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莎,张宝环,金久红
(廊坊师范学院 a.外国语学院;b.理学院;c.期刊部,河北 廊坊 065000)
“香之为用从上古”[1],香文化在我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上古时期,先民们便开始通过燔木升烟的方式进行“燎祭”,以气闻达,告祭天地。至春秋时期,人们已对香料取之用之,歌之咏之,《诗经》《楚辞》中都有很多对香的记载,而且以之咏美人、喻君子、言志洁、寄情思,已经孕育了爱香崇香的审美文化土壤。秦汉时期,疆域不断扩大,大批香料随 “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风靡一时的博山炉,进一步促使熏香之习风行于上层社会。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高士,隐于林泉,焚香操琴,成为一时之雅事。唐代逐渐形成了以文人为主导的用香文化。而至迟到宋代,焚香、品香就已经从皇家贵胄豪宅深入了平民百姓之家。元明时期,文人香事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至清中期以后,外敌入侵,国力衰弱,焚香雅事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香文化由此开始没落。[2]”建国后,香文化更是备受冷落,作为香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制香工艺也因失去市场而濒于失传。直到国家大力振兴传统文化,香文化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传统的“谷氏香”及其传承人谷俊明对传统合香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才逐渐为大众所认知。
谷俊明是“谷氏香”的第十三代传人。他出生于廊坊安次的谷庄村。这是一个始建于明永乐二年的移民村落,其早期的谷氏村民都是来自于山西洪洞县的谷庄村。早在山西时,谷庄村民便世代以制香为业,在明永乐年间的移民潮中,由于服务京师的手工业需要,也由于永定河边丰富的天然制香原料,洪洞县的部分谷庄村民便在天子脚下的这个新的谷庄村落地生根。他们用祖辈相传的制香工艺服务于京师及周边的用香需求,逐渐发展成为北方制香的一处重镇。
古法制香,用料讲究,工序繁琐,对制香人的要求也颇为严格,谷氏一脉便有“千烦不抽一简,百味不省一香”的祖训。因为简省了任何一道工序,都会影响香的品质;省去了任何一味香料,都会损害香的韵味。以其手工线香的制作为例,其制香程序之繁杂便可见一斑。
(1)选料筛粉。一般选择天然料,手工打碎过筛筛到100 目以上。
(2)配伍混合。1)按“香乘”古方比例混合均匀后,将配比好的香粉、粘粉充分混合搅拌,加适量的清水揉搓成面团状,不粘碟壁为适中。2)用手反复将香泥从四周往中间叠压,充分调匀加强香泥拉扯的柔韧性与香泥多余水分的挥发。
(3)压制线香。1)将香泥放入香简中,尽量塞满、压满、压实香筒以加强线香出条的密度。2)双手用力按压香筒撬扛,挤出香筒中的香泥成线香,从近身端向上托木质香盘接住线香条,有规则地调整线香的落点。
(4)初步成形。1)观察线香,挑出有气泡断条的线香,不然干后易断。2)用裁刀将线香切成所需长度。
(5)二次翻晒箩。等线香在油箩上裁切好后,用一个等同于油箩大小尺寸的晒箩翻转到晒箩上,到阳光下晒干。
(6)压形阴干。1)待线香两头出现变色时,重复步骤五,使线香平直。2)把线香捋至根根紧贴,用两块边缘平滑的板压住线香排的两边。3)盖上一张纸,阴干。
(7)窖藏保存。用香筒或香盒保存。
谷俊明就是在这样古法制香的熏陶下成长起来,手工匠制,恪守传统。他也认识到目前日渐普及的机器生产确实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他发现机器大生产追求效益的结果,往往不好把握制香的底线,即在金钱和良知的博弈中,在厂房租金、工人薪酬等现实压力下,良知往往让位于金钱。而且,最重要的是机器根本无法生产出高品质合香。合香与单品香不同,它真正体现了我国中医药的精髓,不仅讲究“君臣佐辅”,根据需要区分香料的主次、把握入香的顺序,而且每一种香料还会因为其产地的差异、性状的不同而需要随时微调其入香的比例,这些都是简单、机械的机器加工所无法完成的。所以,在人们纷纷转为机器生产、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谷俊明仍力排众议,在传统手工制香的道路上勉力前行。
