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审美下的传统图案课程改革研究

2023-01-04 06:05杜明星
湖南包装 2022年3期
关键词:纹样图案传统

杜明星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1 舶来与认同:图案学的早期构建

在中国,“设计”一词的前身是“图案”,“图案”一词最早被广泛使用是在20世纪初,即民国时期。虽然在中国的词汇中,关于二字的单字早有解释,“图”即图样,“案”即方案,但是作为一个词组进行使用,是从日文中翻译而来的。“图案”一词是日本在参加1873年维也纳万国博览会时纳富介次郎为了对应“Design”一词而创作的一个词[1]。另一种说法是由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有“日本工业教育之父”称号的手岛精一所创。吴梦非说:“我国向来只有模样、花纹这种名词,并没有图案的名称;近年来这个名称由东洋人翻译西文(英语叫做Design),传到我国,所以我国在教育上亦不知不觉地用起来了……”[2]陈之佛[3]在1937年出版的《图案构成法》中指出:“图案在英语中叫‘design’,这个‘design’的译文是‘设计’或‘意匠’。所谓‘图案’者,是日本人的译意,现在中国也已普遍通用了。”可见,“图案”一词在当时就已经作为“艺术设计”的含义被普遍使用了。

“图案”虽是外来词汇,但是在民国时期,该词一经引入国内,就迅速被国人接纳。在发展过程中,“图案”逐渐成为中国本土设计(纹样、模样、花纹等)的替代名词。张道一[4]在《图案与图案教学》一文中提到:“日本图案学一经传入我国,也像回娘家一样,便很快被接受,甚至连名词和术语也一起接纳。”这一观点被当代学者普遍认可。这是因为日本完整地继承了唐宋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他们在整理图案相关理论的过程中,采用的案例和中国传统纹样基本没有差别,这成为心理认同的天然原因。

中国的传统图案(纹样、模样、花纹等)多以口口相传、师徒制的方式进行传播,比如一个剪纸图案,更多的是婆媳之间、邻里之间的交流、传授和模仿,而并不需要深究其原理。较为复杂的图案则通过师徒制进行传授,比如玉器制作、家具制作等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图案等。在中国传统图案发展过程中,也曾有人用图谱的形式进行总结,但大多是“描样”,以供后人临摹和参考,基本没有理论层面的总结。当今所谓的图案形式美法则如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节奏与韵律等,组织方式如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角隅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理论和名词则是由日本人总结而成的,这些理论和方法更适合工业时代生产的需要,为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设计基础。

2 审美与生活: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转换导向

中国传统图案虽然是人与人之间小范围的传播,但是其创作观念并非来自于创作者本身,而是蕴含了人们普遍的智慧和情感,包含了崇拜、信仰、祝福、好恶、尊卑等观念,是整个社会共同意识的体现。传统图案在古代之所以普及和被认可,是因为它们符合人们朴素的审美需要,符合了当时的生产水平。比如龙凤呈祥、花开富贵、连年有余等图案符合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同时其制作方式符合手工艺时代的特征;再如许多地区都有给孩子穿虎头鞋的习俗,都表达了祝福孩子稳步前行、虎虎前行的美好希冀,各地的虎头鞋依长辈的喜好进行制作而产生了形态各异的样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图案面貌。

设计(图案)总是与人们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发挥着美化生活、丰富生活、传播文化乃至创造生活的重要作用[5],中国传统图案如此,现代设计也是如此。西方从手工业时代的“美术工艺(Art and Graft)”到工业时代的“Design(设计)”,名称变化的背后是生产方式的发展,是分工细化所做出的选择。时代总是在不断前行,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技术、新媒体等快速发展,新的视觉媒介和视觉信息交替更迭,令人目不暇接。工业化时代的技术要求逐渐引导人们形成新的审美标准,特别是以其简约、规则、理性为特点的现代主义风格成为审美主流。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和形式表现的空间逐渐萎缩,“图案”一词作为视觉艺术的一个类别称谓,现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疏离了,甚至被当成一个陈旧的和过时的概念,与时尚和现代相对立[6]。传统图案的原有表现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和当代审美的需要,传统图案的意义正从美学价值(装饰)向视觉文化转变[7],其现代化转化势在必行。

