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院琴 广东省水文地质大队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囊括行政与事业单位两种机构形式,前者主要包含党政机关、政协机关等,后者一般多为自收自支以及多种模式的拨款单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行政事业单位房地产规模呈现扩大趋势,性质也各不相同,集中体现在生产性、办公性、仓储性以及居住和商业等。从本质上讲,其代表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凭借差异化的性质,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多重需要,对整个经济建设作用巨大。为此,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给予关注,结合资产类型,做好相应管控,促使国有房地产在更加安全的环境下完整地发挥功能。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地产管理内容包含两个方面,即房产产权和房产户籍的管理。具体讲,要对房产面积进行界定与审核,同时,明确房产的产权归属,对购房对象资质进行审核。这代表了行政事业单位房地产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日常管理的重点,信息量较大。同时,房产的拆迁、开发、物业等项目的内容也涵盖其中。结合管理内容可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房地产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力求精准性,实现对房产数据的准确处理,避免数据缺失与失真,为其价值的发挥创造有利条件;结合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房地产管理实践可以发现,其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固定资产的管理,比较凸显的问题是面临管理效率与管理时间较长两方面的问题,威胁固定资产规模与数量的管控,引发重复性购置问题,这也是造成资产浪费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的房地产管理势在必行,强化资产数量的准确盘点,协助其合理进行资产合理的配置与使用,维护房地产合法权益。
通过研究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地产管理的具体情况可以发现,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凸显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房改房,权属缺乏清晰性,诱发账实不符现象,如:已出售给职工的房改房,仍在单位资产中反映;对于单位购置的房改房,其产权登记在职工名下。二是政府已征收土地,未办理土地证变更手续,资产账面虚增。三是职工集资建房转入单位固定资产,造成资产账面虚增。四是存在土地房产长期闲置的现象,代表国有资产尚未实现其应有的利用率,资产有效性降低。五是部分老基地因历史原因未办理不动产权证,且疏于管理,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风险等。具体如下:
立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地产管理,突出的问题是房产权属缺乏清晰性,究其原因,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房产权属问题重视度不高,简单地认为,只要房产位置在单位,就不会出现问题,对权证认识不够深刻,忽视其必要性与重要性,促使单位房地产出现有账无证的现象。其次,针对在建房地产工程,竣工验收与权属证明办理不及时,影响权属登记备案,长期拖延,权属很难准确界定。再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地产存在长期借用的现象,同时,对这一现象未建立针对性台账,诱发使用者利用使用权替代所有权,最终将其占为己有。除此之外,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房地产管理台账缺乏准确性,与实际情况出现脱节,建账缺乏完整性,尚未实现标准化记录,缺少登记的现象时有发生,未针对房产实际变动情况进行信息变更,甚至出现建账面积与账面面积不符,二者偏差较大。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房产价值超出账面价值,严重的账实不符出现,诱发国有资产流失。
对于行政事业房产,尚未构建具备系统特征的管理机制,尤其是规章制度不完善,很难保证在房产管理中拥有较为科学的依据,无法做到有法可依与有章可循。一方面,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尤其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基建时期,国资、房地管都拥有一定的权责,在分工方面尚未明确,未准确界定相应范围,土地所有许可证残缺不全,引发与相关单位发生法律纠纷;另一方面,基于房产建成阶段,事实管理很难实现,造成公用房产使用率不高,结构不科学,影响经营收益的统一上缴,诱发财务被动局面;在房产建成之后,为了维护房产资源的有序使用,事业单位需要投入较大规模的维修经费。但是在相应的维修项目管理上,对相应计划的申报、招标、施工管理以及竣工验收等方面的工作缺乏规范化管理。
面对基建规模的不断扩大,地下管线铺设增多,管理缺位问题凸显,铺设缺乏有序性,未严格遵守图纸的施工要求,诱发施工问题,同时,引发图纸资料不完善、保管分散、维护难度大等难题。对于自身拥有的土地资源,在进行建筑物建设阶段,规划设计不科学,加之房产管理主体复杂,使得建筑规模与房产开发需求不一致,增大附属设施建设难度,造成社会生活的不便利。随着周边环境的不断变化,办公、住宅为核心,随之出现各种小市场,管理不到位,乱搭乱建增多,给周边治安管理造成威胁。
结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从明确资产管理各部门具体职责、夯实单位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规范资产账务处理等方面进行规范约束。
对提出拟购置资产,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再重新配置;确需配置的,严格按标准进行配置,并编入年初采购预算,有效避免资产配备的盲目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定期组织开展资产盘点清查工作,确保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并以盘点结果为依托对资产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汇总,为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提供依据。
以单位为基础,对房屋、土地数量以及使用情况进行清查,理清权属人,明确登记人,理顺资产收益,遵循相关规定,对物、证、账进行处理,完善相关制度。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房产,比较显著的现象是部分房产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现象,拥有使用权的单位对权属问题不重视,对权属办理不重视。同时,简单地认为,只要使用权归属自己即可,长此以往,房产出现无人过问的现象。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产需要及时办理权属登记,这也是进行国有房产管理的基础与前提,在保障权属清晰的前提下,才能激发事业单位进行合理的集约经营,保障管理的细化。另外,如果国有房产存在历史遗留问题,或者报建流程不完善,抑或是超出报建范围,促使容积率建设与规划不符,要积极查明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理清产权。
