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PP模式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

2023-01-09 22:51:38张仕洋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3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课程思政

摘要:当前课程思政教改正在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只有构建科学有效地课程思政教学成果评价体系,才能让课程思政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本文以CIPP模型作为框架,从背景、输入、过程、结果四个角度构建了高职金融专业课程思政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以期能够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引导课程思政改革方向。

关键词:课程思政;CIPP模型;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3.095

0引言

现阶段的中国正处于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只有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在这个背景下,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各大高校要全面进行课程思政教改。因此,各大高校的课程思政教改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纲要》中指出:要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这也表明,对于课程思政的教改,不仅仅要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建设,更要推进课程思政的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

在高职教育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在面对立德树人这个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时,全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也全面推进了课程思政改革,那么改革的成效如何,实施方式是否得当,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对课程思政进行评价,因此本文尝试以CIPP模型为基础来构建金融专业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1CIPP模型简介

1967年,美国学者Stufflebeam提出了CIPP模型。他认为,对于教育活动的评价不仅仅是确定目标是否实现,更应该能够促进教育方案的改善,进而促进评价对象的改良,因此CIPP模型又被称为决策导向评价模型。

CIPP模型由背景评价(Context)、输入评价(Input)、过程评价(Process)、结果评价(Product)这四项评价活动构成。其中,背景评价是判断需要做什么,其评价内容主要是确定课程需求以及设定课程目标,包括了解相关环境、分析课程需求、分析满足这些需求的方式、制定课程目标等;输入评价是判断设计的可靠性,是对能够达到目标的课程设计的投入进行评价,其评价内容主要是:收集及评估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否能够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等;过程评价是判断是否完成计划,也就是对所确定的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其评价内容主要是:课程方案是否按计划实施、是否利用了可用资源、课程方案的执行情况、分析实际情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等;结果评价是判断计划是否有效,也就是对课程方案的成果进行分析判断,其评价内容主要是:课程方案是否达到了预定的需求和目标、课程方案的实施带来的正面效果与负面效果、各相关人员对结果的评价、对结果进行质量上和数量上的分析等。

通过以上四项评价活动,CIPP模型能够反映被评价课程的各个环节,全面系统地反映被评价课程的整体情况,并且最终将评价的结果反馈到下一次的教学活动中,这就是CIPP模型的全程性、过程性和反馈性的特点。现阶段,CIPP模型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教育培训评价,也充分显示出其与课程评价的高度契合性。课程思政改革是近两年高校教改的重要内容,但目前课程思政教改尚处在初始阶段,通过CIPP模型对课程思政课程进行评价,并将最终结果反馈到课程当中,也能够促进课程思政课程的进一步改良,进一步优化课程思政改革,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结合,使思政教育能够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程。

2基于CIPP模型的高职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本文以CIPP模型作为基础,主要从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这四个角度构建评价体系,结合现阶段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现状,对其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对于评价体系指标的选择,一方面考虑到课程思政教改本身所需达到的目标,另一方面也以高职金融专业这门学科的建设作为逻辑框架,站在学科的角度,既体现了学科的思政教育,又体现金融这门学科的专业性。本文构建的评价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具体构架见表1。

2.1背景评价

背景评价是针对课程思政的背景以及目标确定依据做出评价,是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前提,评价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指标:

(1)社会需求。社会需求考察的是课程是否符合当前中国形势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是否符合高职教育的需求,在此基础之上设置三个三级指标——思想政治需求、经济发展需求和行业企业需求。其中,思想政治需求考察的是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在课程设置时是否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教育学生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作为首要任务,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专任教师是否积极引导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求主要考察高职金融专业课程的设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蓝图中扮演什么角色,是否能够符合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行业企业需求考察的是课程思政建设是否以金融行业金融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在以能力为本的高职教育体系下,课程思政改革是否注重学生金融职业素养的提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目標定位。目标定位考察的是金融专业课程思政课程设置目标的合理性、科学性,主要通过“符合课程思政改革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明确合理的课程思政目标”两个维度进行评价。一方面,学校要落实国家关于课程思政人才培养的要求,组织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和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人才培养方案是最基本的依据。所以,金融专业在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时,应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制定适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方案,确保课程思政能够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程。在修订方案时,应该邀请金融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确保人才培养能够满足当今中国金融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要设置明确合理的课程思政目标,目标应更全面地反映思政教育的方方面面,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当代青年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以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2.2输入评价

(1)条件资源。本文主要选取了人力资源、经济资源以及教学资源这三个维度作为条件资源的三级指标。人力资源主要考察双师型授课教师占比、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高职教育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应符合“双师型”的要求,这是对教师实践经验的要求,双师型教师能够将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入实践教学中,向学生传递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求的金融职业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这一指标主要包括师德师风建设情况、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培训情况、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改教研成果等内容。经济资源主要考察学校对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以及课程思政教研的经费投入情况,思政教学的软硬件设施投入情况,能够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思政教学,这是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支撑的财政及设备投入的评价。教学资源主要考察学校是否建立丰富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教师是否有方便的途径获取校外课程思政资源、所提供的思政资源是否符合当今中国政治经济国情且与时俱进、是否编制并使用融入课程思政的教材等,这些指标反映了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合理性。

