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湖南红色美术资源的艺术硕士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2023-01-04 06:05王洪斌陈宇
湖南包装 2022年3期
关键词:硕士湖南红色

王洪斌 陈宇

(湖南科技大学齐白石艺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近年来,学者对艺术资源的利用与差异化人才培养越来越有兴趣,如维维安·阿帕雷西达·洛佩斯认为“课程建设应该考虑学生的多样性、课程特殊性、文化差异性等因素”。[1]莱迪·乔安娜·维拉米扎尔·卡斯特里隆认为“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习水平、差异等灵活地定制课程,通过合作学习,致力于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2]但这些关于差异化人才培养的研究大多聚焦中小学教育。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已涉及到研究生差异化人才培养,如:陈宝国等[3]认为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单一、教育过程封闭僵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同时研究生强烈的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发展倾向明显;徐莹等[4]提出让艺术专业硕士接受更加原生态的地域文化等建议。在总结湖南省艺术硕士培养经验的基础上,聚焦湖南红色美术资源,提出“五因”联动,做好艺术硕士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为推动湖南研究生教育提供智慧。

1 差异化人才培养是艺术硕士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转型,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要,伴随着研究生教育从重规模、重数量向重质量、重内涵理念的转变,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日益提上日程。艺术硕士是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创作技能、系统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较强的艺术理解力与表现力,能够胜任艺术创作、文化艺术管理服务与文化产业化方面所需的创作、管理与策划等相关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提升艺术硕士的人才培养质量,其中,形成个性化、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

1.1 艺术创作个性的形成迫切需要对研究生进行差异化培养

人才差异化培养最终是要培养富有独创性的创新型人才。衡量一位艺术硕士是否具有独创性的一个关键指标是该学生的作品是否具有创作个性。创作个性是指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形成并在艺术作品中显现的相对稳定的性格特征,创作个性是艺术作品具有独创性的内在依据,也是不同艺术风格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5]。创作个性的形成是以艺术创作者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个性的充分发挥为前提。在艺术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导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自由、有助于形成创作个性的空间。艺术硕士的个性特征、所接受的艺术教育有差异,他们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反映生活与表现生活的角度、方法、旨趣迥异,这就要求导师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培养。在学习过程中,艺术硕士有了更多时间、机会向导师学习、请教、观摩,这有助于艺术技能的快速提升和艺术思维的拓展。但也容易导致一种误区,部分艺术硕士认为跟随导师学习,就应该紧跟导师所运用的技法、构图、理念甚至是创作风格,否则有违“师门”,过度的模仿性学习使得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压制,创作个性没有彰显出来,导致同一导师所指导的艺术硕士,其作品面貌往往呈现出“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作品难觅独特的创作个性。

1.2 艺术硕士研究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对研究生进行差异化培养

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社会发展时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他们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表现为人的活动、需要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更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与共同控制,也包括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6]在马克思、恩格斯这里,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人的体力、智力、个性、才能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艺术硕士的培养也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每个人的个性化自由发展[7]。早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就对21世纪的高等教育进行了展望,在报告中多次使用“多样化”一词,并将其作为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8]。差异化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逐步成为教育者的共识和高等教育体系内在的特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曾经指出:“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智力差异,同时还有着不同的智力优势组合。”[9]因此,在育人的过程中,教育者不仅在于传递知识,而且更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优势与潜力,给予学生展现的平台,唤醒其创新意识。差异化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扬长教育,是一个最大化学生学术发展潜力的过程。在艺术硕士教育阶段,导师更应认识到每个研究生的独特性、个性与技能基础,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艺术潜力,尊重、引导学生的艺术创作目标、动机、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湖南红色美术资源融入艺术硕士培养只是众多的差异化人才培养的一种途径与方式,而远非差异化人才培养的全部,但能给艺术硕士差异化人才培养带来一些启迪与思考。如湖南工业大学将湖南醴陵陶瓷、花瑶挑花等非遗运用到艺术硕士人才培养中,组建了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艺术硕士教育中也非常重视湖南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课程中开设了“民间艺术应用”“地域文化符号创新设计”等课程。

2 湖南红色美术资源的利用与艺术硕士差异化人才培养实践

艺术资源是艺术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将艺术资源融入艺术教育是世界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湖南地方高校在长期的艺术教育实践中,把丰富的湖南红色美术资源引入艺术硕士的培养,实现教育与区域美术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生。

