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医养结合推动健康产业发展

2023-01-08 21:06刘杨正汪宏波熊占路程范军
中国社会保障 2022年2期
关键词:医养养老机构

■文/刘杨正 汪宏波 熊占路 程范军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进医养结合,促进老龄产业快速发展”。可见,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的有机融合将是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虽然我国已在医养结合领域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部分地区在实际运行中依然存在交叉融合不够、水平不高、层次不清晰、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主要问题分析

缺乏统筹制度安排及配套政策支持。虽然国家陆续出台多项促进医养结合工作的相关政策文件,部分省市也发文推进,但仍有不少省市配套政策、制度安排滞后,区域性的医养结合工作仍缺乏统筹。责任部门跟进不及时、相关职能部门协同不足、政策执行不充分等原因,使得地方在执行医养结合具体工作时路径不清晰、任务落实不到位。

条块分割,协同机制不足,资源利用率低与效率不高并存。因为职能划界,民政、卫健、医保、人社等涉及医养结合工作的职能未能有效整合,医与养工作相对独立,医养资源不足与机构运营效率低下并存。我国医养结合专业人才不足,养老、康复护理床位短缺,服务质量亦不容乐观。医养相关资源不足的同时,医养机构床位闲置的问题亦存在,农村地区更加突出,且因基层医疗机构的人事薪酬制度容易消磨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激情,基层医疗机构病房利用率亦不高。

基层医疗机构参与有待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做好2019 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曾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历次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每年对辖区内65 岁及以上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进行两次医养结合服务,但至今基层医疗机构尚未全面铺开。

医养结合产业融合发展力度不足。作为基础性民生项目,政府对于特定人群的“保基本”职能不宜用市场机制来解决,对于居家、社区和机构,尚需对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公益性服务产品划定一个相对清晰的界限,非基本养老公益性服务可交由市场主体来调节。

政策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配套。建议医养结合事业纳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成立区域性的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来牵头医养结合推进工作,促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统筹谋划建设。可在规划、税费、用房、土地、资金、水电、融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推进部门协同,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在政府支持下,成立职责分工清晰、任务明确的跨职能团队,在优化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养老和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明确牵头部门与配合部门,完善责任、分工及医养结合配套制度,明确医养结合机构准入标准、补助政策。

加大资源投入,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医养机构活力。一是加强护理照料人才培养与继续教育,每年由卫健部门牵头,组织医护专家组、疾控部门对辖区养老机构和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工作人员开展培训。二是加强硬件设施投入,按照医疗、养老相关行业规范要求进行设备设施提档升级和适老化改造,针对公办福利院和农村福利院等薄弱环节改造,设立失能人员服务照护单元、医疗护理单元、康复服务单元等医养结合单元。三是出台奖励性政策,鼓励床位利用率不高、就诊人数不多的民办医院转型,引导闲置医疗资源向社区医疗和社区养老领域深入发展。四是鼓励区域内医护人员在医养结合机构多点执业,出台医养结合机构人员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的激励政策。通过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介入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助医工作,开展基层慢病管理、康复与舒缓医疗等服务。

创新医养结合模式,促进医养结合相关的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部分地区已初步开展“互联网+智慧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 “助餐、助洁、助医、远程照护一体化”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目前亟需深化供给侧改革,打造具有我国特色的照护服务体系。保基本的同时,针对不同经济水平的老年人提供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深入推进医与养机构签约合作,大力推进居家型、社区型及机构型医养结合服务,深耕“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同时引入社会力量,通过政府和市场主体合作模式建设医养结合机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医养养老机构
医养当兴
养老生活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