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治业
(甘肃省民勤县苏武镇新河中学,甘肃民勤 733399)
文化可以增强民族的创造力、凝聚力,也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体现,因此中学德育教育工作一定要注重增强中学生的文化自信感、文化认同感,引导学生更好地继承、弘扬传统文化。中国红色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能够体现文化自信的资源,凝聚着我国共产党人的道德理念、价值理想、理想观念,也展示出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道德价值观、行为准则、社会风尚等。在中学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注重渗透、弘扬红色优秀传统文化,基于“立德树人”导向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让中学生在课程活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将来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接班者与建设者,使中学生的德智体美素质得到综合、协同成长。
在中学德育教育中融入红色优秀传统文化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需要。培育学生理想信念是中学德育教育的核心任务,科尔伯特提出“国家是否伟大,并不是依靠疆域大小来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这个国家群众的品格”。由此可见,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会影响整个国家的软实力,而中学生是社会发展、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支柱力量,只有培育中学生良好的理想信念,才能够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可靠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红色优秀文化涉及的革命历史事件比较多,在这些革命历史事件中都蕴含着中华民族不胜不休、团结友爱、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理想信念,都值得学生去继承、发扬,鼓励中学生奋勇向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定要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所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中学生肩负着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只有拥有报国之志、爱国之情,心中牢记爱国主义精神,才能够实践爱国之行。目前国际发展形势较为复杂、严峻,更需要增强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意识,把爱国主义当作内心的精神依靠、信念理想。因此,中学德育教育工作在工作内容、工作形式方面,教师需要选择一些蕴含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内容,而红色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人文精神、爱国精神,能够给予中学生更多的思想引导、熏陶。
高尚道德可以全面展示出一个人的价值追求、精神面貌、思想意识,并且会支配学生的理想追求、实践行为。中学生正处于塑造高尚道德的关键时期,并且中学生的想法比较独特、思维较为活跃,但是其人生经历比较少,自身的是非辨析能力有待提升。所以,在中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红色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很多能够体现人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情感,这些都能够成为培育中学生高尚品德的典型范例。
当前很多中学生都成长在较为优越的家庭环境之中,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因此,在中学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健全学生心态,防止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迷失自我,扭转学生的心理扭曲现象、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让他们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红色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理性平和、自信乐观、积极向上、进取的精神内涵,这些精神内涵具备较强的教育价值,对于塑造学生人格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当前很多教师意识到在中学德育教育中融入红色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行性、必要性,但是在具体落实、实践期间,却存在很多薄弱点、不足之处,主要是由于在课堂教学中有关红色文化的融入不够充分。课堂教学是对中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核心途径,也是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接受情感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特别是中学思政教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培育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责任。把红色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活动中,既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还能够增强课堂活动趣味性,从而达到育人、传承红色文化的目的。但是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有关红色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较少,没有把红色文化作为宝贵的教育资源,只是形式化地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学生对于文化成因、红色革命文化的了解比较少。
要想让红色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中学德育教育活动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教育方法,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对于红色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较为单一化,依然局限于让学生聆听红色讲座、诵读红色故事、传唱红色歌曲方面,无法实现融合方式的真正创新,不能展示出红色文化的育人、德育价值,也无法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感知红色优秀传统文化,红色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实现落实于行、融入于心。
要想把红色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红色素材,让学生对红色文化有深刻了解。教师要展示出课堂教学主阵地的教育优势,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融入红色思想、红色素材,促使全员自主参与。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提出:“思想政治课能够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因此,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在思想政治课中融入红色素材的意义及必要性。教师可以在思想政治课堂导入环节中运用红色文化、红色素材,为学生提供类型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使学生通过学习红色文化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在新课讲授教学环节中,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归纳教育资源、精选适宜案例,把红色文化资源灵活融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这样既能够丰富课堂议题形式,还能够对现有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另外,在课堂推展、总结环节中,教师要重视“知和行的统一”,能够做到让学生自主分析、感知红色素材与红色文化,例如,通过唱红歌、红色故事演讲会、红色征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对红色文化有深层次的了解。
