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痰辨治面肌痉挛*

2023-01-09 14:27蒋伶俐龙华君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全蝎僵蚕面肌

蒋伶俐,龙华君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6;2.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6)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良性功能性的脑神经疾病,常表现为面部肌肉反复发作的不自主阵挛性肌肉抽搐,甚则可出现口角歪斜、耳内抽动样杂音等症状。面肌痉挛一般开始于眼轮匝肌,随后可发展至表情肌、口轮匝肌等其他面部肌肉,其程度在焦虑、疲劳等因素下加重[1],是一种病程缓慢的难治顽固性疾病。据流行病学调查报道,女性患病率大约在14.4/10万,男性患病率约在7.4/10万,好发年龄在50~60岁之间[2]。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且不明[3],目前西医对面肌痉挛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局部封闭治疗和手术治疗,但西医治疗存在药物效果有限,停药后易复发、手术并发症风险高、手术副作用大等缺点。与西医治疗相比,中药治疗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4]。中医典籍中没有专门的“面肌痉挛”病名,面肌痉挛为现代医学疾病的概念,从其临床表现来看可归于“瘈疭”“筋惕肉瞤”“眼睑瞤动”“胞轮振跳”“风证”“口僻”“面风”等病范畴[5]。

导师龙华君教授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龙师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及各家所长,从风痰论治原发性面肌痉挛颇具疗效,现将其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邪风入络,引动肝风 “风”是本病发病的重要病因。《备急千金要方》中“夫眼瞤动,口唇动,偏,皆风入脉”指出,该病由风邪入脉所致。《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邪可分外风及内风,当邪风外袭,或素体血亏、肝肾阴虚时,引动肝风,“两风相引”则起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谓“风胜则动”,《张氏医通·瘛疭》记载:“瘛者,筋脉拘急也,疭者,筋脉弛纵也,俗谓之抽”,《杂病证治准绳》更明确指出颤动属风之病:“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未能任持,风之象也”;《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言“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为阳邪,其性轻扬,高巅之上,惟风可到,风易袭阳位,头面为阳位,风邪横窜颜面经络,致气机不畅,故可见面部肌肉跳动;又因风性善行而数变,故见肌肉跳动呈阵发性,发无定时,时发时止。

1.2 风夹痰扰,阻滞经络 “痰”是本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景岳全书》曰:“盖痰涎之化,本由水谷,使果脾强胃健。如少壮者流,则随食随化,皆成血气,焉得留而为痰。”脾为生痰之源,痰的生成或因素体脾虚,脾虚生湿,脾湿生痰,或因素嗜肥甘,损伤脾胃,脾胃失健,无以化湿,水湿内聚成痰,又因湿邪易困脾,导致脾气更加虚弱,痰湿更盛。《黄帝内经》:“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合肉”,《灵枢·五变》云:“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来营养肌肉。一方面脾气虚弱,肌肉不充,软弱无力则失约。另一方面,脾失健运,气血运化失司,痰湿阻滞经络则见肌肉失约。《丹溪心法·中风》所谓“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痰与风邪合病,风痰相搏上扰清空,痰湿阻滞面部经络,络脉失约,肌肉失于濡养则发为面部肌肉痉挛,且其屡发难止,与痰阻日久,气血不畅,痰瘀互结相关。

2 治疗方法

2.1 息风止痉,善用虫药祛邪 本病系肝风内动所致面肌抽动,法当平肝。平肝息风药常用天麻、钩藤、刺蒺藜等。天麻归肝经,平抑肝阳、息风止痉,《本草纲目》认为“天麻为治风之要药”,对于各种疾病之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无论寒热虚实均可用。临证时,外风明显者见面部畏风、遇风加重,脉浮,加防风10 g、薄荷10 g散风祛邪,风火甚者见急躁易怒、头目胀痛、脉弦数,加钩藤30 g、菊花30 g息风降火。平肝熄风类药可通过 AKT1、FOS、IL-6、VEGFA 等核心靶点,调节神经递质紊乱,影响cAMP等信号通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抽动障碍[6]。