2.1 因地制宜,将湖南红色美术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发展优势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具有独特的教化育人功能。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南考察,首站便来到位于汝城县文明乡沙洲村的“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并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10]。湖南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是红色文化大省。如何将湖南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是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进行艺术硕士培养的过程中,湖南地方高校要用好用活这些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创新方式方法,用艺术讲好党史故事,用艺术作品激发全省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用红色艺术作品汇聚湖南新时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在艺术硕士的培养过程中,用好用活湖南红色美术资源,不仅能实现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育人功能,而且能创立艺术硕士的教学品牌、形成独特的教学优势与人才培养特色,使艺术教育更为生动与丰富,从而在艺术硕士教育格局中占据应有的位置。如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成立了“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设计研究院”,既有利于培养设计人才、形成教育品牌,也有利于发挥设计学等优势学科作用,发掘红色文化资源,服务乡村振兴国家发展战略。目前“绣色十八洞”项目团队以“苗绣”为主题,设计创作出包括生活用具、文创饰品、陶瓷产品等100余件作品,助力十八洞农民致富。

2.2 因材施教,围绕湖南红色美术资源制定艺术硕士个性化培养方案

工业社会的特点是标准化,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和多样化。在新时代,艺术硕士的培养必须树立多元人才观,改变过去那种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实现艺术硕士培养方案个性化。在制定艺术硕士个性化培养方案前,导师必须认真查看学生创作的作品并与学生深度交流,在充分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艺术观念、艺术技能、功底等基础上,在既定的人才培养框架内,允许学生对教学内容与形式、时间安排等教学资源配置进行部分修改,这种经过修改的、有差异的、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培养方案我们称之为个性化、差异化的培养方案。湖南地方高校围绕湖南红色美术资源进行差异化人才培养,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爱好等制定差异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例如,在非学位选修课程模块,可以开设一门选修课“湖南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研究”;在学术活动模块,导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红色文化书籍、红色经典作品给学生阅读、鉴赏,并组织小组讨论会,也可以鼓励对红色美术资源有兴趣的学生申报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性项目,通过项目驱动研究生进行创新性学习、研究与创作;在艺术实践模块,可以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到韶山毛泽东故居、通道转兵纪念馆等湖南红色景点进行考察、调研、写生与创作,让学生亲身感受红色美术资源的魅力,提升写生、创作能力与情感表达能力。

2.3 因势利导,聚焦湖南红色美术资源激发学生创作原动力

在制定好艺术硕士差异化、个性化培养方案后,要聚焦湖南红色美术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创作原动力,使学生不断有“获得感”,增强学习、利用湖南红色美术资源的原动力。依托湖南红色美术资源进行艺术硕士的差异化培养,要改变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方式与方法,采用“课堂+课外”、“项目+工作坊”等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师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艺术硕士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建构者、研究者。例如,湖南科技大学的部分艺术硕士深入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东山学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等地调研、写生,通过收集资料、亲身体验红色文化,为致敬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自觉发起了“纪念毛主席诞生125周年小版画创作”活动,创作了一批红色版画作品。湘潭大学艺术学院成立“红色文化与艺术创作研究所”,传承红色基因,运用艺术创意创新生活的理念,设计赋能产业,先后为韶山毛家食品包装、十八洞山泉水等进行艺术设计,将精准扶贫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原动力。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青同文脉公益创新团队”全体队员在观看完“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后,被“七一勋章”获得者的先进事迹感染,他们利用暑假创作完成了29位“七一勋章”获得者系列版画,致敬“七一勋章”获得者。正是通过“课堂+课外”“项目+工作坊”等教学方式的改革,学生创作的红色题材作品得到大众的喜爱,得到文创专家、媒体的好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增强了学生利用红色美术资源进行创作的兴趣,不仅提升了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精进了创作技艺,而且通过创作红色题材的艺术作品,传承了红色基因,强化了爱国主义情怀与时代担当。

2.4 因人而异,针对湖南红色美术资源对艺术硕士进行差异化教学与指导

个性化、差异化培养从本质而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根据给予学生的自主权的多少而变化,即决定学什么,如何学,也可以根据可供学生使用的资源、预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给予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而发生变化。每一个艺术硕士的学习经历独特、学术水平不同、兴趣各异、艺术风格迥异。即使导师教授相同的内容,使用同样的教学风格或方法,试图对所有学生都产生相同的、积极的影响,但实际上,学生受这种确定的教学经验的影响是如此不同。艺术硕士属于一种“小众”教育,不同于“大众化”的本科教学,这也给艺术硕士的差异化培养提供了机会。一方面,艺术硕士可以较为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创作风格、题材、主题等;另一方面,个性化、差异化课程方案外,课余的个性化指导更为关键。在围绕湖南红色美术资源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导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和遵循美术创作规律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进行多种材料媒介、多种艺术观念、多种艺术技能的尝试,不断挖掘、提炼学生的个性化语言,创作出独特的视觉形象,使学生逐步形成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如湖南科技大学艺术硕士研究生胡丽本科期间就掌握了扎实的写实功底,对人物画具有浓郁的兴趣。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中,部分艺术硕士先后参观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杨开慧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一幅幅穿越历史的图片、一件件实物、一封封感人肺腑的书信,让同学们体会到革命烈士的赤诚之心和不屈精神。胡丽同学被毛泽东主席的6位亲人为了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敢于牺牲的崇高精神所感染,决心笔绘英雄。在导师鼓励下胡丽采用水彩媒介,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刻画英雄人物形象。由于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技艺纯熟、思想精深、制作精良,《毛泽东和他的6位亲人》在“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南省大型美术作品展中获得铜奖,这对于一位艺术硕士生来说实属不易。在该次展览上,还有另外6位同学的作品入选,说明了湖南科技大学在湖南红色美术资源的利用尤其是差异化、个性化艺术硕士培养上所取得的成绩与优势。

