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23-01-10 16:04赵生龙
学周刊 2022年36期
关键词:欣赏课美术作品美术

赵生龙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和寨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美术欣赏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让学生体验美术的独特价值,重视对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但是实际教学中,有很多美术教师并没有意识到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性,在美术欣赏课的方案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致使美术欣赏课徒有形式,缺乏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为此,初中美术教师需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深入挖掘美术欣赏课程的本质,组织多样化的美术欣赏活动,让每一节美术欣赏课都能成为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初中生得到全面健康成长。

一、初中美术欣赏课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不当,扼杀了学生的审美热情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很多美术教师都是先让学生观察美术作品,然后向学生介绍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绘画技巧等,教学方式呈现机械化的特点,学生的思维一直受到限制,导致学生失去了自我欣赏、自己反思的机会,扼杀了学生的美术欣赏热情。此外,美术欣赏课中多媒体的使用率不高,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较多,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被动地记,主体性无法得到施展,学生亲近美术作品的途径被人为阻断了,美术欣赏课变为了一门技术课,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僵化,审美体验也无从谈起。

(二)缺少方法指导,学生的审美体验不足

初中生正处于审美能力的形成时期,美术欣赏能力还有所欠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但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很多美术教师过分注重美术理论知识的讲解,缺少了对美术欣赏方法的指导,使得学生在面对美术作品时不知道该从哪开始、该怎样欣赏、应当欣赏什么,这导致学生的审美体验不足,很难与美术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另外,时代的发展催生了很多的新事物和新思潮,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冲击与挑战,很多美术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过分关注美术作品的艺术性,而忽视了德育教育价值,没有将美术欣赏与学生的道德实际相联系,缺少对学生的有益指导,使得学生在美术欣赏中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禁锢了学生的美术思维发展。

(三)欣赏主观性强,学生审美能力薄弱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思维能力,在看待事物时已经具有了自己的独立想法,但是学生的审美欣赏还处于初级阶段,当看到教师所展现的美术作品时,大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看到画面中的内容或形象,而对各个形象之间的关系和细节等却很少关注,学生的美术欣赏是狭窄的;而且很多学生是根据个人喜好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以简单的“好看”“难看”“可爱”等笼统性评价为主,很少对美术作品的色彩、造型、构图、线条等要素做出评价,缺乏深入欣赏的意愿,使得审美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二、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运用情境教学,调动学生审美兴趣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发学生感情色彩的变化,让学生尽情地欣赏美、感受美、追求美,以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于初中生而言,兴趣是学生美术欣赏的内需动力,初中美术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一边学习美术知识,一边得到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对美术欣赏产生兴趣。音乐和美术具有相通之处,可以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初中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融入音乐元素,利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随着音乐旋律来欣赏美术作品,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内在情感。

美的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美的体验与感受,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有很多欣赏内容都是古代书画大家的杰作,还有一些美术作品具有较强的叙事性,教师可以为其配上美妙的古诗词,也可以为学生讲述美术作品中发生的故事,运用具有艺术色彩的讲述,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与体验。美术与现实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在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生活中的美术素材,将生活中的具体实物,比如花瓶、服饰、手工艺品、民间艺人的书画作品等作为欣赏素材带入课堂上,用实物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将美术欣赏融于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中的创作之美、劳动之美,调动学生的审美积极性与主动性,并由此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

此外,美术教师还要注重课堂环境的设计,在欣赏课教学之前,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的美术馆,摆放一些书法作品、工艺作品,以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增强课堂教学的新鲜感,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海洋之中,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这样学生的审美情趣也会油然而生。

(二)增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审美感知

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美术教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一味地为学生分析、讲述美术作品,向学生灌输美术理论知识,只注重自身的教学行为,忽略了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单调枯燥,学生对美术作品缺乏自我感知和自我体验,制约了审美能力的提高。为此,初中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轻松教学氛围的重要性,并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创新,注重自身角色的转变,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融入学生之中,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欣赏需求,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放下心理包袱,积极主动地投入欣赏课教学之中,并能够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从而促进欣赏课教学的顺利开展。每一件美术作品都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受生活经历、思想见识、文化底蕴的影响,对于同一件美术作品,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和感受,美术教师要能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欣赏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融入美术活动中。

