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继承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工匠精神包含了大部分社会所倡导的职业精神,具体如创新精神、敬岗爱业精神等,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于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新要求,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的人工操作都逐渐被机械设备所取代,而这也对人才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与精细化技术相关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工匠精神。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它是培养高校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工匠精神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是古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审美体验和道义修养。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工匠精神又开始被现代人重提,尤其是在《大国工匠》播出之后,在全社会掀起了崇尚、弘扬工匠精神的热潮,追求工匠精神与人民大众的道德审美和人生追求相符合,因而很快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进入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工业制造开辟了新的道路,工匠精神也逐渐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当中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引领时代潮流,推动时代不断向前发展。新时期背景下,不仅要对传统的工匠精神进行继承,同时还要融入现代化元素,第一,敬岗爱业。它能够为工匠精神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是源自人们对于自身所从事事业和岗位的热爱,人们只有真正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和事业,才能真正地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价值和力量,展现担当与责任,恪守本分和职业道德,最终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新时期工匠。第二,精益求精。用最专注的精神对待最普通的工作,并将其做到极致,随着我国制造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只有具备精益求精的态度,才能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总而言之,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并不只包含单一要素,同时还要融入匠艺、匠品和匠心,源于热爱、忠于品质,以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新要求和使命,主要就是指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以及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主要就是通过德智体美劳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全过程育人主要就是将育人贯穿于高校学生发展的全过程,结合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为其提供针对性的育人方法和内容;全员育人主要就是指全体教职员工、各部门均具有育人的责任。高校在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以三全育人为核心,以确保工匠精神培育的妥善落实。在全员育人方面,要强化全体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努力打造一批乐于奉献、敬岗爱业、专注科研、自律廉洁的教师团队;在全过程育人方面,要对各成长阶段的学生认识工匠精神的差异性和普遍性进行掌握,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工匠精神进行学习和实践,比如,大一阶段的学生,可重点引导其了解就业方向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够对工匠精神有初步认识,大二阶段的学生重在积累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对工匠精神的技术水平进行积累,并开始着手职业生涯规划,大三阶段的学生重在企业实习和就业引导,评估自己与事业、职业、岗位之间的关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全方位育人方面,应将工匠精神融入到社会实践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当中,建立全方位育人格局,使工匠精神能够逐渐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线,构建起完善的三全育人体系[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准确性一般体现在教育内容方面,要保证精准供给,满足信息化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要求对网络时代演变特征进行了系统化分析,对复杂的网络思想意识逻辑主线进行了明确,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在网络时代实现创新。纵观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发现相对于本科高校,在供给范围、供给方式、供给内容以及供给主体等方面均存在差距,必须要充分借助校园互联网媒介,精准供给思想政治教育。在工匠精神的育人理念下,也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基本以工科为主,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一线技术人才,同时也为工匠精神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树立特色办学理念,充分借助现有资源,对具有工匠精神的元素和内容进行凝练,借助信息化平台,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同时还要融入到课外的辩论赛、微视频、座谈会中,在工匠精神的引导下,确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供给[3]。
综合素质属于一种综合化的素养,具体包括各种能力、道德修养、知识水平等,同时也包括学生心理、身体、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素质。进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就能够得到用人单位的喜爱和青睐,这对于其今后的发展很有帮助。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越来越重视,并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进行了构建,目的在于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工匠精神作为新时代的精神气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同时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工匠精神蕴含着对岗位职业的敬畏、对企业的忠诚、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对财富的理性看法、对待他人的忠诚属性等,这些都是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所必备的优良品质,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内容,能够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和优良品质进行培养,但就实际教学现状来看,高职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普遍偏低,且对于所学知识印象比较模糊,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玩手机、打瞌睡等现象,能够认真听讲的学生少之又少,由此可见,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普遍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会参与学校安排的思想政治相关工作,大多数学生都只是为了获得成绩,甚至还有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自己今后的帮助不大,时常出现敷衍了事的态度。以上问题的出现,对于工匠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融入尤为不利[4]。
