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亚飞 温昕
“生活·实践”教育是华中师范大学陶行知研究团队以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学为理论基础,对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学说进行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生活·实践”教育是针对当前教育与生活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实教育问题提出的,其提倡者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认为,生命是教育的源起,生活是教育的内容,实践是教育的方式。这种教育理念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课程理念相辅相成,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初中语文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生活哲学和生命内涵,将情景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是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力、生活力、学习力、合作力、实践力、创新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生活·实践”教育视阈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情景教学概述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中国教育的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依然存在知识传授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分离、忽视学生情感体验的现象。比如有些教师仍实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直接将古诗词翻译为白话文,缺乏对意象的分析、意境的引导,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即使注意到情景创设,也常常是生搬硬套优秀课例和教参,或以视听感觉代替学生的想象思考,忽视学情。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人文素养依旧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与新课标要求相背离。
“生活·实践”教育主张深刻的教育来自深刻的体验,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境、实景中具身体验,实现身、心、脑的有机统一。在“生活·实践”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通过传统教具与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相结合,在课堂上适当引进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场景,从而将原本抽象的文字形象化。以“情”为经,引导学生在古诗词阅读中找寻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以“景”为纬,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将从古诗词中获得的精神力量转化为自我成长的内驱力,从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活·实践”教育视阈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情景教学的意义
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生命意识。陶行知先生认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在此基础之上的“生活·实践”教育核心要求之一是生命即成长、生活即学习、生存即共进、世界即学校,而流传千百年的古诗词不仅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蕴含着一代代诗人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和对生命的深刻开悟,是开展“生活·实践”教育的绝佳阵地。如《钱塘湖春行》(统编本八年级上册)中白居易通过描绘西湖早春生机盎然的情景传递出自己见到明媚春光时内心的欢愉;《春望》(统编本八年级上册)中杜甫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情境表达对国事的担忧;《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统编本九年级上册)中苏轼将对弟弟的深情融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月光景象。初中语文古诗词情景教学讲究文本情景的贴近与生活情景的回归,有助于学生与诗人在相似情景中共情,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与生命意识。
联想与想象,培养学生意商。“生活·实践”教育理论的核心要求之二是培养“意商”。“意商,是用以反映人的意志品质及其发展水平的一个概念,包括意志的自控性、果断性、坚毅性、持久性等,它是与人的意志过程密切相关的,是人在克服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如克服干扰、知难而上、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等。”“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较高的创造才能和平稳而健康的心态,更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一往无前的精神和直面竞争的勇气。”苏轼经历“乌台诗案”之痛,仍能在面对风雨时淡然处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统编本九年级下册);李白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统编本九年级上册)的倔强和自信应对“赐金放还”的不公;刘禹锡沉沦下僚二十三年,仍能对友人发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统编本九年级上册)的劝慰……蕴含着无数古代仁人坚强意志、优秀品格的古诗词对培养学生“意商”至关重要。然而新时代初中生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受到社会时代变迁、思想观念变化、理想抱负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对古代仁人的情感志趣感同身受,此时以情景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便于缩短学生与诗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使学生不断突破自我,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以人为本,实现师生自主性与合作性有机统一。“生活·实践”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其理论的第三个核心要求是合育。“所谓合育是指以和合、合作、交往等思想为指导对年轻一代实施的一种教育,目的在于使他们既能善待自己,又能正确地对待他人和社会,成为合群、合作、合享的一代新人。”传统课堂中初中生由于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对古诗词的理解往往处于一知半解的被动接受状态,难以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的教学自主性。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整合多种教学资源,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情景描写化为具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也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树立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使学生同时具备合群、合作、合享的能力。
活跃氛围,打造高效课堂。在课堂时间分配方面,“生活·实践”教育提倡,80%的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展示、当堂检测时间,10%的时间是老师精讲时间,10%的时间是老师解决难点时间。打造高效课堂,也是“生活·实践”教育视阈下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初中古诗文情景教学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以小组合作讨论、画面描绘、语言鉴赏、配乐朗诵等形式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将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增强课堂趣味性,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其贴近生活、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符合当前初中生的思维习惯,易于被学生接受,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古诗词学习中,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生活·实践”教育视阈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情景教学策略
音像结合,打造沉浸式学习环境。音乐具有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的作用,与古诗词意境相和的音乐可以打开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引领学生更快地融入古诗词营造的意境中去,领略诗人的情意。如在教学《望岳》(统编本七年级下册)时可搭配《高山流水》一类含有山水意境的乐曲,帮助学生感受泰山之“神秀”,体会杜甫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敢攀顶峰、兼济天下的壮志豪情,从而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
图片、影像可以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受时空等条件限制,很多时候学生不可能接触到实物、进入实境,这时可以通过板书设计、地图、照片、图画、模型等手段,使远离学生实际的事物和道理由生疏变熟悉,由抽象变具体,从而大大改善传统阅读课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更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由于现代社会没有茅屋,学生没有冻馁之患,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统编本八年级下册)时,学生往往无法想象茅屋的形态,更遑论“卷我屋上三重茅”和“床头屋漏无干处”了,此时需要借助杜甫草堂茅屋的图片和影像,将学生带入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方可理解杜甫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人格,从而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生活·实践”教育注重真实学习情境和真实生活情境的建构,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时,音乐与图像可以相互结合,也可单独呈现,其目的都是为了打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构建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语文课堂。
诵读想象,体会语言魅力。古诗词的学习离不开诵读,有感情地诵读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记忆,便于背诵;另一方面,古诗词中语调、语速、停连、重音位置的不同都会导致理解的偏差。在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诗詞的平仄、意象和意境指导学生准确诵读,既便于学生领略古典诗词的语言魅力,又有利于学生根据诗词内容展开合理想象,体会其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在朗读《渔家傲·秋思》(统编本九年级下册)时,特别要注意语速的变化,“四面边声连角起”一句,语调应高昂,语速较快,以此反映战事的紧张;其后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语调渐沉、语速渐缓,从而展现日落时分塞外孤城城门紧闭的萧索。教师通过提前指导学生诵读,最好是示范朗读,可以带领学生领略独特的边塞环境,感受将士们虽思念家乡但仍矢志报国的热忱,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课程整合,提高审美能力。“生活·实践”教育强调中小学课程整合,中小学课程要基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出发,抛弃学科本位的狭隘观念,构建开放式的、跨学科式的、综合性的、立体式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语文课程恰恰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应当整合音乐、美术、地理、历史等学科为学生搭建情景,指导学生驰骋想象,使用优美的语句拓展诗词内容,再现诗词营造的场景氛围。如执教王维的诗歌时可根据其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拓展学生的美学知识进行诗歌鉴赏;执教《诗经》时可根据其重章叠唱的特点拓展学生的乐理知识进行诗歌鉴赏。与诗人对话,与诗句对话,既可以丰富学生语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符合初中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心理特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回归生活,升华课堂教学。生活性和实践性是“生活·实践”教育的两大基本特征,初中语文古诗词情景教学最终要以生活和实践为旨归。虽然时代在不停地变革发展,但古代仁人或达观或悲怆或逍遥或坚强的人生态度依然可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与诗人相遇的情景或设定可能出现的与诗人相似的境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诗句,思考如何从诗人身上汲取力量面对生活中的阴晴起落,从而找到古诗词学习与运用之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生活·实践”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情景教学将新课标要求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提升课堂效率,优化课程内容,促进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古诗词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反思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模式,特别是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关系,避免生搬硬套。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情景教学的应有之义,为新时代初中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题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重点项目(2019SJGLX119);信阳师范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21-YJS-11)。
责任编辑/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