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刚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全面的素质教育,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针对目前在素质教育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解决实践当中偏离素质教育本质理念的现实问题。从素质教育的培养规律入手,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教育目标,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要制定不同的培养内容和培养举措。
随着教育改革工作逐渐深化,全国都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各大高校也更加注重实施素质教育。今天,党致力于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现代化的全新人才,关注德智体美综合发展,以培养出有文化和有纪律的现代化人才。在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当中,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比较符合目前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具体需求,但是现阶段在探索素质教育模式的过程当中,针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界定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当中,有的地方比较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有的地方则比较注重素质教育的综合目标。有的观点认为素质教育是当下教育的本质,应该将关注放在对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方面。除此之外,还会认为综合素质在培养的过程当中需要包括处事态度、性格、精神、气质、日常行为习惯等。学校在培养学生的素质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希望学生可以实现和其他群体的共同和谐发展,发挥自身的特长,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当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当中,更加注重基础的素质教育,学校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也比较注重对学生的知识和相应技能进行培养,而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1]。人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具有许多潜力因素,通过这些对构成高素质人才的相关特点进行分析、了解主要的构成要素,可以为后续的素质教育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培养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大学阶段是比较关键的一个时期,研究大学阶段的综合素质的形成规律、了解不同要素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可以设定更加清晰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避免在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出现比较大的偏差。培养学生素质的过程当中需要了解有机体与生俱来的特点,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神经系统,尤其是运动器官和其他的感觉器官,有些是通过遗传获得的,这些主要被称为遗传素质,有些是后天培养的,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逐渐学习养成。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培养综合素质,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素质教育是必备物质条件。在培养大学生素质的过程当中,比较注重教育学和社会学中的相关概念,从此出发了解大学生的基本品质,以为学生的后天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大学生素质教育在对其进行整体培养的过程当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需要对大学生展开素质教育培养,明确受教育群体的大致特点,为社会未来的发展做考虑,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关注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养成教育理论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其中包括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正确指导,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养成教育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其中还包括思维习惯培养、文明礼貌、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和语言习惯等。养成教育最终可以对学生的各种习惯进行良好培养,虽然是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但是却蕴含了可以改变学生未来命运的巨大能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可以使其受益一生,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使学生不会轻易的陷入到泥潭当中[2]。故此,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抓好养成教育,从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良好习惯,设定清晰的目标并且长期地进行训练,从日常的行为约束做起,规范日常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就是需要从日常的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养成教育在设立目标的过程中会分为终极目标和最低目标,最低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对大脑的日常思想活动进行解放。最低目标比较重视大脑的思想培养,关注日常活动中的思维逻辑,习惯就像是人体的软件系统,通过对软件系统的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可以将所有活动进行妥善的处理。人们在开展思维活动的过程当中,通常情况下都是下意识地活动,通过解放大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创造方面,从根本上激发大脑的潜能。养成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教大学生学会创新,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各大高校对于素质教育研究越来越重视,针对养成教育理论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大量的实践,逐渐普及到了中小学甚至是家庭的教育当中。高等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为了对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进行系统性的培养,需要开展养成教育综合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和日常的生活健康习惯。通过开展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可以发现素质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养成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开展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所设定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化人才,也可以说是高素质的人才。站在这个角度进行分析,养成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是有共同点的,现代的养成教育理论最初源自西方的教育体系,其对于我国的教育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养成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优秀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性的培养,对相关行为进行规范,在特定的情境之下,习惯可以帮助人们自动化的开展一些工作、实现一些行为[3]。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养成教育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其中会包括内化的行为以及认知强化,整体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养成教育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实践,对日常的行为进行规范,整个过程是比较重视循序渐进。在开展养成教育的过程中,面对比较复杂的社会背景,阶级立场也会对教育体系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局限,通过对于实践经验和以往的养成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是一个长期并且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循序渐进地巩固,从而达到最终的教育目标。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过程当中,其创新精神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关研究人员在长期分析和探索的过程当中,发现了创新精神形成过程当中所需要的一些因素。比如说著名的物理学家查德菲利普费曼,他从小就发明了组装收音机和发电机,并且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除此之外也喜欢钻研数学难题。在大学攻读物理专业的过程当中,通过观察植物细胞,提出了叶绿体运动的原动力。费曼之所以有所成就是源自于他从少年时期对为这个事物就充满了兴趣,并且学会了观察方法,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探究问题的行为习惯,具有独特的思维模式。他们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创新精神并不是一朝一夕间就可以培养的,而是通过一个漫长的时间开展了多次的设计性实验逐渐形成的,自身需要先天优势,但是后期也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努力,这和养成教育的理论观点也是比较符合的[4]。教学实践研究可以发现,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间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系统性的漫长过程,只有循序渐进才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养成教育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对以上因素进行分析和汇总,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可以进一步推动养成教育的稳定可持续开展。