在平息肝风的同时加用虫类药可提高疗效。叶天士言“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通逐邪”,《内经》言“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虫类药多属风药,其味多辛主散,性善走窜,轻扬上浮,《本草问答》指出:“动物之攻利尤甚于植物,以其动物之本性能行,而又具有攻性。”故虫药有搜风通络之效,且虫类药物为血肉有情之品,又具灵动之性,可深入络道,走窜通达,搜剔经络顽邪,攻剔痼结之痰瘀,破血通络,化痰散结。现代研究表明虫类药具有抗炎、镇静、针痛、抗癌等多重作用,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血液病防治等多方面[7]。临床常用的虫类药对有“僵蚕-全蝎”,“全蝎-蜈蚣”等以息风止痉之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言,“全蝎可搜风发汗,治痉痫抽掣,中风口眼歪斜,或周身麻痹,其性虽毒,转善解毒,消除一切疮疡,为蜈蚣之伍药,其力相得益彰也”。然虫药辛性香燥,易化燥伤阴,尚需顾及营阴,需加用阴药监制[8]。且虫类药诸如蜈蚣此类含有毒性,故用药时药量不宜过大,《中国药典》中所规定蜈蚣用量为3~5 g。另外也可通过配伍来减小毒性,增强临床疗效。如蜈蚣辛温,善攻伐走窜,易伤津耗气,甘草味甘,可和中、缓急、解毒,甘草与蜈蚣相配伍,可缓其辛散之性,使其祛风通络而不伤津[9]。

2.2 化痰通络,兼以健脾扶本 风痰胶阻于经络,痰不去则络不通,理当祛痰。丹溪云“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可选胆南星、石菖蒲等药化痰以通经络。胆南星味苦性凉,专走经络,息风化痰而无燥烈之弊。石菖蒲味辛、苦,性微温,开窍豁痰,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其具有镇静、解痉、抗惊厥等作用[10]。临床常用“胆南星-石菖蒲”为药对,配伍后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抑制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细胞等多种协同作用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11]。

《内经》云:“治病必求于本”,“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通过健脾增强脾脏的运化能力,使水谷化生精微物质充盈肌肉,同时推动津液运行,防止水湿聚而生痰,从而达到通络之效。化痰息风以治标,健脾除湿以治本,平肝而不碍脾运,健脾而不助肝邪,温运脾阳,扶土抑木,标本兼顾[12]。可选“白术-茯苓”为药对健脾以除痰湿。白术,味甘苦,性温,善补气健脾以燥湿利水,是治痰饮之要药。茯苓,味淡微甘,性平,入脾、肺经,淡渗利湿。“白术-茯苓”为健脾祛湿常用药对,两药配伍,一补一渗,一燥一利,痰湿祛而脾运复,脾气健而痰湿除,从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经典方剂中可窥见一二[13]。

3 临证用药思路

基于从“风痰”辨治面肌痉挛,龙师用法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芍药、刺蒺藜、僵蚕、全蝎、蜈蚣、甘草等药味组成自拟方息风化痰通络汤,并根据患者不同证型临证加减,疗效颇佳。基础方从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止痉散[14]化裁而来,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于程钟龄《医学心悟·第四卷眩晕》,止痉散出自《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治疗法》[15]。纵观龙师基础方,方中天麻入肝经,平肝熄风,祛风通络,《本草汇言》曰:“天麻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一切中风风痰等证”。从现代药理学的角度看,天麻中的天麻素(化学名称为4-羟基苯基-B-D-吡喃葡萄糖苷)具有抗惊厥、镇静、催眠的功效[16]。法半夏,性辛温,尤擅燥脾湿而化痰浊,温脏腑而化寒痰,为治痰要药。半夏配天麻,燥湿化痰息风,取自李东垣之意:“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渗湿利水,以治生痰之本;陈皮理气化痰,气顺则周身之津液亦顺,乃“治痰先理气,气行痰自消”之意。刺蒺藜苦泄辛散,疏肝平肝。芍药平肝息风,与甘草配伍又可酸甘化阴、养血合营,柔肝缓急而解痉挛。方中精选全蝎、蜈蚣、僵蚕,3味虫药互为药对,全蝎、蜈蚣配伍平息外风,僵蚕、全蝎配伍以熄内风,增强了祛风止痉止痛作用[17]。全蝎入肝经,性善走窜,能平熄肝风,搜风通络,为息风镇痉、治疗痉挛抽搐之要药,《开宝本草》中言全蝎:“疗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涩,手足抽掣。”研究表明,全蝎熄风止痉、通络止痛等功效,主要是其所含的全蝎活性多肽通过调节膜离子通道功能,控制神经兴奋性,来修复脑功能稳态失衡[18];僵蚕性辛、平,味辛行散,祛风止痉,化痰散结,能驱络中之风,僵蚕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白僵菌素、多糖等药理活性成分,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19],具有抗惊厥、抗炎等作用,可用于惊厥抽搐、面瘫等病的治疗[20];蜈蚣可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本草纲目》中指出蜈蚣:“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常用于抽动疾病的治疗[21],《医学衷中参西录》言“蜈蚣可开所有气血凝聚之处”,蜈蚣中所含类蜂毒素、类组胺物质可发挥镇静镇痛作用[22]。纵览全方共奏平肝息风止痉,健脾化痰通络之效。

