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湘西苗绣传承的文创产品创新研究

2023-01-04 06:05黄洁刘文良
湖南包装 2022年3期
关键词:苗绣湘西苗族

黄洁 刘文良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株洲 412007)

随着中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这对于极为偏远的地区来说,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理念,找到他们赖以生存的生命根基至关重要。在湘西极具代表性的十八洞村是国家精准扶贫的成功地区之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进行考察,在这里他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由此十八洞村的村民根据当地的情况开始了摆脱贫困的相关探索,其中苗绣也是作为当地的脱贫产业之一,同时还成立了相应的十八洞村苗绣合作社[1]。每年前往湘西研究苗绣的学者和前来观赏苗绣的游客数不胜数,他们的到来将深居大山里的苗绣文化带到了生活在大都市的群众视野里,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如何将湘西苗绣恰如其分地融入现代生活,是当下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湘西苗绣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又是当地居民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通过文创产品实现传承的基础上合理创新,使得文创产品可以充分展现出苗绣文创所具有的情感价值和审美视角,该形式让湘西苗绣文创不再仅是简单地以类似于其他地区的形式呈现。将苗绣阿妈阿妹们赐予苗绣手艺的温度融入产品中,以真正表达出她们的思想情感和民族热情。同时,苗绣文创产品的开发也带动了湘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助力湘西贫困地区彻底脱贫摘帽。因此,文章以湘西苗绣的保护与传承为立足点,详细探讨湘西苗绣文创产品在该地区的创新策略。

1 湘西苗绣文创的发展现状

苗绣源于中国少数民族苗族的家乡,其历史悠久,从目前人们所见到的中国最早的刺绣实物,即1958年长沙楚墓中出土的公元前5世纪春秋时代的绣品,可以推断苗绣至少已有2 500年以上的历史[2]。苗族阿妹阿妈们凭借自己天生的悟性、娴熟的手法和非凡的记忆,刺绣时在不打底稿的情况下,根据自然中客观事物大胆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将苗绣以五色彩线织成,绣出一个个丰满绝艳的绣品,其对称、充实、亮丽达到了和谐完美的境地,她们以一针一线绣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随着到湘西游玩的人数逐年增多,其旅游产业也呈现出不断向上的发展趋势。然而,相对于文化产业链来说,湘西苗绣拥有诸多可以延展的元素用于设计表现,但由于市场利益的追逐,创新思维受到局限,肤浅的元素复制、不恰当地组合拼贴、互相抄袭模仿,导致个性化、原创性的产品并不多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3]。呈现在文创产品中的苗绣反而失去了视觉上的惊艳、画面上的灵动和手法上的精湛。受现代思想的影响,苗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知已被汉族文化、西方文化、流行文化等各方面处于高位的文化所冲击,他们固有的审美认知在主动或被动间发生着深刻的嬗变[4],导致传统苗绣出现在大众世界里的产品极为罕见,其仅仅普遍局限于服饰、箱包上的应用等。将苗绣与现代产品进行结合的传承与创新是更好延续苗绣这一传统手工艺的重要途径[1]。因此,对湘西苗绣文创进行再创新、再设计已是刻不容缓。

2 湘西苗绣文创创新的必要性

在国家大力弘扬非遗文化的大背景下,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创新已经渐渐渗透到大众的生活中。将苗绣元素与苗族文化结合而诞生的文创产品更具新意、更有寓意,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新课题,这对苗绣文化的传播起着极具震撼的作用。在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的苗族博物馆中珍藏着大量精美绝伦、闻名遐迩的苗绣绣品。然而,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若想对此进行大饱眼福地欣赏,的确要经历山路十八弯的长途路程才能到达此地。因此,如今数字时代已来临,利用科学技术将苗绣文创带出大山、走进大都市的迫切需要已经渐渐提上日程,使得湘西苗绣这一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与历史留下的伟大财富不再只局限于一个偏远的大山村落中无法让人们获悉。

2.1 促进文化的传播

在如今的快节奏时代,苗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严重脱节,仿佛在濒临灭绝的边缘反复挣扎,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的频次少之又少。面临如此严峻的生存危机,若苗绣文创发展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将文创产品样样创新,从而让其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就更具实用性、更能体现生活化、更兼具审美性。故宫文创在该方面的成功使它成为当下文创设计最靓的网红。“故宫带回家”成为了消费者对故宫一应俱全的文创产品亲切的宣传标语。该传播方式快速地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而苗绣文创成为人们了解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其产品人们对苗绣图腾文化将会产生极大的探索兴趣。因此,依托于湘西苗绣的文化内涵,以“平易近人”“生动有趣”的设计应用于文创产品中,更能突出苗绣的独特性。利用苗绣文创产品,彰显出湘西苗族地域文化的浓厚色彩,展示出其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全新的面貌走进大众的心中,起到传播和推广的作用。