俗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样,在中学德育教育活动中,要想让红色文化真正融入学生的心田,只靠理论讲解、口头传授是不够的,而是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来落实、渗透,实现红色文化的内化、吸收。首先,教师要设定红色体验教育活动,让学生从中来交流所见所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转变学生的态度思维,提升学生的行为素质,让学生汲取更多的正能量。在红色体验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入社区、社会生活,从中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素材,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其次,教师要定期举办红色班会主题教育活动,在主题班会中融入红色文化、红色资源,改变以往班会活动“教师单方面讲解制度、规则”的情况,而是要用一些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渗透红色精神,增强主题班会活动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例如,教师可以用表演小品、游戏活动、展示图片、讲述故事、播放视频的形式来引入红色文化,让学生从中来传承长征精神,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最后,教师要通过社团活动的形式来渗透红色文化,这样既能够展示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如在社会活动中通过红色作品朗读活动、红色诗歌大赛活动、红色短剧表演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对中华先烈的革命精神、英雄主义有更多的了解。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要想让红色文化渗透在中学德育教育活动中取得最佳的教学成效,教师需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搭建红色网络教育平台,在网络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觉抵制一些不良文化和信息,提升学生的是非辨析能力。首先,学校要创设红色文化教学网站,围绕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展示一些学生感兴趣、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红色素材,把红色文化素材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感染。同时,学校、教师要及时更新红色网站内容,定期投放一些有关红色文化的电视剧、电影,让学生用心感知革命精神,学生在专题讨论栏目中分享观点、表达看法,促使学生的思维碰撞,接受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洗礼。其次,教师要设立红色文化媒体平台,运用微信、微博等主流微平台展示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可以通过设立微信公众平台、校园红色微博的形式,推送一些红色景观建筑物介绍、红色人物故事、红色诗歌鉴赏等内容,借助图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感知红色精神、红色文化中的人文魅力。最后,教师要建立红色文化网络课堂,通过学习板块、互动板块、测评板块把红色文化内容展示出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文化综合素养。
“人可以创造环境,环境也能够创造人”,通过校园环境建设可以在无形之中对学生渗透革命精神、红色文化理念,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首先,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精神风貌的核心载体,也是校园环境建设中最直观、最真实的一种形态,校园环境具有塑造文化底蕴、人文精神的教育功能,学校、教师可以把校园雕塑、墙面绘制、建筑物和红色文化关联在一起或者在校园中增设红色事件纪念物、红色革命标志建筑、红色革命人物雕塑等物质景观,通过具备审美性、艺术性的景观设计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文化修养。其次,教师要把红色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校园宣传阵地之中,通过校园广播站、校报、黑板报、宣传标语的形式来展示红色文化元素,使学生在内心深处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最后,教师可以把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宿舍文化建设、教室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在环境的感染、熏陶下,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怀,提高自身的红色文化素养。
在中学德育教育工作中,要想对学生渗透红色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要借助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建设德育教育体制、机制,以此来健全德育教育体系,提升德育教育活动的质量、效率。首先,学校要尽快设立红色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让每一位教师都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能够意识到讲解、渗透红色文化知识的必要性,能够把红色文化和德育教育深度关联起来,为学生创设实践、创新、思考的机会,达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教育效果。其次,学校要设立红色文化教育评价机制,第一,要对学生展开评价,了解中学生真实的思想状态、学习状态,以此作为调整德育教育内容、形式的重要依据。第二,要对教师开展综合评价,掌握教师在德育教育中渗透红色文化资源的成效,引入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创新德育教育策略、形式、活动,真正让红色文化和德育教育融合在一起,为学生营造良好、积极的学习氛围。
红色文化资源是由中国共产党、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资源,并代代相传,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理念,属于珍贵的教育资源,不仅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动力支持,还能够拓展学校的德育教育资源。因此,在中学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要重视引入红色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坚定中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德育教育活动的感染力、吸引力、号召力,促使中学生得到全面化、综合化成长。另外,在中学德育活动中,教师要结合红色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德育教育模式、内容,让所有学生都积极融入德育实践活动中,增强自身的爱国情怀、革命精神,为祖国发展、社会繁荣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共同打造和谐、文明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