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高职课程思政建设既要遵循课程思政的总体要求,又要兼顾职业教育的特质要求。本文以高职院校《零售实务》课程为例,充分挖掘课程思想政治元素,对教学探索与实施的情况做了介绍。从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等途径,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法律意识、职业操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团队意识及自我激励意识。
关键词:《零售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3.102
0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2020年5月28日中国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指导纲要》中强调高等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构建全员、全程、全过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育人的必然要求。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与教育地位决定了教师在教书育人、培养专门人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为发挥教师在思政建设中的积极性,需要挖掘与设计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把正确价值引领、共同理想信念塑造作为社会主义大学课堂的鲜亮底色,真正做到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自然地结合。
1《零售实务》课程简介
《零售实务》是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研究零售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的一门学科。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充分认识零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了解零售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零售企业选址、商店布置、采购、物流配送、定价、顾客服务等经营活动的理论策略和技术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思维能力,为今后从事零售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但基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作为一名出色的营销人员,还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与职业操守。因此,应当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融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等思政元素,潜移默化中实现《零售实务》课程的全面育人。
2 《零售实务》课程思政元素提炼与设计
2.1结合专业知识,挖掘思政内容
课程思政是以课程为载体,所以需要密切结合课程专业知识,充分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在价值引领下进行知识传授。实现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对于思政元素的精准挖掘。
2.2借助反面案例,总结思政内容
课程思政除了要发挥正面教材的积极作用,还要善于利用反面教材,进行启发式教育。这类案例展示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思考,是思政教学中价值极高的案例材料。
在“零售促销管理”章节的学习中,以药店的促销活动为案例,有很多日常熟悉的促销形式其实都违反了《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比如,以会员积分形式为参保顾客兑换日用百货、买药赠药行为、促销信息变药品“广告”等。就促销本身来说,首先保证促销活动的合法性,才能保证促销结果的有效性和长期可持续性。在“零售价格管理”章节的学习中,借助防疫期间价格违法案例,包括有哄抬價格、价格欺诈、不明码标价等行为。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学生认识到企业合法经营,共同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在“零售采购”章节的学习中,借助“美加净采购员违规吃回扣超十年 涉案金额256万元”的案例,说明单位或者企业的员工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他人钱财的行为是违反了《刑法》,必须要依法开展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课堂中将反面案例融入专业教学,鼓励学生多分析案例,从而来培养学生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的法治思维,提升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明礼守法的个人品德。
2.3剖析社会热点,切入思政内容
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政课课堂教学之中,不仅会使思政课教学更加充实丰富,富于活力,对大学生产生很强地吸引力和时代感,而且也会很好地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学会选择正确的方法和视角观察、分析、判断和对待社会热点问题,把握最新的经济发展动态。
在“零售商品结构”模块的学习中,对《2021新锐品牌数字化增长白皮书》进行解读,里面包含了零售品牌的新变化、品牌长红的新动力、数字经济的新增长点以及未来的消费趋势。新锐品牌的发展主要就是面向消费分级下的“新人群”,也就是现在的“00后”新消费群体,那么学生群体对这些新消费有很多深刻的感受和认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品牌“出圈”的方式。通过BI到AI的数据进阶应用,帮助新锐品牌实现长红,引导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用户、商品、场所、内部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2.4结合本土文化,丰富思政内容
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深入挖掘企业家或英雄人物的故事以及地域文化中能够体现爱国情怀以及创新精神等元素的故事。并且把历史故事、企业家故事进行梳理,结合中西方零售业的发展、零售业态等模块内容,加深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理解。
广府商人、潮汕商人、客家商人是广东商人中的三大主体,其中广府商人主要在珠三角地区。在零售行业领域内,顺德的家用电器、佛山的陶瓷、中山古镇的灯饰、东莞厚街和顺德乐从的家具、虎门的服装等都是广府商帮的成就。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勤劳、能吃苦,孜孜不倦地开拓市场,是当今青年学子应该学习的优秀品质。广府商人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发扬自立自强、稳抓稳打的作风,能够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粤商精神中的包容、务实、敢为天下先,随着时代发展精神内涵也日益丰富。
2.5构建情景教学,培养职业操守
《零售实务》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学生未来从事营销岗位的职业道德养成有重要的作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指导方向应该与营销岗位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要求标准相结合。
一是通晓各项业务流程,提供优质的服务。营销人员要博学多才,业务娴熟;要牢固树立服务至上的营销理念;要善于收集信息、把握市场行情;要灵活运用各种促销手段,拉近与客户的距离,成功进行沟通;要为顾客排忧解难,满足他们的特殊要求。在学习《商圈分析及选址》中,要求学生以某个具体的小型商店为调研目标,分析其周围的三级商圈,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与客户、商家进行数据收集,提高自己的沟通与服务能力。
