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兵兵,罗 丹
(1.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 412006;2.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 412006)
《PLC 应用技术》具有鲜明的专业性、技术性特征,主要研究PLC 硬件结构、运算指令、自动化控制等内容,在现代生产线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是高职院校机电、电气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推动课程思政改革要求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在一起,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成长为具有责任感、使命感的大国工匠,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落地实施提供助力,彰显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等基本教育理念。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马恩思想中有着极为关键的地位,《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均提到过该种理论,其强调了人主体性以及自由、自觉劳动的重要性,倡导通过个体能力、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丰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课程思政”概念中恰好迎合了该种思想,专业课、思政课同向同行,更有助于实现全面发展。
在产业格局变更、经济体制升级的关键历史时期,国务院、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屡次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思政教育关键意义。2016 年12 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更是将“课程思政”放在关键位置,倡导通过“三全”育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将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范畴,最终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
在社会转型、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发展大国重器离不开工业类专业的支持。高职院校电气、机电等专业学生作为重点培育的工科类人才,不仅需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还需坚定跟党走的信念,持续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但近年来受互联网冲击,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风气盛行,高校舆论事件频发,不少学生出现了好逸恶劳、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想,因此需尽快提升高职思政教育质量和拓展思政教育范围。在《PLC 应用技术》中引入优质思政素材,筑牢思政教育主阵地,可以提前帮学生筑牢意识形态堡垒,使其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思想的侵蚀。通过在专业课教学中展现工匠精神、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展现中国工程技术发展速度,学生可以透过PLC 设备感受专业温度,树立远大理想,增进文化自信。
在广泛引入“大思政”理念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纷纷开始推动思政教学改革,在课程理念更新和教学方法优化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仍然呈现出课程孤岛化的问题,将“立德树人”片面地等同于“思政课程”,将思政内容强制嵌入到专业课程中,导致课堂教学整体性被割裂,实际未能真正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PLC 应用技术》为电气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综合应用性。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和探索思政教育融入方法能够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互为依托,将课程职业道德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在一起,使课堂教学更加鲜活和富有感染力,引领学生成长成才,打破课程思政实施困局,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近年来,科教兴国、实干兴国战略进程持续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政府、企业等诸多社会主体的关注和重视,促使校企合作模式不断优化升级,实训基地硬件条件也愈发完善,提升了院校办学水平。但部分院校过度关注知识、技能培养,长期疏于思想政治引导,给意识形态的树立埋下了巨大隐患;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后责任意识淡薄、协作精神匮乏,很难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事实上,只有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全方位贯穿在《PLC 应用技术》等课程教学中,整合产、教、研、学多渠道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和社会担当有机结合,才能帮助学生筑牢敬业精神,为人才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为实施三全育人战略提供保障。
课程思政是教育理念更新进步的产物,倡导以专业课程为依托和载体,有机融入各种类型的思政元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优良精神品质的熏陶、渗透,自觉筑牢理想信念、树立责任意识。在《PLC 应用技术》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务必要重视思政元素和思政连接点的挖掘提炼,在日常教学、备课过程中加强积累,逐步搭建起内涵充实、品类丰富的思政素材库,在降低教学设计难度的同时增强课程有效性。如在学习电机基本控制电路时应做到审慎对待电机每步状态,对电机控制条件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在实践中进行精益求精的探索研究;在学习流水灯控制电路时,可以联合实际探索霓虹灯设计方法,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在学习PLC 器件时,可以从设备市场占有率着手引导学生思考国内外PLC 技术发展差距,指导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分析原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讲解PLC 知识点的过程中,穿插大量思政元素能够使学生将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
