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宿舍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

2023-01-08 19:38
智库时代 2022年33期
关键词:集体生活中南宿舍

杨 涛

(中南民族大学)

一、前言

作为大学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宿舍是大多数学生集体生活的开端,也是学生成长教育的第三课堂。在这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青年共同生活、共同成长,和谐、友善的人际互动关系对于他们的积极健康发展起着正向推动的作用。通过学生工作中收集到的相关信息,结合宿舍走访、座谈等方式,我们以中南民族大学为试点,重点了解了学生在宿舍关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地域特点、成长背景、性格特征、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深刻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积极探讨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以期帮助学生走出宿舍关系困境,融入集体生活,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个人理想,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有用之才。

二、高校学生宿舍的现状描述

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在学生宿舍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约75%的学生认为宿舍生活融洽,室友之间互相理解,虽偶有矛盾,但能够及时处理;21%的学生认为宿舍交往局限于学习、生活表面和谐,室友之间交往略显淡漠;另外4%的同学则认为与舍友在生活中存在矛盾,孤独感强烈。

三、学生宿舍关系探析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1]“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2]在此原则基础上,总书记也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3]因此,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总体原则,也是我们引导学生建立良好宿舍关系的理论依据。

四、宿舍关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大学宿舍是大学生集体生活的基本单元,宿舍关系是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体验,也是一种潜在进行的文化交融体验。在这个长达数年的体验过程中,如何准确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和节奏,并非易事。在多年的学生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基于宿舍生活常见问题本身的某些特定共性,可以对宿舍关系问题进行如下初步分类,同时,对于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我们也做了一些分析和思考:

(一)因风俗文化各有特色,生活中易引起摩擦

对于民族高校里的大学生而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青年共处一室,他们之间的接触与交流比寻常意义中的宿舍关系更难建立。风俗文化的细节呈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渗透需要磨合,差异化引起的碰撞难以避免。

(二)处理集体生活事件经验不足,协调能力和融入能力有待提高

民汉共住、年龄相仿、性情各异的大学生初次共同生活,大都缺少公共规则实践经验,集体生活事件时有发生。而当今时代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与同龄人共同生活的经验较少,处理事件经验不足,集体生活规则只能在一次次的碰撞与摸索中逐渐形成。如何有效地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快速融入集体生活,这是一项仍需加强的技能。

(三)敏感自卑,处理事情以情绪为导向

“自卑心理主要来源于一种事事不如人的情绪体验,例如贫困家庭的学生,他们到了学校后,宿舍同学都有手机、电脑,穿着都是名牌,进出入高档消费场所等,如果心理没有较好的调控,就会产生失衡,从而引起自卑心理的产生,有些还会相应出现虚荣心理,攀比心理或者嫉妒心理等。”[4]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学生经常处于敏感脆弱、自我否定的情绪环境。学生只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中达到平衡,才能克服情绪困扰。

(四)宿舍内部小团体分化,不利于宿舍全体成员之间的团结友爱

来自同一地区或同一民族的学生,相互之间更容易建立信任关系,形成抱团取暖的小群体。而对于整间宿舍而言,小团体同时也是一种壁垒,对宿舍其他成员造成无形阻隔,对于全体成员的整体团结并无益处。

(五)因语言问题,难以与室友进行深入沟通

人类的情感倾诉多以语言表达为主。当语言这一沟通工具不能实现有效的情感传递时,学生就会产生孤独感。部分民族学生由于学习汉语时间相对较短,虽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用汉语并无障碍,但在深层次情感表达上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在深入沟通不太顺畅,情感连接难以到位的情况下,学生内心的孤独感、孤立感由此而生。

(六)疫情防控常态下,室友之间对于健康状况过度关注

近年疫情防控期间,各高校都明确要求学生非必要不得外出。大环境的变化,导致学生减少了以往外出购物、娱乐、访友的机会,从而有更多课余时间停留在宿舍。在这些过多的关注之下,日常生活卫生习惯和健康状况都会被放大,易出现过度点评和过度担忧现象,不利于宿舍关系的健康发展。[5]

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应对宿舍关系的逻辑与对策

有效引导学生宿舍生活中的文化渗透,锻炼学生处理集体事件能力,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多元、开放、和谐的宿舍关系,能提升大学生活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思维下,我们努力探索帮扶对策和发展思路,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宿舍关系,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一)加强互嵌式教育,切实推进各民族学生的共居、共餐、共学、共享教育

