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2023-01-11 06:48陈铭
中小学电教 2022年5期
关键词:培训信息化信息技术

陈铭

(吉林市丰满区教师进修学校,吉林省 吉林市 132013)

《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从“重硬件”的1.0 时代进入了“重应用、软件和数据”的2.0 时代,教育信息化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基础设施。但随着学校对软件、硬件配置不断提高,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与实际需求的矛盾越发凸显,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能。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依然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难题。所以,如何从教师实际需求出发切实推动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升,有效促进教学融合创新,是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提升工程2.0”)工作的不断开展, 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统筹规划,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等活动的探索与实践,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全面升级。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与问题成因

实施“提升工程2.0”以来,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投入了大量物力、财力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改善了学校带宽和信息化设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意识也有所提高。但现代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和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创新的能力仍然不够且不容忽视,目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很多学校软硬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甚至将设备闲置,不能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有效融合。第二,在Office 三大办公软件的使用上虽然能够简单操作,但对图片、视频、音频等操作的处理能力相对薄弱,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还有待提高。第三,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多媒体设备应用层次浅显,并存在许多技术盲点,信息技术应用依旧停留在简单的课件演示或者利用PPT 快速呈现教学中的图片、表格、视频、音频等,功能上取代了板书,忽略了多媒体的交互性。第四,在课堂生成、学生思维训练上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促进教学模式变革方面的作用不明显。上述问题的存在是表面的,但问题的实质是深层次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信息化教学设备使用率低

很多学校由于经费紧张,校园网络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不仅带宽不够,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没有完全上线,智能化学习终端没有普及,学校的多功能教室和智慧教室都是上公开课或者工作汇报时使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接触信息化设备的机会很有限,导致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的热情不高。

(二)传统教学思想成为惯性

教育信息化的到来,导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许多教师属于“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停留在过去”的情况,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仅仅是理解为用多媒体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使多媒体的功效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想制约着教学创新发展,忽略了师生的角色和学习方式的变化,对于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更是匮乏,教学内容仍然局限在教学参考书上,忽略了信息化学习资源的应用。

(三)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和专家名师的专业引领

对新技术、学习资源的应用和如何发挥设备优势改变课堂教学结构等问题仍困扰着教师。单一的培训和理论学习偏离了教师的日常需求,缺乏系统性和实效性,不能学以致用。很大一部分教师掌握不了新技术应用的最新动态,很难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策略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为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与发展,必须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条分缕析、溯源求解,通过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信息化的环境,拓宽培训维度,优化培训团队,整合培训资源,构建集中与分层培训、团队研训与各级赛事深度参与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为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与能力探索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设施建设,助力信息化教学环境全面升级

技术先进、资源充足的优质信息化外部环境是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先决条件。为改善信息化教学基础环境,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针对教育信息化工作及时提供人力、财力、技术、设备的保障,推进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改造升级。主要是建设以提升学校网络带宽、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实现千兆进校百兆进班、无线网络全覆盖为标志的信息化育人环境;提高班级多媒体设备配备力度,确保教师有效便捷地使用各平台优质教学资源,让教师技术应用能触手可及;完善智慧教室、录播教室和移动录播等设施,为远程教育、直播教学等多样化应用提供有利条件,为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做好基础工作。在教育资源方面,深化各教育平台的广泛应用,推动优质资源的普惠共享,充分发挥省市级教育智慧云平台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效能,为教师提供备课、授课一体化,多终端应用、移动应用的便捷服务,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教与学的环境,促进技术价值赋能教育,为形成常态化技术应用提供有力保障。

(二)优化项目培训,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迭代更新

一是以培促思,开展理念提升培训。内因是决定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很多学校在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只是高喊口号,行动上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教育信息化政策不够了解,不利于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发展。目前,国家出台的重要文件和先进的信息化教育理念,无不强调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以及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从政策层面和思想层面为教育技术能力提升明确了方向。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可通过集中培训、专家讲座等方式,开展不同专题的培训和政策解读,让广大教师深度领会各政策文件中的具体要求与目标。例如通过集中培训或业务学习的方式开展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历年出台的信息化政策文件的解读和普及,使广大教师全面理解“加快信息时代教育变革”已从政策高度指出面向2035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创新应用为核心,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从思想层面明白教育教学的变革势在必行,以理念转变力度、思想引领高度,充分发挥培训的引领作用,推动中小学教师主动适应现代教育新技术、新发展。高效开展信息化教学、数字化教学和智能化教学等,克服因循守旧的心态,以全新的教学思想,去审视教育教学的变革,达到与时俱进。