传统图案在新时代、新审美的要求下再生和发展,需要以现代的、生活的视野重新审视传统图案。在今天的生活方式下,传统图案的再设计应该在对传统图案进行正确认识的前提下,回到日常生活中,用“新”的眼睛去发现和体验,通过重新审视传统图案与今日之审美、生活之间的关系,对传统图案中的元素进行提炼,然后重新构成或重新创作,产生新的表现语言,将传统图案更新迭代,构建具有时代意义的新表现,使之符合人们日常审美和生活的需求,在新时代继续发挥其作用。

3 认知与重构:传统图案课程改革的新探索

新的审美标准来源于西方,这是应该正视的一个事实。纵观近100年的中国现代设计史,从民国时期引入西方现代设计理论开始,中国的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一直试图追赶西方,虽有一些先驱者在此过程中为了构建本土化设计努力过、奋争过,但整体而言,中国设计在追赶的过程中愈发陷入西方的理论漩涡,迷失自己。面对随着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而来的西方审美标准和生活方式,传统图案作为本土化设计的重要资源,如何在现代化、生活化的前提下将传统图案再设计,释放其深厚的文化魅力,为构建本土化设计贡献力量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内容。此次教学改革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其目的是在学生接触设计的初级阶段在他们思想中植下传统理念的种子,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树立文化自信,为将来创作出具有本土化设计风格的作品打下基础。

寻找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突破口,首先要考虑培养学生哪些知识、能力与素质,用什么样的课程内容和实践训练进行培养,以及在培养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方法,也就是“培养什么人”“用什么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8]。传统图案固有的教学方式是通过写生——变形的方式,多以点线面构成、以颜料平涂进行表现,以装饰为目的。这种授课方式和课程目的在以手工业为基础的早期起到了丰富器物的作用,但是已不适应当下的审美和生活要求。所以在此次的传统图案教学过程中,以课堂为基础、以作业为抓手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对于传统图案的课程设计,将课程目标分为3个维度:一是知识目标。通过对传统图案的学习和研究,掌握传统图案的概念、分类、历史传承、具体表现、造型方式、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审美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用现代审美、现代生活和现代设计的眼光审视传统图案,发现不一样的精彩。三是创新目标。通过创作实践尝试对传统图案进行再设计,掌握再设计的多种思维方法和创意表现手法。课程内容从学习到审视再到打破,采用了层层推进的课程设计方式,使学生对传统图案再设计产生更深入的认知和理解。

首先是认知与继承传统图案。传统图案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的内容包罗万象,创作方法多种多样,内涵广博深邃,在如此丰富的内容面前,如果要对传统图案进行再设计,正确认知传统图案成为前提,这其中包含对图案具体表现、形式美法则、组织方式和图案背后文化内涵的认知。正确认识和理解传统图案,才不会产生张冠李戴、生搬硬套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顺序改为“学——教”顺序,即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将传统图案分为龙纹、凤纹、兽面纹、云纹、地纹、敦煌藻井、卷草纹、宝相花、折枝花、缠枝纹、牡丹纹样、彩陶纹、汉字纹样、剪纸、年画、门神、皮影、佛教纹饰、八宝纹样、吉祥纹样、瑞兽、画像石(砖)、瓦当纹样、铜镜纹饰、玉器纹样、少数民族服饰等30个类别,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类,自行到图书馆或者从各博物馆官网获取知识,对相关内容进行收集、分析,整理成PPT,在课堂上讲述,并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3件作品进行临摹并展示。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对传统图案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了解,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传统图案的具体表现和造型方式,了解图案的发展历程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

