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萍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江苏 常州 213000)
对于生物实验教学而言,合理地设计实验操作规范,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显著提升生物学习成绩,以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生物任课教师,要正确看待生物教学与核心素养之间关系,加强对新课改要求的研究,这样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服务,也可以促使学生们的核心素养获得良好发展。
在生物学的相关课程标准中,制订了明确的课程目标。作为生物学科的任课教师,只有加强对这些目标的关注,并积极地完成课程目标任务,才能够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生物学科的课程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命观念,另一方面,要促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除此以外,学生还需要承担有关的社会责任,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思路。作为任课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些方面的要求,并积极地设计相关教学方法,督促学生完成有关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成为一个专业能力强、核心素养厚实的优秀人才。
作为生物学科的任课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实验的过程,促使学生增强实验的体悟。当学生养成乐于动手、动脑的习惯,当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生物实验的积极性,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得到显著提升,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水平也会持续提高。换言之,教师积极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活动,将十分有助于提升班级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就具体而言,通过规划实验的操作,通过科学地预测实验结果,以及严谨的设计实验内容,学生的求知欲将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核心素养也会随之提升。任课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实验,这样能够促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发展[1]。
在高中阶段,生物实验的内容非常丰富,并且,这些实验的内容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的生产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作为生物任课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所处的环境,不断地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以便于让生物实验更加“接地气”,以及让学生逐渐地爱上生物实验。只有学生对实验存在良好的情感态度,教师才可能更好地进行素养渗透教育。在删繁就简的基础原则下,教师要对那些抽象的知识进行处理,促使抽象内容变得更加具象,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快地理解相关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形成对生物学科的热爱,从而为后续的渗透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当学生明白生物有关的道理以后,当学生重视自然与社会发展的和谐性时,学生才能够真正获得内心的成长,学生才能够把自己打造成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当学生通过生物实验获得“保护生物”的意识,那么学生既会获得学习质量的升华,也会获得核心素养的升华。例如,在学习“青蛙脉搏”的实验时,学生需要明白一个道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让学生带着责任心去参加生物实验,引导学生合理地处理实验垃圾,这样能够让学生快速成长起来。另外,教师还可以讲一些实验有关的故事,这样能够让学生产生感恩社会的责任感,也能够让学生提升生物实验学习的动力。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一些社会的热点话题,对学生进行生物实验以外的素质培养,帮助学生成长为一名有责任心的专业人才。例如,在当今社会,部分地区仍存在捕食青蛙、蝙蝠的陋习,这样不仅会危害社会,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失衡。通过生物实验来链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有助于让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从而成长为一名综合型的专业人才。
任课教师需要明白的是,生物实验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生物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借助实验明白一些道理,或者通过实验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当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命观、价值观,那么此时生物实验才能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教师要加强对案例的剖析与解读,促使学生通过一些实验案例来学习一些道理。当学生明白生命现象和内部的关联时,那么学生的核心素养将获得夯实,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解释能力也将获得提升。
举例而言,在学习“细胞”有关的生物实验时,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了解“细胞的构成”,也需要通过实验来获取更直观的印象。当学生明晰生命的起源、结构等等,当学生理解生命的发展过程,那么学生才能够更进一步地了解生命的价值,才能够获得更高水平的核心素养。经过实验以后,学生一般可以形成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而且,在这个过程里面,学生能够使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也可以逐步地产生有关的进化观念,比如,能量和物质的观念、平衡观念等。
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给学生打造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探究学习。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消化那些疑难知识点,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实施有关的调查研究。通过具体的行动,获得相应的核心素养,这样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也有助于为社会塑造优秀人才。举例而言,在学习“动物解剖”有关的实验和学习“动物习性”的有关实验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们适时引导,以便于让他们掌握知识点、形成核心素养。换句话说,学生不仅仅要了解相关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形成环保意识、生命意识,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2]。
在生物实验当中,任课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让学生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只有当学生拥有良好的思维方向,那么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生物学习,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该学科的相关知识。就具体而言,学生需要学会观察与分析,还需要学会概括与归纳,以及学会对比分析,等等。当学生具备这些方面的能力,那么学生将可以获得理想的生物实验成绩,也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学生学会探究事物的本质以后,那么学习活动与实验活动就会变得更加容易。鉴于此,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现状,并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相应的理性思维。当学生遗忘了一些生物知识以后,却依然具备学习的能力,那么此时教师的教学工作就是成功的,教师的教育目标也就达到了。
需要关注的一点是,培养理性思维需要很长的时间,它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够实现的。因而,教师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信心,以便于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服务,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以及生物学习的理性思维,等等。举例而言,教师可以使用VR资源,向学生展示“生物演化”的有关知识,也可以利用纪录片、影视资源等,向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示有关知识。利用信息技术与设备,向学生呈现更具象化的生物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相关内容,也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在信息技术载体的支持下,教师可以把“生物进化”的过程变得更加清晰,变得更加具象化,以及变得更加立体化。在此基础上,学生借助“分组讨论”的方式开展学习,能够有效夯实最终的实验学习效果[3]。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就需要让学生提升观察能力,并且在生物实验当中进行对比。通过反复的对比实验,通过提出问题和假设,能够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升华,也能够让学生实验水平更加高超,让学生的生物实验成绩更加理想。值得关注的是,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生物实验的过程里面,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训练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认真做好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对于学生提升科学素养有着很大帮助。
特别是在人教版的生物教材中,有很多实验内容都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生物课程更加感兴趣,对生物实验更加有兴趣,这样能够打好生物教学的基础,也能够为推进实验进程做好铺垫。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里面,任课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状态关注,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想法等等。只有充分地了解每位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才能够对症下药,促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生物学习方案,才能帮助学生更快地提高生物实验能力。其中,积极使用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动画技术,为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实验有关的场景,这样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后续的实验教学打牢根基。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一些生物现象,也能够更快速地学会一些实验技巧。另外,由于生物实验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学生需要保持严谨的实验态度,才能够真正获得相应的成长,才能够确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为了让学生得到更理想的实验结果,教师还需要为学生保留思考的空间,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样能够更加方便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也更加有助学生的核心素养升华[4]。
总而言之,在开展生物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科学思维的渗透教学,以及做好理性思维、生命观念、社会责任的渗透教学。只有对这些方面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才能够让学生更轻松地养成核心素养,才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成长和进步。在开展生物有关的实验时,坚持这些方面的渗透教学,也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提高生物学科成绩,以及让学生更快地升华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