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流行性疾病壮医防治方法挖掘整理

2023-01-05 16:54梁慧萍谭利婷许文聪李玉杰廖莹莹曾娟铃韦小青蒙诗瑶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次服壮医流行性

梁慧萍,谭利婷,韦 杏,许文聪,李玉杰,廖莹莹,曾娟铃,韦小青,蒙诗瑶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壮族先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自古以来,壮族先民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瘟疫流行,直至今日,壮医药在特殊时期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儿免疫力低、抵抗力差,是众多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加之小儿脏腑娇嫩,在治疗方面需要更加谨慎,故安全有效的治疗是小儿流行性疾病防治的关键,而壮医有“安全、简便、廉验”等优势恰好符合要求,故可广泛应用于小儿流行性疾病的防治,以提高临床疗效。

1 壮医对小儿流行性疾病的认识

小儿流行性疾病在壮医理论体系中属于“瘴病”范畴。有史料记载,“瘴病”起源于南方地区,具有传染性强等特点,在南方地区多广泛流行,以壮族为主[1]。“瘴病”由“瘴气”引起。南方地区湿热多雨,气候潮湿加之动植物的腐烂,山林中易蒸郁出有毒气体,称为“瘴气”,亦称“瘴毒”[2]。壮医认为“瘴毒”所致之病多为急性传染病,包括小儿各类流行性疾病[3]。小儿流行性疾病与壮医“毒虚致病论”有关。小儿体质较弱,更易受“瘴毒”影响,“瘴毒”趁虚侵入人体,致体内“三道两路”失调,“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机体平衡受到破坏,从而产生疾病[4]。感受疫疠时邪而发为传染性疾病,如小儿麻疹、小儿流行性感冒、小儿百日咳、小儿手足口病、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等,如病情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则易形成大规模流行,严重危害小儿健康。

2 壮医对小儿流行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壮医治疗小儿流行性疾病以“调气、解毒、补虚”为治疗原则[5]。“调气”指通过各种治疗手段和方法,如针灸、刺血、拔罐或药物治疗,激发调节或通畅人体正气,使正气运行正常,正能胜毒,从而使人体之气与天地之气保持同步协调,以恢复健康。“解毒”指对以邪毒为主的疾病,采用各种治疗手段如药物内服、外治等法祛毒外出,从而使人体恢复健康。“补虚”指根据因虚致病的特点,采用壮医药物或一些有补益作用的食物,扶助人体正气,从而恢复人体之气与天地之气的同步平衡,达到治病的目的。壮医外治法为壮医治疗的主要方法,在儿科临床中应用十分广泛,如药线点灸、药浴疗法、针刺疗法、放血疗法、刮痧疗法等,必要时再配合内服用药,通调人体“三道两路”,使人体正气恢复正常水平,达到“天、地、人”三气同步,从而恢复小儿身体健康。其疗效显著,也充分展现了壮医疗法的多样性和实用性[6]。对于小儿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壮医主张日常防疫,注重锻炼增强抵抗力及佩戴壮药香囊以驱邪。

3 壮医对小儿流行性疾病的防治

3.1 小儿麻疹(壮医病名:勒爷笃麻)

因感染麻毒而起,以全身起满红疹、发热咳嗽、眼泪汪汪、流涕为主要临床症状。有顺证与逆证之分,顺证为麻疹按典型症状顺序发病,先发热,麻疹自耳后逐步向头面部、躯体、四肢蔓延,分布均匀,色鲜红逐渐为暗红,预后良好。可分为初热期、见形期、疹没期。逆证则反之,起疹无序,分布不均,颜色紫暗,主要症状加重伴随呼吸困难、神志不清、呕吐抽搐等,预后不良,重则危及生命。治疗顺证初热期宜宣发透疹,见形期宜祛毒清热佐以透疹,疹没期宜补虚养津。逆证治疗应当以清热祛毒、凉血透疹为主。小儿麻疹的预防方药取紫草茸9 g、丝瓜络12 g,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3剂,以清热、凉血、解毒,或取玉叶金花、银花藤鲜品各12 g、甘草3 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日,以通龙路、除瘀血、祛风毒。顺证初热期可取葛根20 g、夏枯草8 g,水煎服,每日1剂,以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热甚可加银花9 g清热,咳甚可加桑叶、麦冬各3 g,地胆草9 g,以通调气道而止咳。见形期可取鲜苎麻花或嫩苗60 g、鸡内金6 g,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以透疹、散瘀、通龙路。恢复期取甘蔗50 g、荸荠(马蹄)30 g、鲜芦根20 g,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以清热泻火、除烦止呕、生津通水道。逆证取紫草30 g、南瓜藤60 g、紫花地丁9 g,水煎服,每日1剂,以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清肺、和胃、通络、祛风。顺证外治,针刺中冲穴放血,或针刺曲池、大椎、合谷等穴,强刺激,每日1次;药浴,取苎麻花或嫩苗适量煎水洗澡,每日1~2次。逆证外治,可取大叶浮萍30 g,煎沸10 min,取药渣,布包擦全身;或取肥芝麻适量,沸水浸泡,避风熏蒸头脸部,每日1~2次。

3.2 小儿流行性感冒(壮医病名:勒爷得凉)

