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语言感受力培养策略探究

2023-01-09 20:52邹璇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小学2775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22期
关键词:感受力词句父爱

邹璇(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小学 277500)

语言文字作为语文学科的基本组成单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色彩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学生而言,由于接触的语言文字量较少,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往往浮于表面,无法体会深层次的意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作为一项重点教学目标,通过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语言神经中枢,使学生在探究语言文字奥秘的路途中少走弯路、少绕圈子。

一、情境互动,创意联想

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律意识差,常常扰乱课堂秩序。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生营造充满趣味性与互动性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将变得更加强烈,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也将释放。在创设互动性情境时,教师可以将一些文字叙述类的文学作品转化成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将画面内容用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表述结果进行客观评价。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从这段经典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只有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个人潜质的机会,学生的创造力才能真正释放出来。

以巴金先生创作的抒情散文《海上日出》为例,在讲授本节课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搜索一些关于海上日出的图片或者视频。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素材展现在学生面前。当一轮红日在海平面升起之时,学生的注意力将全部集中在画面当中,学生的语言神经将变得异常活跃,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也将大幅提升。比如,有的学生想象的画面是:“天渐渐破晓,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这时,万籁俱寂,突然一声鸟叫,划破了这寂静。不一会儿,东方的海平面浮起一片鱼肚,大地也渐渐地亮了起来。”有的学生想象的画面是:“不知什么时候,红日从海里冒出,悬挂在云层之中,光彩四射,层层云海被染得橙红鲜亮,如同一团火焰在沸腾,海水也被染红了,几只被镀了色的海鸥从船旁掠过。远处,渔船点点,微风举浪,好一幅海上日出图。”而巴金先生的原著当中描述了这样一幅海上日出的画面:“……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的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通过与原著对比,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海上日出的壮景展开联想,一幅鲜活的海上日出画面即刻呈现在学生面前。

利用真实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真实情境的启发与引导下,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进一步增强,脑海中生成的语言文字内容也将更加丰富。可见,这种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首先,清晰而直观的画面给学生形成一种视觉冲击,进而使学生可以快速将画面内容转化为形象的语言文字。其次,学生的自律性差,缺乏自主学习意识,而通过与真实情境的互动,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将集中在画面上,促使学生结合真实情境主动探究画面内容所影射出来的语言文字信息。最后,学生在描述画面内容时,大脑的语言意识将被快速激发出来,当这种意识与画面内容融为一体后,学生联想出来的语言文字才经得起考验和锤炼。

二、文本细读,斟字酌句

小学语文教材精选了大量的优秀阅读篇目,教师可以从这些篇目入手,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感受力。首先,教师将学生划分为4~6个学习小组,并在每个小组当中指派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与带领下,小组成员对教师选定的优秀篇目进行细读。其次,小组成员在细读过程中,应当及时找出文本当中的好词好句,并对这些词句所隐含的情感以及延伸出的深刻寓意进行思考和讨论。各组小组长负责对大家的讨论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并将整理结果及时分享出来。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以《四季之美》为例,这篇课文将一年四季的美丽风景描绘得活灵活现。为了帮助学生感受这篇课文的语言文字之美,挖掘出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各组的小组长应当首先组织小组成员对课文的每一个段落进行细读,然后确定每一个自然段中的关键词句。比如,描写春天美景的第一自然段,能够体现春天黎明美景的词句有“鱼肚色的天空”,体现夏天夜晚美景的词句有“翩翩飞舞”“蒙蒙细雨”,体现秋天黄昏美景的词句有“夕阳斜照”“比翼而飞”,体现冬天清晨美景的词句有“铺满白霜”。当确定这些关键词句之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可以对这些词句深入分析。在描写春天黎明的美景时,作者运用了一个形象化的比喻,将黎明天空的颜色比喻成鱼肚色,这种创作手法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蕴含其中,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春之朝气。接下来,各小组成员可以分别对描述夏、秋、冬三个季节的关键词句进行梳理与分析。最后,教师负责对各小组的分析讨论结果进行客观点评。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评价对讨论结果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

这种斟字酌句的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字词句是组成文本的基本单元,文本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均与字词句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通过对重点词句进行分析和解读,学生可以逐渐理清整篇文本的故事脉络,并且挖掘出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第二,相比于粗读的阅读方式,文本细读更容易升华学生的阅读情感。尤其在确定一些关键词句之后,学生可以进行针对性、深入性的细读,即把每一个词句所包含的寓意真正吃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词句理解能力与判断能力也将大幅提升。第三,学生在对字词句进行分析时,脑海中出现的不仅是某一个字或者某一个词所代表的释义,而是由字或词构成的一条完整的情感链。这一情感链条既包括创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也能够体现出整篇文本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因此,斟字酌句式的文本细读法实际上也是挖掘文本中语言文字内在美与意境美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文本引用,拓展写作

写作能力是学好语文知识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表面上看,语言感受力与写作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但从二者的本质看,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首先,写作过程实际上是对语言文字的组织与部署,如果学生的语言感受力不足,写出来的文章将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比如,在措辞方面,使用一个与原语境毫不相关的词语表达,严重影响整篇文章的行文脉络。其次,语言感受力包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如果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浮于表面,那么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将只会使用一些习惯性用语。这种写作方法不仅使整篇文章失去原有的色彩,也将束缚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最后,写作过程是大脑思维高速运转的过程,而语言感受力也需要利用大脑思维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度分析。因此,从二者的表现方式上看,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基于对语言感受力与写作之间密切关系的考虑,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当中一些经典的课文,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识,进而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以吴冠中先生创作的散文《父爱之舟》为例,这篇散文主要围绕“父爱”这一中心,写出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抒发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深深的感激之情。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对当年父子之间发生的一系列大事小情进行叙述,然后利用抒情的手法,对父爱的伟大进行诠释。比如,文章当中列举了以下几件事:父亲送我到报考的学校上学;晚上在旅馆我被臭虫叮咬,父亲心疼的样子;在庙会上,父亲给我买豆腐脑,可是自己却舍不得吃,后来还给我做万花筒;家里筹钱供我读书,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借船送我等等。通过这些真实的事件,表现父爱的伟大。当理解和掌握这篇散文的行文主线之后,学生可以学习吴贯中先生的创作手法,写一篇关于父爱或者母爱的作文。由于学生在阅读《父爱之舟》这篇文章时,脑海当中对父子之间一些“亦师亦友”的情境已经产生深刻印象,因此,在构思作文内容时,学生可以将自己对这些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判断转变为创作思路,对语言文字内容进行精心组织与设计,这样才能创作出一篇高质量的抒情散文。比如,有的学生在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对父爱的伟大进一步拓展,将父亲陪伴自己学习的经历写成一个个精短且感人的小故事。这种拓展写作的方法不仅使父爱的伟大得到升华,也体现出作文当中所蕴含的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由此可见,拓展写作不仅可以拓展语言文字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更重要的是拓展原文蕴含的真实情感。当这种丰富的情感蕴含在字里行间,学生创作的作文内容也将更具吸引力与感召力。

四、结语

语言感受力作为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交流能力、文字驾驭能力的提升也将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努力发掘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通过一些简单易行、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为学好语文注入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猜你喜欢
感受力词句父爱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卷首语
不要让父爱成为等待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父爱如山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