二是以培促用,开展信息化应用培训。对于教育者来说,在这个新兴技术极速变革的时代,他们所面临的新使命、新调整、新问题也应运而生。特别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整个教育生态和教师个体而言,都是一场革新与挑战,曾经三尺讲台的教师变成了线上主播。也正是这疫情的突发,使很多从没有接触过直播软件和教学平台资源的教师在不讲任何条件的情况下,直接进入线上教学的模式。也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由于对新软件、新技术的陌生造成线上教学的障碍,可见新时代不仅赋予了教师新使命、新角色,更要求教师更新理念,接受新技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首先需要的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技能应用培训,是解决教育瓶颈问题的重中之重。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技能,普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能力,让技术赋能教学,以提升教学效率。针对不同程度的需求可分别对教研员、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等加强内容分层分类,有效开展多媒体使用、微课制作、录播室使用等基本技能培训,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做好铺垫。为了帮助广大教师实现优质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可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省市级教育智慧云平台的深度应用纳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板块,对各教育平台的有效使用加强培训指导,普及“平台+空间”的备授课模式,掌握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实现精准教学、智慧教学的优势。针对学校移动设备的逐渐普及,可组织各类教学软件的使用培训。例如通过希沃白板及授课助手、科大讯飞“畅言智慧课堂”、101 教育PPT、各学科教学APP 以及线上教学常用的钉钉、腾讯会议等软件开展大数据精准教学、人工智能等个性化培训,熟练掌握各教学软件的操作方法、功能服务与应用策略。鼓励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重构课堂、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推进各教学平台的规模化、常态化应用,使教师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引领下,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三是以培促研,启动“提升工程2.0”全员线上培训。以“提升工程2.0”专项培训为依托,启动各区域“提升工程2.0”全员线上培训,按照“省市统筹、区县负责、学校自主、全员参与”的实施路径,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深度理解“提升工程1.0”到“提升工程2.0”之间的变化。通过不同板块的内容采用任务驱动的学习模式,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新技能,做到技术与应用同步。通过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使教师深度学习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教学环境下信息技术应用的方法。针对各个能力点的课程内容,聆听专家团队在理念上的引领,学习不同学科不同工具的应用方法。以个性化的学习,自由选择某个能力点和能力点下面的工具,按学科、学段,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地进行泛在学习。以线上与专家答疑解惑更新理念,以线下实践应用促进行为转化,完成各项技术能力的测评,从而实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全面深化新技术、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能,使培训内容内化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让培训见时效、见实效。

(三)打造精良团队,带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梯次提升

结合团队赋能工作的开展,以研促行。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引领未来教育方向,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的方式,带动区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整体提升。

1.以信息化教研团队为依托,促进资源软件高效应用。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了将信息化教学技能研究落到实处,可组建“学科联动、团队互助、骨干引领”的教育信息化名师团队、工作坊等,以网络教研为载体,借助腾讯视频会议、钉钉、QQ 交流群,微信交流群等远程资源形式,为学科教师之间搭建线上交流平台。以“问题解决”为主线,聚焦课堂的应用实践,进行协同备课、远程观摩、互动研讨等,打造信息化教师队伍,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发挥总体引领、层层带动的专家团队引领者效应,形成信息技术手段“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局面。

2.以“名师课堂”为载体,推进教研平台广泛应用。倾力打造云端“名师课堂”。利用“三个课堂”直播平台,全面推动“名师课堂”在中小学的多元化应用。以区域名师工作室及研训团队为主,通过名师示范课、名师大讲堂、网络研修共同体等形式,以直播或点播的方式在网络端呈现共享,发挥教学平台名师名课的示范效应。充分利用“三个课堂”平台,结合专题研修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解决薄弱学校师资短缺和城乡、校际间教研质量存在差距等现实问题,让在线教研、信息化评课等教研活动更加精准高效,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

(四)赛研深度融合,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提升

现代技术环境下的各类竞赛活动,是中小学教师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提升技术应用能力最有效的途径。电教部门要做好各项竞赛的组织和保障工作,充分利用国家级、省市级举办的推课、精品课、优质课、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以及课件制作大赛等评比活动,为广大教师搭建信息技术应用的平台,加快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具体可通过教育部启动的“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的逐级遴选,调动广大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深度融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突出教学实效;以开展“小空间、大作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评比活动,推动学校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与普及,大力实施“网络学习空间全覆盖行动”,逐步实现“人人有空间、人人用空间”,让优质教学资源和创新应用惠及人人;以国家、省级市级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活动直面教师教学实践,大力推进教师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研究智能技术支持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以“全国教育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的评选”活动推动教师提高制作高质量微课和融合创新教学案例等教育技能。实践证明,各类大赛活动的参与不仅能推动教师以赛促教、以赛促用,更能快速推动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升级,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实现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创新。

在“提升工程2.0”实施过程中,须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统筹规划,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途径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支撑有效学习、智慧学习。依托各学科教育信息化研修团队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此实施策略和方法对区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培训工作提供些许帮助和借鉴。目前,现代信息技术的相关实践活动正蓬勃开展,但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提升仍将继续深耕,且行且思,不断开创教育信息化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培训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培训通知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