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思辨型作文教学策略思考

2023-01-10 21:40:58李祥龙
学周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辩论作文过程

李祥龙

(甘肃省陇西县第二中学,甘肃陇西 748100)

思辨型作文是给学生提供具备争议性、矛盾性的事件或现象,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角度深入思考,利用相应的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以便说服他人。通过科学开展思辨型作文教学,有助于同步提升学生的写作与思维能力。但是以往很多语文教师教学作文都采用机械化的训练模式,不注意培养高中生的思辨能力,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落后的作文教学模式下,学生养成了固定的写作范式,一般往往先提出论点,再罗列一系列事例,存在“假、大、空”的问题,缺乏可读性。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优化思辨型作文教学策略,不断改善思辨型作文的教学效果。

一、高中语文思辨型作文教学现状

(一)教的问题

为了提升思辨型作文的教学质量,语文教师要认真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但是部分语文教师依然沿用落后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机械灌输写作知识与模板。这样学生虽然能够掌握思辨型作文的写作“套路”,但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没有可读性,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问题。

1.采用模式化的训练方法。目前部分语文教师在思辨型作文教学过程中往往着重训练学生的作文技能,给他们传授固定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在作文中罗列大量优美词句、名言警句。有些教师甚至会给学生传授分析材料的技巧,让学生写作时直接套用固定的模板,没有引导学生透彻分析材料内容,深入挖掘问题本质,这样学生很难有效提升写作能力。

2.缺乏思辨训练活动。思辨型作文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求教师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并长期坚持。但是目前语文教师很少组织思辨训练活动,导致学生难以深入分析材料内容及矛盾问题,无法准确阐述自己的观点。

3.忽视指导写作过程。在思辨型作文教学过程中,前期准备与中期指导是非常关键的内容。通过科学实施前期准备环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分析和梳理材料,找出问题的本质。而教师在中期指导过程中能及时发现与纠正学生的逻辑错误,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忽视了前期、中期指导工作,仅仅只在写作后期指导学生,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写的问题

1.堆砌写作素材。“以理服人”是思辨型作文的重点要求,学生要准确阐释自己的观点,以便说服他人。但是目前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只会堆积大量素材,很多素材与作文主题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无法体现作文的核心主题。写作素材主要是为了论证作者的观点,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往往会在作文里一股脑罗列大量名人事迹、名言警句等,却根本不管这些素材是否支持作文论点。

2.思考不够深入。为了提升思辨型作文的写作质量,学生往往需要深入思考和挖掘材料中问题的本质。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但是由于缺乏丰富的生活经历,再加上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训练,他们往往无法深入思考问题,难以准确揭示问题的本质,从而影响作文的深刻性。

3.缺乏思辨色彩。议论文是思辨型作文的主要文体,要求学生深入思考材料内容,透彻、准确地论述自己的观点。现阶段很多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说理能力,导致作文缺乏思辨色彩。例如有些学生写的文章没有明确的态度和观点,有明显的思维、逻辑混乱问题。

二、优化高中语文思辨型作文教学的措施

(一)关注时事热点

思辨型作文往往会以材料的形式提供一些具有矛盾性、争议性的热点事件,要求学生结合这些素材进行写作。时事热点一般与人们的生活较贴近,但是高中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往往并没有养成关注时事热点的习惯,从而影响后续的思考与写作。对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领路人”的职能,日常积极关注时事热点并且筛选出符合学生认知能力以及具备较大思辨空间的素材,将其引入课堂教学活动,然后课堂上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深入分析、思考这些时事热点的争议性与矛盾性。在训练初期,语文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挖掘学生的深度思维,让学生准确、透彻地理解问题本质。经过长期训练,学生既可以养成关注时事热点的良好习惯,又可以发展思维能力。

(二)开展思辨性阅读

为了提升学生写作思辨型作文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组织开展思辨性阅读活动。现阶段很多高中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仅仅只阅读教材中的文本,没有利用课余时间积极阅读中外经典作品。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融入自己的思考,存在肤浅、形式化等问题,难以发展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面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辨性阅读的作用。

1.抓住教材思辨。语文教材文本具备文质兼美等特点,蕴含着深刻的内涵,是组织思辨性阅读活动的重要素材。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分析文本内容,适时组织思辨活动,以便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勇敢提出个人的想法与观点。以《拿来主义》一文为例,此文具有较强的思辨性。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内容,思考“当今社会是否存在拿来主义的现象?你是如何看待拿来主义的?”等问题。学生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能有效提升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此外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文本中的事例并以素材的形式运用于写作思辨型作文,以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引入经典名著。课外阅读是扩展学生知识视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辨性地阅读经典名著,不能只获取浅表的知识信息,而是要融入自己的思考,透彻地读懂文本的主题与内涵。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采用“整本书阅读”策略,如果学生只阅读名著中的某个段落或章节,会很容易误解作品的核心内涵,随后在写作时把自己的“误解”融入作文,降低作文档次。经典名著往往篇幅较长,而高中生缺乏充裕的时间,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语文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制订阅读计划,给予学生有效的监督和指导,避免学生半途而废。同时在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期间,教师可以结合学生阅读的进度与章节内容提出一些思辨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更深入地思考文章内容。

