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慧 高兴苹
(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正处在朝职业教育方向转型的关键期。随着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引入,现阶段有必要对公共计算机课程的职能进行重构,使之与职教化转型下的育人环境相适应。传统视域下的公共计算机课程,其职能主要为培养大学生基础性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这种能力具有通识性特征,与大一学生的专业教育并未建立深度融合,进而便与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倡导的双创教育模式不相容。由此,重构公共计算机课程职能的出发点应为传统教学模式下所形成的问题域,而落脚点则为形成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相契合的项目化教学方式。这就意味着,项目导向中的“项目”应由班级学生的专业方向、岗位工作内容所决定,并在项目导向下将公共计算机课程嵌入到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之中。在实践重构后的课程职能时,需以开放的视角整合校内和校外两类教育资源,最终在生本原则下为学生的创业、就业提供前置性保障。
邹丽珊(2021)认为,为满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需求,应构建“岗位导向、项目引领”下的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并在专业人才培养的机制建设、校企平台建设、人才素质提升、师资建设等方面下大力气。韩月霞(2015)针对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构建了集教、学、做于一体的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认为,应以项目为主线,以项目分解的一系列阶段任务为驱动,将教学内容融入到设定的任务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边学边练、协同合作,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高岩(2014)以样本学院的计算机课程为研究对象,与企业共同研究了该课程的学习(工作)项目及其下分解的学习(工作)任务,通过实践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郭小雁,雷保锋(2017)认为,基于项目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必须从课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充分研究任务驱动与项目导向教学作用的基础上,贯彻任务驱动与项目导向的基本教学原理,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深入改革。赖锦辉(20)分析了现有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的特点,探讨了以能力产出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改革与实践。刘泉生(2019)认为,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是将“应用型、开放式、新体验”教育理念为特征的应用技术大学建设重心落到中观、微观实处的主要途径。作者结合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实际,提出了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王科(2010)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了课程在教学中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教学法的必要性,以及“任务”设计的原则和实施过程。高俊(2018)对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项目导向,及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方略进行了分析。
上述研究所形成的观点构成了当前学界和业界的主流意识,其中不乏可供本文借鉴的元素。但在这里笔者也需指出:(1)在当前研究中未能形成契合班级学生专业背景、岗位工作内容的观点,而是习惯于在优化和完善计算机教学形态和模式中兜圈子,这就容易使研究成果陷入形而上学的境地。(2)尽管有研究者提出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但在手段设计中未能将校外教育资源纳入其中,而是在总括层面提及校企合作,且不知校企合作下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现代师徒制仍是开展校企合作的方式与方法。由此,目前主流研究所存在的不足,便为本文的立论提供了创新空间。
在“一般”与“特殊”的辩证视角下,可将职能定位归纳如下:
在项目导向下,公共计算机课程职能首先定位于系统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这里存在两个关键词:“系统”“基础”。对于“系统”而言,不仅强调了公共计算机课程体例编排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还暗指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多数大一学生已经具备的前置性计算机应用能力(该能力存在碎片化的特征)。对于“基础”而言,则指向了开设公共计算机课程的目的,使之与专业计算机课程相区分。从目前的主流研究中可知,诸多研究者试图抛弃公共计算机课程的上述职能定位,似乎认为上述职能定位与职业教育不相容。实则不然,突出计算机应用实践的系统性,为学生今后的计算机知识整合、迁移提供了前置性准备,当前需要改观的则是课程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已被主流研究所关注)。
由“一般”向“特殊”的发展,在这里便反映为课程职能定位于联系学生专业,提供前置性计算机知识。显然,所提供的计算机知识仍主要由课程体例所呈现,所不同的是对课程体例的细分与项目化再造。由于公共计算机课程面向全校大一学生开设,为了提高课程体例细分与项目化再造的“性价比”,可以将联系专业转换为联系专业群。与此同时,横向考察高职院校的公共计算机课程改革趋势,其已将课程教学与岗位群相联系。从中可获得的启示便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根据校本要求,依据专业群建设需要确定公共计算机课程体例的细分与项目化方案,并对标岗位群建设需要开展公共计算机课程的实操教学。那么,如何理解专业群与岗位群之间的差异呢。简单而言,专业群内部呈现出学科知识的关联性,岗位群内部则呈现出岗位技术分工的关联性。
为了充分挖掘公共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功能,这里还需定位于跨院系合作,助力学生“双创”活动的开展。与上述两类职能定位不同,这里首先提出了打破教学院系间职能壁垒的要求,其目的在于增强公共计算机课程与本校人才职业化培养的契合度,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师参与到本校的“双创”育人之中。由此,这里便衍生出这样的问题,即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师的人力资本转换问题。在目前主流研究中暗含着这样的假设,即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师能够立刻胜任课改后的教学任务。显然,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沿着以上职能定位展开课程教学实践时,还将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挑战:
