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武术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2023-01-09 07:02薛阳
当代体育 2022年45期
关键词:武德树人立德

薛阳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武术教学具有独特的价值内涵,基于此,通过阐述当下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以问题为导向,从树立立德树人的武术教育理念、注重德与技武术内容协同、构建课上课下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增强武术教学管理合力五个方面提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路径,旨在为研究学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武术自有雏形开始,在绵延不绝的发展中,凝聚成丰富而睿智的传统文化,彰显出个性鲜明的民族特色,渗透着充满时代烙印的文化自信,并逐步成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纳入高等教育。当前,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培养德才兼备、人格健全的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的根本职责。武术多彩的运动形式和深邃的文化蕴意,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而高校武术教育是传播和弘扬武术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此,聚焦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武术教学改革路径,旨在挖掘武术教育的价值指向,并寻找可行的教学改革实践方案。

1 高校武术教学立德树人的价值内涵阐释

1.1 强调武德教育,坚持德育第一

高校落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重德育第一。纵观武术的发展史,武术形式多样,围绕着这些形形色色的武术形式,用词名目繁多,例如,西周之前称呼为角力、手搏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了武艺、技击的称呼。武术从传统的攻防技击,到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中国哲学、伦理、中医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以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价值取向、民族习性,经过代代武者的千锤百炼和揣摩研究,形成了“武德”,武德贯穿习武的始终,如,师傅收徒时首先要考察其德行秉性;徒弟在习武练习时要具备认真刻苦的意志品质,怀有仁爱之心,不唯利是图,不挑衅他人等等。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以实践的、发展的眼光观察武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武德提供基本价值支撑,武德包涵了“诚敬”“信义”“智勇”“专恒”“正和”。在国家要求把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各环节,以及大力提倡武术教育进校园的背景下,将武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丰富高校在德育教育方面的内容,不断提升高校德育教育的感染性和实践性。

1.2 崇尚德才兼备,促进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武术作为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是以套路和对抗的形式表现。套路运动把技击方法合理地串连起来,并根据人们的审美情趣加以美化,注重韵律节奏的变化;还根据人的体能状况,充分考虑到运动量与强度的关系,在演练中既体味到传统技击术的攻防含义,又得以强身健体。另外,武术还采用诸如散手的对抗形式来表现其实际运用的能力。体育的性质决定了武术散手必须摈弃实用技击术中致人伤残的技法,转而采取保护措施,以最终达到对抗双方进行体能、智能、技能较量的目的。同时,武术强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私奉献,大智大勇,国家、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提倡“忠、孝、礼、节”,崇德轻力,推己及人,充分反映了“仁爱”“中和”的人伦观念与德性至上的道德力量。武术还十分注重“去利怀义”“重义轻利”的道义观,主张树立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得失,甚至为道义不惜牺牲自身的崇高人格风范。将武术门派和拳种种优秀的体能和技能训练,以及武德蕴意,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普及,可以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2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

2.1 在武术教学观念认知方面

武术教师是落实高校武术立德树人主要实施者,应对武术教育的内涵具有全面而清晰的理解和认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健康第一等战略的推进,高校武术教学的开展已经取得良好的进步,然而,仍有部分高校武术教师并没有领会武术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传承传统武术文化的教学本质,如,高校将武术教学类属于体育类的专业课程时,着重强调不断提高武术技艺技能和武术竞技比赛的成绩;当普修课程时,只要求完成某个武术套路即可。对于武术的强身健体属性、武德意蕴、传统文化内涵以及德育价值,在教学时并没有将其发挥出来。

2.2 在武术教学内容方面

我国武术体系众多,传统武术文化丰富,其独特的武德意蕴和德育教育功能与西方竞技体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然而,调查显示,有部分高校的武术教学内容仍以武术动作、套路、技艺为主,这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一方面受到教学大纲的影响,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以太极拳、拳术、剑等套路的外形和规格为主;另一方面,在课时设置上,武术理论教学课程太少,使得学生并不能全面认识传统武术文化,掌握武术锻炼的精髓,进而不利于武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必然也影响着其独特的立德树人价值功能的发挥。

2.3 在武术教学方法方面

相比于师徒传承中“三年小成,十年大成”的“戒律”以及不受时间地点制约的传授模式,可以说,这种“随时随地” 的武术传授模式,是在各方面对徒弟潜移默化的“熏陶”。从拜师到学艺,从习武到用武,从武术技艺到武术文化, 武术的武德意蕴就体现在这长期的“熏陶”之中。缺少了“熏”的过程,习武者德性的修为及文化的传承就难免不够醇厚。另一方面,高校武术教育课堂教学言传身教的弱化。中国武术的真正体悟,不仅在于常年累月中的不断习练,更为重要的是师父“耳提面命”的言传身教。以外在的门规戒律、习武用武之德约束徒弟,以师父的言传身教、口传心授将这种外在的戒律戒约逐渐转化为徒弟内在的道德认同,并且做到知行合一。如此才能传承中国武术的同时增加习武者对武德等武术文化的体悟,并自觉提高自身道德修为。

2.4 在武术教学评价方面

立德树人视域下,武术武德底蕴和传统文化、武术精神是否在武术教学评价中得到显现,是系统推进武术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受制于传统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就高校武术教学而言,往往比较重视武术技艺和技术层面的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美育等层面的发展,以及学生的人格发展、道德思想、情感体验的变化等缺乏较为系统的考量,如,部分高校武术教学的考核评价,虽然设置了百分率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的综合,在平时成绩的评价方面,考核的依据主要是武术课的出勤率方面,在考试成绩的评价方面,考核的依据主要是一套拳法或套路的规范性和连续性等,忽视了学生对于武术文化、价值、礼仪、德行等道德内容的教育,与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显然是不相符的。