2.5 因势而谋,推动协同育人的差异化艺术硕士培养新格局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普通高校美育课程要依托本校相关学科优势和当地教育资源优势,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等文件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协同育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2021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12]湖南红色美术资源的利用与艺术硕士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正契合了以上“意见”“通知”的指导精神,也适应了新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复合型、通识性、创新型、应用型艺术类专门人才的需求。办好艺术硕士教育要求我们从艺术硕士的培养目标出发,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学校同地方政府、红色文化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协同,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艺术硕士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美术创作能力及服务社会、文化建设的实践能力,形成多方协同育人的新格局。2019年,在湖南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为庆祝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由中共长沙市望城区委党史联络组、研究室策划,由湖南科技大学文牧江教授领衔,部分艺术硕士与本科生参与实施,完成了《长沙秘密电台·1949》红色题材连环画的制作出版,用艺术致敬和平解放的这支“隐身功臣”。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了更好地创新党史学习方法,丰富党史学习形式,在湖南、江西等地方政府、文化部门的支持下,湖南科技大学举办“体验版画学党史、重温党史游湘赣”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版画创作活动,创作了《毛泽东故居》《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花明楼》《雷锋故居》《红军树》《长征渡口》《平江起义旧址》《秋收起义纪念馆》等近百幅作品,举办红色版画走进师生党支部党员活动日——版画创作体验活动,并向学校部分党员活动室赠送红色版画作品。通过这些教学活动,不仅创新了党史学习,做到弘扬红色文化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弘扬红色文化与激发群众爱党爱国热情、弘扬红色文化与促进学生、学科、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三结合,而且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水平与创造能力,传承了红色文化基因。

3 基于湖南红色美术资源利用的艺术硕士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意义

3.1 有利于传承、弘扬党史文化和湖南地域文化

红色文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不懈追求,饱含了对祖国的浓烈挚爱之情,体现了高尚的品德和伟大的情操,是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鲜活教材。在艺术硕士培养中,要用好用活这本鲜活教材[13]。一方面,将湖南红色美术资源融入艺术硕士培养,研究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学习红色文化,真切地感受红色文化精神,必将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与道德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党史,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人才培养优势,必将强化艺术硕士的办学特色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进一步传播与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激发了艺术硕士的学习、创作兴趣与热情,提升了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习的主动性与创新性。他们用红色主题艺术作品记录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用红色艺术作品鼓舞人民斗志、凝聚人民力量,用红色艺术作品启迪智慧、砥砺品格。而红色艺术作品又成为红色文化精神的载体与传播途径,通过艺术作品的线上与线下展出,使红色文化的传播与教育从校园延伸到社会。依托高校人才、科研和教学平台优势,对地域文化进行教育资源的价值评判、筛选与合理开发,并融入到高校艺术教学课程中,已然成为新时期地域文化普及、推广、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渠道[14]。

3.2 有利于增强艺术硕士人才培养的内涵

在艺术硕士人才培养中,以湖南红色美术资源为切入点,综合运用研讨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艺术实践教学法等,把听课、调研、写生、创作、展览、评论、鉴赏等教学形式与教学环节有机统一,建立通用基础教学与专业技能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互支撑的教学体系,能有效提升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学习、创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进而促进艺术硕士内涵式发展。“自主、开放、参与、创新”为特征的艺术实践是新时代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党史史料,调研、体验红色文化,写生记录红色形象,然后将红色文化精神、红色革命故事转化为生动的艺术作品。在红色资源的利用中,强化了学生的观察、写生、创作能力,有利于学生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反过来,学生的“获得感”又不断激发其进行红色主题创作的热情与激情。此外,以湖南红色美术资源作为切入点,艺术硕士生致力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致力于以艺术创意服务公共文化、革命老区建设与助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也有利于发挥艺术教育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

猜你喜欢
硕士湖南红色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红色是什么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红色在哪里?
三线建设在湖南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追忆红色浪漫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