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治

2023-01-06 02:15斯热格林德力格尔袁德军
养殖与饲料 2022年7期
关键词:蹄部口唇羊场

斯热格林,佐·德力格尔,袁德军

1.新疆博乐市畜牧兽医站,新疆博乐 833400;2.新疆博州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新疆博乐 833400

羊传染性脓疱病是一种由嗜上皮性病毒感染而导致的皮肤疾病,基层羊场常称其为“羊口疮”,病灶主要分布在口唇部位,对采食造成很大影响,长期发生该病的羊可因采食量不佳而机体消瘦,免疫力低下,发生继发感染,严重的最终会出现机体衰竭而死亡[1]。

1 病 原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为传染性脓疱病病毒,归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对环境不良因素的抵抗力非常强,带毒的干燥痂皮掉落地面后,即使半年未清理,仍会感染接触的羊只。当羊群中发现有病羊时,如果空舍时间不够长或出栏后未对羊舍进行彻底地清理和消毒,下批次羊引入后就很容易感染。高温对病毒有较强杀伤力,60 ℃恒温条件下通常不到30 min 病毒就失去感染力,煮沸的水中能耐3 min 左右,强碱性或强酸性消毒剂能很快将病毒杀灭。

2 流行特征

绵羊和山羊都能感染发病,所有日龄、品种和性别的羊都能感染,日龄较小的羊由于皮肤娇嫩容易受伤,发病率高于成年羊。该病传播速度较快,病羊和隐性感染羊是最主要的传染源[2]。该病在我国常呈散发流行,养殖规模越大,集约化程度越高,该病越易发生。我国西北牧区、河北北部、东北三省、河南、山东以及陕北地区流行较为严重。饲养管理水平低和环境卫生条件差的养殖场发病率较高,是临床重点管控对象。病毒主要通过羊与羊之间的相互接触进行传播,尤其是皮肤黏膜有伤口时病毒更容易入侵。秋季是发病高峰期,其他季节也有流行报道,舍饲模式养殖的多数羊场是由于引种时不慎购入带毒羊而发生感染。放牧羊群则多是在病羊污染过的草区放牧时,地面上掉落的病羊皮屑、毛发接触蹄部、口唇部及阴部时感染[3]。

3 临床症状

羊传染性脓疱病潜伏期平均为1 周,有的急性感染者潜伏期可短至48~72 h,病毒主要通过体表皮肤及黏膜伤口侵染,口唇、乳房、蹄部和外阴部是全身最显著的无毛部位,皮肤裸露,很容易出现损伤而感染,因此,该病临床分为口唇型、乳房型、蹄型、外阴型4 种[4]。

3.1 口唇型

口唇型临床最为常见,约占所有病例的70%以上,早期能见到口角、嘴唇上长出小红斑,红斑逐渐变大,相互融合,成为黄豆大小的结节,再转变为丘疹样病灶,继而再变为水疱和脓疱,此时口唇、鼻镜剧烈疼痛,触之病羊躲避,很容易随着采食的摩擦而破裂,流出炎性渗出物。之后病灶处变为黄色痂皮,痂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不断增厚,颜色加深,表面变得干燥,最终变成棕褐色或黑褐色的牢固粘附在体表的疣状结痂。该结痂会在15 d 内自然脱落,之后病羊完全康复。部分羊在发病过程中可发生继发感染,导致结痂处发生化脓,病程延长;还有的水疱能转移至眼结膜、面颊、耳朵等部位,感染力大大增强;少数病例可因继发感染而死亡。

3.2 乳房型

乳房型的发病过程和口唇型类似,但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乳房皮肤表面,尤其是泌乳量大的母羊,皮肤娇嫩,表面紧张,很容易感染病原,靠近乳头以及乳房后沟的皮肤上最为明显。和口唇型相比,乳房型的脓疱体积更大,如成年人的指甲盖大小。痂皮初期轻薄呈淡黄色,后变厚转变为棕黄色。很多母羊因挤奶时的物理摩擦刺激导致脓疱破裂,之后皮下组织开始增生,形成厚的菜花样病灶。该病的病程通常在1 个月以上,对母羊有较大的危害。挤奶时脓疱破裂后,流出的脓汁或分泌物很容易污染奶水,从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故应禁止该型病羊羊奶流入市场。