香材的选用,是极其考究的。制香的用料,不下千百种,每一种香材的属性都各不相同。甚至,即使是同一种香料,由于其产地不同、年份不同乃至收集采摘的时刻不同,其品质都会有所区别。也正因如此,不同的选料、不同的配伍、不同的炮制方法才成就了南北方不同流派的制香风格。
谷氏香作为北方制香的四大重镇之一,也有着自身独特的选材标准和选材偏好,但无论其怎么选择,都始终坚持精选香材,取自天然。谷俊明严格恪守祖训,在香料的选择上从不马虎,而且为了寻找到满意的香料来弥补北方制香的不足,常常南下、西上,足迹遍及西部和江南。为此,他披风沐雨,钻林爬坡,历尽艰难,也历尽艰险。
谷氏香方中有一款“驱秽避瘟香”,此香方源自宫廷御医,后辗转传到山东扈家,又经过道观传到了专为此道观供奉香材的谷家。“驱秽避瘟香”中有一味名为“降香”的主料。降香有降血压、开窍、醒脑的作用,在此香方中非常重要。但降香的品类很多,有木本的黄花梨(又叫降香黄檀),有藤本对叶黄檀和斜叶黄檀,有海南人俗谓的花梨公、花梨母,还有缅甸、老挝等域外产的番降香等。而传世香方中却并没有明确具体应该采用哪一种。为此,谷俊明就需要寻找到至少五种以上的降香,通过逐一的调试比对,来选择哪一种最合适进入这款香药。这几款降香的原产地都是南方,谷俊明就为此专程南下考察。在南方友人和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帮助下,他涉溪爬山,经常凌晨四点钟就要起床,不仅起早贪黑,而且历尽艰险。一次,由于山路湿滑,他不小心滚下来,尖锐的断竹都穿透了他贴身的衣服,险些丧命,他说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一身冷汗。
经过认真的调试和比对,谷俊明发现:番降香的味道趋于黄花梨,但没有黄花梨的花蜜香甜。藤本的降香有一藤五香的特点,但油性太大,点燃后烟气太重,而且具体偏于哪个味道很不稳定,也无法进入香方。花梨公、花梨母接近黄花梨,但没有黄花梨更有韵味。所以综合比较,黄花梨才是首选。但“降香黄檀,树心皆油”,也有油性较大的缺点。为此,要在炮制中注意去除其油性。首先,要收集起来,慢慢阴干,再打粉,之后用绿茶充分浸泡,撇去浮油,澄清,然后再慢慢阴干,最后才能使用。调试成功的“驱秽避瘟香”曾在抗疫时节捐赠给武汉,得到了很好的反馈。国家相关部门为此还发给了“谷氏驱秽避瘟香”一个批准文号。探索的路上,谷俊明没有止步于此。目前,他又把“驱秽避瘟香”的成品送到了广州某量子研究所,检测它在点燃的过程中每立方米空气中的芳香醇和芳香酮的含量,并进一步检测这种物质在空气中漂浮时对病毒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检验其针对流感、针对新冠效果是否明显。
一款香品的成功问世,需要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复试验,其中有很多香料都价值不菲。曾经钱花的像流水一样,却看不到希望,而谷俊明就是铁了心“一条道跑到黑”,为此,他曾经花光了积蓄,典卖了房子,甚至气的妻子要跟他离婚。
赚钱的路不是没有,像沉香、麝香等名贵香材,只要稍稍降低一些品质要求,成本就可以大大降低,而且一般用户根本发现不了。作为粘合剂的辅料是使用天然的榆树皮粉,还是使用工业生产的凝胶,其成本更是有着极大的区分。更不用说采用廉价的工业香精作为添加剂,又能在成本上省下多少钱。工业制香的一炷香的时间可以精确到分钟,但传统七寸香的一炷香的时间还只能是一个大概,所以不断有香友表示期望“谷氏香”燃香的时间也能更精确。面对这种市场的渴求,谷俊明却不为所动。因为他知道,工业制香之所以燃香时间控制的如此精准,是因为加入了工业阻燃剂,而这种阻燃剂在燃烧中会对人体有害,所以就是大利当前,他也不做此选。
在一切向钱看的经济社会,谷俊明坚守着一个传统制香人的本色,矢志打造天然香材的上等香品。用他的话说:“世界上的事,有因必有果。你觉着自己做的这件事别人可能不知道,但是良心是过不去的。良心不会放过任何人。钱怎么是个多?那种用化工产品做成的香点燃后对人体是有害的。我老妈一直教导我,一辈子都要干干净净做香,干干净净做人!”