临证上,若久病入络,则加强活血化瘀,加葛根20 g,丹参30 g;若伴情志不畅,加郁金10 g,合欢皮10 g,香附10 g疏肝解郁;若痰郁化热,加竹茹10 g清热化痰;若夜寐欠佳,可加生龙牡各30 g,茯神20 g安神养心;若见肝血不足之眼涩疲劳,可合补肝汤补肝养筋明目。

4 典型病案

患者张某,男,68岁。2020年10月18日初诊。主诉:左侧面部肌肉不自主跳动2年余。诉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眼部肌肉不自主跳动,逐渐发展至左侧面颊、口角肌肉持续性跳动,先后就诊于多家西医院,诊断为面肌痉挛,查头部CT无明显异常,服用卡马西平、甲钴胺等药物效果欠佳,遂求诊于中医。

症见:左侧面部肌肉不自主跳动,发无定时,时发时止,伴有口角流涎,偶有头晕,夜寐欠安,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腻稍黄,脉弦滑。

中医辨证:风痰上扰,阻滞经络。治以化痰通络,息风止痉。方予自拟方加减,方药:法半夏10 g,白术12 g,天麻10 g,陈皮10 g,茯苓10 g,竹茹10 g,全蝎3 g,僵蚕10 g,蜈蚣2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郁金10 g,蒺藜10 g,芍药15 g,甘草片6 g。5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10月25日):患者诉服用上方1剂后面部抽动频率、幅度较前明显减少,但仍有夜寐欠佳,舌淡红,苔白厚腻,脉滑。方药:法半夏10 g,白术12 g,天麻10 g,陈皮10 g,茯神10 g,石菖蒲10 g,薏苡仁30 g,全蝎3 g,僵蚕10 g,蜈蚣2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郁金10 g,蒺藜10 g,芍药15 g,甘草片6 g。15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三诊(11月12日):患者自述上述症状明显好转,喜不自胜。效不更方,后随访后基本无复发。

按:此案患者症见左侧面部肌肉不自主跳动,发无定时,时发时止,此乃“风邪善行而数变”的表现,风动夹痰上扰,阻滞面部经络则见口角流涎;又因痰易化热,热扰心神则见夜寐欠安,故该患者可见些许热象,苔腻稍黄,脉弦滑。故本案辨证为风痰上扰,治以化痰息风通络,方选自拟方息风化痰通络方加减。又因形神相关,形动则神不安,安神可以镇形,故加生龙骨、生牡蛎平肝息风,重镇安神,郁金解郁安神。患者痰热明显,加竹茹清痰热。二诊时患者面部抽动频率、幅度较前明显减少,但仍有夜寐欠佳,苔白厚腻,脉滑,改茯苓为茯神以增强安神之效。考虑患者热象较前减退,但仍有痰湿之像,遂去竹茹,加石菖蒲10 g,薏苡仁30 g,以增强健脾燥湿祛痰。三诊时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可验证辨证思路、选方遣药准确。

5 小结

面肌痉挛虽然不直接威胁生命,但病情迁延,难以治愈,严重影响个人形象及正常生活工作,降低其生活质量。此类患者往往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这种情绪与病程长短、痉挛强度、痉挛程度呈现一定正相关性,并且临床症状与负面情绪之间的恶性循环降低了HFS患者治疗的疗效[23]。龙师指出医者不仅要治病,更要治病人,对于患者除了适当加用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类药物治疗,还需要医师辅以心理疏导,通过“话疗”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缓解精神压力。另外配合日常调护尤为重要,譬如清淡饮食,避免吹风受寒刺激等。

综上,龙华君教授从风痰辨治面肌痉挛,以平肝息风,化痰通络为要法,善用虫类药“走窜性强、易达络脉”的特点来止痉祛邪,重视健脾来扶正气固后天之本,化痰息风以治标,健脾除湿以治本,扶土抑木,标本兼顾。在临证时把握好本虚标实主次,随证加减,从而达到缓解面部肌肉拘挛的作用。

猜你喜欢
全蝎僵蚕面肌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斑纹限性家蚕品种同时生产中药材僵蚕与雄蛾的试验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不同弹性蛋白酶酶活力条件下野生与养殖全蝎活性成分含量及体外抗肿瘤实验的对比研究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野生与养殖全蝎水提液中化学成分含量及抗病毒作用的对比研究
全蝎资源古今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