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卓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当下,学校的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在校学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一些大学生在经历了高中阶段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大学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我管理能力差等,使得学生出现了难以完成学业任务的严重问题。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促进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建立了学分制考核机制并基于此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学业预警机制。采用学分制管理以来,一些学生由于不能及时完成学业,导致延迟毕业,甚至不能毕业,这不仅对学生的成长成才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高校的教育教学造成了诸多困扰,针对这样的现状,基于学分制进一步完善学业预警机制,并且发挥学业预警机制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应对学生在高校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构建大学生学业预警机制是高校进行学分制管理的必要基础和重要的辅助管理措施。学分制的出现不仅仅是约束学生学习的制度,同时也是高校教育教学目标的集中体现。学分制管理制度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人才培养的方案制定、课程组织与实施、学习评定等各个方面,以相应的学分进行量化考核与管理,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基于自己的专业方向安排学习进程,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高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因此,构建学业运行机制,对于帮助学生的学习以及高校教学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构建学业预警机制适应了学生主体层次变化的新要求。在高校教育教学中,伴随着高校规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在校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生源质量[1]。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了不同的主体层次性变化,一些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且在高校这一广阔的舞台上,不断的促进自身成长。反之,也有一些学生在脱离了高中阶段的学习重压之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明显降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能力差,自我管理与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针对这样的情况,建立学业预警机制能够对学生起到提示和预警作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这对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构建学业预警机制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高校青年大学生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群体,本身与社会有着紧密的接触,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阵地,构建和谐校园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学业预警机制,有利于促使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人员以及教职工群体等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更加关注,对学生在学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立适应学生学习需要和大学生成长的管理手段,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在校园内建立平等友爱和谐的人际环境,在这样的人际环境中,青年大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走入社会之后,也能够将这种正确的观念带入社会之中,从而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
学业预警机制的构建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学业预警机制的构建要督促学生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和学校教育的要求,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有力地完成学习任务,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减少在学校或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并且顺利地完成学业。
二是学业运行机制的构建目标,要能够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强化任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之间的沟通交流也要能促进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借助多方协作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引导干预,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2]。
三是学业预警机制构建目标,应当以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服务。通过学业预警机制更好地缓和学校、家庭、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矛盾。
首先,学业预警机制能够起到“警报”和提醒的检测作用。通过学业预警机制,能够增强学生对自身优劣势的认知,通过不间断的警示和提醒,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发现自己潜在的危机和不良的苗头,及时发现自己的弱势和缺点所在,并且及时弥补。如果学生长期在学校多轮考试不合格有了预警,学生便会对自己的学业状况引起警觉,能够督促自己更好地进行学习。
其次,学业预警机制具有较强的纠正和激励作用。通过学业预警能够帮助学生转变不正确的思想,帮助学生纠正偏差的学习行为,进一步避免不良后果和行为的发生,同时对于大学生来说预警机制能够在精神上起到极强的激励作用,学生在警示中可形成正确的思想和健康向上的行为,确立自己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奋斗目标,例如在学业预警机制中将学位证书和学生的外语水平挂钩,学生在被预警之后就会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加强外语的学习。
最后,学业预警机制具有较强的防范和规范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学业预警,其实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信息反馈和问题分析,辅导员也能够给予学生更加具体的帮助,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另一方面,从学校角度来看,通过预警机制提供的信息和问题反馈,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能分析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防止因学生的学业问题导致矛盾激化,并在此基础上迅速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首先,应当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要,以及大学生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差异性,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体现学生在学业预警机制下的学习、成长与发展。因此在设计预警机制内容和预警机制管理模式时,都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指导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且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应当追寻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统一的原则。学分制下学业运行管理机制应当以过程控制作为出发点,并对学业出现偏差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警示与告诫,通过有效的策略方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督导和纠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自身缺点并加以改进,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帮助使学生如期达到学习目标。
根据大学生在学校四年的动态学习过程,高校应根据学分制管理的需要,在建立预警机制的过程中,要做好预警要素和预警指标的选择。具体来说预警的方式主要包括考试成绩预警、课程预警以及其他预警,其他学业预警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考勤、选课、课外活动、社会活动、毕业等等。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中出现学业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在进行指标和要素选择上,要确保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3]。采用学分制学业预警模式,要求学生按期完成所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只要学生未能完成学分任务,学生就不能取得学位证书。因此在预警指标建立之后,辅导员要找到学生不及格的具体课程,并让学生分析问题,督促学生进行重修。
