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创新性构建*
——基于精准教学理论视角

2023-01-08 10:51郑丽霞王伟
智库时代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源学分学情

郑丽霞 王伟

(1.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2.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3月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大规模扩招100万人。2020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高职院校继续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1]。2021年国家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高职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抓“六稳”、促“六保”的重要举措,对实现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于精准教学理论视角构建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高职扩招百万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国家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持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领域也由此迎来新的变革和机遇。高职扩招将引发职业教育领域特别是高职教育体系资源的大调整,特别表现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调整,而这种调整也恰是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一大机遇。

机遇和挑战总是并存着。生源结构的改变预示着教学方式的改变。扩招生源呈现出多样化要求教学方式也要多样化。怎样针对扩招生源参差不齐的学习能力和各种各样的学习需求,精准设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并灵活安排精准的教育教学方式,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而言,确实是高职教学质量建设和发展的一大挑战。解决不好扩招生源在高职院校的基本教育教学需求,将会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影响力。高职院校需要以扩招为契机来推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体制改革,促进学校办学能力的提高。

相比传统的在校生,百万扩招生源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上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他们绝大多数都要承担相应的工作和家庭责任。高职院校应该针对扩招生源不同技能层次的需求,精准设置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和设置个性化的评价指标,以达到“生源扩招,质量不减”的人才培养目标。

百万扩招带来的最大冲击是生源类别多样、学情复杂,因此从精准教学角度来构建教学模式显得十分有必要且有优越性。

二、精准教学理论运用于教学模式构建的内涵界定

“精准教学”,是基于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而提出的,主张学习即操作条件作用,以流畅度(Fluency)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发展的指标,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精准教学”这一提法源自20世纪60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专家开始研究“精准教学”模式在各种类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简言之,精准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本,私人订制化”[2]的一种教学模式。精准教学理论运用于教学模式构建,即要针对社招学生的特点运用精准程序进行整体规划,精准设计一套适合“百万扩招”生源的课程教学模式。具体而言,精准教学在精准了解掌握校情、学情等要素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课程的具体内容进行精准教学设计和定位,也就是要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管理实施过程,借助大数据分析,进行精准学情分析,精准选择符合学情、校情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进行施教,根据精准信息进行个性化学习推送和干预,并据此精准进行教学管理及效果评价。精准教学实际上是通过智能技术,对生源特点的全方位把握而开展的“因材施教”。

三、基于精准理论视角的教学模式构建路径

(一)精准分析学情和校情

高职扩招生源主要是退役军人、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及下岗失业人员,其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学习基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且集中面授时间有限,生源结构复杂,学生学情参差不齐,给人才培养带来不小的挑战,各高职院校不能照搬原来针对高考生源的人才培养方案,也不能照搬任何学校的做法。高职扩招要想得到社会认可、让企业满意,保障扩招学生的培养质量,需要针对报考该校的生源特点和各校自身条件来分析考虑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生源情况,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那么在具体的路径上,首先需要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来分析学情和校情。在学情分析方面,需要开发和设计一套心理测试问卷、一套入学技能测试卷,分别在招录考试及注册时发给每位考生填写,务必推送填写成功。

心理测试问卷在招录考试时填写,主要从三大层面设计。第一层一级指标设置为扩招生源成长背景及职业经历背景,其二级指标为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居住地、离校时间、工作状况、资格证书;第二层一级指标设置为学习认知与现状,其二级指标为学习行为、学习偏好、学习障碍、交流互动、学习持续性等;第三层一级指标设置为学习需求及模式适应性等,其二级指标为学习目的、课程设置、职业规划、专业需求、线下需求、线上需求、送教上门。

入学技能测试卷在学生注册时发给每位考生填写,这份试卷主要根据第一份问卷中扩招生源提及的职业资格水平情况进行测试,得出测试分析结果以进行分层推送课程,利于后续的分班学习。

校情分析:各校需要分析学校目前校企合作情况、网络课程开设情况、网络资源开发情况、双师型教师授课情况及扩招教学管理系统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得出优势弊端并与扩招生源进行精准匹配再进一步进行各方面的完善和拓展。

(二)基于精准学情、校情分析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主动适应高职扩招后生源多元化、发展需求多样化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保障质量型扩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厅函〔2019〕20号),其中第六点提道:“创新教学组织形式:要采取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等方式,对非应届毕业生尤其是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应尽量单独编班或实施分层教学。指导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管理。鼓励校企联合开展培养,推行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按照国家及地方各级教育部门的文件精神,结合精准学情、校情分析,各校应该灵活精准制定本校扩招人才培养方案。

以广东省为例,根据《关于组织高职院校面向社会人员做好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通知》(粤教职函〔2019〕137号)等文件精神,规定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企业在职员工等社会人员开展的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计划,基本学制为三年;现代学徒制为2年或3年。修业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三年制总学时数一般不低于2500学时,现代学徒制(试点)两年制,总学时一般不低于2000学时。文件规定:集中学习时长不低于总学时的四成,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应当不少于总学时的四分之一;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当不少于一成;各专业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一半以上。

