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玉艳
摘 要:生活化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将现实生活情境融入教学活动中,将教学内容、学科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联系起来,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出发点,适应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教师要自觉建构生活化教学观念,从生活中挖掘有价值的数学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能力。文章主要探究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应用能力
从小学数学教学终极目标出发,学生要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目前,课程改革持续深入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发生本质嬗变,数学教学更倾向于实际生活,呈现教学生活化、学习生活化、知识生活化。教师要以生活化教学模式为核心,构建过程与方法,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认知规律,有机结合数学学科知识与应用,有的放矢地进行数学教学。
一、生活化教学概述
生活化教学,即教师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情境相互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旨在通过知识内容生活化、学生生活数学化,促进学生知识转化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生活中的数学能够上升到数学学科高度,数学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之上。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强烈意愿,把教学目的转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基于此,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将数学知识置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探究数学。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 推进课程改革
一方面,生活化教学满足课程改革中倡导的教学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要求。生活化教学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变通应用数学公式、模型等,强调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在面对现实问题时,学生能够根据特定情境和具体要求,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并积极采取行动。另一方面,生活化教学鼓励学生发展批判思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这一点恰恰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教师应用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
2. 强化知识理解
融入学生日常生活情境的数学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还能够将数学知识以一种具象的形态展示给学生,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领悟,激发学生获得变通应用数学知识的灵感,并从生活实际中理解数学的本质,积极发现数学知识并灵活撷取数学知识。
3. 拓展学生思维
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实例,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体系开展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内容,从而外延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心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4. 发挥学科功能
面对枯燥、复杂的公式定理和演算证明,學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对数学应用的窄化理解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利于让学生重新认知数学的学科功能,从而丰富数学的学科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知识结构,注重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情境。以学生差异化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活动提供基础,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最大程度发挥数学学科的教育功能。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创新策略
1. 挖掘生活化教学素材
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实用、科学的教学素材。教学素材不仅是体系化数学知识的外化呈现,更是知识传递的重要桥梁。这就要求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体验有机联系起来,把握两者共性,积极挖掘生活化教学素材。将教学素材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贴合,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对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熟练掌握数学知识、体会数学学习乐趣也有一定意义。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图片,如摩天轮、挂钟、光盘、硬币等,让学生对“圆”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小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在课堂上以摩天轮为生活实例进行引入、讲解,将学生常见的生活素材应用于数学教学,以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感悟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对于“圆的周长”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更为透彻。
2. 立足生活体验进行教学
形象化的数学思维依赖于直观想象的展现,直观想象可以将数学思维的抽象化特征转变为可视化特征。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应当立足学生的生活体验,而不是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生硬联系。首先,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基础和喜好特长;其次,精准、深层次地认知各学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能够将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统筹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最后,善于感悟生活,能够因人、因时、因地、因事制宜,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一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展现给学生:老师本月晚餐中摄入多类型的主食,请同学们猜猜老师最喜欢吃的主食是什么。生活化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自己每日晚餐的图片,并要求学生统计这个月每天的晚餐中每种主食出现的次数,最后引入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点。当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提问学生:周末是否出行?如果出行,乘坐哪种交通工具?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统计全班学生周末出行的交通工具,并要求学生根据数据统计绘制相应的条形统计图。以食物、交通工具为例进行生活化教学,能够精准、生动地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数学知识相联系,避免生活化教学内容过于生硬,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统计的意义,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学习统计的知识内容。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生如遇到类似的实际问题,也能够主动、熟练应用统计的数学知识予以解决。
3. 创设生动的生活化情境
按图索骥的教学活动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将实际问题与生活化情境有机结合,问题情境的价值也将呈现出来。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生动的生活化情境,即在直观情境中具象展现知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融入情境,通过自主体验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生动的生活化情境能够启发学生的灵感,促进学生联想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时,要注重生活价值的体现,遵循生动原则来呈现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导入知识内容:老师外出购买向日葵,1枝向日葵的价格是5元,由于老师准备批量购买15枝向日葵,商家以4.8元每枝的价格出售,试问老师购买向日葵一共应支付多少钱?如此创设情境,学生不仅能够直观认识“小数乘法”这一知识点,还能够理解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教师以生动的生活化情境导入教学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达成“促进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目标。
4. 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适当、科学的课后作业是高效数学课堂于课下的延伸,而高效的课后作业则是生活化教学活动的有效辅助。设计生活化的作业,能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基于“双减”政策的推行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数学课后作业应当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依据应用性、综合性的原则进行作业设计。
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一)”一课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完相关数学知识后,为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布置适当的生活化作业。当学生掌握教室的东、西、南、北分别摆放哪些物品之后,要求学生举一反三、发散思维,放学回家后思考自己卧室的东、西、南、北分别摆放了哪些物品,并思考卧室中的床位于书桌的什么方向。又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下册“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化作业:老师家要装修屋子,卧室长5米、宽3米,如果老师想用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来铺设卧室地面,需要买多少块地砖才能将卧室铺满?请同学们列出算式算一算,为老师提供装修参考。
以学生家中物品的摆放、教师家中铺设地砖为素材进行生活化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充分发挥现有生活素材的功能,让学生高效完成作业,还能够立足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领悟到“位置”“面积”等数学知识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方面的价值,促进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
5. 立足生活评价学生
科学的教学评价是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構成要素之一。全面、完善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涵盖制订教学目标、知识教授过程、布置课后作业,还应当包含精准的评价与及时的反馈活动。客观、合理的评价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成果及自身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师立足生活对学生进行评价,应当主动对教学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进行优化,注重过程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是否掌握数学知识,还要评价学生是否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一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全班学生睡眠时间的统计工作,搜集数据后绘制成条形统计图,在生活实际中考查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生活化的教学评价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掌握、应用知识的结果。基于此,学生在进行全班学生睡眠时间的统计工作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客观评价。教师要在学生对睡眠时间统计的各个环节检验、评价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相关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学生是否具备利用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制作全班学生睡眠时间条形统计图的能力。这样的评价有利于教师发现自身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改进相关教学策略,以评促教。另外,生活化评价有利于教师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知晓数学知识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生活化教学已然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立足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将其转化为教学素材,并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的生活化情境。同时,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应该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并从生活化的角度及时、客观地开展评价活动,以检验生活化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许丽冰.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J]. 教育观察,2019,8(29).
[2]邓尔水.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8).
[3]张天玲. 找寻生活中的数学,探寻数学中的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3).
[4]林玉娜.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索[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6).
[5]金晓荣.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解析[J].学周刊,2022(5).
[6]顾福发. 小学数学生活化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9).
[7]宋春香.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有效教学策略[J].教师,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