3.3 蹄 型

蹄型顾名思义病毒感染蹄部,引发蹄部的皮肤黏膜出现水疱和脓疱的疾病类型。该型主要侵害绵羊,山羊很少出现,病羊可以表现为单蹄发病,也可以是4 只蹄同时发病,蹄冠和蹄叉是病灶最为集中的部位,前期以水疱、脓疱等病变为主,后期转变成有脓汁覆盖的溃疡灶。若有继发感染则化脓坏死变化可能波及蹄的基部或整个蹄,病羊走路蹒跚,行动不便,放牧羊群容易掉队,舍饲羊群则病羊长期卧地不起,病程迁延性发展,部分羊可因严重衰竭或败血病而死亡。

3.4 外阴型

外阴型主要发生于母羊,可见阴门部位和阴道黏膜表面有大量的水疱和脓疱分布,破裂后转变为溃疡灶。病羊拒绝交配,甚至发情周期紊乱,有些羊出现不发情,同时阴道口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流出。公羊也能感染,病灶集中在阴鞘口、阴茎头上,有时肛门括约肌黏膜也能感染。

4 预 防

预防羊传染性脓疱病需做好对皮肤黏膜的保护,病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羊场的饲养管理水平,科学对健康羊群进行疫苗的接种[5]。

4.1 做好对皮肤黏膜的保护

皮肤黏膜一旦受损就为病毒的入侵提供可乘之机,舍饲羊群在饲喂草料时要保证饲草有一定的柔软度,不要留尖锐的茬口,过于坚硬的秆茎禁止饲喂。豆秆、麦秸秆等最好进行粉碎后再食用。放牧羊群禁止在荆棘多和带刺植物多的牧草区放牧,做好对羊只的检查,发现皮肤有伤口者第一时间消毒,涂抹碘伏或草酸铵结晶紫溶液。圈舍地面、墙面、围栏上遗留的尖锐物一定要清理,有些栅栏用铁丝捆绑,裸露的铁丝头需要磨钝或直接打弯,防止对健康羊造成划伤。羔羊是该病的主要发病群体,规模化羊场建议设置专门的羔羊保育员,在羊统一断奶后饲养在温暖、安静、通风良好、地面干净卫生的圈舍。羔羊出牙时牙龈易出血发炎,有时体内矿物微量元素缺乏时,这些羊会啃食异物,从而造成口唇或牙龈的创伤,病毒接触后可通过伤口侵染机体,将羔羊群由专门的保育员进行管理能显著降低因创伤而引发的感染[6]。

4.2 病羊早发现、早隔离

由于该病的病灶在皮肤和黏膜表面,通过加强巡场观察就能尽早发现病羊。规模化养殖的羊群由于羊数量多,临床多依靠饲养员进行疾病发现和上报,该病前期可因口唇部位疼痛而采食不佳,尤其是羊表现有食欲,但触碰饲草后反而不食或采食缓慢,遇到这种情况需及时检查其口唇部位。有些羊的病灶在蹄部,这类病羊前期表现行走不便,走路颠簸,放牧时经常掉队,圈舍饲养的羊喜欢卧地不起,感染蹄部表现出“能抬不能踩”的症状,或腿部抬起后,落地时轻轻触碰地面。外阴感染型通常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种羊交配时表现疼痛或拒绝交配。发现病羊首先采取的措施是隔离在远离生产区的地方,圈舍污染的地面、墙面、栏杆、饲槽、料槽等全方位消毒,如果同一圈舍有多只羊出现症状,则将该圈羊群统一隔离,污染的圈舍除了做好彻底消毒外,还应空舍2 个月以上,防止对下批次羊造成感染威胁。