3.多读新闻时评。新闻时评是评论近期发生的新闻事件的一种文体,具备短小、精悍的特征,思辨色彩较浓厚。学生阅读新闻时评既可以拓宽眼界,积累思辨型作文素材,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促进提升思辨能力。同时,新闻时评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严谨性,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新闻时评的写作思路,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组织课堂辩论活动

高中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渴望教师、同学能够认同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教师通过组织课堂辩论活动,既可以满足学生展示才能的需求,又可以培养学生辨清事理的能力。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分享各自的意见和论据,能够揭示问题的本质。

1.恰当选择辩题。要想让辩论活动服务于思辨型作文教学,语文教师就要依据思辨型作文的特点确定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相符的辩题。一方面,选择的辩题要能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紧密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另一方面,辩题要具备争议性,这样学生才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辩论。

2.做好辩前准备。如果学生没有提前准备而直接开展辩论活动,就会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效组织语言,导致实施辩论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开展辩论活动之前,教师要告知学生辩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观点,围绕自己所持观点搜集相应的资料素材,组织辩论语言,以便提升辩论活动的效率。

3.及时引导学生。受到思维深刻性的影响,高中学生往往只能看到辩题的表面,而无法准确捕捉问题的本质。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引导,就难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密切关注正、反双方的发言情况,适时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逐步扩展学生思考的深度,挖掘问题的本质特征。

4.重视辩后总结。学生完成辩论活动之后,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只关注输赢,而是要回顾和反思辩论过程,找出辩论过程中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同时还要及时记录辩论过程中同学运用的优良素材与好的观点,为后续写作提供支持。

(四)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

目前很多高中学生的说理能力不强,导致作文出现观点模糊、逻辑混乱等问题。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其中分析与论证是说理的核心,分析是指综合考虑与分析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各种因素,以便全面认知事物。论证是指依据论点选用相应的论据,以便合理证明论点。

1.培养分析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事实,准确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为了深入了解材料内容,要挖掘和梳理构成材料事实的各种要素及其内在关系,这样才能明确思辨型作文的写作主题与思路。其中社会事件是思辨型作文的主要材料类型,涵盖时间、地点、人物等多个要素。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要素着手全面、清晰地认知整个事件。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综合考量,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受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高中生往往只关注问题的表面。因此教师要多提“为什么”,让学生探究产生此种现象的根源,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辨别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进而明确自己的观点。

2.培养论证能力。现阶段学生在写作思辨型作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逻辑混乱、议论空泛等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良好的论证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逻辑清晰。为了解决学生作文逻辑混乱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递进式结构。递进式结构又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一种是利用多个分论点分解中心论点,依据由浅至深的原则阐述文章主体;另一种是依据危害、原因、解决方法的顺序展开。另一方面,具体说理。目前很多学生在说理的过程中习惯采用名人名言或罗列名人事例,导致作文的说服力不强。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具体说理的方法,选择有公信力的例证,以便充分证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同时,在说理的过程中要紧密联系作文材料,避免出现跑题等问题。

(五)加强指导写作过程

现阶段部分语文教师十分关注学生写作之后的指导,却忽视了写作前及写作中这两个环节,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把握各个环节的指导要点。

1.写作前准备。部分学生对于写作思辨型作文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教师顺利实施后续教学指导活动。因此,语文教师要依据思辨型作文材料创设相应的情境,调动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还要组织对话活动,引导学生之间分享对材料的看法,从而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2.写作中指导。语文教师要坚持因人而异的原则分别指导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针对学生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例如部分学生存在逻辑混乱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梳理写作思路,还要循循善诱地引导思维受到限制的学生,扩展学生思考的角度。

3.写作后指导。当学生完成写作活动之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互相分享与批改各自的作文。这样不但可以减轻教师批改作文的压力,还可以让学生借鉴、学习同学的优势,明确自己作品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取长补短逐步提升写作思辨型作文的能力。学生互相批改作文之后,教师还要开展必要的讲评活动,集体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同时给学生朗读几篇立意鲜明、逻辑清晰、说理能力突出的范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的方法与技巧。此外,对于作文问题较多的学生,教师要专门利用课下时间一对一进行指导,以便促进全体学生成长和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写作思辨型作文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教师沿用传统的作文教学策略,学生会难以创作出高质量的文章,也不利于发展思辨能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及时转变思辨型作文的教学理念,在给学生传授写作技巧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创造性思维,不断提升学生写作思辨型作文的水平。

猜你喜欢
辩论作文过程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英语文摘(2020年4期)2020-07-28 07:57:34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 05:50:28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英语文摘(2019年4期)2019-06-24 03:46:06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英语文摘(2019年3期)2019-04-25 06:05:32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