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洪波,苏虹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重庆 402560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居民对健康需求日益提高;加之医院专科和亚专科的快速发展,临床学科越分越细,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更加重要,因此培养一批综合实力强的医疗人才显得尤其重要[1]。当前,临床教学模式仍以理论授课、专科为主的实践教学为主,此时教学方法单一,实习护生对疾病认识不完整,使其临床思维相对局限[2]。多学科协作模式是指构建2个或2个以上相关学科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定时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3]。从临床教学方面而言,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是对多学科中涉及某一种疾病或症状的相关知识进行层次化、系统化地重新组合,以实战诊疗问题为中心,引导并培养实习护生形成疾病的整体、综合、全面、规范分析的诊治理念,使实习护生对某种疾病有着最为全面的认识,面对疾病能做出最好的诊疗决策,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5]。基于此,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在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实习护生60名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60名实习护生作为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探讨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实践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实习护生60名作为对照组,男28名,女32名;年龄18~23岁,平均(21.06±0.78)岁;研究前理论成绩58~86分,平均(76.18±3.09)分。另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60名实习护生作为观察组,男30名,女30名;年龄18~24岁,平均(21.18±0.80)岁;研究前理论成绩58~85分,平均(75.93±3.14)分。两组实习护生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实习护生均进行传统理论讲授,即采用集中教学、大班授课为主,由带教老师按照课程及课本,进行逐个章节内容讲解,合理总结知识点,及时解答实习护生的疑问。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带领实习护生进行情景模拟,操作技能培训,查看教学录像,指点操作学习,并由带教教师纠正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观察组:展开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进行临床实践教学。①授课前准备:即带教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储备,在一名专家的指导下,组建内科、外科、影像科、病理科、检验科、药剂科、肿瘤科等多个专业专家组成多科学团队。以上人员均要具备带教资质,依照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并由部分医师收集典型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资料、辅助检查、病理结果、治疗方法等,将资料形成文字、图片或视频,供各实习护生集中讨论病情,并提前查阅文献资料,复习疾病理论知识、国内外最新诊疗指南及进展等,并能提出相应的诊疗方案。②第1周:实习护生入科后由带教教师介绍多学科协作教学的临床实践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培训标准要求明确教学实践内容,对发热、乏力、头痛、头晕、眩晕、咳嗽、腹痛、腹胀、腹泻、腹水等常见不适症状进行病因分析、鉴别诊断、处理方法等。指导实习护生查阅文献资料、实际病例等,丰富实习护生的疾病知识,指导实习护生完成初次授课报告书写,内容需要体现疾病症状、鉴别要点及指导意见等。③第2周:明确多学科协作教学的病例,教师带领实习护生查看患者,进行问诊、体格检查、查阅检查结果等技能操作,获取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体征、辅助检查及个人史、既往史等病例资料。由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展开情景模拟多学科会诊模式,实施角色模拟法,包括患者、急诊医师、影像科医师、内科、外科、病理科全科医生等,根据自己的角色检索文献资料、查阅相关疾病知识。④第3周:情景模拟教学后,由实习护生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进行发言、讨论,包括疾病病因、诊断与鉴别、治疗及处理措施、健康指导等,每位实习护生均要发言,解答本次多学科会诊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能提出各自存在的临床问题,共同讨论,做出诊断计划和综合治疗方案,最后教师负责点评和拓展。在此期间带教教师不断启发实习护生分析疾病信息及临床表现,使其能做出正确判断。会诊结束后,由实习护生书写多学科会诊记录,准确记录每位实习护生、带教教师的发言,由教师修改总结并及时反馈,挑选一份最完善规范的记录作为模板供大家学习,并将完整病历资料作为全科医学典型病例库存档。⑤第4周:在教学结束后,对实习护生进行访谈,了解实习护生对该种教学模式的反馈意见;同时根据考核成绩及满意度调查表,对多学科会诊教学模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①出科考核:选取教学实践相关内容进行理论测试与临床操作技能考核,联合学科共同出题,组织出科理论知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理论知识掌握度越高;技能考核:由全体科研室及带教教师共同出题,以床旁病例为主,统一评分标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操作技能越高。②教学满意度调查:教学结束后,通过调查表完成教学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教学方法、亲和力、内容丰富度、了解学科新进展、激发学习兴趣、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个级别,调查表由本院自制,每个标准计0~10分,满意:8~10分;基本满意:5~7分;不满意:<5分;满意率=(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00%。③思维能力:采用批判性思维量表中文版(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 entory-Chinese Version,CTDI-CV)[6]调查,共有7个特质(寻找真相、分析能力、开放思想、求知欲、系统能力、批判性信心、认知成熟性),每个特质的条目有10个,分别计0~6分,总分越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越高。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理论考核、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习护生出科考核成绩对比[(±s),分]