高校是推动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所。开展互嵌式学习和互嵌式生活,让各民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全方位全过程共同互相参与,有助于拉近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加深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程度,增强彼此之间的认同感。中南民族大学在实施互嵌式教育方面已经有较多的经验,并取得较好的成果。各民族学生在学习、居住、饮食及校园生活中,已经实现学生全体共学、民汉共住,在饮食习惯方面也能做到互相尊重,各取所需。总体而言,各民族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大多能和睦相处,共同进步,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高,各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工作持续深入、全面开展。

(二)倡导宿舍成员互助、心理互容、角色互换的校园宿舍文化建设

宿舍文化培养是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延伸到了大学生宿舍、延伸到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使民族团结工作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悄无声息的进行,是对于现有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有益探索”[6]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民族文化与生活的一种深入融合,对于各民族青年的团结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我们积极倡导宿舍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包容,走出自我封闭的状态,多进行换位思考,共同建立良好的宿舍关系。

(三)辅导员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给与正向引导

辅导员要定期开展宿舍走访,就宿舍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同时加强与宿舍管理人员的沟通,多方位了解学生宿舍生活情况。辅导员与学生接触越多,越能全面掌握学生思想状况。为了实现有效帮扶,辅导员应在处理宿舍关系问题方面多加引导,从不同的视角提供思路,帮助学生构建健康和谐的宿舍关系,让宿舍成员之间既能获得朋友间的亲密感,又能保持自我独立的能力。

(四)发挥班长、团支书等先进班干部成员的核心作用,营造积极向上、平等友爱的宿舍氛围

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中出类拔萃的优秀成员,通常呈现思想上进、积极进取、有能力担当的特点。他们普遍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为人处事方式以及乐观的精神状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干部要以自身的良好形象,通过朝夕相处的近距离接触,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身边优秀同伴的影响下,学生能发展新的思维,在宿舍生活中建立良性互动,形成健康的宿舍关系。

(五)鼓励和帮助学生提高沟通技巧,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宿舍成员接触频繁,生活中难免出现各种摩擦,高校可利用班会、团会契机,以开放式讨论和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强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辅导,鼓励学生在面对各类问题时,以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为基础,当面沟通,及时解决,以免引发更大的矛盾。要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室友之间要培养胸襟开阔的品质,真正做到尊重、理解和接纳,改变自我中心的思维习惯,公平公正对待每位室友[7]。

(六)宿舍成员共同建立和完善宿舍制度

学校鼓励宿舍成员通过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的方式,建立合理的集体生活制度,包括作息时间的约定、卫生值日的安排、费用的公摊和集体活动的开展等内容。宿舍制度的形成,代表着宿舍成员在公共规则方面达成理解和共识,以此成为集体生活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随着集体生活的开展,宿舍制度也应及时调整和更新,以减少摩擦。此外,不定期开展的宿舍活动、成员共同参与的夜谈会等,有助于宿舍成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加深相互了解,加强宿舍凝聚力。

宿舍生活是高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宿舍关系的建立中,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探索方法,力图实现有效帮扶。学生在学校、教师、同学的共同引导和自己的努力下,积极构建良好的宿舍关系,营造和谐的宿舍环境氛围,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整体进步。

【相关链接】

中南民族大学(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简 写SCMZU)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高校,为中国“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资格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五方共建高校。

学校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始建于1951年,创建之初名为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1952年11月,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将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改名为中南民族学院;1985年,学校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2002年3月,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2006年,学校正式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学校首次实现拥有56个民族学生的目标。

截至2022年6月,学校占地1550余亩,校舍面积110万余平米,馆藏图书930余万册;拥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9000余人,有教职工2200余人,各类专任教师1400余人;设有21个二级学院、82个本科专业;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0月,中南民族大学有教职工2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教师中,有正副教授72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80余人,有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工程人选46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5人、国家级和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2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楚天学者22人、二级教授18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750余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3个二级学科方向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省部级一级重点学科9个,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二级重点学科4个;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猜你喜欢
集体生活中南宿舍
热得快炸了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稿约(2019年)
学校到底是谁的
契约精神在人才培养群体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探究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热得快炸了
如何帮助大一新生建立良好的宿舍关系
2012-2014年基于出版业务的出版集团比较——以中南传媒、北方联合为例
部门集体氛围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爱就要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