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心内科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2023-01-04 03:24王琪于扬韩茂娟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19期
关键词:护患心内科风险管理

王琪,于扬,韩茂娟

1.山东健康集团莱芜中心医院心血管二科,山东 济南 271100;2.山东健康集团莱芜中心医院心脏病重症监护室,山东 济南 271100

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饮食不规律、熬夜等因素共同作用,临床统计的心内科疾病发病率也在逐年提升[1]。尽管一些心内科疾病属于慢性疾病,但一旦急性发作,仍然会极大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这也为心内科的治疗和护理增添了更大难度。相较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需要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高度关注[2-3]。基于此,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山东健康集团莱芜中心医院心内科任职的34名护理人员,对心内科护理人员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心内科任职的34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2月—2021年6月行常规管理(对照组),于2021年7—12月在常规管理基础上行风险管理(研究组),每组17名。两组医护人员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医护人员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管理,依照心内科工作制度,妥善安排护理人员各项工作,加强对医护理人员的技能考核。研究组基于常规管理实行风险管理,包括以下方面:①落实心内科管理制度。结合当前心内科章程,通过会议方式,加强医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总结当前心内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会议要不断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引导医护理人员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保证各项操作流程有效落实。可基于心内科护理团队情况,由护士长牵头,为护理人员行为做出表率。

②应重视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针对工作经验较浅的护理人员,应由资深护士带领其熟悉临床,重视实践锻炼,并加强护理人员学习情况的考核。工作之余,科室应积极开展护理能力测试,掌握当前科室护理人员技能薄弱之处,在后续培训中针对性增加该项技能的培训权重。针对临床实际遇到的疑难病例,科室应积极组织讨论,帮助护理人员积累更多经验。与此同时,应重视树立护理人员法治意识,考察护理人员相关法律条例的学习情况,使护理人员能够依照有关规定落实护理工作要求,减少工作中的护患纠纷。

③应培养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能力。对护理人员进行护患沟通能力培训,讲解沟通技巧、沟通注意事项和沟通态度等知识点,保证每名护理人员均能掌握护患沟通方法。

④提升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详细讲解心内科风险事件的类型、发生原因、高危因素、处理办法等知识,每月开展1次知识讲座,系统化讲解最新风险识别方法,持续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质量。采用心内科科室自制问卷评估,由护士长发放调查问卷,护理人员自主填写,问卷内容包括基础护理、专项护理、日常防护、环境护理、急救准备、风险预估及处理、文书记录、危重症护理,单项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高。②风险事件发生率,由护士长统计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护士操作失误、患者意外摔倒、输液针滑脱、护患纠纷。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管理前后组间及组内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医护人员护理质量对比

管理前,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上升,且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对比[(±s),分]

表2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对比[(±s),分]

护理质量指标 时间基础护理专项护理日常防护环境护理急救准备风险预估及处理文书记录危重症护理管理前管理后t值P值管理前管理后t值P值管理前管理后t值P值管理前管理后t值P值管理前管理后t值P值管理前管理后t值P值管理前管理后t值P值管理前管理后t值P值对照组(n=17)65.21±5.26 74.33±4.28 5.545<0.001 70.13±4.95 75.33±4.12 3.329 0.002 62.14±4.85 69.34±4.18 4.637<0.001 63.41±4.85 72.15±3.22 4.637<0.001 72.22±4.51 76.24±5.24 2.397 0.023 80.11±4.85 85.94±4.21 3.743 0.001 72.11±4.65 76.34±4.29 2.757 0.010 75.22±4.92 81.05±4.82 3.490 0.001研究组(n=17)66.82±5.42 82.14±4.62 8.869<0.001 69.83±5.24 80.24±3.18 7.003<0.001 63.58±3.75 75.42±3.22 9.877<0.001 64.85±3.95 83.11±4.12 9.877<0.001 72.46±3.11 81.32±4.96 6.240<0.001 79.42±4.33 90.13±3.78 7.683<0.001 73.19±4.21 81.34±3.85 5.890<0.001 76.34±3.18 86.32±3.66 8.487<0.001 0.879 5.113 t值 P值0.386 0.001 0.172 3.890 0.865<0.001 0.968 4.751 0.340<0.001 0.949 8.642 0.350<0.001 0.181 2.903 0.858 0.007 0.438 3.053 0.665 0.005 0.710 3.576 0.483 0.001 0.788 3.590 0.436 0.001

2.2 两组医护人员在护理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有1名护理人员发生风险事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老年患者为主要群体的心内科疾病也逐渐成为临床面临的主要难题[4-5]。由于心血管疾病发作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加强风险管理对于心内科而言刻不容缓。当前临床认为,心内科各类风险因素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①一些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未能严格落实工作要求,例如查房不认真,三查八对执行不到位等[6]。一方面,和心内科工作压力较大相关,另一方面,也和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有关。以上都会导致护理人员抢救仪器使用过程中熟练度不高,极易耽误患者地正常救治[7-8]。②一些护理人员自身并未保持和患者的高效沟通,仅关注患者病情是否好转,对于病情复发和其他并发症未做到及时提醒,也未加强健康宣教,进而使患者质疑护理人员的专业性[9-10]。③心血管疾病患者主要为老年群体,可能合并多项基础性疾病,同样会增加风险事件发生率。若护理人员只是停留在基础护理层面,则很可能无法满足患者需求,进而引发风险事件[11]。

风险管理是基于当前心内科普遍存在的护理风险提出的一种护理干预措施,主要聚焦于制度的完善、护理人员能力的提升、法律和风险意识的强化,以及加强护患沟通等方面[12-13]。本研究发现,采用风险管理的研究组在护理质量和风险事件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是风险管理制度为护理人员划定了工作标准,并通过有效的培训方式,引导护理人员深入临床一线,直面患者的各项需求,进而增强护患沟通,体会患者合理诉求[14-15]。同时也有助于护理人员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增加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16-17]。风险管理不仅可以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其价值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18-19]。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针对心内科护理人员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其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具备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护患心内科风险管理
社会嵌入视域下护患关系影响机制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