其次,高职院校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上都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实践教学中,基本上都是通过讲座、课堂等方式呈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人才培养方式单一,与此同时,很多高职院校都比较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重视,从而导致其出现边缘化现象,很多高职院校甚至没有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现有教师工作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对课程的深入研究,且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也比较淡薄和浅显,无法将其很好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与此同时,由于广大教师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所选择的教学方式不合理,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科之间交叉较少,导致工匠精神很难与其他课程相互结合,不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最后,校企合作在现代化职业教育当中十分普遍,但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个别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都只是停留在表面阶段,教学缺乏时效性,且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够重视,无法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由于校企合作模式不够规范,因而很难发挥出其自身的作用和价值,很多企业由于过度重视短期效益,追求更高的经济水平,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导致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也受到了不良企业文化的影响,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和了解比较淡薄,不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5]。
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引导下,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要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形成教育合力。第一,要将思政课程作为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第一课堂,对学生的利益关注点、兴趣爱好等进行聚焦,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贴近其日常生活,同时还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与社会热点话题紧紧相扣,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和发言,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加深学生对思政课程魅力的感知。工匠精神与学生的信息相关,具有较高的话题度和较强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其他专业课程当中与工匠精神培育相关词汇和元素进行挖掘,并进行拓展与延伸,使思政课程教案不断完善,在相关的知识要点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教学素材,对于工匠精神相关的名人事迹、校友事迹等进行收集,同时还可以借助主流媒体对工匠精神相关的优秀纪录片进行收集,具体如《大国工匠》等。与此同时,还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丰富,教师课程是对辩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进行应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与工匠精神相关的知识和话题。高职院校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基本上都是以教师的单向灌输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新时期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情感体验,要与学生平等交流与对话,同时还要用工匠精神来要求自己,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第二,在对工匠精神进行培育的过程中,课程思政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思政能够对思政课程进行补充。高职院校的专业课当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具体如行业名人能手、专业发展历史、专业价值理念等,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很有帮助,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和了解。高职专业课教师很多都有过行业工作的经历,在实践教学中可以结合自己过往的工作经验和亲身经历对职业精神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自信心和认同感,为工匠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奠定良好基础[6]。
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导向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校园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不仅能够启迪学生心智、陶冶情操,同时也有利于其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在对校园文化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协同应用各方面的要素,无论是在管理服务、师德师风,还是在自然环境、软硬件建设方面,都不能顾此失彼,而是要相互促进,形成教育合力。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塑造校园工匠文化。第一,在物质基础建设方面,具体如学校展览馆的修缮、雕塑历史的修剪、文化长廊的建设等,都要加强建设。第二,要定期开展各种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文化活动,具体如工匠纪录片、工匠精神主题演讲、工匠主题辩论、校友访谈会等。第三,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具备较强的工匠精神,勇于创新、乐于奉献、敬岗爱业。第四,要加强学风建设,这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就是将诚实守信、严于律己等思想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校徽、校歌、校训都能够凸显校园精神,为学生良好工匠精神的养成奠定基础。第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凸显时代精神,它是工匠精神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可搭建双创平台,定期举办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7]。
校企合作充分凸显了产教融合理念,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常见模式之一,通过校企合作,不仅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的资源优势,同时还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和认识企业文化,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岗位工作流程有所了解,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比较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包括以下几种:第一,专业实践合作,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到企业顶岗实习,实习单位以及学校的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把控,并由单位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反馈。第二,理论学习合作,主要就是聘请企业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与教育,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够学习企业先进的经营和管理理念,同时也包括企业特色文化、行业发展趋势等,这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很有帮助。第三,工学交替合作,主要是将学生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用于学校的系统化学习,另一部分用于企业顶岗实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高职院校无论是采取哪一种校企合作模式,都要提高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与企业共同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以更好地培养其工匠精神[8]。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融入至关重要,不仅能够保证思政教育的准确性,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强化工匠精神在课程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融入,同时还要加强校企合作,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