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燕,陈 莉,刘 超,原 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025)
创新驱动的实质就是人才驱动,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环节之一。2007年,国家推广实施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并于2012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推动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创新训练项目是以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兴趣及研究方向为导向,在专业导师指导下,由学生个人或研究团队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任务。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逐步渗透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而创新能力则需要在课外实践中锻炼得到。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逐渐成为目前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中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项目,开展了十余年,具备了研究创新能力的广度和深度。在医学生中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并进行定量分析有利于研究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为了解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的方式。问卷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5-2019级各专业本科生。本次调研共回收问卷629份,其中有效问卷583份,有效问卷率92.69%,结果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来进行。访谈对象主要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学生。
《医学生创新能力水平调查问卷》是在综合创新能力倾向测验(General Innovation Skills Aptitude Test,GISAT)的基础上根据调研对象和研究内容自行设计的。问卷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信息及创新实践活动参与度调查,第二部分为创新能力自评,第三部分为基于GISAT量表编写而成的创新能力倾向测验量表,内容研究设计包括创新思维、风险控制、建立关系、贯彻实施四个纬度,评价内容符合创新能力主要构成要素。
583份有效问卷中,男生244名,女生339名。调查对象的专业分布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378人,占比最高,达到65%;年级分布中,低年级(大一、大二)占比63%,高年级占比37%,比例约为3∶2。
在创新能力自评部分,77%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为良好水平(4~7分)。比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各专业学生创新思维水平,T检验结果显示,生物医学科学专业与其他临床专业相比显示出了创新思维能力的明显优势。探讨参加创新类活动如“大创”或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方法(Research Based Learning,RBL)能否对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帮助,分析结果显示:“大创”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参加RBL与否在创新思维部分未能体现出统计学差异。
针对风险控制得分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之间的风险控制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专业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生物医学科学分别与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类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显示了生物医学科学专业学生在风险控制方面的能力较高。参与创新类活动的次数越多,风险控制方面的能力也越高。
所修专业、所在年级、参加创新活动次数与关系建立能力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与创新能力自评分数有显著相关性。由自评分数与该部分总分的相关性可知,该部分量表评分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创新能力自评分数高的学生在方案贯彻实施能力得分中高分段人数比例较高,结果显示:创新能力自评得分和方案贯彻实施能力得分两者并不矛盾,方案贯彻实施能力是创新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总体得分的四个分数段中,56%的医学生得分数在19~24这个分数段,说明医学生倾向于关注任务的完成度,适合从头到尾开展新项目,会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负责,方案的贯彻实施能力良好。比较参加和未参加创新类实践项目学生的得分情况,发现参加过创新类实践项目的医学生的高分段比例显著高于未参加创新类实践项目的医学生,参与过“大创”的医学生的高分段比例更高于整体水平,生物医学科学专业学生的方案贯彻实施能力普遍较高,这主要是源于生物医学科学专业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学生从大一开始就逐渐接触实验室操作、文献阅读、RBL等课程。
访谈对象包括刚完成立项、正在实施项目和已完成结项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刚完成立项的同学表示,“大创”给了他们在大学期间锻炼科研能力的机会和平台,通过“大创”的锻炼使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主要的变化在于文献检索更加有条理性,实验技术水平和师生沟通水平也有一定提高。
实施项目近一年的同学表示,“大创”需要课题申报、答辩、实施、书写报告等多个步骤,许多步骤都离不开创新能力。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学生勤于思考,得到启发,然后再运用到自己研究的项目中。与此同时,锻炼自己的能力,积极参与课题,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
已完成结项的同学表示,“大创”项目可以为本科生提供宝贵的进入实验室和接触科研并系统地接受科研训练的机会,拓展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科研能力,为后续进一步的深造与学习打好基础。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都显示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实施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特别是生物医学科学专业与其他各专业相比显示出了创新能力的明显优势。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致远荣誉计划”于2015年在生物科学专业中增设了生物医学科学方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2016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置了我国首个生物医学科学专业,与致远学院携手实施“生物医学科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该专业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医学院为主体,整合校内外、海内外资源,特别是上海市优质生物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教育资源,实施本-博连读、国际化联合办学,以造就既具有深厚的数理化功底和现代生命科学知识,又融会贯通医学知识,具备创新思维、国际视野、远大理想、领导潜能的医学研究和教育领域的领军人才为培养目标。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该专业的培养模式上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效,也为其他专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些帮助。
虽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问题。在线下访谈过程中,受访同学表示,“大创”可以对项目指导教师及学生设置更明确具体的考核标准及规范,确保双方的良好沟通与合作,保证导师能够对学生给予充分指导,学生也能有效进行工作。“大创”主要在课余时间开展实验,本科期间具体学习实验技术的课时较少,出现了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学生希望在“大创”前期可以开展一些实验技术培训操作课程,如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PCR等内容。通过研究发现改善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可以从过程管理、组织管理、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的角度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A.建立健全创新项目的组织管理体系。高校应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管理部门并制定项目申请办法、管理办法、激励办法和评价办法等相关制度,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大学生创新训练指导中心、创新训练专家委员会、大学生创新训练评审监督组织。医学院的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分工明确,加强推广与宣传力度,不断创新,优化管理模式。
B.注重创新项目的过程化管理。基于项目管理理论,创新项目的过程管理是“大创”项目管理的重点,管理好过程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最终获得有价值的成果。在申报阶段,要加强申报人的创新能力等级评价,制订合理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在实施阶段要进行中期检查,加强师生互动沟通,指导教师和学生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解决。在结题阶段,对本科生科研的学术与应用价值进行讨论,及时统计创新项目的学生参与度、专利论文的数量质量、竞赛获奖等情况,并开展师生间的互评,发现问题并进行反思,使大学生项目能够更好地开展。
C.将创新教育贯穿创新项目的始终。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润物无声,逐步渗透,长期形成的过程,学校应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实现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的统一。课堂上,要将科研知识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使大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获得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课外实践中,以社团为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共享的平台,开展各类线上线下科技创新活动,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D.多师联动助力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的最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要从学生自身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学好专业知识,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由于大学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尚不完备,需要在创新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配备组织实施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管理人员、科研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临床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帮扶的辅导员团队,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提供人员保障。
学生是“大创”项目实施的直接受益者,医学院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加强医学生对创新能力的关注,着力把“大创”项目建设作为常规性工作,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合格的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