2.2 满足市场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逐年增加,在繁杂忙碌的工作之余,人们开始倾向于“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旅途中可以让他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体验新奇并且感受快乐。现如今,游客对旅游地区的选择已不再是随心所欲,他们更易于选择文化底蕴丰厚的地区,体验当地名胜古迹和民族文化,以享受旅游带来的精神体验。自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湘西十八洞村以后,短短几年的时间就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前景。因此,随着前往观赏的游客人数持续激增,苗绣文创作为游客了解苗绣文化的重要桥梁,对其不断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苗绣文创跟随游客走出深山,将苗绣与现代产品进行结合,从而广泛应用于大众的生活中,这种传承与创新也是更好延续苗绣这一传统手工艺的重要途径。

3 湘西苗绣文创产品创新传承策略

湘西苗绣衍生产品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传播文化,传承和发扬苗绣,产品的核心是进行“文化创意”[5]。文创产品是展现一个民族文化最有力的方式,它亦可充当一个故事、一张名片、一种语言。当今中国文创市场受到西方商品文化、品牌文化的影响,人们过度倾向于国外文创产品的消费,而我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中国消费者理应更要偏向于“中国制造、中国商品、中国文化”。由此,文创产品的创新对我国而言极为重要。湘西苗族阿妈们的苗家情怀用一针一线滋养着历史悠久的苗绣,若让苗绣在世界上更有“话语权”,创新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中国的文化结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倡导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是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前提。在中国960万km2大地上,56个民族讲述着不同的传统文化故事。而湘西苗族苗绣文创的设计与创新本身就“诉说”着苗绣文化的发展历史。因此,时代的迫切需要要求我们必须创建一个由文化担当起的文化产业大国。

3.1 设计元素凸显民族性

在传统文化和时尚创意的抉择中,有多种形式美法则,比如黄金分割律、多样与统一、节奏与旋律等,但是在时尚化的形成过程中,对任何规则的简单套用与直接搬抄都难以产生真正的时尚感及其不可替代性特质,任何民族创意与设计及其产生,都是对既有规则的独特回应甚至突破[6]。中国文创领域跟风严重,已经不能再赋予文创新创意,却充斥着满满义务风的“伪原创”,“三无”文创产品(即“无营养、无内涵、无特性”的产品)随处可见。“复制”倒是成为现如今文创发展的“必备技能”,审美疲劳也变成了一个不争的现实。如此“偷懒”的行为,何时才能将自己的独特之处展之于众呢?在十八洞村苗族文化博物馆内,一层展示稀稀疏疏的文创,二层柜内和墙上的绣品大多以门帘、服饰为主。苗绣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种类单一化可谓是常态,这种现象是很多地区文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基于此类现象的发生,为了能够在产品中凸显苗绣本身所具有的浓厚民族风情、将文创产品外形恰如其分地融入苗绣既夸张又独特的图案造型中,必须深度挖掘苗绣文化的历史渊源,如一些流传千年的苗绣图案中特有的元素有动物纹(龙、凤、鸟、蝴蝶、鱼纹等)、植物纹(枫叶、牡丹、菊花、荷花纹等)、自然纹(日月、山、江河纹等)、表现某种情境的纹样(神话传说、迁徙生活纹)等[7]。并不是毫无创新地将苗绣图案原封不动地刺绣在产品外形上,而是结合产品的造型或以产品的功能作为起始点,打散重构和解构,打破常规的具象图形,找到新启发新创意,巧妙融入苗绣文化,重新赋予它生命力。纹样的不同种类具有不同的寓意和含义,当苗绣纹样转化成为苗绣文创时,这种文秀灵动的纹样用以对别人表达出自己的向往和祝愿。比如,苗家人视为神兽的苗龙图腾,是吉祥、富贵、力量的象征;视为母亲的蝴蝶纹样,是无私、博爱、温润的象征;视为父亲的鸟形纹样,是庇护、多子、刚强的象征;视为女性的鱼形纹样,是繁衍、昌盛、自由的象征,等等。将这些极富想象力的传奇刺绣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功能性产品、装饰性产品或女性首饰产品中,使得被苗族文化充分浸泡的文创产品极具文化特色和民族韵味。以耳饰为例,为紧跟当下现代化潮流、满足女性的审美需要,将经典花鸟纹样进行抽象化创新设计,文化韵味与时尚气息也可兼得。该种产品创作手法既能满足大众对产品的使用和情感需求,又以更多的形式融进了都市生活,与产品共生活共呼吸,更具亲和力,更重要的是将苗绣精神与苗绣产品完美结合,突破了文创种类的单一性和形式的固有化,使得文创产品更具识别性、民族性和说服力。