根据不同的运行指标要素,在制定预警机制时,评价体系也各有不同。基于学分制学业预警机制可以从学生当前到本学期末未获得学分的多少将学分预警等级体系分为一、二、三级。例如,将从学生入学至今未修学分累计在5分及以上的划分为一级预警,未修学分在10分及以上的划分为二级,未修学分累计20分以上划分为三级。在进行学业评价的过程中,每学期期末和每学期开学四周之内统计学生未修学分的情况,然后对学生的学业预警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并根据学业预警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方式进行接下来的预警工作。
基于学分制的学业预警机制工作流程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学校、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三方共同联动,共同配合,才能将预警工作落到实处。具体来说,预警工作的流程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开学之初就要做好对有关数据的整理和统计,由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从教务系统中针对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名单进行整理,根据学生不及格的课程以及未修学分多少统计预警学生名单以及预警等级等各种详尽的信息,将这些信息提供给学院的辅导员。
二是由学院辅导员与受到预警的学生进行谈话,了解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根据学生的学业警示情况给出相应且合理的学习建议,与此同时建立学生的个人学业档案,并将学生的学业预警通知单以适当的方式发送给学生家长,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在这一过程中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获得学生家长的配合,这样才能做好相应的管理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是针对学业预警通知的发出与学生进行谈话并不意味着学业预警工作的结束,而是通过预警方式让学生尽快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与此同时找出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这是学业预警工作的最终目的。因此对预警的学生进行学业上的帮助是学业预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辅导员来说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强化思想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对于学院来说要安排好专业课的教师,做好被预警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学业规划。与此同时,针对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和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学校还要及时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通过一对一的帮扶工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业任务。
首先,学分制下的学业预警管理机制运行,需要从思想上提高认知,并加强组织与领导工作。基于学分制构建学业预警机制,作为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管理模式,各个层级的领导都应当认识到学业预警工作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学校风气的重要性。同时认识到学业预警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学校要发挥好主导作用,以学院为主体,学生为对象,开展相应的预警工作,学校的各个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并发挥各个部门的职能作用,使学业预警机制更有计划,也能更好地落到实处。
其次,学业运行管理机制的落实,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且明确具体的权利与责任。预警机制不能仅靠某一部分职能人员落实,而是需要涉及其中的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学校以及二级学院都应当成为学业预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出台与学业预警机制相关的制度性文件,将制度性文件作为预警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在此基础上依据相关规范,完善各类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更加合理,更加有效切实落实各个层级以及各个部门在学业预警管理工作中的责任。
再次,学业预警管理机制的实施需要更好地落实学业帮扶,强化三方联动。学业预警机制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学生、学校以及家长三方之间的联动,强化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多方协作共同引导,及时对学生进行干预,督促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任务。通常情况下,被预警的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且自我管理能力较弱,没有较强的自我规划能力,如果学生只依靠自身努力,很难有效转变。因此在进行学业预警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好学业帮扶机制,通过有效的引导以及学校和学生家长的三方联动,通过爱心、耐心、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和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成绩不佳的困境。
最后,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追踪学生学业情况。正如上文所述,学业预警的特点是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高校在进行学业预警管理工作时,要加强收集学生的各项技术信息,了解学生考试成绩、课堂考勤等各类与学业有关的情况,在下发预警通知后,整理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记录,最后对预警学生进行警示谈话。实施学业帮扶措施后,建立有效的信息追踪平台,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各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并且强化学生的档案信息管理,做好预警学生的动态追踪。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更好地提高预警管理的效果,也能够及时发现预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在管理工作中可以将学生的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就业教育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分制下学业预警管理机制的最大作用。学分制下学生的学习具有分散性,基于这样的情况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可以加强学生的小集体管理,例如,可以强化学生的寝室管理,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寝室主要按照学院和班级来安排,通常一个寝室都是一个班级或同年级的学生。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便于学分制下预警管理机制的运行,因为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来一同自己专业的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也不利于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带动。因此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可以适当地对班级“化整为零”,加强小集体管理,例如安排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与被预警的学生住在一个寝室中,这样可以形成相互学习的带动机制。
另外还要加强学生的社团管理工作。学分制下,班级的作用被进一步弱化,与此同时,学校社团的作用更多地凸显出来,学生在社团中不仅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可以修一部分学分。根据这样的情况,在学分制下构建学业预警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社团管理,通过有效的社团活动管理为学生提供成长的平台,让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实践能力的培养[4]。学校应当在社团活动中融入多样化的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使学生能够获取学分。另一方面规范社团管理,选派专业的社团指导教师,对社团的管理与建设进行专业化的管理,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强管理模式的转变,更好地发挥学业预警管理机制的价值。
综上所述,随着高校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张,一些学校在脱离了高中阶段紧张的学业压力之后,在大学阶段难以完成学业任务,与此同时,传统的学业预警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下的大学的教育发展需要。因此,要结合实际构建基于学分制的大学生学业预警管理机制,通过有效的管理工作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更好地完成学业任务,更好地促进自身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