(2)制度要求。制度要求反映的是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制度建设,包括颁发文件落实思政工作、设置思政领导小组部署工作以及建立监督机制督查思政教学这三个维度的三级指标。高职院校是否颁布相应的课程思政文件,比如,课程思政实施办法、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等,以此为纲统领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否在校级以及二级学院设立专门的课程思政领导小组,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是否设置针对课程思政教学的监督机制,邀请专家审核教师的课标、教案等教学材料,走进课堂聆听教师思政教学,并且将意见反馈于专任教师。

2.3过程评价

(1)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环节主要设置“修订课标教案”“研讨思政教学”和“精选思政案例”三个三级指标。课程标准是教学指导性文件,教案是为顺利开展教学而进行的教学设计,评价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执行,首先需要评价教师是否按照课程思政的要求修订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教案,设置思政目标、思政教学实施方案;金融专业的各教研室应该不定期组织课程思政的教学研讨活动,该评价反映了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组织性和协同配合性;精选思政案例是对教学内容的评价,金融专业的知识点需要大量的案例阐释,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应精选一些既能阐述知识点又能加强思政教育的案例,所选案例应该包含政治立场、传统文化、品质道德、职业观念等思政元素。

(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有“思政元素融入知识点”“学生参与思政话题讨论”和“思政教学不能影响正常教学”三个三级指标,这三个指标用于判断教学过程是否按照教学设计顺利执行,教学活动是否偏离思政教学计划。“思政元素融入知识点”这一指标用于判断教师是否将思政元素与知识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教学过程主要有课堂教学和实践实训两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的建设、承担社会责任、加强法治教育等;在实践实训中要注重提高学生金融职业素养与道德、解决问题的能力、宣扬新时代的创新创业精神、敬业精神、工匠精神等。“学生参与思政话题讨论”主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学生是否乐意接受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以及思政案例,并且积极参与话题讨论。思政教学不能影响正常教学,思政教学是锦上添花,不是改变原有的教学内容,应在原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基础之上增添思政教学的内容,而不应该影响正常教学。

(3)教学考评。教学考评是过程评价的最后一个环节,包括“考评内容思政化”和“考评方式多样化”两个维度的三级指标。考评内容思政化评价的是在考评时不仅仅要考核金融专业的知识点,更要注重思政内容的考核,注重思政与课程双结合的考核内容;考评方式多样化评价的是考评的形式不仅仅使用闭卷考试这一种形式,还包括是否使用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实习实践、作业报告等多种形式的考评方式,多角度多形式对学习成果进行考评。

2.4结果评价

(1)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从供给侧出发,从教师及专家两个角度评价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情况。教师评价主要考察教师是否反思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情况并能够针对不同情形做出相应的改进;专家评价主要由督导听课,考察教师是否按照目标与要求进行思政教学,着重考察授课教师的师德师风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督导专家对于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如何。

(2)课程影响。课程影响是从需求侧出发,从学生和社会这两个角度去评价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学生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对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接受度如何、满意度如何、获得感如何,学生是否在课程思政课程教学后明显发生的价值观念上的变化;社会评价主要是来自金融企业、用人单位的评价,课程思政终归是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单位是否满意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素质与能力是否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这些评价结果均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

3结束语

CIPP模型把教学过程改良作为评价的主要目的,评价过程以背景、输入、过程和结果为主要环节,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融为一体。本文以CIPP模型为基础构建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对课程实施的目的、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评价,将评价融入金融专业课程思政的全程,由此促使金融专业课程教师能够认识到在课程思政教改的整个环节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完善方案,怎么样才能引导学生全方位的提高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丁瑞,夏少辉.基于CIPP模式的高职劳动教育评价[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8):68-72.

[2]张君君.金融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21,(33):150-151.

[3]许祥云,王佳佳.高校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理论框架[J].高校教育管理,2021,(1):47-60.

[4]魏子秋,何雍祯.基于CIPP模型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以“供应链管理”课程为例[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9):76-81.

[5]李香玉,牛慧.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20,(2):55-58.

[6]熊晓轶,姚洋.基于课程思政的应用型财经高校金融学专业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学刊,2021,(2):43-46.

基金项目:2021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研究”(JSJM21043)

作者简介:张仕洋(1989-),江苏沭阳人,硕士研究生,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资本市场。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科技视界(2017年23期)2017-12-09 10:55:55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科技视界(2017年21期)2017-11-21 09:06:22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1:50:03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0:12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5:32:16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4:08:22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