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公安学科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2023-01-09 01:02张朋召高士杰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公安一流

张朋召,高士杰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a.学科建设处; b.学校办公室,河北 廊坊 065000

学科是大学的立校之本,是大学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职能的基本路径,是高校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启动“双一流”建设,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985”“211”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1],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掀起了新一轮学科建设的热潮。全国42所大学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5所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但是,全国35所公安院校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一数量与我国公安高等教育的规模与体量相比,显得极不匹配。公安院校在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在学科自身发展、横向比较和学科生态等诸多角度,均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境,迫切需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管理模式。

一、一流公安学科建设的主要困境

(一)从自身发展看,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有待进一步界定

相比其他一级学科,公安学、公安技术两个一级学科设立时间较晚,缺乏必要的学术沉淀和历史积累,自身理论体系尚未成熟稳定,客观上、理论上还存在诸多学术争议,最为核心的就是公安学科内涵与外延的界定问题。近几年,公安学科在公安院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随着公安学科研究领域的持续拓展,二级学科和学科方向数量激增,规范性不够、口径大小不一的现象趋于明显,公安学科内涵与外延模糊的问题更加凸显。一是导致这两个一级学科“包罗万象”,知识体系过于庞杂,部分方向之间缺乏相同或相通的基础理论,如公安学的警务指挥与公安政治工作,这些学科方向无法做到相互支撑,形不成一级学科建设发展合力。二是公安学科的部分研究对象远远超出所在学科门类的研究范畴,特别是指挥、训练类等,与公安学所在的法学门类研究对象相去甚远,无法得到该学科门类的理论支撑。三是给学科合格评估留下了隐患。学科方向设置情况是学科评估的重点内容之一,如果设置了过多原本属于其他一级学科或学科门类的方向,势必给评估专家造成学科方向设置混乱和评估材料拼凑的印象。

(二)从横向比较看,学科的影响力有待提升

公安学科具有典型的“小众性”特点,全国范围内具有公安学、公安技术硕士学位授权点高校仅3所,具有博士学位授权高校仅1所,国内高校学科参与度较低,在教育部组织开展的第四轮、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公安学和公安技术2个一级学科均因学科的“小众性”而无法参评。此外,公安学科还具有一定的涉密性,造成了公安学科的相对“封闭”,导致了公安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学科知名度偏低,整体的话语权不足,在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立项、重点实验室申报、优秀人才推选、教研奖项评选等方面,也处于一个较为“边缘”的地带,公安学科一些核心指标建设受到明显制约。

(三)从系统结构看,学科的多样性有待发展

在生态系统理论中,物种的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稳定性的重要前提。绝大多数高校都是由若干学科来支撑的,这些学科中一般会有优势特色学科,也有基础学科和支撑学科,共同构建起相互依赖、互相支撑的学科生态系统。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国发〔1986〕108号)第十二条第二款之规定,学校名称为大学的,“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理科、工科、农科、医科、商科(工商管理)等7大学科门类中,至少拥有其中3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2]。维护学科的多样性,建立稳定的学科生态体系,既是保持高校自身发展和学科体系稳定性的必要,也是高校发展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实行宽口径人才培养、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的现实需要。反观我国公安院校,囿于招录学科专业的限制,绝大部分公安院校的学科仅限于公安学类,学科数量单一,学科生态脆弱,心理、军事、管理、材料等极为重要的支撑学科或基础学科发展缓慢,公安学学科处于“独木难支”的境地,极大地拖延了公安院校一流学科建设步伐。

二、一流公安学科建设发展理念

(一)特色发展理念

特色发展是学科建设首先应当牢牢把握的理念之一。公安特色是公安院校的主责主业和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最核心最显著的特色。趋同化是当前公安高等教育非常值得警惕的一个问题,人才培养质量的趋同不算趋同,学科专业的趋同才是最致命的趋同。某一院校创设了一个新的学科专业,其他院校不顾现有办学基础纷纷上马,同化的最终结果就是院校大合并,丧失自身存在的必要性和办学的独特价值。因此,各个公安院校应当围绕公安特色,做到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和培育一些“人无我有”的“拳头产品”,如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法医学、云南警官学院的禁毒学等,这是在众多公安院校中脱颖而出的关键。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特色发展并不代表一味地“剑走偏锋”,别出心裁地搞一些偏离主责主业的“冷学科”“偏学科”,个别院校部分学科因过于冷门,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如果一两个学科还容易调整,如果整个学校的学科专业都陷入此种境地,势必导致该校的发展难以为继。