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教师要综合分析教学素材,在树立知识、技能等专业学习目标的同时给出明确的思政育人目标。如在学习PLC 硬件结构及扫描原理的课程中,为使学生体会PLC 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介绍PLC 技术在全自动口罩生产线上的应用案例。结合案例大背景,可以树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政育人目标,引导学生树立起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专业学习中。围绕目标对2020 年疫情期间全自动口罩机的工作图片进行展示,使学生充分理解PLC 的控制与协调原理,并在形成中国自信的同时产生报效祖国的想法[1]。按照上述思路挖掘教学素材中的思政元素,还应探寻PLC 应用案例教学和思政教育的融合点,结合课程具体任务对应的场景展开分析,明确知识点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如在学习PLC 触点逻辑指令、线圈指令的内容时,围绕“电梯吃人”的案例展开分析,介绍事故原因是由于PLC 控制线路安装过程中螺母未拧紧,最终导致人员坠井身亡的悲剧,使学生认识到必须树立严谨认真、求真务实的作风,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由此学生可以从他人历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在驾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得到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为未来就业奠定扎实基础[2]。
推动课程思政改革,需要改变传统思政课程单一、刻板的思想灌输方式,以更易接受的方式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政元素,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思政理论的学习与内化,提高课程综合质量。教师可以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微课视频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如在学习触摸屏与PLC 通信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发送视频,包含七八十年代医院、机场等场所人们排长队的图片,也包含现代医院自助挂号设备、电影院自助购票机等设备的操作视频,积极展现现代化气息,使学生感受到科技兴国的重要意义,坚定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产生学习相关知识的欲望,在视频的引导下提前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课堂上专心实践。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播放纵向对比视频,呈现国家工业发展脉络、PLC 技术发展脉络等,让学生在虚拟情境中感知国家发展的艰辛与不易,见证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伟大成就,进而燃起浓厚的爱国情怀、树立起拼搏奋斗、不挠不折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克服学习难题。最后,教师可以呈现横向对比视频,展示西门子触摸屏和国内触摸屏在PLC 通信、控制等方面的差距,使学生客观认识到尽管国产设备功能日渐完善,但高端设备研究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定距离,进而激发学生持续探究和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
《PLC 应用技术》具有较强实践性,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结合。如在实施项目驱动教学的过程中,应设计具有探索意义的合作性课题,采取合作扮演等方法渗透思政理论。教师可设计三菱PLC 控制运输物料传送带实训任务,组织学生模拟产线生产实践,扮演不同岗位人员进行生产操作,按照流程明确操作规范、6S 管理技术等,引导其重点关注动力接线、通信接线的区分、安装要点等。在教学实践中,按照学科能力、技能水平、兴趣倾向等进行成员合理搭配,指定小组长负责协调统筹、记录员负责PLC操作流程的观测和记载,在分工有序的基础上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期间,可能因为个别环节疏忽导致流水线作业无法顺利进行,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思考问题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使学生自觉认识到协作的重要性,强化学生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等职业道德精神的培养。
思政教育是一个长期化、动态化的过程,要通过持续的渗透、融合推动思政理念的更新和完善,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起完善、正确的价值观念。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面向《PLC 应用技术》等专业课程设立明确思政教学标准,能够为实现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融合、渗透提供指导,督促教师积极践行三全育人战略。为此,教师需要从课程思政目标树立、课程教学与评价等方面建立标准,针对教材中每个PLC 应用任务提出对应思政案例。为加快思政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搭建产、教、研、学融合平台,以课程思政项目方案为依托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开发PLC 应用技术思政课程教学资源包,包含大量微课视频、案例等内容,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有力支持[3]。而课程思政在《PLC 应用技术》学科中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可行性、适用性尚没有统一标准,很容易影响融合渗透实效。在院校搭建和运行过程中,还应适当融入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成果产出导向模式)理念[4],OBE理论强调个性化评定、绩效责任和能力本位,认为教育应当提供适宜学生未来生活的能力,据此革新学业评价及课程评价模式,用产出成果客观评估课程建设情况,进而为课程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引。
在日常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应综合课程思政建设目的、环境等科学确定评估权重,在旧有单一评价主体的基础上融入学生评价、督导评价等方式,为思政课程建设提供明确方向。教师可采用多维度、多主体的思路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价,除了关注学生对PLC 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学生操作技巧熟练程度,还应重点关注学生有无职业精神、协作精神、工匠精神等,通过持续反馈推动课程思政模式的顺利运转。教师要结合《PLC 应用技术》学科特征建立“学业档案”,记录学生在小组合作、课堂辩论等活动中的精彩表现,从学生呈现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钻研精神、创新精神等多个方面展开评估,了解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不足,为后续改进课程提供指导,通过持续优化取得理想的课程思政改革效果。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模式是时代发展、理念更新的产物,具有融合性、先进性的鲜明特征,在《PLC 应用技术》中推行该种模式有助于改变传统思政教育单一、刻板的困境,拓宽思政教育覆盖范围,进而逐步落实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等改革要求。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课程特点探索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的结合点,通过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提出明确思政育人目标,并引入微课教学等多元教学手段,自然而然地将思政理论渗透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保证教学改革工作有效落实,教师还要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通过评价反馈实现教学改进,最终成功开辟高职育人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