在欣赏课教学中,美术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欣赏美术作品,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分析正确的地方给予肯定,对于分析错误的地方要及时加以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认知。

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的一把钥匙,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可以结合美术欣赏作品,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美术作品,并在欣赏中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处发展,从而深化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知。

对于一些具有欣赏难度的美术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进行合理划分,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讨论,通过集思广益最终得出结论,使学生在思辨中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从其他学生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与能力。

(三)指导审美方法,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课以美术作品为基础,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初中美术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审美方法加以指导,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美术知识,以产生学以致用的效果。在课前预习阶段,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查阅与美术作品相关的信息与资料,充分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内容和意义,使学生在课堂欣赏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美术欣赏不是让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艺术形象,而是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的思想认知,通过联想、想象和理解去丰富艺术形象。因此在欣赏课教学中,美术教师不要直接为学生剖析美术作品,而要给学生做好引导与点拨,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实际,自主分辨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以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力。

为了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多维和有效的审美评价,初中美术教师需要从美术专业的角度指导学生的审美方法,教给学生关于美术分类、画种、画科的一般知识,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学生尽情感受美术作品中形、光、色、点、线、面、材质、肌理、空间设计等特点,指导学生从专业角度来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更好地体会艺术家独特的创意和不凡的成就。美术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比较欣赏,把题材相同、创作背景相同、风格相同、构图方式相同的美术作品放到一起进行欣赏,在对比分析中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更为全面,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并据此形成良好的美术思维。

(四)融合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审美体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美术教学也必须紧跟时代节奏,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特点,烘托美术课堂氛围,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美术欣赏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不仅有书画欣赏,还有雕塑欣赏、建筑欣赏等,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放大功能,将美术作品的重要部分进行放大处理,便于学生观察,这样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挂图、课本插图的不足。在雕塑和建筑欣赏中,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大屏幕再现其原貌,让学生近距离欣赏,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三维动画模拟,将书本中静态的雕塑和建筑作品转化为立体的形象,通过画面旋转,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赏,从而建立起全面系统的艺术认知结构,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美术作品的呈现形式,也丰富了美术欣赏课的学习方式。在课前准备阶段,初中美术教师可以根据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布置一些研究性的课题作业,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收集创作者的其他作品和创作过程中发生的趣事,欣赏同一题材的其他艺术家的作品等,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美术教师要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分享到班级共享平台中,通过相互分享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感悟,拓宽学生的欣赏范围和学习思路,不断提高自我鉴赏能力。同时,美术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赏析和感悟发表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并加以评论,使学生可以汲取网络中的有益思想和文化精华,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五)注重课后拓展,拓展学生审美空间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仅靠美术欣赏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美术教师还要注重欣赏教学的课后拓展,优化学生的审美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欣赏美术作品的机会,通过课堂欣赏和课外欣赏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潜质。美术教师可以开展第二课堂,创造更多参与美术活动的机会,学生可以在第二课堂学到更加丰富的美术知识,还可以与美术专家共同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观赏到更多具有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将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创作之中,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初中美术教师还要以自身的美术素养为基础,为学生做好榜样,营造一个客观的欣赏环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促使学生美术能力的不断完善。

美术教师可以利用课后的延时托管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让学生从美术专业的角度,对美术作品的用色、线条、构图等方面进行评价与辩论,使学生在激烈的思考与辩论中加深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找到美术欣赏的乐趣。美术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去挖掘本地的文化资源,搜集民间的美术作品,并在课堂上进行集中展示与欣赏,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激发学生对家国的热爱之情。同时,初中美术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到艺术馆或者展览馆进行参观,听取专业人员的讲解,使初中生对美术作品的感知更加深刻,不断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三、结语

美术欣赏课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加强对美术欣赏课的研究和尝试,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还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以激发初中生的参与热情,加强对美术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使初中美术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欣赏课美术作品美术
创意美术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