(二)内涵发展理念

内涵发展是公安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做大做强、走向长远的基本功。内涵发展虽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就公安院校的学科建设而言,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建设层次,与教育部、工信部等部委直属高校相比,尚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如果说特色发展是“人无我有”层次,内涵发展则是“人有我优”的境界。公安机关的主要业务领域是较为明确的,最主要的还是传统的治安与刑侦,这两个学科是任何公安院校都不可能抛弃的阵地,在这些传统学科领域,各院校比拼的就是内功。即使是公安政治工作、警务大数据技术等新兴学科领域,也都会面对申博申硕、学科评估等一系列国家质量标准,需要各个院校在纵向上,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唯有坚持内涵建设,围绕学科方向设置、学科梯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和条件支撑等学科要素,对标国标、对标一流, 补齐各类短板,建强关键要素,才能在公安高等教育领域乃至全国高校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重点发展理念

无论是国家还是高校,学科建设从来都不是齐头并进的,无论是过去的国家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建设工程,还是现在的一流学科建设,都是重点发展理念的体现。在经费、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实施重点突破战略是相对科学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度曾拥有100多个子学科,并提出在每个领域都要实现全美国前三的目标定位,结果表明,该校的各个子学科发展较为均衡,但始终没有一个学科能够达到世界一流。于是,该校采用了重点发展的理念和战略,统筹全校优势资源建设生物工程学科,并调整学科结构布局,积极发展生物工程的交叉学科或基础学科,持续打造生物工程的学科集群。后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该学科领域先后获得多个诺贝尔奖,其生物工程学科迅速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该校也由此闻名世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原校长田长霖先生曾说:“世界上地位上升很快的学校,都是在一两个领域首先取得突破。”[3]由上述案例不难看出,在当前公安院校经费、人才、条件等方面投入普遍偏低的情况下,重点发展理念对于整个公安高等教育或者是各个公安院校冲击“双一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四)融合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科学发展史也已经证明:许多的重大突破都是学科互相交叉融合而产生的,许多的原始创新能力诞生于学科交汇点,许多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也是靠交叉学科来解决的。公安学科是较为典型的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离不开交叉融合发展。交叉融合有两个维度:一是学科间的交叉。通过梳理公安学科的历史脉络,就不难发现,公安学科的诞生离不开军事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等诸多学科的支撑,后期的发展成就更是离不开与这些学科的交叉融合,在二级学科和学科方向的设置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二是公安学科与公安工作的融合发展。服务公安工作是公安学科的根本使命,也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公安学科建设必须与新时代公安机关职责使命融合发展,与公安实战业务融合发展,着眼解决当前制约公安机关效能的“卡脖子”技术问题,主动适应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公安工作现代化和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同时,公安学科还要具备着眼未来,引领公安实践发展的能力,这也是公安学科应肩负的时代使命与责任。公安学科只有嵌入新时代公安工作发展,才能与公安工作同频共振,走上共赢之路,才能夯实建设一流学科的根基。

三、一流公安学科建设的实现路径

(一)制定学科建设规划

公安部业务主管部门应立足全国公安高等教育,制定一部系统性、全局性的学科规划。一是有助于为公安高等教育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便于各公安院校能够更系统、更稳定地获得国家持续的经费支持或重大专项经费支持,还能够系统地、有计划地引导各公安院校开展部级规划教材建设、人才引进、科研立项与评奖等工作,逐步提升公安学科的各项建设指标水平。二是相比碎片式的项目建设模式,根据学科规划进行资源统筹与配置,有利于精准高效地配置公共资源,更容易实现公安高等教育的分类建设和重点建设目标。因此,当前的公安高等教育迫切需要公安部业务主管部门进一步强化学科建设的统筹力度,精准规划全国公安高等院校学科的区域分布、层次分布、类型分布,引导不同的警校在不同的领域办出特色、办出优势。

公安院校首先应立足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以满足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需要为基本遵循,充分考虑现阶段的学科层次、研究方向、团队知识背景、平台仪器设备、科学研究成果、人才培养积淀和支撑学科建设等情况现状,梳理学科发展历史,研判未来发展前景,确定学科人才培养规模、规格、层次、类型及发展目标[4]。其次,根据学科属性,构建纵向与国家学科专业目录相对应、横向与公安工作主要业务领域相对应的学科体系,并在两者之间寻求合适的平衡点,明确学科定位,并以此引领院校建设和学科发展,才能够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及办学机制方面的竞争中赢得优势。

(二)梳理学科理论体系

要对公安学科内涵与外延进行深入梳理和清晰厘定,就应尊重学科的发展规律,逐步摒弃按警种或岗位设置学科方向的做法,杜绝仅在公安学科下冠以“公安”或“警务”名称后设置专业方向的无序行为,让各学科方向回归相应的知识体系本源,这是公安学科发展的当务之急。学科归根到底是一个知识体系的集合与分类,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学位〔2009〕10号),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设置应与所属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二级学科有相近的理论基础,或是所属一级学科研究对象的不同方面[5]。因此,设置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应当充分考虑其“前承性”[6],即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的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其所在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必须以其现有的学科概念、学科理论为基础和支撑,来进行研究和突破。否则,该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建设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虽然学科方向归属并不具有绝对的唯一性,特别是一些交叉性的学科方向,但还是要按照关联度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再对公安学科现有的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进行“抽丝剥茧”,设置或保留若干具有鲜明公安业务属性,且有着相同或相近基础理论的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