二是公平交易,诚信无欺,这是营销工作者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巧妙运用营销手段进行促销,前提是不坑蒙消费者,不擅自压价或变相提价;要恪守营销承诺,决不图一时之利损害企业信誉。以当前最流行的直播带货形式开展教学,组织一场课堂上的直播,学生通过宣传话术进行带货。注重学生在表述上的严谨性,不能过度宣传、虚假宣传,以小组互评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营销过程中诚信的重要性。
三是公私分明,廉洁奉公。生产者往往赋予营销工作者一定的职权,营销人员应经得起利益的诱惑,不赚取规定之外的私利,不进行转手倒卖等各种谋私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模拟经营、岗位仿真实训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各岗位应该遵循的职业操守。教师通过一些情景模拟设置,让学生参与到讨论当中,比如,公司用车、客户送礼等。即使是轻微的公私混同,也可能导致道德水准下降,不知不觉中毒害到整个公司。我们必须明确区分公私界线,严格自律,对日常的小事也不松懈马虎。
3课程思政教学机制的完善策略
3.1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
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思路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思政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坚定理想信念。
以“电子零售”模块为例,通过线上平台布置探究任务——A企业如何利用电子平台进行运营管理,并上传视频资源——央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二集《创新活力》。通过观看,学生了解中国在移动支付、无人零售、智慧物流体系、大数据、物联网等电子零售领域的最新成果。在课上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分析A企业如何借助新技术促进商务发展;课后,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电子零售未来发展,并以视频的形式上传到在线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了解相关的信息技术、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能感受中国在电子商务领域飞跃式发展,增强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在树立人生目标时,应始终心系祖国,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
3.2推行“双元制”教育模式
工學结合是高职教育的最基本模式,将教育与职业直接对接,实现一体化办学。那么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充分利用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持续开展的“双元制”教育本土化实践的资源,深化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也是融合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校企合作、教师办企业是教学改革中的多种形式,以项目为纽带,开展现代学徒制。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知、感悟与提升,不仅实现了知识转化、能力提升,而且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引导学生践行工匠精神,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品格。
比如在“零售商品结构优化”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对商品规划进行审视,调整商品结构,引入新产品,淘汰滞销品。教师制定实践方案,根据任务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可以在市场动态变化中创新思维寻求商品组合最佳化。从职业道德、诚信创效、团队意识、企业精神、价值追求、管理理念等方面,企业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与职业素质进行点评与总结。课程思政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更好地内化提升,提高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
3.3课程评价融入思政考核
实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不仅需要从课堂教育上着手,还需建立和完善一体化课程评价体系,实现思政元素贯穿教学全环节。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效果考核,需要突破传统形成性考核的模式,转向注重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过程性考核和测试观察相结合。
课程考核体系进行多维度设计,注重过程提升,以课程思政为导向,以项目为主线,利用新上线下两个平台,围绕学生、学校、企业三方的内容综合评价。与学生社会活动、价值认同、员工准则等内容联系;将课堂参与度、课堂表现、纪律行为纳入考核过程;将学生思考设计、问题解决、团结协作、价值追求和责任意识纳入岗位考核。
4结论
思政融入课堂,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以及国家认同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良好职业道德、高尚人文素养和深厚家国情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教师应投入饱满的热情,不断进行实践与反思,为取得满意的成效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EB/OL].(2020-06-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周生虎,王田苗,吴秋阳.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需处理好的四组关系[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05):54-56.
[3]王璐.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J].陕西教育(高教),2022,(05):22-23.
[4]王莉.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及机制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2,(18):7-9.
[5]蔡桐青.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设计[J].中外企业文化,2021,(11):224-226.
[6]李春杰.新时代高职商贸零售专业课程思政的基本理念与体制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2021,(08):185-186+189.
[7]张卓远.高职商贸零售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实践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21,(07):182-183.DOI:10.19905/j.cnki.syjj1982.2021.07.064.
[8]胡欣.“零售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7):104-105.DOI:10.16871/j.cnki.kjwha.2019.07.047.
[9]高红艳,单文慧.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内涵、难点与实施路径[J].对外经贸,2022,(05):115-118.
作者简介:陈芷瑶(1998-),女,广东广州人,硕士,广州东华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