3.2 展示效果彰显时代性

近两年来,第五代通信技术(以下简称5G)的诞生受到中国政府和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5G不仅是2G、3G、4G技术的延伸,更是人类在科技领域跨出的一大步,5G技术的全面部署已成为大势所趋。人工智能、无人驾驶、VR和AR体验、交互技术、可穿戴设备、区块链等都需要依托于5G技术。因此,5G技术助力湘西苗绣文创的发展机遇时不可失。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为突破先前固有化的展示方式,利用5G技术及数字化技术的支撑,大屏幕的放映使得皮影戏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群体,并产生兴趣。这种紧跟时代前沿的展示手法极受大众追捧。由此,5G技术的钥匙也即将为苗绣文创的发展打开一张崭新的大门。将苗绣创意产品融入5G先进技术,以苗绣手提包为例,其包身采用花卉与蝴蝶纹样进行创新设计,采用平绣、打籽绣、绞绣、辨绣、数纱绣进行手工刺绣,为促使产品更好地走进市场,将其图案造型设计寓意、布面与纹样的贴合度、技艺手法、搭配方法等利用技术手段全方位展示于众,使得所表达的苗绣产品设计核心思想和苗绣背景文化通过“5G+3D高清视频”的呈现方式介绍出苗绣文创的创意点和趣味点,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的兴趣,文创也更具可视化。再者,情感体验对文创产品设计极其重要,因为产品设计不只是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还必须让产品与消费者在情感上产生沟通与互动[8]。为苗绣文创升级,让游客参与其中,将部分产品紧密融合VR、AR的互动参与方式,为人们打造亲身的沉浸式体验环节,通过文创深入了解苗绣文化及情感寓意。在虚拟环境中增添文创产品的设计来源、历史文化及构造技术与工法。通过紧密结合VR和AR技术新浪潮,在虚实结合的环境中,让人们感受到仿佛走入艺术殿堂般的神秘。为更好地拉近苗绣文创与民众之间的距离,通过体感交互技术和相关设备的实施,让人们便于实时从海量的虚拟文创产品中享受无尽体验。

3.3 产学共造提高创新性

随着高等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高校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也在逐渐加深,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产学研合作”“政产学研合作”“政产学研用合作”“政用产学研合作”等多种形式[9]。而苗绣文化犹如浩瀚宇宙无边无际,其对中国教育学界的研究提供了长久线索。身穿千年绣品,细品万线真情,若将苗绣文化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响彻全球以达到稳固根基的标准,“精准规划、精准培养、精准教育”极为重要。因此,国家鼓励高校开设关于绣品针法、刺绣图案、苗绣历史等非遗研学课程和研讨讲座等,以解决苗绣创新难题和创新路径。比如,具体实施方法如组织在校大学生前往当地湘西州十八洞苗族文化博物馆或苗族博物馆进行研学旅行的实践体验活动,促使学生们加深对苗绣文化的认知,体验了精湛的苗绣技艺,激活了苗绣文化力量,并且邀请非遗湘西苗绣传承人吴英继、彭晓君、易华等到学校进行关于文化传承内容的大型讲座,不仅增进了学生们对中国非遗苗绣的深厚情感,还为培养学生非遗文创产品的创作能力提供了丰富灵感。在苗绣艺术课程体系建设上,要由地方政府主导,与学校、企业、有关产业经济专家和课程专家共同组成苗绣统管小组,在专家指导下为苗绣制定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战略目标下为学校的苗绣教育规划课程目标,形成“市场——学校”相辅相成的发展机制[10]。其前期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文化研究广度为主,后期以根据学生自身喜好对文创进行深度创新为主。与此同时,由于高校始终站在了科技的最前沿,这确保苗绣文创在创新过程中的展现方式更具先进性。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校企联合会达成苗绣品牌文化与各高校的密切合作,广泛深入地培育一代又一代的苗绣文创研究者,以设计出更有生命、更有启示的苗绣文创产品。同时,也让苗绣文创从大山走进学校、走进企业,让苗家人民发家致富,让每个苗家人腰杆挺起来,钱包鼓起来,实现乡村振兴。培育高校人才,目的不仅是为了让高校学子更了解苗绣文化,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创新指数提高,创意指标增强,为企业谋求多种多样的销售产品途径并提高经济效益。让更多的人踏入苗绣文化领域,将乡村振兴政策落到实处,让苗绣文创搭乘校企的班车走向世界,吸引不同国家的游客和学者来到湘西,了解中国苗族文化、体验湘西民族风情、欣赏苗绣文创产品。

4 结语

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开拓新出路,将苗绣图案利用创新的手法设计出迎合大众的文创产品,同时也为苗族人民的精神信仰升华提供了新的表现方式。文创产品对图案元素的精准提炼,更能折射出苗族独有的特色风韵。科技前沿下数字化的展现手法使得苗绣文创不再仅是地域性的呈现,还为其提供了更高的展示平台。同时,产学结合使得苗绣文创在创新的道路上永不止步,苗绣文创的创新设计让苗族人民走上富裕道路,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苗绣湘西苗族
凯里学院美术作品选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苗绣
湘西剿匪:七十年前的历史风云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漂亮的“银饰”