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强,白立科
(1.临朐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山东潍坊 262600;2.临朐县人民医院骨二科,山东潍坊 262600)
下肢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类型,手术是其常见治疗方式,可有效促进肢体功能康复[1]。但骨折术后长时间卧床易引起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且下肢长期制动还会增加肌肉萎缩、 关节僵硬等发生风险,不利关节功能康复,因此术后需尽早开展康复训练,以加快肢体功能康复[2]。但骨折发生后患肢伴有明显肿胀、疼痛,会降低患者康复训练积极性,影响训练效果。 微波疗法属于物理疗法,是利用微波探头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并发射微波, 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肢体疼痛肿胀[3]。 为此,本研究选取2020年7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92 例下肢骨折患者,通过随机分组对照,探头微波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92 例下肢骨折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下肢骨折诊断标准;经CT、X 线检查确诊;均行手术治疗;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行为异常;存在凝血机制异常;存在康复训练禁忌证;对微波疗法严重不耐受等。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 例。 观察组男26 例,女 20 例;年龄 55~74 岁,平均(65.04±4.11)岁;骨折至就诊时间 3~16 h,平均(9.52±2.43)h;骨折类型:7 例股骨颈骨折,11 例胫骨骨折,8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7 例股骨干骨折,8 例髌骨骨折,5 例股骨骨折。对照组男 27 例, 女 19 例;年龄 55~78 岁, 平均(66.13±4.38) 岁; 骨折至就诊时间 4~18 h, 平均(10.03±2.27)h; 骨折类型:8 例股骨颈骨折,9 例胫骨骨折,10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9 例股骨干骨折,6 例髌骨骨折,4 例股骨骨折。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采取早期康复训练。(1)健康教育:术后第1 天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并进行康复训练宣教,详细讲解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目的与意义,强调康复训练对骨折预后的重要作用。(2)早期康复训练:①术后第2 天开始,康复师按摩患者下肢5 min/次,然后被动活动膝关节、髋关节等处 20 min/次,以上过程为 1 组,3 组/d;患者逐渐主动活动各关节,增加外展、屈伸、旋转训练,20 min/次,3 次/d。 ②术后第 3~6 天,增加足趾被动训练与腓肠肌、 股四头肌训练,20 min/次,3 次/d,注意动作轻柔,可依据患者耐受能力逐渐增加活动范围;配合膝关节屈伸运动,逐渐增大活动角度。③术后第7 天患者根据恢复情况使用拐杖等辅助工具进行站立、行走练习,配合上下楼梯、自主如厕等练习,延长训练时间至 30~40 min/次,3 次/d。 持续训练 4 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微波疗法。 术后24 h 开始使用微波治疗仪(徐州雷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WB-3200,国械注准20173254006)照射骨折手术部位,设定功率20~30 W,仪器距照射部位20~40 cm,30 min/次,1 次/d,持续 4 周。
(1)于干预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评价患肢疼痛,评分范围0~10 分,评分越低表明患肢疼痛程度越轻。 并通过比较健侧、患侧的髌骨上缘2 cm处周径观察患肢肿胀情况,每侧测量3 次,取均值,肿胀值=患侧周径-健侧周径, 肿胀值越小表明肿胀程度越轻。
(2)于干预前后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5]、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LKSS)[6]综合评价膝关节功能, 两个量表满分均为100 分,评分越高提示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3)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
(4)记录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5)于干预前、随访3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7]评价生活质量,量表包括四个维度,分别为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各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 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患肢肿胀值、VA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肢肿胀值、VAS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肢肿胀值、VA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肢肿胀值、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aP<0.05
组别 肿胀值(cm)干预前 干预后VAS(分)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46)对照组(n=46)t 值P 值4.17±0.51 4.08±0.62 0.760 0.449 1.56±0.21a 2.07±0.37a 8.130 0.000 6.28±1.14 6.21±1.13 0.296 0.768 1.67±0.28a 2.26±0.33a 9.716 0.000
干预前,两组IKDC、LKS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 IKDC、LKSS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 IKDC、LKS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 IKDC、LKS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aP<0.05
组别IKDC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LKSS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46)对照组(n=46)t 值P 值44.68±5.34 45.02±6.98 0.262 0.794 84.06±4.43a 76.23±6.01a 7.113 0.000 49.02±6.57 50.35±5.49 1.054 0.295 85.28±4.66a 76.14±5.25a 8.831 0.000
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比较()
表3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比较()
组别 骨折愈合时间(周) 完全负重时间(d)观察组(n=46)对照组(n=46)t 值P 值4.58±0.68 5.13±0.44 4.606 0.000 76.99±10.56 89.37±11.06 5.491 0.000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干预前,两组GQOLI-74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 3个月后,两组 GQOLI-74 中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5。
表5 两组 GQOLI-74 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 GQOLI-74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aP<0.05
组别 心理功能干预前 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n=46)对照组(n=46)t 值P 值53.72±7.43 54.51±7.33 0.513 0.609 82.16±6.70a 74.75±7.94a 4.838 0.000躯体功能干预前 随访3个月后社会功能干预前 随访3个月后57.97±6.34 58.01±7.57 0.028 0.978 86.21±6.63a 74.97±5.40a 8.915 0.000 52.49±6.70 52.02±7.11 0.326 0.745 84.88±5.37a 76.42±6.79a 6.628 0.000物质生活干预前 随访3个月后55.29±7.43 54.02±6.91 0.849 0.398 85.01±5.25a 76.67±5.84a 7.228 0.000
下肢骨折好发于老年人群,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髋部肌群退变,加之多合并骨质疏松症等,如受到外力撞击,易出现下肢急速扭转、跌倒等情况,进而造成骨折[8]。 下肢骨折发生后,骨折周围软组织受损,可引起局部血肿,导致患肢疼痛、肿胀,加重患者身心痛苦。 临床采取手术治疗下肢骨折效果显著,但术后仍存在骨折愈合缓慢、并发症多等问题,整体康复效果不够理想,故术后还需加强康复治疗[9]。
早期康复训练是骨折患者术后重要的康复手段,持续的康复训练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及骨折部位肿胀消退,减轻患肢疼痛、肿胀,并为骨折部位创造良好愈合条件[10]。 通过下肢锻炼不仅能增加肌肉力量,还可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改善膝关节功能,避免运动过少引起的关节僵硬与肌肉萎缩,为日后恢复正常活动奠定基础。 此外,尽早下床运动可预防长时间卧床引起的下肢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利于康复锻炼持续进行。但康复训练对于患肢肿痛改善效果不明显, 部分患者因过于害怕疼痛而不敢活动,甚至终止训练, 不利于骨折愈合与关节功能康复,因此还需加强对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的干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患肢肿胀值、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IKDC、LKS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随访3个月后GQOLI-74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骨折愈合及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微波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用于下肢骨折患者中,能减轻患肢肿痛,促进骨折愈合,加快关节功能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微波疗法具有操作方便、见效快、无创等优势,容易被患者接受。 使用微波治疗仪对患处进行照射, 微波穿透表皮深入组织内部后可加速新陈代谢,增加局部营养供应,促使新鲜肉芽生长,并能提高组织的再生及修复能力,促进结痂形成,加快骨折愈合。微波疗法还可通过局部温度升高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局部炎症消退,缓解患肢疼痛肿胀,进而提高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充分发挥训练效果,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微波疗法、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应用,通过减轻疼痛,改善患者训练配合度,保障康复训练持续进行,可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微波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够缓解下肢骨折患者患肢肿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