壮医把流感归为“痧病”“瘴病”范畴,轻症属于痧症,重症为瘴毒。由风邪侵袭人体所患,起病急,全身症状重,以鼻塞、咳嗽、头痛、打喷嚏、流鼻涕、甚至高热等为主要症状。治疗以祛邪毒,通气道为原则。预防方药可采用玉叶板兰贯众汤,取玉叶金花15 g、板兰根10 g、贯众8 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以疏风邪、解热毒、通气道。内治法可服黄皮公根冰糖汤,取黄皮叶10 g、山芝麻12 g、雷公根10 g、冰糖草10 g、甘草6 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以祛风邪、解热毒、通气道。外治药浴法,取马鞭草、桃叶、鸡屎藤各适量,水煎洗澡,每日1次;针刺治疗,取风府、风池、风门、外关、大椎、合谷、尺泽等穴进行针刺;药线点灸,取攒竹、头维、曲池、合谷、风池、风门、肺俞、足三里进行点灸,每穴点灸3壮,每日1次;火罐闪罐法,闪至患儿背部微红,出痧即可。内外兼治,取救必应、野六谷根、厚朴各6~9 g,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用陶针刺足三里、中极、百会、印堂等穴[7]。

3.3 小儿手足口病(壮医病名:勒爷病缝顶傍)

以小儿发热、手和足部皮肤或口咽部发生疱疹为主要症状,伴有腹泻、小儿头痛咳嗽、食欲不振等,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治疗以清热、祛毒、除湿为治则。预防方药可取土党参10 g、银花10 g、藿香10 g、芦根10 g、野菊花10 g、生山楂15 g、生甘草5 g,每剂水煎100 mL,根据年龄每服20~80 mL,早晚餐后服,连服5天。治疗用药可取救必应、十大功劳各15 g,水煎服,每日1剂,或取金银花、板蓝根各15 g,水煎服,每日1剂。外治法可取蓝靛10 g、冰片3 g,共研细末,冷开水调匀涂患处,每日2次,或取七叶一枝花12 g、冰片2 g,共研末,米醋调匀涂患处,每日2次。

3.4 小儿百日咳(壮医病名:勒爷唉百银)

主要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即鸡鸣样的回声,最后倾吐痰沫为主要症状。治疗当以调气补虚、祛痰通道为原则。有调查研究显示,壮医在治疗小儿咳嗽用药配伍规律中使用最多的壮药依次为鱼腥草、枇杷叶、罗汉果等[8]。可用一球鱼肿甘汤作为预防用药,取鱼腥草15 g、肿节风10 g、一箭球10 g、甘草10 g、冰糖30 g,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连服5天,或取一玉枇冰汤,取枇杷叶(去毛)30 g、冰糖草10 g、玉叶金花50 g、一点红50 g,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连服7天。治疗用药可用百日咳岗梅汤,取岗梅根20 g、紫背金牛20 g、板栗壳20 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以清热毒,除湿毒,通气道,止咳嗽,可用于咳嗽初期;亦可用百日咳大海汤,取胖大海10 g、灯台叶10 g、千层纸(木蝴蝶)5 g、桔梗5 g、桑白皮10 g、款冬花10 g、甘草3 g,水煎,冰糖调服,以补阴虚,清热毒,除湿毒,通气道,止咳,可用于咳嗽中后期。外治法壮医针刺,找到尺泽、合谷穴进行壮医针刺,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涂抹法,采用新鲜的生姜或大蒜,将其切片,粘上蜗牛液或者鸡蛋清,将其涂抹于胸骨部,每天2次,每次数分钟即可;药线点灸法,找到天突、水突、肺俞、四缝等穴进行药线点灸,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

3.5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壮医病名:勒爷航靠谋)

主要症状为发热,腮部肿胀并伴有疼痛。治疗当祛体内风毒,通调人体两路和气血。预防用药可用板蓝连金贯众汤,取板蓝根12 g、连翘10 g、金樱子20 g、贯众15 g,水煎服,每日1剂,一剂分2次服,以祛风毒、清热毒、通两路、调气血。治疗用药可用腮肿立消汤,取鸭跖草12 g、板蓝根10 g、蒲公英10 g,薄荷、紫苏叶各5 g,水煎,每日1剂,一剂分2次服,以清热毒、祛风毒、消腮肿。若发热不退,酌加清热毒、退热的药物,如金银花,生石膏等;亦可使用清解消肿汤,取金银花12 g、板蓝根10 g、葫芦茶10 g、木黄连8 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以祛风毒、清热毒、消肿毒。外治法,可取鲜八角树叶40 g、红糖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2次;或取独角莲适量,磨醋,外涂患处,并用药棉蘸药汁放入口腔内患侧第2颗大牙处,每日2~3次;并发睾丸肿痛,加针血海、三阴交,每日1次。内外兼治可取酢浆草30 g,煎汤服,另用50 g煎汤熏洗患部。

4 结语

壮医在治疗小儿流行性疾病中具有一定优势,除上述治疗方法外,还可在日常保健中引入壮医的娱心法,如鼓励孩子学习壮族绣球舞、竹竿舞,积极参加文艺和体育锻炼,做到“未病先防”[9]。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又能了解民族文化,促进孩子身心发展。壮医在历史的长流中世代相传,为后代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壮医的特色疗法,经过时间的洗礼,证明了其有效性,在小儿流行性疾病的应用中不断取得显著的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猜你喜欢
次服壮医流行性
基于培养壮医临床思维的壮医五诊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大学生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行为及中医知识调查研究
养成健康卫生好习惯 做好流行性疾病预防
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效果观察
治神经衰弱
牙廷艺教授运用壮医刮痧排毒疗法经验拾萃
壮医术语英译规范性问题及建议蒙洁琼
治神经衰弱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
尿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