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

2023-01-08 01:27钟香妹石志伟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共产党人建党政党

钟香妹 石志伟

(1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江西 南昌330108;2 中共乐平市委党校 教务处,江西 乐平333300)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习近平精辟提炼概括的伟大建党精神,内容全面、内涵深刻、思想深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性质和宗旨的理解达到新高度,对党的精神谱系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对党的历史的总结达到新高度。正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鼓舞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救国、兴国、富国、强国。内涵丰富的伟大建党精神从科学性、实践性、斗争性和人民性四个方面深刻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强大理论武器,具有极强的理论魅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思想理论的旗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曾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中国也因此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长期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逐渐使近代中国生产力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封建专制统治又压制了中国社会的创造活力,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与世界长期隔离。这些都是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原因。近代以来,清朝统治者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威逼与恫吓之下与西方列强签订了城下之盟,古老的盛极一时的中国遂由文明之巅跌落到谷底,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磨难和屈辱。

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饱受战乱和屈辱,被西方列强辱为“东亚病夫”,救亡图存成为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的鲜明主线。一代代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振兴而上下求索,“振兴中华”一度成为当时中国最响亮的声音。中国不同阶级、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政治力量都曾提出并实践过各种各样的救国方案,其中既有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又有新兴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和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更有清政府中统治阶级顽固派的自救运动,但它们均以失败告终。这些运动之所以没能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富强起来,是因为近代中国没有一个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坚强的政党领导。在此背景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呼唤着科学理论的指导、期盼着新的政治力量的诞生。十月革命的成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中国进步人士开始聚焦科学社会主义。这是因为科学社会主义有其理论基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以及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的实现这一理想目标的途径——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特质对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无产阶级政党建立和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阶级斗争学说、对剥削制度的批判、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关照等非常契合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诉求;另一方面,马克思在洞悉历史大势、分析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的过程中以唯物史观的视角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阐释了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与此同时,俄国以社会制度的巨变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深受教育和鼓舞。最终,马克思主义以其理论的系统性、成熟性及可操作性,从众多的思想流派中脱颖而出,受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青睐,走“俄国人的路”得到了他们的广泛认同。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存在着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过程就是反对教条化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向来反对将他们的理论上升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从来没有将他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个别结论、观点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坚决反对人们把他们的理论教条化、公式化、模板化和凝固化。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7篇序言里先后根据历史发展对其思想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如《共产党宣言》1872年序言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针对当时欧洲社会中部分“理论家”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现象进行了尖锐批判,指出不能“用学理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态度去对待它,认为只要把它背得烂熟,就足以满足一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不变的教条,它提供的仅仅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而不是具体的“良方”。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如何回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事实雄辩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就目标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确实是通过“两个结合”来推进的,但结合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在结合的基础上不断解决当时中国面临的时代课题。易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时代课题的历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不断解决中国时代课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但实现共产主义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迈向共产主义的征程不是“走红毯”,而是充满了矛盾挑战,需要付出巨大的艰辛和努力。习近平明确指出,“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2]。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同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核心任务和主要矛盾确定了阶段性目标。我们既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也要结合时代特征、根据时代要求,脚踏实地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和纯粹解释世界的学说,而是直接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科学理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始终坚守“两个先锋队”性质,这就从根本上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建党时就确立的价值立场和实践目标。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初心融入血液、将使命扛在肩上,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的使命担当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奋斗目标。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始终坚守建党时的初心、践行建党时的使命,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以及新时代伟大事业并不断取得胜利,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历史伟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入阐释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全面系统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该决议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重点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一条鲜明主线,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自己“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根本主题。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舞台上出现过的很多政治力量都曾主张民族复兴,甚至有的政治团体或者党派也苦苦追寻过、竭力探索过,但是均昙花一现,以失败告终。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救中国。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惊天动地,我们党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性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绝非简单容易的事情,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空洞话语,而是需要付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无畏艰险,有时甚至需要付出巨大牺牲。斗争不仅仅指革命战争时期与敌人的殊死搏斗,还包括和平建设时期党在多领域、各方面所进行的斗争。“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3]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不想斗争、只想过太平日子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会出现各种可以预测和不可预测的困难和挑战,没有斗争精神是不行的。当前,各种问题交替存在、诸多因素纠结缠绕在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逆境和阻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为人民的幸福安康、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既稳定又管用的制度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对此,共产党人需要不断增强斗争意识和斗争本领,勇于斗争、善于斗争,于变局中开新局;共产党人要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具体对策,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共产党人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

斗争就会有付出甚至是流血牺牲。中国共产党是从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奋斗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历经磨难、久经考验的政党,是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的政党,是能够应对各种风险、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百年党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就是在斗争中磨练意志、升华精神的历史。从哲学上来说,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事实判断,回答“是不是”或“有没有”的问题;一种是价值判断,回答“该不该”或“应当怎样”的问题。敢不敢牺牲在本质上属于价值判断问题。当我们认为我们所信仰的有崇高的价值,这个价值超越生命,为了实现它就要敢于牺牲。“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中国共产党人视死如归、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强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任何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都应当是敢于斗争、不畏牺牲的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勇于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4]共产党人的事业是为全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的事业,而实现这崇高的事业,付出乃至牺牲是不可避免的。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怕牺牲,跨越了一个又一个“雪山”“草地”,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娄山关”“腊子口”,“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5]。毛泽东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开宗明义地讲道:“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6]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而牺牲,并将这种牺牲视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生生不息,凭的正是这种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

伟大建党精神不是华丽的辞藻,最终要落实到对每位共产党员的政治品格和实践活动的要求上,其中最为根本的是每位党员对党要有政治担当、对人民要有人民立场。

对党忠诚是党对党员的首要要求,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政治品质。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在党的历史上经历了数次变化,但“永不叛党”是不变的内容。习近平曾深刻指出,如果没有对党忠诚作为政治上的“定海神针”,就很可能在各种考验面前败下阵来。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不是某一时期的承诺而是终生的信守。共产党员对党忠诚,一是要对党的信仰忠诚。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缺失开始。丢弃信仰,马克思主义政党就会迷失方向,成为没有灵魂的躯壳。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信仰和政治灵魂。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前提是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都不清楚、不明白的基础上谈信仰马克思主义则只能是空谈。共产党人要在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知信行合一。二是要对党的组织忠诚。共产党人要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遵循党的组织程序、服从组织决定;共产党人在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干部都是党的干部,不是哪个人的家臣。”[7]共产党人要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冲破利益的藩篱,一心为党、一心为民。三是要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了党员必须履行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义务。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决不允许在执行中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摆花架子、做选择和搞变通。

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二而一的关系,对党忠诚意味着对人民忠诚。“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8]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以人民为中心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首先,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立场是为人民谋幸福。一个政党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为谁服务的。与西方政党左右于资本、服务于权贵阶层不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时起就确立了的价值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党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一个政党的成功与否固然与其力量强弱有关,但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说,任何政党力量的大小都无法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世界政党政治实践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决定政党兴衰的核心要素。脱离群众的政党没有生存发展的空间,最终将走向灭亡。历史证明,一个政党只要凝聚民心民智民力,紧紧依靠人民,就能不断创造历史伟业。再次,党的全部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是人民。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和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历来重视和强调以人民的满意和拥护作为行为准则和评价标准。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否得到不断满足是检验我们党工作成效的标尺。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最有发言权,党的工作的成效必须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和检阅;党的各项工作最终落实在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上面。

猜你喜欢
共产党人建党政党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建党九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