人类对香的喜好,有如蝶之恋花,木之向阳,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这一点,中西皆然。但由于中医的影响,中国的香文化又表现出了香药合一的文化特征。中国人用香,不仅是追求气味的芳醇,更是对健康的呵护。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佩服”的记载,即佩戴香囊和服用汤剂结合,治疗乃至预防疾病。在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中,也记载了焚烧香药以避温气的作用。宋代的医书中更是记载了大量香药方剂,香药已经广泛应用于平民百姓的医疗保健中。如《太平圣惠方》中就记录了燃香、配香、嗅香等很多芳香疗法,“芳香药剂的大量应用完善了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芳香避秽、芳香开窍等治疗的功效,也提高了中医治疗的水平”[3]。陆游的“独坐闲无事,烧香赋小诗”是文人的风雅见证,芳香避秽、理气化湿、省神开窍,则是人们青睐香疗的健康追求。而“谷氏香”之所以声名远播、备受青睐,就是由于其香药合一的特性。
到谷俊明这一代,他不仅掌握了几百个香方,而且不断钻研古方,改善配伍,精进制香技能。他认识到谷氏的传统香方中,香料多以北方的为主,所以在可以得到很多南方香料和域外香料的今天,香方也应该与时俱进。而且一些著名的古方中往往偏爱一些名贵香材的使用,成本高昂,售价更是不菲,使很多老百姓无缘享受。于是他不断改良配方,不仅积极地尝试恢复古方的韵味,而且大胆革新,尽量选用较常见香材来调配香药,使得改良的古方香药更具亲民性。
比较典型的就是他那款广受香友好评的“鹅梨帐中香”。
“鹅梨帐中香”据说传自南唐李后主宫中,因备受李后主喜爱,故又称“江南李主帐中香”。此香宫廷古方中就有六种作法,多是以龙涎、麝香等名贵的香材为原料。而其中有一款被称为“丐版”,也就是最廉价的一款。其主料是沉香、檀香和鹅梨。先将沉香、檀香按比例磨成粉混合,再将鹅梨去核使如瓮子状,加入香末,再将梨顶签盖,三蒸三溜,再去梨皮,研碎和匀。沉香和檀香有安神解郁之功,配合梨的清甜果香,更有助于放松身心。谷俊明对这款造价亲民的香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大胆的改进。
关于鹅梨到底是指哪一种梨,历来说法不一。但查阅古籍可见,宋代的董弅在《闲燕常谈》中曾写道:“河朔十分清气,为鹅梨占了八分。”而宋人周紫芝的《太仓稊米集》中则有:“自从北郡无人到,不见鹅梨今几年。”《本草纲目》中记载:“鹅梨,河之南北州郡皆有之,皮薄而浆多。”据此,大致可以推断鹅梨产自北方。为了调试出最佳的韵味,谷俊明几乎尝试了黄河南北所有的品种,但这些梨或汁水过多、或甜味不足,感觉都不甚理想。于是他大胆突破传统香方,又进一步扩大了探索的范围,一直搜寻到内蒙和新疆。最后,在众多品种中他选中了汁水不多但分外甘甜的库尔勒香梨,而且一经推出,就在众多香友中产生了很大反响。
为了帮助人们打造健康体魄,他又钻研并推出有谷氏特色“五行养生香”:金(主肺),以沙参、黄芩、批把叶、甘草等配伍,平燥润肺;木(主肝),以党参、黄芪、百合、田七、灵芝、五味子等配伍,疏肝理气;水(主肾),以鹿茸、肉苁蓉、枸杞、芝麻、肉桂、杜仲等配伍,滋阴补阳;火(主心),以西洋参、决明子、菊花、何首乌等配伍,静心安神;土(主脾),以人参、白术、砂仁、茯苓等配伍,益气健脾。他在自己的非遗直播间不厌其烦地介绍香药特性,并有针对性地指导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香药养生。
更为可贵的是,谷俊明潜心制香的同时,还积极倡导有品位的慢生活,呼吁人们静下心来,闻香、品茗、静思,用心去感受世界的美好芬芳,寻求心灵的宁静。目前,他正在积极筹备手工制香体验馆,以便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香、喜爱香,进而热爱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并从中得到宝贵的滋养。尽管今天品香、用香已经不像往昔那样普及,显得非常小众,但是谷俊明仍然坚信中国源远流长的香文化的巨大价值,并矢志坚守,用他的话说,就是“站好我的这一班岗,要对得起祖宗!”
谷俊明在非遗传承中的坚守与抉择,体现了一位传承人的良知与担当,在非遗的保护与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放眼全国,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很多非遗传承人的共有情怀,而也正是由于这种可贵的担当与情怀,我们的传统文化才得以生生不息,我们的非遗传承与发展才能够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