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学校变革的启示

2023-01-06 19:34卢欣玲吴欢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课例人工智能智能

卢欣玲 吴欢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是武汉市首批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学校,是中央电化教育馆确定的第一批人工智能试点校。学校以“乐创共生”办学理念为引领,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大力发展智能时代的科技创新教育。学校以人为中心,构建“人、环境、课程”之间多样化的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与可能,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空间与资源。通过六新工程(新校园、新课程、新教师、新教学、新评价、新机制),改造校园环境、重构学校课程、夯实教师发展、改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科技创新素养,最终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人工智能+”教育的新生态、新局面。

新校园——多元智慧学习空间环境构建

关注全面育人所需的环境条件,从物理环境、虚拟环境和文化环境三个方面,为学生创建基于智能环境的“空间、技术、学习”融合一体的多样泛在学习空间。

开放的物理学习空间和虚拟学习空间相融合的开放性的学习场所,以课程造景,让学习更灵活。通过教师、学生、教育事件和环境四者间动态交互的过程,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形成文化自觉。(如图1所示)

新课程——“人工智能+”的跨学科课程开发

以人工智能理念为引领,立足“科学实践”“科技创新”“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四大领域,打破学科边界,构建了一个科学、技术与工程三元耦合、人文德育贯穿始终,包括课程、资源在内的完整课程谱系。

学校依托中央电化教育馆教材、器材,在三至六年级进行普惠性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前沿领域发展情况,带领学生体验智能产品,学习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如四年级将人工智能课与数学学科结合,帮忙解决数学广角中对策问题的学习。五年级将《小小种植园》与劳动课、科学课内容相结合,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制作真实的智慧种植小助手。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人工智能与各学科知识、方法、技能的融合。同时,开设人工智能社团课程,为善于使用技术的学生提供个性、开放的环境和资源支撑。

新教师——教师知识和能力素养提升

从专业治理上为教师发展赋能,以团队打造、课题研究、课程建设、课堂比武为抓手,提升教师跨学科协作教研的能力、整合技术与学科教学知识的能力、课程设计的能力、联结学科课堂与真实世界的教学能力、在线教学的能力等。

同时,开展新教学,用数智育人教学打造新样态。 以环境、学习活动、技术为支撑,构建一个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和谐共生的课堂教学生态。依托物理环境进行线下学习、虚拟环境进行线上学习、文化环境进行渗透学习,形成带有学校文化特色的、虚拟与现实、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新教学。

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不同(基于主题、基于案例、基于项目或基于问题),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不同(集体化、个别化、合作式或协作式),两者叠加,决定了教学模式不同(讲授型、发现型、研究型或体验型)。搭建民主和谐的“共生互学”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是平等互助的,教学内容是协商确定的,教学策略是合作活动的,教学评价是多元自主的。(如图2所示)

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数据的发展评价创新手段。应用智能教学助手和学生学习助手,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实时生成评价报告,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课堂教学减负增效。探索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表现性评价、增值评价。利用智慧课堂系统采集教学日志数据,实现智能诊断与智能反馈,提升教师队伍评价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

新机制——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共育

自2014年以来,学校通过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U—G—E—S(大学—政府—企业—小学)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提供了教育基地、构建了教育知识、发展了创新能力、解决了实际问题。

2021年10月21日,在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应用第二次交流研讨会”活动中,学校刘佳佳老师作为中央电化教育馆人工智能实验校的教师代表进行了现场展示交流。她分享的课例《设计校园AI解说员》,在2021年的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競赛中荣获特等奖。

2021年12月,在中央电化教育馆2021年度“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课例征集”评选活动中,学校被评为“突出贡献单位”。黄静老师的课例《智能学伴——翻译小助手》、余盼老师的课例《AI话“车谷”》均被评选为全国典型课例。

未来,学校将继续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深入探索育人为本、技术赋能、认知发展、创新实践的新教育。

责任编辑/李慕绚

猜你喜欢
课例人工智能智能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人工智能与就业
课例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