为了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地产的科学管理,需要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同时也是国有房地产管理制度形成的重要依据,隶属国家顶层设计范畴。在物权法的指导下,积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地产的有效管控。基于此,要加快房产管理制度的建立,以信息化为重点,将专业化与规范化作为目标。一方面,要对房产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健全,促使各项管理行为有据可依,发挥制度性保障作用。另一方面,要保持与时代的同步性,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市场经济与环境变化实际,对各项制度、要求与办法进行及时更新与完善,避免出现滞后现象。除此之外,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管,保障制度落实到位,真正发挥其指导性价值。遵循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机构与部门,打造高素质团队,促使行政事业单位房地产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增强管理的规范性,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达到国有房地产效益,避免房产闲置与浪费。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房地产管理,发挥主导作用的是管理人员,因此,队伍建设需要高度重视,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与能力。一方面,要对管理人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其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保障职责清晰,切实提升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业务素质培训,一般涉及法律法规、制度规范、操作流程以及技能等多方面的内容。针对培训模式,力求多元化,加强与相关单位的交流与沟通,促使管理人员具备大局观,拓展思路与视野。依托内部培训,实现知识结构与能力的完善,强化多方面经验的积累。除此之外,管理人员的行为监管也不容忽视,鉴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流动性不强,容易引发工作态度不端正的问题,因此,要落实考核机制,加强绩效评估,尤其重视吸引更多高素质与能力的管理人才。面对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要融入市场大环境,可以对企业用人机制的科学之处进行借鉴,打破身份壁垒的束缚,打造高效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地产管理队伍。
1.积极构建国有房产信息数据库系统。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地产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其核心工作就是构建房产信息数据库系统,将数据共享作为目标,达到统一化管理的目的,支持房产信息核查自动化,促使业务更加规范高效,强化信息化在各个管理环节的应用。基于此,要以现代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为依托,同时发挥空间数据库技术的优势,形成MapGIS 数据平台,以房产服务需求为基础切入点,构建更具层次化的结构框架,完成空间实体与关联性数据实现相互对应,从而形成大规模空间数据,构建实体空间的数据索引,最终三维空间模型得以形成。依托此模型,能够有效与全面地存储房产信息,支持实时查询与管理,能满足房产信息动态发布,主要包含直管公房、自管公房等空间数据,实现房产管理与服务同步完成的目标。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充分发挥GIS技术、MIS 技术优势,将其更加合理与有效地应用在房产信息数据系统完善之中。
2.打造国有房产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基于此系统,主要引入B/S 结构,融前端移动设备信息采集模块以及后台 PC管理模块于一体,能够支持数据采集、查询、统计分析以及专题制作等需求。一般包含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产安全信息、数据等的收集,动态变更等,最终满足信息传输需求,将其存储在数据库,支持多种形式的信息,如文字、图形以及数字等。依托完善的信息,能够进行信息的准确查询,构建房屋数据、图形等的统一化查询模式,满足个性化需求服务。另外,借助数据存储以及分析,构建数据报表,掌握不同区域房地产具体状况,为房产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支持,在根本上为房产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1.将房地产档案资源管理作为基础性工作。行政事业单位房地产档案资料管理至关重要,是影响房地产资源管理效果的重要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此,要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房产、地产以及地下管线构建完整的档案。基于此,要将房地产批准文件、合同、图纸、验收文件、权属证件等作为收集的内容,做好处理工作。另外,要对房地产的各项变动信息进行实时记录,涉及购置建设、维护、利用等方面。除此之外,要对房产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关注其完好性、存在形态、使用部门以及相关责任人。
2.打造房地产管理新模式。行政事业单位的房地产管理极具系统性与复杂性。具体讲,房地产从立项论证、招标、建设到使用,都涉及诸多房地产管理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房地产管理出现背离,因此,要对管理制度进行构建,实现管理权限的统一,形成房地产管理合力体系,目的是实现对所有房地产资源的有效整合,合理进行分类,实现动态化管理。将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作为管理的主体,实现职责的合理划分,保证明确、有序。同时,对房产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对功能进行优化,规范流程。加强责任体系建设,对各项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实现房地产管理模式、流程的全面规范。
3.构建有偿使用房地产资源约束机制。要重视对行政事业单位房地产资源无偿占有以及使用机制进行改革,构建定额数量使用房地产资源以及超额数量、经营性房地产资源有偿使用新机制。发挥经济手段的功能,针对办公用房,落实定额数量动态管理模式,超额数量,需要缴纳相应房地产资源调节费,实现房产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房产使用效率。
4.探索物业管理新思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房产,产权关系多元化,需要积极建立相适应的物业管理机制。物业管理主要包含管理和服务两方面,涉及设施维护,综合治理等。同时,物业管理具有复杂性与艰苦性,要以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以及法制化为方向,提高服务水平,规范管理行为,强化智能化管理,追求规模效益,维护业主权利,构建不动产制度。
综上所述,对于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地产,需要重视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其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结合实际情况,完善管理方法与策略,落实人员监管,增强整个工作管理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地产管理信息化与专业化程度,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产管理,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