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建祥
(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扬州 225000)
结直肠癌为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40 岁以上人群为该病的高发群体,且男性多于女性[1-2]。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变化,导致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3-4]。 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尚未完全明晰,通常认为与环境、饮食习惯、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临床针对该病通常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措施,既往多采取开腹手术,但其创伤性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患者术后恢复较慢。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逐渐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基于此,本研究以2017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 74例结直肠癌患者为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对照,探讨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74 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结直肠癌;②术前未行放化疗;③具有较高的依从性;④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悉,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者;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③存在意识障碍,难以进行正常交流者;④存在严重器官损伤者;⑤对本研究所用方法存在禁忌证者;⑥伴有凝血功能、免疫系统功能异常者;⑦合并传染性疾病者;⑧合并全身性感染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37 例。本研究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开腹手术。 帮助患者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并为其做好肠道准备,指导其选择平卧体位,予以其全麻;于患者下腹部正中部位做15~20 cm 切口,切除肿瘤组织并清扫四周淋巴结组织; 之后清洗腹腔,置管引流,缝合切口,术毕。
1.2.2 观察组
采用腹腔镜手术。 帮助患者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并为其做好肠道准备,对其进行全麻后,协助其取截石位, 行气管插管后构建人工气腹, 控制气腹压在12~15 mmHg;于患者脐部置入10 mm 套管针作为观察孔,于右麦氏点放入10 mm 套管针作为主操作孔,于左麦氏点放入5 mm 套管针作为副操作孔;之后经观察孔将腹腔镜镜头放入腹腔,观察患者肿瘤病灶位置等情况, 按肿瘤病灶所处位置对肠段进行分离,结扎血管;使用超声刀对系膜下血管及其四周结缔组织进行分离,以钛夹夹闭血管,清扫四周淋巴结;将系膜逐步向下分离直至肠壁边缘后,使用超声刀游离结肠外膜,然后切开两侧腹膜,在距离肿瘤5 cm 处切断肠管,并在病变位置做一长约5 cm 的纵行切口,经该切口将病变组织取出,并把肠管残端牵出腹腔;之后使用吻合器吻合肠段,吻合完毕后放回腹腔;确定吻合情况,检查吻合口有无狭窄、出血等现象,清洗伤口,留置导管进行引流,缝合切口,术毕。
两组均观察至术后3个月。
(1)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2)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患者肛门首次排气、肠鸣音恢复、首次进食、肛门首次排便时间。
(3)生活质量:于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估,量表共包括4个维度,获得各维度分数后将其换算成百分制,各维度总分均为100 分,分数越高越好[5]。
(4)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出血等发生率。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达,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达,用 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创面愈合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组别对照组(n=37)观察组(n=37)t 值P 值术中出血量(mL)173.49±16.75 139.75±13.31 9.593 0.000手术时间(min)160.68±13.21 123.69±10.56 13.304 0.000创面愈合时间(d) 住院时间(d)12.46±3.41 7.53±1.62 7.943 0.000 13.48±2.31 9.26±1.83 8.710 0.000
观察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肠鸣音恢复、首次进食、肛门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d]
表3 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d]
组别对照组(n=37)观察组(n=37)t 值P 值肛门首次排气时间3.58±0.52 2.01±0.26 14.994 0.000肠鸣音恢复时间3.69±0.63 2.05±0.41 14.890 0.000首次进食时间 肛门首次排便时间3.72±0.75 2.18±0.35 13.586 0.000 3.89±0.63 2.26±0.53 9.670 0.000
术前,两组GQOLI-74 各维度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 3个月, 观察组GQOLI-74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 GQOLI-74 评分对比[(),分]
表4 两组 GQOLI-74 评分对比[(),分]
注:与同组术前相比,aP<0.05
组别 心理功能术前 术后3个月对照组(n=37)观察组(n=37)t 值P 值60.28±2.31 60.03±2.52 0.445 0.658 71.13±3.42a 80.49±3.97a 10.866 0.000躯体功能术前 术后3个月社会功能术前 术后3个月62.03±2.26 62.15±2.39 0.222 0.825 70.39±3.30a 79.41±3.95a 10.666 0.000 61.20±2.30 61.43±2.51 0.411 0.682 72.26±3.31a 80.53±4.09a 9.561 0.000物质生活状态术前 术后3个月60.28±2.39 60.34±2.53 0.105 0.917 71.26±3.41a 81.52±4.26a 11.437 0.000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5。
表5 两组并发症对比[n(%)]
结直肠癌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属于我国第三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病理类型以腺癌最为常见,极少数为鳞癌,且近些年因各种致癌因素的不断增加,使该病患病人数增长。 结直肠癌患者在患病初期多数无明显症状,导致大部分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给患者预后造成严重不良影响[6-7]。因此,临床对于结直肠癌需行早期诊断,并给予及早的针对性治疗,以此控制病情发展,保障其获得良好预后。
手术是临床诊治结直肠癌患者的重要手段,既往临床多运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该术式可于直视下对病灶及其四周的淋巴结进行彻底清除[8]。但是,开腹手术的切口较大,对患者机体的损伤较严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给患者术后恢复造成较多影响。因此,探寻一种更为快速、安全的手术方案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近些年,随着微创技术的持续发展,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较多病症的诊治中。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各项指标均更优,术后3个月的GQOLI-74 各维度评分均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表明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和更少的术中出血量,可加快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其原因为,腹腔镜手术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可以直观地观察患者的腹腔情况,保证手术操作的精准度,以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害,能够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在腹腔镜的引导之下,操作者能够较为准确地发现并去除病变组织, 手术视野较为清晰,在降低术中出血量的基础上可极大程度保护患者腹部的器官,有效促进其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使其术后可尽早下床进行锻炼,提高其生活质量[9-10]。 另外,腹腔镜手术的手术切口较小,患者痛苦轻,对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故患者术后可更快恢复,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时,要准确控制气腹压力;若为低位直肠,戳卡应该适当向下移;术中注意仔细分离层次,避免损伤输尿管、生殖血管与神经,以避免术后出现排尿功能与性功能障碍;吻合时需保证吻合口无张力,避免系膜扭转。另外,临床还需不断提高术者操作水平,不断提升手术操作的精准度, 最大限度减轻手术创伤,保障手术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本研究依然存在纳入样本量较少等局限性,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精准性。因此,笔者在今后仍然需要持续完善试验设计,增加样本量的纳入,以开展更深一步的探究。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加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