中,教师根据习作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制作微课,并在课前、课中、课后灵活运用,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锤炼学生习作技能,助力发展学生的习作素养。

猜你喜欢
习作微课教师
最美教师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教师如何说课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习作展示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