其次是重新审视传统图案。一是用审美的眼光发现图案。有许多传统图案在历史演变中逐渐被人们遗忘,形象变得模糊,如果能发现之前未被深入了解的内容,拂去一些珍贵的纹样的历史尘埃,使其焕发新的生机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一些图案虽然不太常见,但是用现代审美的、设计的眼光去观察,会有不一样的精彩。二是重新审视传统图案的丰富性。有一些图案经过教科书的规范以后,原本变化多端的形象变得单一呆板,重新认知图案的多样性,体味古人多姿多彩的创作表现也变得非常有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参观和现场教学的方法,带领学生到省博物馆进行参观,这种近距离的实地考察和接触,可以使学生亲近传统,更直观地对客观对象的质地、大小、颜色、图形等进行视觉感知,提升情感体验,产生对传统图案的心理认同。在此过程中,学生近距离认识了器物上的图案,发现了许多平时没有被广泛提及的图案,比如黑陶上的纹样等,也发现了古人的创作并不像书上的那么单一,比如回纹的绘制就有多种样式,组织方式不同,线条表现也异常丰富,同学们进行了收集和整理,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传统图案的丰富内容和多样的表达方式。

再次是将传统图案进行现代化转化。传统图案往往被人们认为是固定的样式,比如说起龙纹,一般认为清代的龙纹是标准样式。其实传统图案是一直在变化中不断发展的,特别是在朝代更迭的过程中,受当朝者的喜好(比如不同皇帝的喜好)、统治的需要(比如舆服制度)、人们心理的变化(比如佛教图案的流行)等,图案肩负着革新和创造的使命而一直在变化。传统只有变化才能发展,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为了打破传统图案的制式,打破学生们对传统图案的僵化认知,在现代审美和生活的视阈下进行传统图案的再设计,在课程作业中,布置的作业一是将传统图案和香奈儿标志相结合,要求适合香奈儿标志的外形,用传统图案进行适形再设计;二是将传统图案运用到Swatch手表的外观设计上,要求追求时尚,紧跟潮流。之所以布置这两个作业,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香奈儿标志外形简约,且轮廓较粗,用图案进行造型时变化余地较大;Swatch手表的外观设计一向比较时尚、大胆,学生创作时能放开手脚,敢于突破。这两个品牌都是国外品牌,不受中国传统思想的禁锢,容易产生新的创意。该课程授课对象为大一学生,对于软件接触较少,设计专业课程尚未接触,所以难度系数不宜过大,作业要求手绘即可。学生们对传统图案中的元素通过分解与重建、打散与再构、置换与构成、变异与同构、概括与简化等多种方式进行再创作,通过再造想象、二次抽象、实验和跨界的创意重新组织画面,转化出了新的视觉语言,设计出更加适合当代的图形语言,呈现了传统图案新的面貌,展现了新时代的审美观。

4 结语

图案理论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构形法则、方法和意义的阐述,亦是对东方造型观的研究和总结[9]。从图案到工艺美术再到艺术设计,这3个概念是顺理成章的延续过程,而不是打倒和替代的关系。从历史发展来看,图案始终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本元基础。传统图案其实一直是在紧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但是每一个时期的演变都没有脱离自身的主体,而是在传承、延续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将新的时代因素融入其中,是对原有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和调整。高校的培养模式和课程内容也须跟随时代变化,加速变革,探索多元化、弹性化、动态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方式,在教学内容中不断增加时代内容,用发展的、生活的观念对待传统图案,做到与时俱进[10]。在此次教学改革中,通过翻转课堂、参观教学、任务驱动等一系列教学方法,通过系统的作业实践,学生从对传统图案的轻视与不解到认同与惊艳,再到敢于从现代的、生活的视角对传统图案进行新的探索,创作出了富有现代形式美感、适合年轻人审美及生活方式的设计作品。最核心的是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传统图案的丰富多彩,学生们感悟到中华造物的博大精深,对中国传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未来的设计力量播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将传统融入学生思想,为将来构建本土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虽然传统图案的教学并未形成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似乎统一也未必是对的),但是设计的本质在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共同认可的一致目标。创造能力一方面来源于学生灵活的头脑和超常的洞察力,另一方面来源于广泛的知识结构和丰厚的知识内容。中国传统图案是单纯的、朴素的、富有生趣的,同时也是具有深刻内涵的,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表现形式。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旧形式与新形式融合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激烈的碰撞,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对传统的感悟以及创新的设计手法的应用,传承传统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赋予传统图案更加鲜活的时代特征,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视觉形象,使之再次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纹样图案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