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云云(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 226499)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着重关注对人的培养,是学生通过学习逐步获得的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第四部分课程目标中指出,艺术课程要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同时指出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内涵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等,赋予了教育新的意义,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学生感受音乐作品,在聆听与实践活动中逐渐熟悉音乐的旋律,逐步获得对作品表现形式、表现要素、风格特征的感知与理解。教学中若能紧紧抓住作品的主题旋律,引领学生在聆听中积极参与丰富的实践活动,不仅对音乐本身留有深刻的印象,还能逐渐增强自身的审美感知能力。
如在欣赏男声六重唱《塞尔维亚理发师》序曲教学中,在以学生逐渐熟悉音乐主题旋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练习,注重对旋律的掌握,通过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加强对音乐作品主题的理解。教师首先带领学生随琴哼唱主题一的低声部旋律,学生对主题一旋律有初步的感知,然后师生进行二声部的合作演唱。在师生合作的基础上,学生对重唱这一演唱形式再次复习与巩固,进一步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熟悉作品主题旋律的同时也增强对多声部丰富表现的感受。接着,在多遍的聆听中,在问题的逐层引领下,学生对主题旋律的特点以及表现的人物形象有进一步的感知,培养学生获得对音乐的整体感知,提高欣赏能力,提升艺术素养。
小组合作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收集、交流、分析、讨论、处理和运用信息,主动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艺术表现主要是指学生表达音乐形象、思想情感以及音乐美感的实践能力。艺术表现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形象思维能力,涵养热爱生命和生活的态度。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音乐作品的表现特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表现的欲望,鼓励他们在歌唱、演奏、音乐实践等活动中,在合作中不断获得艺术表现的体验,并逐渐积累丰富的经验。
如在欣赏男声六重唱《塞尔维亚理发师》序曲主题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聆听的基础上,通过提问“主题二中用人声模仿了哪两件乐器的对答”,引导学生对圆号、单簧管这两件乐器的音色有进一步的感受。通过引发学生联想主题二表现的情境,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进而运用语言对想象的内容进行表达,这也是艺术表现之一。在观看视频中思考“如何用人声模仿圆号和单簧管”,引领各小组积极探究并尝试表现,鼓励学生大胆展示,在小组合作展示的基础上,在生生评价中逐步获得方法并积累经验。在此过程中,学生内心的欲望被充分点燃,而艺术表现的能力也在实践与展示中得到提高。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掌握模拟某件乐器的方法,感受艺术表现带来的乐趣,同时在特定的艺术表现情境中丰富了情感、想象,培养了自信,获得成就感。
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多门学科知识,结合当下生活现实,对作品再度创作及创新,即是创意实践。
在音乐教学中引入项目化学习,旨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其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大胆尝试通过自己的创意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及热情。学生在此过程实践过程也有效提高了音乐核心素养。
例如,进行《茉莉花》项目化课程研究,此课程源于苏少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课题《茉莉芬芳》,若仅限于单元内容的学习颇显单薄,因此,以民歌《茉莉花》为切入口,通过查阅资料,从生物的角度了解茉莉花,从文学的角度解读茉莉花,最后从艺术的角度感受茉莉花。在聆听不同题材、体裁、结构、风格的《茉莉花》中,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感受音乐的情境美,多方位感知了解中国民歌的魅力,感受故土情怀,增强继承并弘扬中国民歌的意识和自豪感。本课程最终将以学生创编的诗歌散文朗诵,结合演唱、演奏、舞蹈、绘画等多形式呈现学生的创意实践成果。本项目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确定学习任务,从民歌的起源、发展到以表现为主的多艺术形式拓展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教师在进行项目化学习的指导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自己尝试创意设计、大胆动手、积极探究以及不断总结经验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意识,促进其创意实践能力的提升。
文化理解是指在音乐学习中,学生能够理解特定文化情境中的音乐作品的内涵,包括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在文化发展方面体现的贡献与价值以及与文化间的关系。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注重培育学生文化理解能力,有助于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尊重文化多样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强调实践是学习的必须途径。因此,在欣赏教学中,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既能发展其音乐听觉,又能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力与欣赏力。
例如,欣赏民族管弦乐《达勃河随想曲》第二乐章,本乐章描绘了达勃河两岸白马藏族人围着篝火尽情歌舞的场景,作曲家在创作中融入了不少民族音乐元素。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逐步了解和理解本民族文化,才能在欣赏时对音乐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课堂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跳火圈舞,引领学生初步感受体验本民族的音乐特点,通过观看介绍音乐文化的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知晓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特点,在了解中促进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与理解;欣赏主题二的音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创编节奏,用铃鼓、串铃等打击乐器、身边的音源或是肢体动作随音乐伴奏亦或是随音乐律动表现,深层体验白马藏族人舞蹈时以乐器伴奏的音乐文化特点;欣赏主题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此主题音乐旋律与酒歌音乐旋律中的相同音调,通过模唱进一步感知体验白马藏族人舞蹈时以人声伴和的音乐文化特征。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引领下走进作品,感受作品,认同并理解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特征,不断增进喜爱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心理,增强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
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紧抓文化课程的同时重视艺术课程的开展。在音乐欣赏教学课中,教师基于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做到深入浅出、潜移默化,进而为学生提高音乐审美素养和欣赏水平打下坚定而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