根据进一步深化招录体制改革需要,推动建立公安院校招录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势在必行。《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后,各公安院校陆续将各类学科向公安学科专业“靠拢”,公安学和公安技术两个一级学科规模不断扩张,这也是公安学科的内涵与外延难以清晰界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建立公安院校招录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将一些与公安工作密切相关、对公安院校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学科,如军队指挥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公共管理学、法学等,适时纳入到招录专业目录中,引导公安学科所属部分二级学科遵循其知识本源,回归其学科门类或一级学科平台。如此,公安学科理论体系的梳理工作就会水到渠成,各种阻力自然会随之消失。

(三)打造学科生态体系

生态学中有一种论断,生态系统越复杂,其稳定性越好[7]。高校的学科生态也是如此,只有维持学科的多样性,才能确保高校办学水平的稳定性,学科数量单一性和学科生态体系脆弱性的问题,应引起公安院校足够重视。此外,在社会治理全面进入精细化管理的时代背景下,公安院校仅设置公安学和公安技术两个主干学科,也难以满足公安机关人才多样化需求,这在各地公安机关招录人民警察岗位设置和专业要求中也能够得到有力印证。这并非意味着公安院校都要一哄而上地设置大而全的学科体系、培养所有岗位的各类人才,而是应该在坚持立足行业办学的背景下,在“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之间寻求较好的学科体系平衡点,适度增加学科类别,积极培育支撑学科。

支撑学科是高校主干学科的生存土壤,是高校发展学科多样性、建设学科生态群的必要条件。建设法学、国家安全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公共管理学等若干必要的支撑学科,既是服务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现实要求,也是公安院校发展的现实要求。一方面,部分支撑学科与公安工作密切相关,具备支撑和引领公安工作的特点,如警务装备的轻量化便携度、高防护性能、较长使用寿命、较好隐蔽能力等要求,只有通过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才能更好地加以解决;再如,有了公共管理学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公安民警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时就能够科学预判、精准决策,避免出现危机扩散或重大舆情事件。另一方面,适度发展非公安学科也是支撑公安学科和公安院校发展、建立稳定学科生态体系的迫切需求。公安院校要取得长足发展,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必须将公安学和公安技术一级学科放到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中,适度发展支撑学科,鼓励学科交叉融合,为公安院校提供多维度的发展支撑。

(四)创新学科管理模式

公安高等教育虽已列入普通高等教育范畴,但考虑到公安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特质、实战特征、武装性质,公安学科在学科属性、服务对象、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与军队高等教育序列更为接近,并具有很强的对应关系。因此,从长远角度规划,有必要参照军事学管理模式,推动建立公安学科门类和公安学位委员会的研究论证工作。

一是加强公安学科门类的学科理论体系构建。当前,在我国公安高等教育领域,成立公安学科门类的研究尚属空白,成立学科门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学科的实践基础和科学基础,整个学科门类的框架体系,下设哪些一级学科等等,还有待全国各个公安院校加强协同配合,开展系统性研究。二是加强与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第六条之规定,学科门类如需调整(包括增设、更名、撤销),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教育统计分类的要求提出调整方案,广泛征求学位授予单位和专家意见后,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同教育部批准后,编制成学科门类目录[5]。由此可见,学科门类的设立,由国务院学位办动议,高校无权申请启动,若要成立公安学科门类,需在公安部业务主管部门牵头做好前期论证基础上,协调推进国务院学位办设立事宜[8]。

积极论证公安学位委员会设立。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5所公安院校,在校生超过16万人,是世界最大规模的警察教育体系。但是,囿于学科专业的特殊性,公安院校在参与省级学位授权点申报、学科评估、优秀学位论文评审、重点学科资助等重要建设节点,都难以融入地方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体系。综合公安高等教育的体量、特质等因素,应由公安部业务主管部门积极推动公安学位委员会设立工作。参照军队学位委员会职责,公安学位委员会主要发挥统筹协调全国公安院校学位工作的作用,其具体职责为:贯彻国务院、公安部关于学位工作的政策规定和相关部署要求,指导提出公安学位工作规章制度意见建议;协调组织检查公安学位授予质量;研究、提出并审核公安院校调整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学位授权点意见建议;组织开展公安院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评估等。公安学位委员会的设立能够使公安高等教育管理体系更加顺畅,进一步提高公安高等教育在国民教育序列中的话语权,为公安院校的建设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让公安学科走上建设发展的快车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公安院校要建设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只有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大胆改革,在创新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进一步提升公安学科的核心竞争力,推进重大课题、重大平台和原始创新等核心指标不断实现突破,才能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实现一流公安学科由1到N的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公安一流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河南警察学院召开争创全国重点公安院校动员会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疫情当下,我们上前”——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的港航公安掠影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公安院校研究生培养改革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