基于精准学情、校情分析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要本着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课程的教学安排。扩招生源培养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领域、专业课程学习领域(包括专业技术技能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精准学情分析将学生分为企业里集中的学生、个别没有单位能随班就读的扩招学生、有单位的零散扩招学生等。那么就需要根据这几类学生进行精准安排:1、企业里集中的学生:这部分扩招学生群体主要是在大型企业里面,大部分院校以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培养,采取以企业编班的方式组织教学,设置校外教学点进行灵活培养,其人才培养方式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术技能课程和学徒岗位能力课程。这部分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制定基本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以选课方式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学习,就是说学校教师主要制定公共基础课部分,专业技术技能课和学徒岗位能力课程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制定,学生根据个人实际选择公共基础课规定门数、专业技术技能课和学徒岗位能力课程门数,按学分要求精准匹配,形成学生自我的学习任务清单,最终确定个人学习培养方案,以保证一人一方案,精准培养,精准教学。

无就业单位能随班就读的扩招学生,其教学和管理以及人才培养,都同统招学生一样对待,质量和标准与统招学生一致,可以编入正常教学班跟读,当然其学习课程和考核要灵活安排,后续按照学分管理要求完成学习即可。

无单位的扩招学生,学院通过和学生沟通,然后与订单企业协商,对于有就业意愿的学生,则由企业将这些学生招聘为企业员工,然后再纳入与企业签订的培养名单,由校企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三)精准灵活组织教学实施

基于精准学情、校情分析的教学组织要本着按需安排、灵活调整的原则,采取多种灵活方式开展教学:线上线下结合、校内校外结合、集中授课和分散授课结合。

线上线下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公共基础课程领域、专业课程学习领域(包括专业技术技能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采用线上和线下方式结合,公共基础课程可以全部安排为线上课程,规定学生在一定期限内自我学习完成,可以解决大部分在岗学生学习限制问题。专业技术技能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可根据课程内容实际设置为线上线下结合,线上可以是线上教学资源的自我学习也可以是教师采取线上教学方式。

校内校外结合。具体表现为学生上课场所和授课师资方面的校内外结合,对于专业技术技能课程可以根据实际内容采取由校内教师在校内集中利用或教学地点集中上课,也可以是校外专家或企业工程师授课(如学徒岗位能力课程)。

集中授课和分散授课结合。例如企业里集中的学生,采取在企业编班、在教学地点集中授课的方式组织教学;小微企业里零散的学生,则通过线上线下、送教上门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教学。针对一些高职扩招学生比较集中的大企业有培训中心和培训力量的实际,学校可以和企业合作,由学校提供教学大纲给企业培训中心,然后由学校认可的培训中心教师给学员上课。有些课程如需要理论和实操结合比如专业技术技能课程的某些模块,可以针对扩招学生的特点,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抽象的理论原理进行直观演示,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先进行线上实训,掌握操作要领后,再利用节假日进行线下实训教学[3]。总之,要做到依据精准学情和校情精准组织安排。

(四)精准实施考核评价

精准实施考核评价的路径构建是实施精准教学模式构建的最后一步。对学生的考核是保证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扩招生源的特殊性要求实施精准考核的考核手段要更人性化、信息化。

人性化指的是要根据其实际,使用学分制考核。在学分银行的模式下,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分配学习时间,从而打破了全日制高职教学模式,形成了更具效率的弹性学习制度,实现时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建立健全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教育部《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明确指出“扩招生源已有工作经历、相关培训经历、技术技能达到一定水平及在相关领域获得一定级别的奖项或荣誉称号的,由学校依据实际调整有关教学内容或学时安排,免修相应课程或者折算相应学分”。

学分银行模式是一种通过模拟银行的相关功能并与教育教学资源相关联,促使学生能够自行选择学习资源与学习时间的一种新型教学管理模式。作为国家推广的新型的学习和教育管理制度,学分银行模式主要通过对学分进行重新定义,按照学分的分配实践教学思路的变化,将技能培训融入学历教学。

扩招学生采用学分制管理,实行学分置换制度。有初级工、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可以进行学分置换;达到岗位能力的,实训技能训练可以置换学分。由于扩招学生一直在生产一线实践,他们的实践课认定合格后,也可以享受免学分政策。按照《教育部办公厅退役军人事务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做好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退役士兵可以免修公共体育课、军事课等课程,经高职院校有关复核可获得相应学分。

精准实施考核评价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方能实现。目前推荐使用教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信息化教学(学习)平台。教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就具有学分认定功能。信息化教学(学习)平台中就有教师通过信息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精准客观评定分数,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会有的精准的积分数据。

四、精准教学模式构建需要信息系统及相关资源支持

精准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建立独立的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和教学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动态管理方能实现精准。相关资源支持,包括实现线上教学活动需要丰富的专业课程教学资源。

信息系统及相关资源支持,需要一个集网络课程资源、教学管理与网络教学的网络服务平台。平台应采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融合现代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开放式的教与学交互系统。网络学习平台作为课程资源建设与管理、教师管理和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平台,将为学生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为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及授课教师提供翔实的数据分析,为教学管理过程提供更为精准的决策信息。

五、结语

高职院校百万扩招是国家的重要决策,扩招不仅带来了职业教育的新变革,对促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更具有重要意义。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应结合扩招人员特点及内在需求,分类、分层制订标准,精准施策,突破常规思维,形成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生源学分学情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分
跨省生源调控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让学情分析贯穿教学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