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茉莉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中国在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并与全球市场紧密联系的势态下,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对于外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改革。而小语种人才本身数量就不多,实用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在这种状态下,如何能培养出在经济市场上从容不迫、独当一面的小语种人才是各高校教师不断探索和追寻的目标。在“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支撑下,培养能够同时具有国际文化视野以及地方特色、并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的应用型翻译人才,需要教学人员改变传统观念,从“以翻译理论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翻译实践活动为中心”。在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后,有助于培养出熟练掌握所学语言并能在工作中灵活应用,同时顺应时代和经济洪流的高质量外语人才。作为沟通桥梁的翻译在对外交流与经济合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翻译人才逐渐不能满足于新形势下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此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和经济上的迅速发展,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省会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城市,需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系列的客观条件使得黑龙江省与西班牙语各国之间的经贸交往日益完善,因此对西班牙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
作为黑龙江省内唯一一所语言类高校校,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肩负着培养外语专业人才的任务。自2012年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开设西班牙语专业后,西语教学经过十年来的发展已初具规模。随着学院与西语专业的规模不断完善,专业学生和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学院顺应市场需求和人才发展动向,对培养西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西语教学水平的提升和翻译人才的培养正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目前西班牙语口译和笔译的学科定位、学科建设、学科评估等研究在层面和层次上仍存在不足。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计划从传统西班牙语课堂转化为实践型课堂,力求促进并完善西班牙语专业模块课的新方向;以“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地域为依托,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缓解西班牙语翻译人才供给不足和传统外贸方式面临新的技术冲击;适应就业岗位对专业技能的新要求,为本行业培养具备良好西语水平及相关行业知识的实用型人才。
目前,黑龙江省本科学院开设的西班牙语专业,其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等方面都不太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需求。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是息息相关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彼此之间是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因此,在原有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下,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专业致力于设计具有时代市场经济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主线、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基于以上要求和目标,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专业在2022年初调整了人才培养目标,并依据目标对各门西语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更新。其中,西班牙语口译课是针对拥有一定西语基础的学生最有效的练习口语翻译的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最直接的实战演练课程。传统的西班牙语翻译课程,教学内容往往单一枯燥,以定向句式或文章翻译为主。但新的口译课程设计不应该满足于现状,脱离互联网时代和经济发展时代的现实,应该积极分析传统翻译课程的利与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这首先要建立在对于传统翻译课程上的反馈和分析。因此,在对任课教师和学习过口译或笔译课的本校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提问反馈中,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个要点和思考:
在学习西班牙语的过程中,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翻译课程,教科书仍然是最常用的资源。应该注意的是,在课程设计改革中,传统教科书的使用应该改为非强制性的,或将其作为学生课下的参考书目以及“翻转课堂”的课后读物出现。在科技时代充满信息和知识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可能性寻找更多资源,并建立与西班牙语世界分享同步信息的话题研究。在传统教材的一些基础话题上,在教学过程将主要侧重于改进和创新培训过程。事实上,教育创新仅靠强大的教学资源和教材是不够的,必须与适当的策略相结合,推进标准化使用。基于多媒体文件的使用,将互联网或国外的一些教学网站作为教学工具,可以使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来获得外语词汇和识字技能,并且能重点培养学生对真实商务及其他情景语言和知识的运用能力上。更多地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可以脱离传统的单纯教材,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多模式教学方式。并且可以在互联网应用基础上,尝试去搭建和利用校园和企业合作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的优势,把职场中的一切工作场景和案例搬进课堂,模拟相关的商务情景等。创新和多样化的教可以激发学生的对于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还可以保证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在传统的基础西班牙语课程中侧重于培养学生在语法方面(强调动词的记忆)和词汇的习得。这些课堂实践基本上是通过完成多次重复练习进行的,学生们通常在笔记本上完成这些练习,有时也会在老师布置的习题中重复机械的记忆。而传统口译课上开展的课堂活动主要侧重检查这些动词变位学习、语法规则的传递和词汇的记忆,这在我国各级别的很多大学中都相当普遍。然而对于成人西语教学来说,这一做法过度应用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策略。这种“语法精确的翻译”使得教师在语法规则的传递和动词使用精确度上的过度投入和努力,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湛的解释。传统观念认为,学习的重点是记忆,通过背诵或重复标准化的、陈词滥调的单词和例句就可以让学生掌握翻译技巧。应该指出的是,为了考虑年轻人和成年人的独特性,例如他们都拥有一定的生活和社会经验,为了培养学生真正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有时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他们的意见,并尽可能参考他们的偏好,在课堂工作动态的设计和发展中收集学生们的想法。在这一行为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大的主题模块,各小组学生可以选择此模块下的主题,这样课堂的主题设计就与小组学习的目标达成了一致,这种主题的有趣性可以保障一定程度上的课堂信息的接收成功,因为可以激发出学生对于西班牙语学习的极大兴趣,可以刺激或加强他们的习得。例如,通过互动练习,用西语对话,讨论参与者感兴趣的话题,并鼓励学生对不同习俗或生活方式的尊重,引发对其他文化特征的反思和分析。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文化促进知识的整合很重要,可能是学生主动进行对话实践互动的极好刺激。