2.5 在武术教学管理方面

立德樹人排斥教育的短期性、工具性与功利性。既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成长、个体尊严与价值意义,又将学生长期的个体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倡导以足够长的时间、足够多的耐心来成就每一个人,不放弃任何一个人,这才是真正的“树人成材”。同理,武术立德树人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高校在开展过程中要努力协调各个方面的工作,然而,在真正的武术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校认为仅仅是武术教师的工作,而忽视了将武术与思政等课程的有机融合,同时,在整个管理体系、教学体系上衔接性不足,出现某个武术老师单打独斗的现象,长此以往,将大大磨灭武术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6 在学生认知方面

高校教育应该承担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与价值观的任务,不仅有助于他们的智力与职业发展,而且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使命感、事业心、进取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时代高速发展时期,科技生产力飞速发展,生存方式以及世界上各行业的规则不断打破、重组、更替和创新,网络的发达和各种思潮文化的抨击,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追求被淡化,“精致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扭曲了教育的价值导向。同时,部分大学生对于武术教育价值的认知水平常常停留在强身健体的基础阶段,对于武术的派系渊源、武术文化的价值内涵、武术行为道德的准则判别,甚至是对于保家卫国的中华武术英雄都所知甚少。受到应试教育的长远影响,不管是曾经以普通考生的身份考入心仪的大学,还是以武术特长生的身份单招体考入大学,认为武术理论和文化、精神对于自己升学没有实质性的价值,也没有认识到道德修养和品质的重要性。

3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武术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3.1 教学观念:树立立德树人的武术教育理念

在高校武术教育中,学校及武术教师都应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围绕“全面发展、德才兼备”进行武术教育教学,如,在开展武术、散打、摔跤等项目的同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一方面,切实转变立德树人仅是思政教师的事情这一思想,认识到武术在立德树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并要建立起与其他课程及教师协作互补共同促进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意识。另一方面,学校与武术教师都应摒弃成绩第一、奖牌第一及升学第一等较为片面且功利性较强的传统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肩负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全面发展及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的职责与使命。如,减少武术课堂中“教师示范一遍、学生重复演练”现象的发生,重视武术理论课的教学,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深入到每位武术教育工作者及学生的内心,并贯穿到学校武术教育的全过程中来。

3.2 教学内容:注重德与技内容协同

武德始终是武术的精髓所在。在武术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应注重武德和武技的协同,在武术技艺技能、套路动作、文化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内容。一方面,高校武术教育增加武术理论文化课的时长,在武术课堂上向学生们讲授武术史、传统武术的名人轶事、历代武术人士精忠报国以及武德武礼、 武学思想等内容,以及讲授技术动作背后蕴含的文化、思想及精神。另一方面,高校武术教育在教学中应挖武术中的德育教育元素,如,增加传统武术的科目设置,传统武术与中国哲学、伦理等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其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已然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这正是由于传统武术的一招一式都表现出民族特色与文化魅力,所以中国传统武术在学校武术教育中更能发挥出其重要的育人价值,也更能担起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

3.3 教学模式:构建课上课下一体化

使学生在武术课堂和实践中主动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思想认知,能够更有效的推动学校武术教学立德树人的过程。一方面,在课上,武术教师在教学中多些师生间的互动,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增加学生的兴趣等,使得学生在学习武术技能和武术文化时,主动感知其中蕴含的立德树人内涵,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和文武兼修、德才兼备的武术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在课下,发展学校武术社团。武术社团不受制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的限制,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心得体会的机会,还能强化学生习武时的“熏陶”过程,弥补武术课堂上的不足。武术社团把喜欢武术的学生们聚集起来,调动大家习武的兴趣,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组织创办武术文化节、武术竞赛等众多武术活动,扩大武术在校园的影响力,使更多的人了解武术、关注武术、喜欢武术。

3.4 教学评价: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视域下,教学评价是高校武术教学系统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判断学生是否全面发展的重要依据,由此,一方面,以国家相关政策,教学大纲等理论文件为指引,结合高校所教学的武术自身的派系、套路等特点,建立教学评价体系,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客观性等原则。另一方面,深入挖掘武术德育价值元素,彰显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如,太极拳套路学习的评价内容,可以分成几个方面,主要体现在,在运动参与角度,养成武术锻炼的习惯等;在运动技能角度,掌握太极拳基本训练方法和技能等;在身体健康方面,掌握提高身体机能的知识和方法等;在心理健康方面,能够自觉地通过太极拳运动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并享受其中的快乐;在道德方面,有正确的道德认知,能够践行武德规范,等等。

3.5 教学管理:增强武术教学的合力

武术立德树人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武术教师的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保证武术教学内容的德技协同性等等,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增强武术教学合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等等,离不开高校教学管理相关部门的统筹力和协调性。一方面,在硬件建设方面,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条件,联合社会力量,配齐配全武术场馆及相关设备、器具。另一方面,高校武术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应大力宣传武术的教育、健身、观赏、技击等价值,增强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还应策划举办武术文化节、武术展演、武术专题讲座等活动,以此弘扬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此外,还应设置学校武术教育立德树人科研立项,促进武术专家学者们对相关理论的研究,以科学完善的高校武术教育立德树人理论指导武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才能更好的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达成。

4 总结

综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武术教学强调武德教育,注重武德与武技双重价值体现,崇尚培养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努力构建全面培养人才的教育体系,深入挖掘武术立德树人的价值内容,并切实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

(作者单位:包头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武德树人立德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