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审题的实施策略

2023-01-10 16:04
学周刊 2022年36期
关键词:题干审题题目

曹 茜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中学,甘肃张掖 734000)

数学知识具有应用价值,能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愈发重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夯实理论的基础上,习题课比重逐渐增加,且与传统习题训练存在明显差异,更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和知识应用表现,如自主审题、自主分析题意、自主理清思路等,突破了题海战术的桎梏。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审题能力,部分学生在此学习环节的表现差强人意,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加强有效审题教学力度,优化学生审题指导方法。

一、明确审题问题的同时积极解决

要想改变小学数学审题教学低效的境况,必须先解决传统题海战术教学的遗留问题,明确学生审题存在的问题,做到“对症下药”,使其走出思维与行为的误区。纵观传统小学数学习题训练教学活动,由于师生更加看重解题速度与准确率,经常会出现“一带而过”的读题情况,学生在教师催促下快速读题,尚未准确把握每一个关键词,就开始根据头脑中对题意的联想理解问题,没有形成仔细、耐心的良好审题习惯,甚至会对审题产生厌倦感。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建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形成积极的解决问题态度。明确学生审题在准确解题与形成良好学习品质间的重要性,而后对学生审题展开监督,杜绝盲目催促其快速审题的行为,提醒他们耐心、细致地阅读题目并分析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仔细态度与习惯,使其更加细心[1]。学生良好数学学习品质逐渐形成,在习题课审题环节表现出更多耐心与细心,在仔细审题中准确定位并理解关键信息,实现有效审题。

二、利用概念教学培养审题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审题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日复一日的练习和积累。概念学习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过程,能够有效锻炼其阅读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对提升其审题水平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教师进行有效审题教学可以利用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改变概念教学形式,避免直接将概念内涵、形成条件等告诉学生,而要让他们自主阅读数学概念并总结关键信息。但是,由于对学生概念阅读与理解能力存在消极认识,不确定学生能否在自主阅读状态下的概念学习中取得良好学习成果,部分教师并未在探寻有效审题教学策略的过程中主动革新概念教学形式,导致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无法在概念学习中得到锻炼,影响其自主有效审题。对此,教师可将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融合在概念教学中,先保持相信学生能力的态度,而后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概念,并分析概念涉及的数学因素与条件,如概念在何种条件下是成立的、概念由哪些要素组成、概念文本中的哪一要素最重要……学生从内容、影响等方面对概念文本展开阅读和分析,能得到阅读能力的提升,而将此有效阅读迁移到习题课上,便是审题。有效审题伴随着高质量的阅读理解来实现,审题教学会更有效。

三、传授学生数学审题基本方法

对有效的小学数学审题教学来说,传授给学生审题方法比反复训练他们审题更重要。换言之,想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传授学生数学审题的基本方法。一个完整的题目由题干和问题组成,一个完整、有效的审题,应是对题干与问题的有效阅读与理解[2]。小学数学题目既存在以文本为主的题干,也存在以图表为主的题干,二者的有效审题方法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区分二者的审题方法,针对不同类型题目向学生传授不同的审题方法。

(一)审文本题干的方法

对于题干以文本为主的题目,基本审题方法为找关键词。学生若能在审题过程中准确挖掘数量关键词或问题关键词,便能逐步形成有效审题;反之,若关键词挖掘不到位,学生无法准确把握题干中用于分析题意和解题的关键信息,审题必然低效。在现阶段挖掘文本关键词的审题过程中,多数教师都没有将正确的关键词提取方法传授给学生,只是反复向学生强调挖掘关键词的重要性,学生虽然知道应在审题中提取关键词,但不清楚怎样对信息展开挖掘和梳理,导致审题缺乏有效性。根据这一状况,教师传授审文本题干的方法时,需将勾画、圈点关键词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按顺序阅读文本,同时提醒他们用不同方式圈点、勾画文本的不同信息,如用圆圈圈出重要的文字信息,用波浪线画出重要的数量关系,用三角符号标记问题信息,用斜线划掉没有实际意义的信息等。基于勾画、圈点的信息处理,各种信息按类别呈现在学生面前,随后对所圈点、勾画的内容展开分析,从中选择最重要的信息,使学生实现对关键词的有效提取,让审题更有效。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勾画、圈点文本的整洁程度会影响他们在审题中挖掘关键词的有效性,若文本在学生圈点、勾画信息的过程中变得潦草,审题自然会受到消极影响。所以在传授上述方法基础上,教师还需向学生传授保持文本整洁的信息处理方法,使其在工整的文本圈点、勾画中提高审题有效性。

(二)审图表题干的方法

以有效审题教学为目标,教师应向学生传授非连续性文本的审题基本方法。所谓非连续性文本,即以图画、统计图表等形式为主的题干,挖掘、提取关键词的方法在其审题过程中无法被灵活运用,学生只有掌握审图表、图画、题干的正确方法,才能全面提升审题有效性。教师应向其传授审图表、题干的正确方法,即整合信息。不过在当前阶段,多数教师都没有在数学课堂上向学生特别说明整合图表信息的方法,学生基于审题及指向有效审题的信息整合无从下手,影响教学效果。为切实促进学生基于图表等非连续文本题干的有效审题,教师向学生传授先看图表或图画标题、提示信息与内容,后看图表或图画内容的比较角度和问题,打破审题从前到后的常规顺序,带着问题对图表、图画展开二次阅读的审题方法。学生利用此方法展开审题,带着对图表、图画基本内容与特点的认识进行初次审题,带着问题进行二次审题,将所见各类信息与问题进行严谨的有机整合,由此全面掌握数学审题的正确方法,提高小学数学审题教学的有效性。