为了更加方便地针对不同西语水平的学生设计开发口译课程,根据对课程设计模型的建议,需要详细解剖每节口译课的过程。即需要了解“教什么如何教何时教”以及“如何评估阶段性结果”。这有助于我们指向目标、内容、方法等一般课堂活动要素,以及资源、手段、和评估方式。尽管“教师——学生——小组——成果”这一口译课堂结构已经成熟,在每节课程中都表现得比较出色。但是对于从模式化——语境化——具体化的过程还是有所欠缺,即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能够通过小组或团队活动进行固定场景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境对话,但在一些偶然或不在预想之内的突发情境中的随机翻译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应用翻译课程设置应以提高应变翻译能力为中心,积极开设旨在提高翻译者口语能力的课程。其价值在于可以减少主观臆断,增强专业自信,为今后在翻译理论上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同时,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翻译实践,专业设置坚持就业导向,瞄准与跟踪市场对于西班牙语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优化教学过程,凸显特色。针对这一目标,可以考虑在“教师——学生——小组——成果”这一教学过程中加入阶段性的实训,形成新的“教师——学生——组织——实训——成果”教学过程。比如可以邀请与学校有合作的企业讲师或已毕业的学生,让企业直接参与到系统的课程设置,甚至还可以参与到教学内容的编写中,共同开发课程内容。同时,学院还可以根据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针对招生、培养及就业等系列活动,开展订单模式的培养。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视频翻译或接打电话等简单的企业实训练习,这样能充分体现西班牙语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复合性和国际性的特点,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需求,使得西班牙语专业与市场人才需求保持最佳接轨。
最后,在进行课堂活动时学生的态度和性格也是关键。同样,内在和外在动机也很重要。为此,在进行口译教学时,教师必须从一开始就鼓励小组或团队活动,促进产生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们学习的欲望,同时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愉快的氛围,使学生在说话或提问时能够摆脱束缚,防止他们退缩或尴尬,这将促进更好的沟通。如果教师在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能鼓励互动活动的发展;通过结合多样化和创新的实践和资源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在学术培训和生活经验之间建立一致的联系,就能很好的避免重复和机械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会导致学生感觉到学习内容单调或无聊,并可能导致学生因此失去学习的动力。
鉴于以上几个要点的分析,由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和其他教师共同商议后,规范了新一版的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口译教学大纲》,在其中建立了一套关于课程目标的规定、建议和指导方针。然后经过探讨共同商议了课程模块,在这个级别上,基本关注的重点是总体目标的精确性以及按级别和课程对内容的排序,有条不紊的策略规范;然后确定了要使用的资源和手段(课程材料和教材),以及建立评估的一般标准。作为课程设计和开发的最后一个环节,由教师设计的教案和教学日历必须以教学大纲作为参考,但最重要的是,它与每节课的学习目标直接相关,就具体目标和内容顺序,课程设计特别侧重于确定教学目标、建立教学活动和每节课的评估活动。
整合了以上信息后,《西班牙语口译》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明晰了课程目标:本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旨在通过西班牙语中西口译理论的讲解结合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互译能力、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课程目标如下:学生能够理解口译的基本理论,在不同语境中分析运用合适的词汇、时态、句法,能够具备初级口译人员的素养和知识储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围绕各单元主题利用学到的翻译理论和句法知识,完成基本中西互译,开展交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判断评述能力。(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胜任初级的翻译任务,根据对西班牙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对不同工作领域的了解,自行接触翻译任务,具备基本的翻译能力和沟通能力,拥有驾驭真实商务或其他情景中的语言和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坚定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素质目标)此外,此课程按主题组织教学模块,以口译理论为基础,侧重翻译实践,包含了初级译员可能接触到的礼宾礼仪、会展会务、商务访问、休闲娱乐、日常生活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6个单元,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商议每个单元每个小组活动中需要进行的主题。教师会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文案让学生进行中西互翻,而学生针对主题进行小组交流或对话。通过理论讲授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西班牙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不同语言切换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西汉互译能力。
综上所述,在设计口译课程时,将西班牙语翻译人才与经济发展、对外交流深度融合进行了深度研究,是因为西班牙语教师清醒的认识到西语教学和西语翻译的培养正经历着深层次的变革。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全面推动,黑龙江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行道,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不断增加,结果会导致具有扎实语言功底、熟练掌握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又通晓国际经贸知识的外语人才供不应求。因此对于口译课程的精心设计,有助于培养出更多应用型翻译人才服务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同时也在新的视角下去审视新时代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外语人才培养。
【相关链接】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Heilongjia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简称“龙外”,坐落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语言类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黑龙江省高教强省“111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黑龙江省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为黑龙江省中职教师培训基地、黑龙江省教育厅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基地和黑龙江省侨联慈善基金会乡村英语教师培训基地。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始创于1993年,原名哈尔滨恒星外国语学院。2003年3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学院与哈尔滨师范大学合作办学设立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2011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同意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转设为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同时撤销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的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