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莎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淄江中学 255400)
初中阶段学生面临着巨大的课业压力,不仅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还会影响正常学习活动的进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双减”政策出台,要求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贯彻“双减”政策,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和减少作业数量,突出作业的价值,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减负减的是作业数量和完成作业任务所花费的时间,作业质量要不断增强,确保用更少的时间达到更高的作业训练效果。因此,在作业设计时要从题目类型的筛选着手,精选题型和控制好作业质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旧知识的巩固学习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要给学生留出更多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例如,《分式方程》的解答分式方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鉴于此,可以重点讲解分式方程解答技巧,同时在作业布置中增加含有增根的特殊分式方程让学生解答,通过检查学生是否发现方程含有增根,了解学生对分式方程知识掌握的情况。比如,求解x-8/x-7-1/7-x=1这个分式方程,根据分式方程的常规解题思路多数学生都可以求得x的值为7,但很少有学生明确说明方程存在增根的情况,这样就导致学生解题不规范,为此要引导学生观察分式方程,最终发现x=7时分式方程的分母是0,所以明确x=7并不是原方程的根。通过设计特殊题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规律,虽然减少了作业的数量,但学生在练习中的收获并没有因为量的减少而减少,反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压力,不仅可以消除学生消极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作业内容和形式要坚持多样化和趣味化,给学生创造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题目内容和类型进行大胆改编,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难点在于如何从已知条件中寻找等量关系。为此,可以设计开放性作业内容,鼓励学生在原题上进行改变,也可以创新题目类型,通过变式训练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根据学生熟悉的日历设计问题,第一个问题:已知一个月份中同一行连续三个日期的数字之和是21,那么这三个日期分别是多少?这个问题需要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和列出方程式,这样有的学生就会想到改变题目中的数值,或者改变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这样就出现了第二道题:已知一个月份中同一列连续三个日期的数字之和是21,那么这三个日期分别是多少?智慧的碰撞必然会擦出思维火花,学生对如何建构数学模型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认知。于是,可能出现第三个问题:已知一个月份中排列呈十字形状的五个日期的数字之和是21,那么这五个日期分别是多少?通过这种开放性问题充分调度学生思维,让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同时还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决定了数学作业也要分层布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堂中学生给与的反馈信息将作业分为基础题和拓展题两大类。基础难度题适合全体学生,拓展题则是选做题目,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在完成基础题后可以进行拓展题练习。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突出了作业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基本目标是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以及解题方法,拓展目标是要能够快速完成数学模型的构建,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需求完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建立。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提出不同要求,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一艘轮船在相距180km的A、B两个码头之间正常行驶,已知在逆流情况下轮船从A到B需要航行9小时,在顺流情况下只需要7小时,求轮船在静水航行时的速度以及水流的速度分别是多少?常规题型可以帮助后进生夯实基础,掌握数学知识的概念和基本应用方法,为深入学习数学知识打好基础。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常规题目基础上进行改造,探索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方法,根据题目要求构建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数学模型。这种拓展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还能增强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因此,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根据练习题目的难度和类别进行分层设计,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空间,不断激发自身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综合能力。
掌握数学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只是数学学习的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能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此,在作业设计中不能局限于课堂,要让学生去生活中应用数学和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通过开展数学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来。
例如,在学习《数据分析》时组织学生开展数据分析的活动:第一,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活动主题;第二,真实的数据来源;第三,计算数据的标准差、众数、中位数以及平均数;第四,汇总数据,撰写数据报告,绘制统计图表,展现实践活动的结果。实践性作业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技能,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突出数学教育的实用价值,这会为学生未来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看出,设计实践性作业可以解决实际生活和传统教育割裂的相关问题,在设计作业时要注入生活化元素,提高作业内容生活化,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要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作业的质量和减少作业的数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将更多精力放在提升素养和拓展能力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