表1 两组实习护生出科考核成绩对比[(±s),分]
组别理论考核 临床操作技能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94.51±2.37 86.73±2.28 18.325<0.001 93.43±2.51 84.64±2.36 19.763<0.001
观察组教学方法、亲和力、内容丰富度、了解学科新进展、激发学习兴趣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1、9.090、14.070、11.367、10.909,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实习护生教学满意度对比[n(%)]
观察组思维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实习护生思维能力对比[(±s),分]
表3 两组实习护生思维能力对比[(±s),分]
组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寻找真相54.73±3.15 43.15±3.86 18.004<0.001分析能力45.84±4.05 35.10±3.08 16.350<0.001开放思想44.36±3.86 33.84±3.17 16.314<0.001求知欲43.51±3.45 34.30±3.11 15.359<0.001系统能力42.78±3.63 33.78±3.27 14.269<0.001批判性信心 认知成熟性43.18±3.78 35.16±3.37 12.267<0.001 42.74±3.89 34.85±3.21 12.118<0.001
自2018年,我国教育部等三部委在颁布《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后,内容就提出:以优势特色学科为主体,以相关学科为支撑,整合相关传统学科资源,促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融合。而且当前医学模式极具多学科交叉特点,涉及多个临床学科知识,此时对医学教学模式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医学实践教学模式以专科为主,单一学科教育,使实习护生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交流,对相关专业知识不够了解,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陈旧,使实习护生难以真正参与到临床工作中。自多学科协作模式应用于医学领域后,已在临床医学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7-8]。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理论考核、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寻找真相、分析能力、开放思想、求知欲、系统能力、批判性信心、认知成熟性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可提高实习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使其形成整体、全面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综合能力及学习成果。其结果与袁博等[9]研究相一致。分析原因在于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结合多个临床学科专家组成教学团队,将实战诊疗问题为中心,指导实习护生在课前查阅文献、小组讨论,并结合情景模拟、反复实际操作,课中进行积极、主动、自由的讨论,故能帮助实习护生掌握疾病知识点,使其能掌握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明显提升其临床实践操作技能[10];同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弥补单一专科知识的单一,可帮助实习护生更加深入了解临床知识,使其初步具备临床医生的思维能力,并能利用现有的检查资料总结出最佳的诊疗意见,故能明显提高实习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11-12]。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实习护生对教学方法、亲和力、内容丰富度、了解学科新进展、激发学习兴趣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信文启等[13]研究结果指出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下教学满意度(93.00%)明显高于传统高教学(73.00%)(P<0.05)。多结果论证了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分析原因是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以实际病例为主,实施情景模拟,由实习护生分别扮演患者、诊断医师等角色,使实习护生能更加深刻地了解疾病及自身专业的价值,明显提高了实习护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习需求,使教学效果评价显著提升;同时师生沟通、护生沟通更加深入,可提高实习护生的教学体验,能够充分调动实习护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并从多学科、多角度阐述疾病知识,明显拓宽了知识面,推进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可提高实习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确保临床教学质量;另外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能够使实习护生从患者、诊断医师、治疗医师、药剂科等不同角度去体验、理解及思考,带教教师也能充分利用教学大纲、课程资源等,并打破了不同学科间的界限,围绕临床问题进行教学,使实习护生形成自我鉴别、质疑求证的知识体系,故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14-15]。
综上所述,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用于临床教学,可提高实习护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及理论成绩,明显提升实习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满意度得到提高,可为实习护生进入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