如上文所述,目前主流研究较为关注公共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策略,以此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然而,在实践层面却存在着教学模式被固化的局面。如,教师根据教材体例安排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结合一定的案例以具化教学内容,最后以学生的上机测试作为教学成果反馈。由于教学模式被固化,则在教与学两个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即教师依照教材体例安排教学,无形中固化了他们的教学理念,学生根据教材体例开展学习则固化了他们基于工作过程的思维习惯。在此背景下,即使引入包括混合式教学在内的教法,也只能从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上提供帮助,而无法为项目导向下的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助力。
随着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与专业群相联系,此时便需对教材体例进行项目化再造。此时,公共计算机课程面临着项目内容困乏的挑战。分析其中的原因可知:所谓“项目”是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即根据专业群学生的创业、就业方向,解构出所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并将各模块项目化为相对独立的知识和应用体系,这就要求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师需掌握各专业群学生的创业和就业方向,并在熟悉教材体例的基础上完成项目化再造。然而,目前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师几乎未掌握上述信息,且在解构教材体例时也受到教学模式固化的影响。
在公共计算机课程实操教学中或者在该课程的实训环节,还面临着技术关联不足的挑战,即难以融入岗位群中的技术分工与协作过程。如,“现代物流岗位群”,其以供应链为纽带,联系了常规物流管理岗位、电子商务岗位、直播带货岗位,这几类岗位间存在着技术分工与协作要求。那么,公共计算机课程为了向大一学生提供前置性知识储备,便需在实操或实训环节设计出“工作任务”。显然,计算机基础应用作为一项技能,不足以与上述岗位建立全方位的技术联系。这就意味着,公共计算机课程与岗位群的联系中存在技术困局。
将公共计算机课程融入应用型本科学院的“双创”活动,这在本文算作创新。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师能够为数字经济创业项目提供技术辅助,并能在自我人力资本转换下为学生提供数字经济项目创业培训。然而,在高校二级管理的职能架构下,公共计算机课程在融入双创活动中却面临着部门壁垒,主要为与专业教学院系合作中存在壁垒,与学工部、团委等行政部门合作中存在壁垒。笔者认为,这种壁垒的形成不仅归因于职能化组织架构使然,也归因于人们对公共计算机课程的固有认识偏见使然。
根据以上所述,项目导向下实践公共计算机课程新职能的策略构建如下:
在开展公共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前,需为之提供“第一推动力”,那便是将该课程融入至各专业群的建设之中,使该课程在其中获得项目化再造的养分。如,可将公共计算机课程融入至“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之中,该专业群在制订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将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师整合进师资队伍之中,并将互联网知识融入进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的专业建设中来,同时可以为公共计算机课程开辟物流信息技术前置性计算机知识模块,进而为公共计算机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践创造条件。
在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体例项目化再造的基础上,同样需要关注教学模式的创新问题,且教学模式创新应满足专业群人才培养之需。如,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中,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师与群内各专业骨干师资可组建项目团队,项目团队的任务便是:(1)共同研讨公共计算机课程引入课程思政的有效方式,并为课程思政提供行业素材。(2)对标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对现行公共计算机课程体例进行解构,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层次性。上文已经提及互联网知识,所以可共同开发出具有专业群特色的互联网知识架构。再者,上文也提及了物流信息技术前置性的知识储备,那么可共同设计有关计算机局域网的知识架构。
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师在参与专业群建设中,能够在共研共讨的基础上提升职教理念,并也能对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下的教学模式有所体会。但笔者在这里需强调,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师需形成职业教育转型的行动自觉,应主要依靠自我职教能力养成机制完成转型任务。为此,在专业群建设团队的帮助下,根据大学四年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公共计算机课程针对每一年级的教学任务。如,面对大一学生的教学任务为使学生获得前置性计算机基础知识储备。面对大二、大三学生的教学任务为增强其对专业数字化发展和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面对大四学生的教学任务为深度参与他们在数字经济领域中的“双创”活动。以此,引导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自我教学的转型。
应用型本科学院的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公共计算机课程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并在课程师资培养中给予政策支持。首先,在推动本校师资考取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政策号召下,应积极鼓励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师考取网络营销师、直播带货师、数字分析师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以此为教师创造带薪培训、带薪学习的条件。作为“产出”,公共计算机课程师资可担任本校数字化创业项目的指导教师,并为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市场数据分析、在线销售等的全方位技能指导。由此,使公共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教学走向纵深。
最后还需强调,在推动公共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时,还需形成区域植根性,即助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可在校企合作框架下,依托岗位群建设为企业员工提供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并以此助推公共计算机课程项目化再造的持续进行。
本文从三个方面完成了对公共计算机课程的职能重构,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项目化教学实践策略,即将公共计算机课程融入至各专业群建设之中,依托专业群共建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新模式,明确公共计算机课程分级任务引导教师转型,推动公共计算机课程师资培养助力本校“双创”。最后还强调了,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应起到助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这样才能在开放的课程项目化再造中获得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