4.3 提高羊场的饲养管理水平

不从疫区引进羊只和购买畜产品,如果必须引入时,做好必要的检疫,羊群引入后先在隔离区饲养20 d 左右,期间对羊群中每只羊进行观察,发现口唇、腹部、外阴、蹄部等有水疱出现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不同批次和品种的羊禁止混养,每批次羊出栏后空舍时间不低于15 d,期间需将舍内残留的粪便、垃圾、杂物等进行彻底清理和腾空,同时用2%的火碱溶液进行全舍泼洒,以杀灭其中的病原体。粪便在远离羊场的地方堆肥发酵处理,通过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热将粪便腐熟,从而确保生物安全[7]。羊群中一旦发现病羊要紧急隔离,同时全群羊进行检疫排查,所有阳性羊集中饲养和治疗。

4.4 科学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能使机体产生抗体,从而抵御病毒的感染。目前,羊口疮疫苗以弱毒活疫苗为主,使用时需进行稀释,之后通过口腔下唇黏膜划痕进行接种,也可颈部或股内侧皮下注射。划痕接种主要通过黏膜刺激局部免疫,让活毒疫苗株对口唇部位进行黏膜感染,之后机体先产生黏膜免疫,再产生血清抗体。注射免疫能直接刺激机体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接种疫苗后2~3 周抗体即可达到顶峰,能有效保护机体免受感染。需要提醒的是,虽然弱毒苗对毒力进行了弱化,但其仍属于活苗,有些羊在免疫后有暂时性发热的现象,此时不必在意,通常在1 d 内即可恢复正常体温,千万不能使用化学退烧药,如氨基比林、安乃近、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以免药物对免疫系统形成抑制而影响抗体生成。接种时所使用的毒株尽量与本地流行的毒株一致,一般免疫有效期1年以上。

5 治 疗

目前,还没有抗传染性脓疱病毒的特效化学药物用于该病的治疗,临床通常对病灶部位进行消毒和清洗,通过防感染和促进黏膜修复的方法来缩短病程。将病羊转移至隔离区,用0.2%高锰酸钾溶液或5%硼酸溶液反复清洗,有结痂的可将结痂剥离,露出肉芽组织,早期未成熟的结痂可保留,清洗完毕后用2%紫药水进行局部涂抹。口唇部位、蹄部由于羊需要采食和行走,紫药水长时间受局部物理摩擦可出现脱落或失效,需要频繁涂抹才能起到理想效果。如果羊场病羊较多,操作必然费时费力,羊应激也大,此时可用红霉素或土霉素软膏替代,膏剂以凡士林等为辅料,粘附性强,每天涂抹1 次即可。对于蹄型、疮面较大者可将整个蹄部浸泡在5%福尔马林溶液中2~3 min,再局部涂抹松馏油,从而起到抗感染和收敛疮面的功效。

除了局部消毒抗感染外,中药也可进行辅助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和缩短病程,可使用黄连解毒汤加味,轻症者取黄连3 g、黄柏8 g、黄芩8 g、栀子8 g、金银花7 g、连翘7 g、丹皮7 g、生地黄7 g,用水煎汁后滤掉渣,以鸡蛋清为引,1 次灌服,1 次/d,连用3 d 即可。重症可用黄连4 g、黄柏7 g、黄芩8 g、栀子8 g、知母5 g、薄荷7 g、连翘7 g、天花粉7 g、甘草3 g、芒硝8 g、大黄7 g,用水煎汁后将渣过滤掉,以蜂蜜为引灌服,1 次/d,连用3 d 即可[8]。中药主要起到调理作用,配合外用药物治疗能显著缩短疗程。

猜你喜欢
蹄部口唇羊场
奶牛蹄部护理措施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冰糖葫芦
种羊场生存发展之路
浅谈规模化羊场夏季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中国美貌汉族女性口唇特征的测量
试析羊场寄生虫病的危害及其防控技术
团结的班子
一例肉牛急性创伤性蹄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