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姗,王君霞,唐玥,罗昌玉,潘靓,黄仕琼
(1.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儿科,四川 成都 610000;2.西昌市人民医院儿科,四川 西昌 615000)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支原体肺炎在学龄儿童中并不少见[1-4],轻症预后良好,但重症病情进展迅速,除了引起肺部急性炎症外,还会影响心血管、消化、泌尿等系统的功能。其中,心肌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寻找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及标志物是临床关注的焦点[5-9]。P-选择素(P-selectin,PS)属黏附分子家族,主要功能是介导炎症细胞在内皮细胞表面的滚动及与血小板的黏附,参与了体内炎症、血栓形成、免疫反应等多个病理生理过程[10-12]。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血清P-选择素(PS)水平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分析其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合并心肌损害的预测价值。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进程分为心肌损害组(n=25)与无心肌损害组(n=75)。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纳入标准:(1)根据临床表现、胸部X片、支原体抗体等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13]中的诊断标准,且入院1周内未发现其他病原体感染;(2)年龄≤12岁;(3)既往无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4)临床资料完整可靠。排除标准:(1)支原体肺炎处于恢复期时入院;(2)支原体肺炎发生前已有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肌炎等心血管系统疾病;(3)入院前已接受过保护心肌的相关治疗;(4)合并消化、血液、泌尿等其他系统严重的原发疾病。
1.2.1 心肌损害的诊断标准 (1)活动后有胸痛、胸闷、乏力等不适;(2)血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或心肌肌钙蛋白I(cTnI)等心肌酶谱升高;(3)以R 波为主,且≥两个主要导联的ST-T段改变持续至少3 d。
1.2.2 观察指标 (1)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及血清学指标[PS、cTnI、CK-MB、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2)患儿临床特征指标对心肌损害发生的预测价值;(3)影响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的因素;(4)患儿临床特征指标与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的关系。
心肌损害组患儿血清PS、CK-MB、cTnI、CRP、PCT水平、住院天数高于无心肌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特征比较
ROC曲线分析显示,cTnI对心肌损害发生的预测价值最高,其次是PS、CK-MB、CRP、PCT,年龄与WBC的诊断价值最低。见表2。
表2 患儿临床特征指标对心肌损害发生的预测价值
以全部患儿是否发生心肌损害为因变量,回归分析显示,PS、PCT是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心肌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相关性分析显示,支原体肺炎患儿住院天数及血清PS水平与心肌损害发生呈正相关(P<0.05)。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支原体是在非典型性肺炎中较为常见,约占全部肺炎的1/10,尤其在儿童肺炎中多见。多数支原体感染为自限性,积极治疗后效果理想,但也有少数严重的支原体肺炎可引起心肌损伤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心肌损伤是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严重合并症之一,发生机制截至目前仍不确定,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支原体侵入呼吸系统的同时也可能活化了一系列自身抗体,并与心肌细胞内的抗原相互作用,导致心肌损伤。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等进行综合评估,但缺乏早期的预警指标。近年来较多研究在寻找新的心肌损害标志物,以帮助早期防治[14-16]。何桂华等[15]研究表明,合并心肌损害的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心肌无损害者,提示其可作为评估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害及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黏附分子是介导细胞之间及细胞与细胞基质之间相互结合的重要细胞表面受体,包括选择素、整合素等多个家族,前者主要介导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滚动,从而参与了中性粒细胞在炎症部位的黏附、移行及聚集。PS是选择素家族中研究较多的成员[17-21],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与过度炎症反应、免疫应答、高凝状态等有关,在重症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首都儿科研究所近期一项纳入8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研究[22]表明,PS在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过度炎症反应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对早期识别有较好提示价值。近年来也有研究[23]发现,PS与心肌缺血有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PS水平与PCI后TIMI血流分级呈负相关,对术后主要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有较好的预测效能(AUC=0.819),有望辅助临床制定针对性防治方案。本研究结果显示,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达26.0%;与无心肌损害者相比,心肌损害患儿血清PS水平更高(P<0.05),对心肌损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PCT是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心肌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S水平与心肌损害呈正相关(P<0.05),原因可能是PS在心肌缺血、炎症反应等刺激下,迅速移行到血管内皮细胞的表面,介导了中性粒细胞的滚动、黏附并活化,活化的中性粒细胞释放了超氧阴离子、TXA2、弹性蛋白酶等引起心肌损伤。
综上,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PS水平对心肌损害的发生有较高预测价值,临床应加强其水平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