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佳超,贾耿,周鹏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常州 213000
一流本科教育的发展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也是该项工作的主线。随着我国招生规模的扩大,增加高校在育人方面的难度。目前,临床医学出现临床和基础医学研究脱节的问题,临床医生不能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治疗和疾病预防的内容,不能在临床方面取得突破性成绩。高校应该做好临床医学人才的教育定位,基于对相关群体能力的培养要求,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育人工作的合理性。学校根据医疗临床领域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对现代人才进行定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培训活动。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实践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在成长中得到自信心,愿意在临床医学方面花费时间,学习专业领域的内容。组织临床医学领域的活动,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还可以锻炼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在国家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的目标后,对培养人才也提出新的要求。临床医学生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工作者,承担治病救人、推动医疗行业发展的使命,临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校为社会培养高质素、高技能医生的必然选择。在一流大学和学科目标提出后,需要将临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学校育人的重要任务,培养临床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提高实践活动的比重,强化临床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1-2]。
我国对临床医生的需求较大,是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在临床人才培养时,应该结合医疗卫生、经济社会、高等医学教育等方面的发展需求,在广泛取证、充分论证等前提下,根据医学教育临床要求,给出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编制三位一体的方案,落实临床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医疗卫生事业、学校与社会均对临床医生提出要求,应该建立临床工作者的个人肖像,整理各方对临床医生的要求,归纳临床医生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素养,由此提出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按照要求落实培养工作[3]。
在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时,应该以学生作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还应该增加临床实践次数,使学生在实践类活动的参与中,掌握临床专业理论知识的使用方法。在人才培养中,还应该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已有的研究结论,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信息,寻找问题答案。学生在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过程中,改变自身的思想观念,会从实际出发进行思考,不会被权威的结论束缚住,形成创新意识与相关的能力。临床专业学生在学习中,教师应该将培养目标作为主线,在科学的引导手段下,让学生学习临床医学方面的技能和知识,还会积极推进思想教育,让学生有良好的医德,不会在就业后作出损耗医生形象的行为。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后,需要进行顶层设计,给出相对可靠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能力、知识、素养作为抓手,将其作为临床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指向标,建立相对健全、可靠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为医疗行业提供大量优质的临床医生[4]。
临床医学生在专业知识获取方面,将课堂教学作为主要路径,第一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医学人才培养情况。在临床医学生培养方面,需要将创新人才作为工作目标,归纳临床医生岗位职责,提出其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在第一课堂教学工作筹划时,确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将其作为中心线,以器官系统作为学科教学的基础,建立系统化的教学方案,在问题驱动下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在临床专业教学活动中,应该优化实验教学的模式,结合教学工作的实施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对教学手段进行适当的变动,建立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随着评价体系的使用,可以对学生临床知识学习作出客观的评价。结合发现的问题,提出修改教学方法或变动教学方案的意见[5-6]。
2.2.1 丰富教学手段 临床医学不仅包含的内容多,很多知识的学习上也有不小难度,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吸收专业课程知识,在理论转化实践方面也需要花费不少的精力。教师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应该给出科学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快速找到所学内容的重点,可以使用最少的时间记忆知识,也可以在学习中举一反三,灵活的使用知识处理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学习临床专业的知识,可以使用以下的手段。
①基于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在临床医学教学环节,教师应该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作为工作导向,使用病例展示学科知识,让学生可以在病例分析中,学习学科内容,掌握知识具体使用方法。教师在临床医学教学方面,引入PBL教学手段,以问题作为索引,结合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判断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随后调整教育形式,在启发式教育手段下,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PBL教学法应用在教育引导方面,关键要素在于问题的设置,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也能被调动起来。PBL教学应用在临床医学教学中,会基于课程内容编写适合引导学生的案例,展示案例后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程知识。学生需要查询资料,整理资源内容并推演出问题的答案。在病例的导向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研究,最后由教师评价各小组研究成果,作出最后的总结[7]。