(三)审题目问题的方法

相对审题干而言,审问题的方法更加简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忽略了向学生传授审问题方法的重要性,学生缺乏良好的问题阅读与理解能力。虽然能够知道题目是什么,题干有什么,却无法理解问题在问什么,审题无法作用于问题的解决,其有效性难免降低[3]。为切实保证学生审题的有效与有用,教师进行审题教学时需向学生传授审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醒学生关注问题与题干中的对比信息、一致要素与提问方式,提醒他们区分近义问题,如“增长到多少”和“增长了多少”“扩大了几倍”和“扩大到几倍”等,避免因混淆问题而出现审题错误,这需要教师对学生易混淆问题有足够的了解。教师可以对学生在日常解题实践活动中易混淆的常见问题展开调查,利用大数据手段整合学生易混淆问题,全面分析其混淆不同问题的原因,进而根据原因寻找让学生不再混淆问题的审问题方法,并传授给学生。

四、借助数学图形增强审题理解

传统模式下的小学数学审题教学,教师只重视“审”的过程,忽略了理解题目的过程,学生“一目十行”地对题目展开阅读,并未深入分析题目内各数学语言的基本含义,导致对题目的理解不到位,影响审题与解题效果。将数学图形应用在审题教学中,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指导学生审题,能够使其在图形支持下更好地理解题目信息。教师想打造有效的小学数学审题教学活动,可以借助数学图形增强学生的审题理解,要求他们在审题过程中将数学语言通过图形形式表现出来,如几何图、情景图、线段图等[4]。由于数形结合思维尚不完善,鲜有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审题绘图能力,导致其无法在数学审题中迅速根据已知信息绘制数学图形。为规避此问题对学生审题造成的限制,教师可以在例题教学中通过交互白板、多媒体等,展示根据题目信息绘制数学图形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模仿教师的绘图过程,使其表达对绘图方法、过程和思维的理解。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基于审题绘制数学图形的思维,掌握在审题中通过绘制数学图形理解题意的方法,增强审题综合能力,审题教学有效性提升至新的高度。同时,学生数形结合思维深化,为其理解图表类型的题目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五、通过对比打破学生思维定式

事实上,小学生思维结构较为单一,小学数学中的多数题目都是“换汤不换药”,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一旦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习惯在固定的思维中阅读并理解题目,就无法发现并接受题目的变化,影响解题,降低审题教学的有效性。对比是打破小学生思维定式的有效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在审题教学中融入对比思维,在题干、问题、解题条件之间构建对比关系,让学生在对比中审题并思考,使其走出思维定式的限制,学会用发展的、多元的思维看待数学问题,使其从不同角度对题目展开解读,以此提升教学有效性。但是由于对比设计不当,部分教师构建的题目或问题对比关系过于突出,导致向学生出示的对比问题间毫无关系,不仅不能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还增加了他们的困惑,影响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小学数学审题教学中构建对比关系,可以在问题类型不同但解题办法相同的题目间构建对比,也可以在解题条件相同但问题不同的题目间构建对比,或者在类型不同但解题条件相同的题目间构建对比。面对呈现对比关系的题目,学生对比分析与审题同时进行,发现题目在解题条件、方法与类型方面的异同,建立多元思维,感受题目的多元化,从而在审题中提高对题目多样化的重视度,让审题更加高效,也让教学更加有效。

六、表达思考过程培养审题能力

审题并非单一的阅读题目的过程,需要学生将数学思考渗透在文本、问题、图表、图画的阅读中,只有在审题时及时展开数学思考,学生才能真正通过审题把握题干关联信息、解题基本条件、题目数量关系。因此,越是具有突出的思考能力,学生越能在数学审题中有突出的表现,表达思考过程是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有效手段,将思考过程、思路灵感说出来,学生进一步整合思维,反思思考不到位之处,加深对题目的思考,增加审题收获,提高审题有效性。然而在当前环境下,部分教师并未在审题教学中特别设计学生思考表达环节,只是让学生在审题后说出自己发现了什么、认识到了什么,没有为其创造“说思考过程、审题思路”的空间。

对此,教师可以重新规划审题教学路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设计“审题表达”环节,置于学生自主审题之后,让学生在审题后自愿说出发现、思路和想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鼓励他们根据题干猜测问题,使其说出“猜问题”的思维与理由,说出所猜问题与实际问题的关联和区别[5]。长此以往,从带着问题审题到猜着问题审题,从读完题目到说出理解题目的方式与过程,学生在数学审题学习环节的思考不断加深,思维层级提高,为有效审题创造良好条件,使有效教学能够立足。

七、开展数学专项审题训练活动

有效的小学数学审题教学必须杜绝“纸上谈兵”行为,组织学生练习审题,开展专项审题训练活动。由于部分教师仍旧存在题海战术思想,当前小学数学课堂解题训练比重明显高于审题训练比重,师生并未将审题训练真正提上日程,学生所学审题方法无法用在实处,其审题能力的发展浮于表面、缺乏深度,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审题教学的成效。要想提高小学数学审题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调整解题训练与审题训练比重,适当减少课堂解题训练活动,面对相同题目,要将重点放在对学生审题的指导上,而非解题上。要求学生在审题中总结不同类型题的审题方式,使其在题目、问题的共性中寻找审题的通用方法,在专项训练中学会分类审题,发现更多元的数学审题规律。通过专项训练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更加科学的数学审题习惯,深化实践能力,进而增强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有效审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审题能力是落实有效审题教学的关键,在概念学习中审题、在绘制数学图形中审题等方法,不失为促进小学生数学审题的有效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在审题教学中,应先解决传统审题教学的遗留问题,再利用上述方法优化审题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有效的审题新思维和良好习惯,使其全面提升审题能力,使教学迈向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题干审题题目
数字算式
关于题目的要求
“三招”学会审题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在阅读题干中寻求解题锁钥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