总结以往成功的教育经验,可以发现素质培养和行为习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开展科学技术工作的过程中,原始的记录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进行综合反应。对认知内化以及行为强化规律的研究明确指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对日常的行为规范进行正确的认知,而且还需要在正确的指导之下开展系统性的实践;针对重要的环节,还需要有教师在一旁进行监督和检查。
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记录和培养。首先就要让学生重视认知的作用,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日常的听说读写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记录的方法,对重要的内容进行记录,并定期对学生的记录能力进行检查和监督,直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记录习惯为止。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学生长期坚持,教师也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监督,整体的行为习惯并不是通过一两门课程可以实现的,需要每一科老师共同的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进行坚持,这也并不是仅靠一两名教师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学校的全体教育者共同努力[5]。设定清晰的培养目标,在建设综合素养培养体系的过程当中,其中要包括学生的健康素质、创新精神、思维逻辑、道德品质、专业技能等。针对影响素质形成的相关因素,都需要进行研究,严格规范日常的行为内容,确保教育阶段的进行可以和每一个环节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有利于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进行培养,教师也方便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妥善推进教育的全过程。
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评价机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现阶段高校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经常还是以课程学习成绩为主,在针对课程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大多数也都是卷面考试和实验考核,考核的内容也都是围绕着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技能。因此学生所掌握的应试方法大多数都是以背书为主,整体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并不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客观反映,也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日常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只重视对于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的传授,并不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学生群体当中也会存在一部分学生过于关注分数,不重视对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强化评价机制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督促和激励作用,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和调整,确保素质教育可以得到贯彻落实。在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工作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对影响人发展因素进行探析,制定更加完善的评价机制,增加评价的内容,其中要包括学习态度、道德品质、创新精神、思维逻辑以及健康素质等。通过设定更加健全的评价体系,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评价,素质培养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过程的评价,强化评价体系的监督和检查的功能。针对评价的内容在设定的过程当中,应该强调整个体系的多维特点,了解有关于综合素质培养的内容,而且也要反映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更要表现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日常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团体进行评价的过程当中还要包含体育课的成绩,不仅要包括学生的理论课程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身体体质和生活健康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在设定的过程当中,其中要包含量化以及非量化的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到这些指标的可操作性。评价指标要和行为规范相呼应,强调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当中的督促和激励作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当中,学校要贯彻落实养成教育的相关内容,对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梳理,进一步强化就业和教学之间的关系。高校应该加大力度开展素质教育工作,在具体操作的过程当中要抓学生的养成教育,针对基本素质的养成教育,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培养体系,有效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校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可通过学生基础工作的带动有效发挥素质教育的效果;学校和企业之间也要加强合作,有利于对素质教育的培养成果进行检验,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行可以为学校建立更加稳定的人才培养环境。素质教育要更加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可以发现,在开展养成教育的过程当中,学校需要对自身的教育体系进行推陈出新,坚持探索教育体系的发展力量和源泉,对综合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进行创新,将学生的就业和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跨越式发展[6]。在以往的传统教育体系发展背景之下,素质教育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产物,其使学生的教学体系和评价机制结合在一起,帮助学校的教育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当中要具有经营意识,因为素质教育并不追求立竿见影,而是一个比较漫长的系统性工作。养成教育理论在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推行的过程当中并不能急功近利,学校的管理人员也需要具有经营意识,站在学校长远发展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应了解市场的人才需求,按照市场的具体需求设置相应的专业,将企业的相关制度渗透到学校的日常教学当中。通过长时间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可以充分发挥养成教育的效果,也可以帮助学校获良好的发展。现阶段,国内的教育发展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当中,更要注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养成教育,切实贯彻国家的德育教育政策,综合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推动实现学生全方位发展。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其形成以及后期实施的过程都是系统性的过程。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后期进行有计划的实施,可确保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得以实现,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