②理实一体化。形态学在以往授课中,选择合堂手段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活动,可以从中得到锻炼。理实一体化教学区别于传统分别开展理论和实验的方式,以小班授课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实验室中,学习临床方面的知识,可以在理论知识学习后快速进行实践。临床的很多学科知识实践性突出,如果理论授课和实验活动的间隔时间过长,学生不一定能记住理论性内容,很难在实验活动中取得相对突出的表现。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还需要精讲重点、基础知识与难点,学生学习理论内容后,教师会快速提出实验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所学的课程知识。理论与实验的结合,可以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率,也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可以在动手实践中进行学习,加深对该部分内容的印象。在教学工作进入到临床课程学习方面,将临床见习与理论内容结合,选择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建立实习和理论紧密结合的模式。随着理实一体化的推进,教师还会根据教学需求,自制教学提纲,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中,接受小组长的调配,确定组内成员承担的任务,在任务驱动下,组内成员收集与任务相关的资料,采集病史并进行资料归纳与整理。小组成员分享各自找到的信息,整合信息后,小组成员会进行内部讨论,在成员相互订正下,由一名学生作为代表汇报病例。教师要求每个小组上台演讲,清楚各小组的研究成果,为其他小组提供发问的机会,在一问一答的模式下,帮助演讲小组发现问题,使其可以快速成长。理实一体化应用到临床教学领域,引导学生学习外科、内科、儿科、妇产科等课程知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致更高,会按照要求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等,学生对临床技能的使用也会更加娴熟[8-9]。
③双语教学。指导临床医学的学生,不能仅推进教学内容的宣导,还需要调整教育开展形式,将渗透式双语应用到学科知识传授方面。该方法的使用中需要做好铺垫,在层层递进的方式下进行,让学生可以跟上教学进度,随着教师的引导,深入分析课程知识。医学临床方面的专有词汇较多,教师在课上使用英文解释医学定义、名词和一些病症,学生可以在教师构建的语言环境中熟悉英语,对学生翻查医学类文献有较大的帮助。在双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进行双语的切换,控制教学工作的节奏,在英语教学进行一段时间后,使用中文推进教育活动。在中文与英文的交替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应用环境,便于学生基于应用环境分析问题。教师选择双语教学模式,还应该让学生使用汉语和英语处理课程相关的内容,思考问题还可以给出问题的答案。以免疫学教学为例,教师在该门课程授课中,选择双语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以在教师构建的语言环境下,记忆免疫学中的医学名词,也利于学生英语基础的夯实,可以形成国际化视野,阅读国外在临床医学方面的文献,解答自身在专业领域中的疑问[10]。
2.2.2 改善实验教学模式 以往实验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很难在临床理论教学后,及时推进临床实验教学。目前,需要整合隶属各学科的教学实验资源,建立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包括机能学、形态学、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可以统筹各类内容的资源,与研究所配合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基础性实验等。在临床医学实验教学方面,明确实验室使用、教学内容编排、技术人员配备、实验教学组建、仪器设备投入等内容,在全面开放、统一管理的模式下,可以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加快创新性教学平台的建设速度,也能够为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完善提供基础[11-12]。
2.2.3 改进学业评价内容 临床人才培养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为学生学习临床医学知识提供条件与环境。在人才培养期间,应该整理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能力状况,基于学生能力构建需要改进学业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自身能力。鉴于现有的学业评价形式存在很多弊端,很难准确评估学生能力,所以需要着手推进学业评价体系的改进工作。学校应该在发展中,建立终结性与形成性协调的评价体系,将分段式综合考试与课程考试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学业评价体系,随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推进,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会结合学业评价结果,研究学生在阶段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建设要求,对教学活动进行修改。临床涉及的学科较多,考核学生多方面能力时,需要提高成绩评定的灵活性,基于学生情况、课程本身特点、专业教育需求等要素,加快教学改革速度。在学业评价中,可以考核学生期中、期末的成绩,结合学生随堂测试成绩,制定学生能力发展曲线,可以将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情况,直观展示出来。在学业评价方面,考核学生的能力,还需要丰富考核的指标,依托众多方法,获得考核方面的数据,课外阅读、课堂讨论、课堂实训、作品设计、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课外阅读、竞赛等,学生在此类活动中的表现,均可以按照评估标准进行分级,给出相对可靠、准确的考核成绩[13]。
临床医学方面的内容较多,如果仅是通过第一课堂,学生获取的知识有限,不利于学生学习专业方面的内容。因此,需要延拓教学的渠道,建立第二课堂,使用多种与临床医学相关的活动,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可以实践第一课堂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在活动创设方面,需要基于学生持有的资源进行,还需要做好活动动员,让学生可以端正参与活动的态度,从活动中得到收获。解剖学技能大赛、病理学知识大奖赛、技能拓展大赛、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设计比赛、病例研读报告会等,这些活动均有助于学生学习临床相关的知识[14-15]。
学校基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需求,建立新型临床医学课程体系,给出“器官-系统”的模块,基于学生需要在该部分掌握的内容,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引导学业评价、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改革朝纵深方向发展。批判精神、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职业素养等,这些均是教师需要在人才培养时关注的元素,基于人才培养成效和规划不一致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处理建议。
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学校应该做好教学目标的定位,整合临床医学教学方面的成熟经验,基于人才培养需求,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实验活动形式、学业评价体系进行调整。学校还需要动态监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情况,选择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形式,便于育人活动的进行,在人才培养中可以获得突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